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推動所謂「潛艦自造」,原型艦已在上月24日正式開工,不過外傳包括戰鬥系統、聲納系統等兩項關鍵「紅區裝備」尚未引進臺灣。海軍、「中科院」昨在「立法院」表示,兩項「紅區裝備」可於明年一月取得。
臺灣自造潛艦原型艦在上個月24日正式開工,承攬造艦案的臺船公司與軍方均預估,首艦預計2025年交艦。不過,由於潛艦裝備、零組件具高機敏性,缺乏造艦經驗的臺灣須倚靠外援,臺軍日前表示,包括「戰鬥系統整合」、「數位式聲納系統」兩項紅區裝備均已獲美國同意,並與廠商完成籤約,現正「知會國會」中,不影響臺船進度。
民進黨當局「立法院外交及防務委員會」昨審查防務部門明年度預算,「海軍司令部」預算顯示,「潛艦自造」明年度造艦預算為105億1377萬元新臺幣,朝野「立委」審查時,均關心造艦預算執行與「紅區裝備」籌獲進度。
臺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主任邵維揚表示,「紅區裝備」能在明年第一季取得;臺「中科院院長」張忠誠也表示,樂觀而論,明年一月有很大機會取得「紅區裝備」。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提醒,軍方過去在軍事建案預算使用上,曾有失敗或疏失先例,致使一無所獲,務必審慎執行。
由於「委員會」朝野「立委」對於「潛艦自造」預算凍結額度無共識,因此全案保留日後黨團協商討論。
對於美對臺軍售,中國外交部多次回應,中方堅決反對美售臺武器,已向美方嚴正交涉。國臺辦也表示,民進黨當局一再用臺灣納稅人的血汗錢購買美國軍火,只會損害臺海和平穩定,損害臺灣民眾利益。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