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翠華的辦公室似乎與別處不同:窗臺上,海棠、蘆薈、萬年青和君子蘭,黃綠交疊,顯得格外清新,不大的辦公空間裡,橙色的紙老虎、粉彩色的紙風鈴、千紙鶴和百合花掛滿了屋子,處處瀰漫著愛的氣息。女生做的幸運星拼圖是紅底的心形圖案,上面有黃色的「I Love you」字樣,男生們的彩色幸運星則拼成「祝慄阿姨快樂」,每個小星上都畫了小小的笑臉。這些都是海澱看守所的孩子們送的小禮物,慄翠華如一個把孩子獎狀貼在牆上的母親一樣,開心而驕傲地保存這些「珍寶」。
慄翠華是一名有著二十餘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檢察戰線奮鬥了30載,起訴、控申、辦公室等五個部門都留下了她的足跡。2007年4月,經申請,她調到了監所檢察處工作,重點負責海澱看守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執法檢察工作。「每當在看守所看到孩子們那迷茫而無助的眼神,我就感到心痛。」從此,在冰冷的大牆內,慄翠華用她的溫情和無私的愛譜寫出了一篇篇「春天裡的故事」……
慄翠華事跡報導。視頻來源:央視網
進入音頻:「檢察官媽媽」 慄翠華
「我很愛孩子,願意為他們付出」。剛到大牆內工作,看到每天關押少年犯130餘人,20多人擁擠在只有19.8平方米的木板床上反思問題,等待的將是法律的處罰,孩子們迷茫無助的眼神,讓慄翠華感到很心痛,曾做過教師工作的她,更想多幫他們一把。
看守所內很多未成年人學歷低,為了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法律意識和文化水平,讓他們重新走入社會時能夠儘快適應,她給孩子們購買字典、字帖、《讀者》、《格言》、《青年文摘》等雜誌以及《刑法》和科普書籍等,在監室給孩子們上法制課,進行個人談話,幾年來一直未曾間斷。僅2009年一年,慄翠華就給在押未成年人上了60餘次法制課,組織他們參與集體教育5000多人次,駐所時間達到200多天。
在押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情感更需要得到關愛,以幫助他們走出陰影、喚回自信。慄翠華對這些特殊的孩子們傾注了全部心血,小到讓他們吃得好、穿得暖,給他們買衣服、買襪子,事無巨細。在押未成年人過生日的時候 ,她和學生製作生日卡送給他們,一同唱生日快樂歌,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過元旦、春節、五一、國慶、中秋節時,她自己拿錢請管教給未成年人買糖果、瓜子等食品。每次去監區,她總是隨身帶著記事本,隨時記下監區未成年犯的情況,並及時向管教和監區幹警提出執法檢察意見。很多時候她還應未成年犯請求,打電話跟他們的家人溝通,共同做好孩子們的思想教育工作。
慄翠華給海澱區看守所的孩子們上法制課。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慄翠華給孩子們送衣服。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慄翠華的慈愛和柔情融化了一顆顆封閉的心靈,慢慢的,孩子們變得開朗了,對她的照顧和引導也給出了獨特的回應。2007年中秋節那天,她給女未成年嫌疑人送去糖果、糕點和月餅時,一個女孩甜甜的叫了聲「慄媽媽」,然後整個監室的孩子都歡快的叫著:「謝謝慄媽媽。」這個稱呼就此不脛而走。母親節,孩子們會用彩紙製作「紅心感恩圖」賀卡送給她;逢年過節,孩子們也會送給她彩紙製作的花瓶、花籃、千紙鶴、幸運星、百合花等,還寫了許多祝福的感謝信。
「慄媽媽,我代表全號的人感謝您,您為我們買書籍、衣襪和食品,您對我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會永遠記在心裡,您就是我們的第二個母親。」
「剛開始入所的時候,我僅僅認為自己犯的只是一個錯,而沒有認識到自己犯下的是一個罪。我被恐懼孤單包圍著,感覺像天塌下來一樣。迷惘無助的我有過自殺的念頭,覺得自己對不起父親母親。直到在監所裡面見到了您,您是那麼的和藹可親,每天都來看我們,給我們送這送那,還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知道了法律的力量與權威,使我內心又感受到了美好與溫暖。我知道了國家和社會並沒有拋棄我們,只要我們真心改過,就能重獲新生。慄媽媽,謝謝您,是您讓我對生活又有了美好的嚮往,我會努力改造,早日回歸社會,開始新的人生。」
話語樸素誠摯,字裡行間滲透著孩子們發自肺腑的感激敬慕。而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也都成了慄翠華工作的最大動力,督促著她更好地護佑孩子們走向新生。
慄翠華的辦公室裡掛著很多面錦旗,一面面紅色錦旗記載著她的付出和許多父母發自內心的感激,每一面錦旗都在默默訴說著一個故事。
「我忘了自己從哪裡來,不知道會不會哭泣,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要在這裡呆多久,多少個夜晚看鐵窗外蒼涼的天空,真想對著它狂嘯。」2010年7月,17歲的傷害犯小陳初到看守所時寫下了這樣的日記。
半個月後,小陳的家鄉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災害。那段時間,電視裡時不時地就會播報受災和救災情況,這讓小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亂。可內向的他並沒有把內心的焦慮告訴別人,連同監室的室友也不知道他寢食難安的原因。
在翻閱檔案時,細心的慄翠華曾特別留意過小陳的家鄉。災害發生後,她料想小陳的思想一定會發生波動,於是專門找來小陳詢問情況。交談中得知,小陳一直惦記著病弱的父母和年邁的奶奶,不知他們是否平安。「真希望能回家看看……」了解到小陳的心思後,慄翠華向他詢問了家人的聯繫方式,迅速與其家人取得了聯繫,方得知小陳的父母都是智障患者,生活靠親戚幫助。災害發生後,他們家的房子和耕地均被泥石流衝垮,但所幸的是全家人在政府的幫助下已安全脫險。
