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們這個歲數,想單獨約朋友見面越來越難。
20多歲時,相約喝酒一呼百應,哪怕各自住在通州八角天通苑,也能在半小時內整裝待發奔赴工體;如今各自奔四,當年的男孩女孩們各自有了家庭,每次在微信說起「下次約喝酒呀」,但看看身邊的孩子、眼前的工作,於是只能讓這句話成為無法兌現的客套。
上周終於見了我當年的女酒友,如今已是5歲孩子的媽媽。彼此約了很久,說好周末喝一場,然而她的先生臨時出差打亂了計劃,她帶著孩子赴約,我們迫不得已從晚餐改成了早午餐,從喝酒變成了喝茶。
吃完飯陪她走去地鐵站,我突然想起當年她的一個糗事:「你還記得嗎?那次你喝醉了我送你回家坐地鐵,你跟野蠻女友全智賢一樣,站著站著就吐到了別人頭上,哈哈哈哈哈」。
她想起來了,跟著大笑,笑著笑著卻突然停了下來,看著我,幾許認真幾許調侃地說:「為什麼我就過成了現在這樣?」
那一刻,我想到了金智英。
82年出生於韓國的金智英女士,在35歲的時候抑鬱了。
「她」35年來的人生,因此被人們看見——《82年生的金智英》,這一本現象級的韓國小說,更像一部情緒克制的文字紀錄片,帶著讀者翻閱一個女孩普通又不尋常的半生。
而多數生於80年代的亞洲女性,幾乎都能在金智英的人生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家境一般,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典型的重男輕女家庭——「剛蒸好的一鍋米飯,以爸爸、弟弟、奶奶的順序先盛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形狀完整的煎豆腐、餃子、豬肉圓煎餅,也都會理所當然地送進弟弟嘴裡,姐姐和金智英只能撿旁邊的小碎屑來吃。」
晚上坐公交車回家遇到色狼,被爸爸教育「為什麼裙子那麼短?為什麼要跟陌生人說話?」
讀大學了,戀愛又失戀,無意間聽到平日裡溫文有禮的學長在其他男生面前將她評價為「被人嚼過的口香糖」;
臨近畢業,滿懷期待地遞簡歷,卻輪不到一次面試,無意間得知擁有完美履歷的學霸學姐也得不到想要的工作,倍感灰心;而當自己好不容易得到一次面試機會,被問「如果遭遇職場性騷擾你會怎麼辦」時,同去面試的幾個女孩,不管是謹慎回答「藉故走開」、強硬回答「警告並訴諸法律」、還是幾乎卑微的「反省自己的穿著和態度是否令對方誤會」,最終都沒被錄取。
終於有驚無險地步入職場,不僅遇到熱衷勸酒並大開黃腔的男領導,還在明明能力更優的條件下,被男同事搶走了更好工作機會。雖然遇到了工作出色的女主管,並被鼓勵即使孕產後也不要放棄工作,然而,在現實面前,金智英還是完敗了,為了照顧家庭,她選擇了做全職媽媽。
抱著孩子做家務、上廁所、補覺,每兩個小時餵一次母乳……根本沒辦法休息好的境況下,還要把屋子打掃得比從前更乾淨,因為她是「又不上班的全職媽媽」。
在這樣心力交瘁的時刻,每個人依然有尋找美好的本能藉此讓自己撐著活下去。金智英也在某一個美好的午後推著睡著的女兒,買了一杯簡單的咖啡,坐在公園裡享受難得的片刻閒暇。然而,就在她由衷羨慕不遠處同樣捧著咖啡休息的男性上班族時,卻聽到了對方對她的評價,一字一字錘入耳中:我也好想當一個拿老公賺的錢買咖啡喝的「媽蟲」啊!
她倉皇逃走,卻憤怒難當。
她向丈夫傾訴時的那段話,令每一個「賦閒在家」的媽媽心酸而淚奔:
那杯咖啡只要1500元韓幣(折合人民幣9塊錢),我難道連喝一杯9塊錢咖啡的資格都沒有了嗎?!我賭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來,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夢想,只為了孩子,我卻成了你們口中的一隻「蟲」!
是不是很多場景都似曾相識?是不是很多看不見的規則都感同身受?
就是這許許多多看不見的規則與習慣性的漠視,令活到35歲的金智英,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學生,一個努力積極、未來可期的優秀職員,一個疲累不堪但依然盡心盡意的新手媽媽,在一句「媽蟲」的評價之下全盤崩潰。
在這之後,金智英患上了抑鬱症。她常常會突然以別人的口吻說話,比如母親、比如學姐、比如女兒……這些被她分裂出來的「人格」,無一例外,都是女性。
也許,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問,她的丈夫呢?是不是也和現實中很多女人家裡的一樣,是活在家裡的喪屍?
