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由於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堆積過多而造成體重過度增長。過度肥胖所帶來的危害很多,如容易血脂異常、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概率增加、導致脂肪肝、易患癌症、易引起骨關節疾病等。
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問題,因此減肥成了許多人的目標。 減肥期間除了健身運動,還需要健康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三分練,七分吃」,吃的重要性容易被忽略,健身沒效果,總是覺得健身出問題了。其實,也許是吃上出問題了!
說到吃
我們該怎麼合理安排飲食呢?
▼
1.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主食一定要吃,碳水化合物是身體能量最主要的來源。缺少碳水身體將無法高效運轉,代謝自然而然也會下降。嘗試過節食的人都知道,長時間不吃主食脾氣易暴躁,情緒也會不穩定,容易出現暴飲暴食。該怎麼吃碳水幫助我們減肥呢?比如薯類,豆類,小米,玉米等來代替米飯,增強飽腹感,促進腸胃的蠕動和消化。
2.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不少人減肥期間總認為肉類食物熱量太高易發胖,這麼想就錯了。肉類食物富含蛋白可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健身期間能加快運動後的肌肉復元、促進肌肉生長,身體在消化蛋白質的時候需要花費更多的熱量,減少脂肪的堆積。肉類中有很多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可補充身體所需的物質。可選擇低油低脂的肉類來進食,如:雞胸肉、牛肉、魚蝦貝類、蛋奶豆類。
3.少油少鹽等健身飲食
飲食中多油多鹽、多調料的食物不僅不利於減肥,還會增加心血管慢性疾病的風險。吃鹽太多可致機體水鈉瀦留,升高血壓。多油的食物容易導致卡路裡的攝入過多引起肥胖。
健身飲食很重要的就是,戒掉各種油炸食物、高糖分食物以及各種醃製的加工食品,選擇天然、少加工、低熱量的食物,才能控制熱量攝入的主要方法。建議可以採用蒸煮的方式,這樣攝入的熱量較低。
4.健身前/後的飲食
健身時不能空腹鍛鍊,否則由於能量供應不足,肌肉會進行分解來提供能量,最終消耗的不是脂肪而是寶貴的肌肉。
健身前的飲食能夠注入足夠的能量,可在運動中發揮好身體的力量。健身運動結束後身體的血液會流向肌肉和骨骼,從而引起胃腸道的消化能力下降,運動後會感到食欲不振。而健身運動後的1小時是肌肉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黃金時間段,建議:選擇消化吸收速度快、不增加胃腸道負擔的食物在健身後進行及時補充。
5.健身後如何飲水
健身運動後,很多人會大口喝水其實是錯誤的。由於補充了大量水分卻稀釋了鹽分,鹽分比重下降會導致機體排尿排汗增多,反而造成水分流失增加,出現「越喝越渴」的情況,更會加快身體的疲憊程度。健身後補水最好的方法是少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