慄翠華的辦公室裡掛滿錦旗,這些錦旗代表的是在校學生、走出大牆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最樸素的感激。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慄翠華開辦陽光課堂鼓勵海澱區拘留所的孩子們。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簡單的言語無法傳遞人性最溫暖的關愛,而現實情況又不能允許小陳回到危險的災區,為了讓這個受傷的孩子感受到母愛般的關懷,得知小陳家人情況的當天,慄翠華偷偷地在小陳的帳戶裡存了200元錢,還特意買了一身新衣服,帶著平安的消息一同送給了他,並安慰他不要為不能回家看看而感到遺憾、懊悔。
「錯過了不等於永遠錯過,你要為了重建家園而努力振作。」慄翠華剛說完這句話,小陳的淚水就奪眶而出。他既悔恨又感恩,悔恨的是當初為了所謂的哥們義氣,一時衝動釀成大錯,感恩的是檢察官媽媽把他看作一個有尊嚴有希望的人,像幫助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和愛護他。
為了增強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慄翠華借這個機會,向海澱看守所全體未成年犯講述了黨領導全國人民救援舟曲、汶川災區的感人事跡,連同管教開展了時事知識有獎競猜、徵文比賽、詩歌朗誦會等愛國主義主題系列教育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知識、報效社會的熱情。
「慄媽媽,是您給了我重獲新生的勇氣,讓我明白了活著的意義,有您的日子,每天都是春天。」小陳激動地對慄媽媽說。
小陳出監後,慄翠華仍繼續幫助他,給他買來法律書籍和學習字典;他在清華園一家飯館學餐飲,她給買來烹飪書籍;冬天看到孩子的手凍得通紅,她很心疼地買來手套和保暖衣;孩子要回家學挖掘機技術,慄翠華給他準備回家的路費和火車上吃的水果、麵包。他們經常電話、QQ聯繫,溝通感情,小陳也跟她匯報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逢年過節慄翠華給他寄去新衣服,他也託人給慄媽媽捎來山區的臘肉、核桃和花椒。
看著高牆內走出來的孩子們生活走上正軌,慄翠華深感安慰。
小方五歲時父母離異,父親是一名水暖工,爺爺患有風溼、滑膜炎等多種疾病,家裡一貧如洗。每當看到父親辛苦勞作的身影,小方都很慚愧,恨自己不能早點賺錢。2008年,小方經不住老鄉的教唆,毅然輟學來北京「發財」,方父做夢也沒想到兒子參加了搶劫團夥,沒幾天就被關進了海澱看守所。小方的父親得知後急匆匆地帶著年邁的爺爺趕往北京,沒有錢住旅館,一家人就在火車站候車室的椅子上過夜,為了省錢,一日三餐就靠方便麵充飢。當慄翠華看到他們的時候,心裡流淚了。「我不願意做一個自私的人,看到別人有困難我就想去幫助,否則我會難過。」
為了安置好小方全家,慄翠華掏出2000多元錢,給方爺爺購買藥品,安排他們食宿,為小方添置衣物,並送給他《人性的優點》、《刑法》等書籍,還專門請來心理輔導老師對小張進行心理疏導。
因犯搶劫罪,小方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方父將難處告訴了慄翠華,她當即向法院說明了情況,考慮到小方家裡的實際困難,海澱法院最終減免了1000元罰金。在法庭上,思想認識有了長足進步的小方認罪態度良好,對自己過去的行為表現出了深刻的悔意,而「慄媽媽」在他心中,已成了最親的親人。
看守所的孩子們送給慄媽媽紅心感恩圖。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海澱區看守所的孩子們送給慄翠華的手工製品。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2009年春節前夕,在向法院繳納完1000元罰金後,方父又找親朋好友借齊了1000元,存進銀行卡裡,寄到了海澱檢察院。慄翠華知道1000元錢對於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這是他們樸素的感恩,也是他們最厚重的表達,可是這錢萬萬不能要。經請示領導後,她將這筆錢存入了小方在看守所的帳戶裡。兩個月後,小方的父親和爺爺專程從東北老家趕來,向慄翠華贈送了一面錦旗。
「愛心永駐拯救民生,丹心敬業廉潔奉公」。錦旗的背後是小方在看守所裡日益成熟懂事的模樣,他努力學習慄媽媽送給他的書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2010年11月,小方刑滿釋放後在老家一家公司工作。慄媽媽知道後,鼓勵他有朝一日能重返校園多學習些技能。
「慄媽媽,你是我心裡最親的媽媽,我聽您的話,在努力工作、學習,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春天又要來了,祝您永遠像花兒一樣美麗!」慄翠華說,小張後來發給她的這條簡訊,她會永遠珍藏。
從檢察工作崗位退下來之後,慄翠華也想繼續自己的愛好,攝影、練習書法,還想去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但心裡總是惦記這群孩子,想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去挽救迷途的孩子,把他們的思想軌道引上正路。經海澱區檢察院領導推薦,慄翠華來到了海澱團區委彩虹之家青少年服務中心,從事重點青少年群體幫助教育和預防犯罪工作。
