稻盛和夫曾說:「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敬天愛人,保障員工及其家庭幸福」。
幸福感這個抽象的詞,包含著收入、自由、社會支持、健康和壽命等諸多維度,它們的缺失,就像一個飽滿的果子被漸漸抽乾了水分,讓生活變得乾癟無力。據了解,在聯合國此前公布的2020年《世界幸福報告》中,中國人的幸福感指數從2019年的第86名下降到了第93名。
近日,996工作制陡然升溫,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熱議一詞,人民日報對此專門發文表示:996工作制的推行,往往還伴隨著企業文化、敬業、拼搏等話術包裝,在無形中強化了一種病態的「加班文化」,它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對此更應該引起警惕。
對此,職場年輕人的體會最為深刻。房貸、車貸、子女教育、養老、醫療……每一重壓力都能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想辭職、想釋放自我、想自由,可銀行存款不允許。逼仄的職場年輕人,不但壓抑了人性,更壓抑了創造力和活力。然而,如何讓年輕人跳出KPI的桎梏,不受刻板教條的束縛,完全放開手腳的大膽創新,獲得應有的成就感與幸福感?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給出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示範。
從天九共享集團創立之初,盧俊卿就致力於創造一個幸福的企業,他認為一個幸福的企業需要經過五項修煉——那就是快樂工作、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受人尊敬、天長地久。
企業家在管理中起著「守塔人」的作用,守住一座燈塔,指明員工們完善人格的方向,照亮他們發揮潛能的大道,讓他們能夠快樂工作,在個人成長和收入上得到長足的提升,然後與企業一起獲得更好的發展。
梳理天九共享的管理機制,可以發現裡面蘊含著滿滿的責任意識和對人性的尊重,讓員工有空間、有方向、有時間在這裡慢慢的完善自我,發揮價值,享受人生。那麼,為什麼盧俊卿敢於放手,讓員工們享受如此「放鬆」的待遇呢?
在盧俊卿的管理哲學中,一個整日被擠壓的毫無喘息空間的人,只是一個被動的工作機器,給他們足夠的生長空間,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激勵。讓員工有動力、有精力去衝刺實現更高的突破,從而把個人的潛能釋放到極致,為公司發展創造更高的價值,這份真知灼見已經從天九共享的發展歷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認證。
天九共享集團走過了29年的歲月,周圍很多同步而起的企業已經淘汰甚至消失,但它依然保持著充足的動力前進著,在北京,上海,深圳、紐約、巴黎、墨西哥城等全球40多個城市運營,近4000名員工,擁有800多位專業投資人才,正在加速的獨角獸企業和準獨角獸企業超過了300家。
在某種程度上,天九共享集團代表著這個時代工作的「理想國」,不但工作機制人性化,工作成長的空間也足夠誘人,天九共享集團先後建立了「強者孵化,賢者終身,優者有股」的特色制度。通過企業家孵化器,讓員工告別打工,走向老闆。截止到2019年底,已成功孵化出37位總裁、130位公司總經理,150位優秀員工成為了股東,終身員工已達到216人,不但財務自由更上一層樓,而且個人的價值也有了更廣闊的發揮天地。
盧俊卿一直堅定的認為:「企業是為滿足員工和客戶的幸福而存在的。企業是為員工和客戶謀幸福的工具,而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為創造幸福而成就,為守護幸福而奮鬥,如果有無數個這樣正能量的企業凝聚起來的光輝,會成為這個時代最璀璨的光,讓我們的年輕人永遠飽含熱情奮鬥在路上,永遠創造價值向未來。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