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的現金支票和對帳本「柴爿碼」,你見過嗎?拿出這些老物件的是家住柴橋紅光村的虞耀沓。據他說,這些都是他外公留下的。
虞師傅說,他外公以前就是在柴橋老街上開雜貨店的,整理老房子的時候才發現了這幾件老東西。「雖然沒有見過我外公的店,但是聽上一代的人說,店面還是挺大的。」
虞師傅介紹,這「柴爿碼」就是那時在店裡用來記帳的。「柴爿碼」很是小巧,有外殼包裹,裡面做成摺疊樣式,和現在的帳簿有很大區別。藍色的外殼上寫著「裕興隆」三字,已經有點模糊。抽掉外殼,則寫有「胡世益號」四字。虞師傅解釋,「胡世益」是他外公雜貨店的字號,「裕興隆」是另一家店鋪的字號。「可能兩家店的關係較好,就做了這個帳簿。需要買東西時,為了方便就先在帳簿上記上一筆,再約定在某個時間結帳。」翻開帳簿,可以看到裡面用毛筆字記載著帳目往來的數目和日期,並加蓋紅章以示結清。
除了「柴爿碼」,虞師傅還展示了一本民國十九年的「現金支票本」。這現金支票為線裝本,封面是泛黃的厚紙張,上面寫著「益字聯票」。「聽別人說過,我外公的名字可以當錢用,指的就是這本現金支票。」虞師傅介紹說,「有急需用錢的鄰居,會向我外公借錢,如果碰巧當日現金已經入庫,就可以拿著這現金支票當錢用。」
「把老底子的東西給現在的人看看,讓大家了解上一代人做的事也是不錯的。」虞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