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工傷」。曾經引以為傲的身材,卻在進入職場後漸漸走樣,胖這個字猶如暴擊。大部分人會發胖,都是因為那復刻般的生活習慣和工作規律。
不信?先來看看你中招了幾項
久坐不起
對下午茶來者不拒
飲食不規律
加班熬夜
晚上聚餐
暴飲暴食
還喝酒……
減個肥又是忍飢挨餓又是苦力運動,對於一天下來累到不行的上班族,是真的熬不住。國外就開始流行起了一種「未來的食物」——蛋白能量棒,不管是從代餐角度、健身角度還是能量補充,蛋白棒都是一個不二之選。
1、為什麼要補充蛋白質
當我們要考慮吃什麼、吃多少時,一般都是從宏量營養素入手。三大宏量營養素,即食物中含有最主要且最大量的為機體提供營養的物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
你可能覺得「食物就是熱量」,如果純粹出於減重或者增重考慮這麼想沒有錯,但出於改善身體成分(肌肉、脂肪)比例,需要調節的要更多。
你可以採用低熱量/高熱量飲食來減重/增重,但我們追求的,並不僅僅是體重那麼簡單,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在增肌時避免增加脂肪,在減脂時避免減少肌肉。要實現這一點,我們不僅僅要關注熱量,還需關注宏量營養素。
如果你想的是減脂塑形,就需要最優化身體成分的比例(肌肉比例提高,體脂比例減少),那麼你最需要關注的宏量營養素,就是蛋白質。對於配合運動塑形或者有進行系統訓練的人,影響你健身和塑形成果的往往不是碳水和脂肪,而是蛋白質。
2、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人的身體由百兆億個細胞組成,細胞可以說是生命的最小單位,它們處於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例如年輕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兩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個人如果蛋白質的攝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麼皮膚就是光澤而又有彈性的。反之,人則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組織受損後,包括外傷,不能得到及時和高質量的修補,便會加速機體衰退。
除此以外,大腦使用稱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在細胞之間傳遞信息。這些神經遞質中許多都是由胺基酸組成,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每天的飲食結構中蛋白質的存在的意義就是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胺基酸。因此,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可能意味著你的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遞質,這會改變大腦的運作方式。例如,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低,你可能會感到抑鬱或過度亢奮,你可能都想不到平時的飲食直接決定你每天的心情狀態,這就是為什麼節食減肥的人群狀態非常差、反應遲鈍。
3、蛋白質的需求量
人身體不會存儲多餘的蛋白質,如果每天的膳食結構中蛋白質含量不足,身體裡蛋白質分解快,合成速度慢,就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肝臟代謝出問題、肌肉萎縮、抵抗力下降等。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的需求量按照每天0.8-1.2g/kg計算,需要60-80g蛋白質,如果是減肥或者健身塑形的人群,每日蛋白質的需求量更高。
4、高蛋白質在塑形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蛋白質承擔著促進肌肉生長和修復的重要任務,它是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在減肥或者塑形過程中為什麼一直強調肌肉這這個成分呢?首先肌肉緊實可以呈現更好的體形,另外肌肉和我們身體的一個指標基礎代謝率相關,人體的基礎代謝率隨著肌肉佔比提高而提高,所以無論是增肌還是減脂,蛋白質都是不可或缺的好夥伴,所謂「三分鍛鍊七分吃」就是這個原因。
5、減脂期間基礎代謝的作用
基礎代謝:就是什麼都不做,身體就會自動消耗的熱量,簡單可以理解為,躺瘦的本領,也是我們追求的易瘦體質,而我們健康的減脂和塑形一定是減掉身體多餘的脂肪而保持瘦體重不變。
在人體的成分含量中,水分佔體重總數60%-70%,而蛋白質佔體重總數的16%-20%,肌肉裡80%都是蛋白質,所以要想修整肌肉形態,提高肌肉活力,必須補充足量的蛋白質。不需要塑形的人群,每天蛋白質攝入量50g-60g可以維持人每天基本蛋白需求,而每周運動1-3次且有塑形需求的需補充體重的1.5倍,50公斤左右有塑形需求的女性大概需要75g蛋白質,優質蛋白,對於快速瘦身塑形的人群來說非常有必要。
蛋白質具有很強的飽腹感,吃同樣重量的碳水和脂肪,蛋白質的飽腹感更強,續航時間長,另外蛋白質的具有更高的食物熱效應。也就是說身體在消化蛋白質的時候,身體需要消耗的熱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