不不不,不僅不是,反而在普遍意義上,算是做得不錯的丈夫。
金智英的丈夫鄭代賢,有責任心、能養家、很少與妻子吵架,並且常常安慰她……如果打個分,他一定是優良級別的好丈夫與好父親。
可整本書裡,令我印象最深的段落,恰恰是金智英對好好先生的一個反問——
在商量是否要孩子時,金智英對未來的變化產生了許多擔憂,鄭代賢體貼地表態「我會幫你的」,並且勸她「不要只想著自己會失去什麼,要多想想會得到什麼。成為父母是多麼令人感動又有意義的事情啊」。
這時,金智英對丈夫發出了靈魂反問:「所以,你失去了什麼?」
是啊,身為女人,我會因為生養一個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同事、朋友、人生的規劃、未來的夢想……但是,親愛的男人,你會因此失去什麼呢?
孩子要出生了,夫婦倆又認真地羅列了各種撫養方案,最終結論是一方不得不放棄工作,而那個人只能是薪水較低的金智英。鄭代賢安慰失落的妻子「等孩子大一點,你再找個其他工作,我會幫你的,放心」。此時的金智英無法控制地爆發了:「能不能不要再說『幫』我了?!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
然而,發完無名火後的金智英又立刻對一臉錯愕的丈夫道歉——因為他本是好心,因為他沒做錯什麼。
可是,金智英,你也沒做錯什麼啊!
身為女人是你的錯嗎?具備生兒育女的功能是你的錯嗎?害怕生產的疼痛與危險是你的錯嗎?擔心孩子的到來會影響自己的前途是你的錯嗎?當孩子和家庭的確影響了前途而你為此感到難過與不甘,是你的錯嗎?
都不是呵,但很無奈,金智英們常常會自覺地為此致歉——
對不起,我耽誤了工作;
對不起,我想選擇剖腹產;
對不起,我奶量不夠;
對不起,我想花錢僱保姆;
對不起,我也非常希望保住我的工作……
每一句歉意的背後,有茫然、有委屈、有對抗,亦有憤怒。
看書的時候,我一直希望故事的最後,金智英能夠奮起逆襲,可追到全書結尾,只看到了一個悲哀的諷刺——金智英的心理醫生,因為對她的遭遇十分感慨而想起自己同樣令人心疼的妻子,種種「感同身受」的確發自肺腑,可轉而面對因為懷孕而辭職的女醫生時,他內心最後的臺詞卻是:「下一個員工,一定要找未婚單身的才行啊」。
大環境不是靠一兩句吶喊、一兩次痛哭、一兩個觸動人心的案例,就能倏然轉變的,那麼,深陷情緒泥潭的金智英們,該如何是好?
最最首要的是,不要放棄——不要為了愛情、為了婚姻而放棄事業;不要為了把孩子當做全世界而放棄自己的世界;不要為了「把日子過下去」而放棄說「不」的權利。
即使你遇到了足夠有能力的愛人、碰到了溫柔有擔當的育兒隊友,也一定要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你看,金智英的丈夫已經算是不錯的人選,但最終如何呢?
聽過很多疲累不堪的女孩說過類似的氣話:我的工作又沒有什麼前途/我顧家他養我公平合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按功能分配……
真的非常累的時候,不是不可以洩氣,不是不可以軟弱,但,任性之後,不要當真。
金智英在離職後非常懷念工作的時光,那時的她才恍然明白一份工作對於任何一個人的意義——雖然那是一間不合理多過合理、付出大於獎勵的公司。以及,儘管這份工作並不能賺大錢,對社會也沒有多大影響力,但那卻是一份有趣的工作:可以賺錢養活自己,並在努力完成工作、得到升遷的過程中獲得所謂的成就感,獲得與社會的連接,因創造可標價的價值而不被世俗怠慢,並深深自豪並自信。
想想《坡道上的家》,那個年輕女法官吧!遇到撫養孩子與工作矛盾的難題,嘗試自己解決、嘗試與丈夫溝通、嘗試一人一步的退讓,但絕不答應放棄。
她是那部令人心碎的日劇裡最提氣的人物,而她所秉持的原則,也是每一個女性不成為金智英的底線。
不管現在的你多麼沮喪、多麼消極、多麼絕望無助,請務必相信,相信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寫出這本書的作者、拍出同名電影的團隊、認真推薦和探討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為金智英們加油打氣。
雖然世間磨難萬千,人人處境不盡相同,但希望每一個金智英,在思考、掙扎、失落之後,還能有勇氣、有力氣、有心氣,為了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而重新出發。
先擁抱自己,再擁抱世界。
我會一直陪著你。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喜歡這一篇,順手點「在看」↘️
↙️每個金智英都需要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