在這裡,慄翠華繼續履行著檢察官的職責:帶領團隊幫教、挽救青少年,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組織青少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青少年進行自護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組織青少年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孩子們掌握一技之長,儘早自強自立;開展素質拓展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攀巖,高空飛人等運動,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奮進向上的精神;開展以「學道德模範 做美德之人」為主題的團日活動、學雷鋒志願活動、進社區為老人服務等等。幾年下來,慄翠華帶領彩虹之家團隊獲得了海澱區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未成年保護工作先進集體、海澱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她也獲得了海澱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和優秀工作者等榮譽。
從檢察院、監處所到彩虹之家,崗位變了,慄翠華執著的愛心沒有變。她始終堅持幫教失足和閒散青少年,拯救迷途的靈魂,為給祖國培養合格的接班人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她的幫扶下,像小陳、小方一樣重回正軌的青少年還有很多很多,慄翠華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人生經驗,幫助他們重走人生路。幾年來她幫助過的從大牆內走出的孩子沒有一個人再違法犯罪。她用自己的大愛為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
慄翠華還一直默默資助邊遠山區的貧困孩子們,她和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三名檢察官,豐臺區人民檢察院一名檢察官成立了「愛心小組」。他們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幾年來出資十餘萬元救助了重慶市黔江區實驗中學、酉陽縣麻旺中學、龍潭一中、麻旺小學和官清鄉小學的二十餘名貧困學生,資助孩子學費、購買衣物生活用品和學習書籍,幫助孩子們走進課堂,努力學習知識,用知識來改變命運,鼓勵他們努力回報社會,奉獻社會,讓愛心的火炬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慄翠華與檢察官「雙節」送溫暖。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慄翠華組織彩虹行動學員參加頤和園義務指路志願和法律宣傳活動。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她舍小家顧大家,放棄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與機會。她一直被孩子們稱作「慄媽媽」,事實上她也給予了孩子們比自己女兒更多的關愛,陪伴他們的時間遠超陪女兒的日子,甚至多年來沒能為女兒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女兒3歲時逛廟會曾不慎走丟,回家後哭著埋怨她:「媽媽,你要一起去我就丟不了了。」而當時她正在單位忙於辦案,根本顧不上家裡,更顧不上陪女兒去逛公園。她對父母更是滿懷愧疚,二老病重期間,為了忙工作她卻沒能在床前盡孝。她滿心都想著孩子們,為了天底下更多家庭的幸福,為了孩子們的夢想,付出再多,也毫無怨尤。
工作以外,慄翠華愛好廣泛,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年輕時,她是一名優秀的田徑運動員。加入檢察事業後並沒有鬆懈,連續五次參加北京市檢察機關舉辦田徑運動會,都蟬聯第一名。
她還努力學習攝影和唱歌,先後多次獲得高檢院、北京市院、海澱區院攝影比賽的一、二等獎。2009年,她的攝影作品「夢幻」獲得了北京市檢察機關第四屆《檢察風採》攝影大賽一等獎。長年來,她勤於筆耕、善於調研,撰寫了2000餘篇調研和法宣文章,多次被《檢察日報》等重點媒體刊發,五次獲得院調研評比第一名,還榮獲了北京市檢察機關先進個人、優秀通訊員標兵、調研論文一等獎、優秀信息員等光榮稱號。她滿懷熱情地沉醉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給孩子們的夢想上色的同時,自己的人生已然斑斕多姿。(註:文中所涉人物均為化名)
(本網根據《中國好人榜——慄翠華》、《「檢察官媽媽」慄翠華:慈母心挽救迷途青少年》、《音頻:「檢察官媽媽」 慄翠華》等稿件綜合,感謝首都文明網提供素材。)
每個未成年人犯背後,都有一個傷心欲絕的家庭,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已數不清有多少個孩子接受過慄翠華的幫助,她用愛的教育感化他們、引導他們,以無比的包容讓他們迷途知返。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在慄翠華看來,她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可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溫暖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心,正是這些小事,感動了她身邊的人,使愛心能夠繼續傳遞,也正是這些小事,給孩子們曾經黯然失色的夢想重新著色,照亮了他們幸福的明天。
(責任編輯:王楠)
【本網點評】
·用「媽媽的愛」為失足青少年療傷
·要用愛的力量感化失足青少年
【微博轉發】【進入微博話題:#好人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