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仰望星空的小孩,都別錯過這份用5年積累而成的天文書單…

2021-02-17 小花生網

檁子: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份非常了不起的興趣養成書單

總有朋友問,怎麼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呢?答案其實也簡單:第一,父母引導,潛移默化下父母的興趣常常會轉成為孩子的興趣;第二,和孩子一起堅持,把興趣通過長期的努力變成一項特長。

在花友@穿山甲的引導下,她家兒子從小開始對天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五年多來,天文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在不斷增加,加上積極參加各種講座與實驗,孩子在三年級時拿到了北京市天文競賽的二等獎!

這篇文章裡,@穿山甲分享了孩子從入門到進階的完整天文閱讀書單;此外,用的天文App,參觀過的世界各地天文館,參加過的天文培訓班,也都一一道來。關於孩子的興趣培養,關於天文,這都是一份特別值得收藏的資源 … 感謝@穿山甲!

本文由小花生網友@穿山甲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興趣就像潮水,本該自由地來去。

作為父母的我們,

唯有助推潮水漲得更高一些,退去得更慢一些,

其他的就讓他察覺自己的內心,隨心而動吧。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們正站在天文興趣的十字路口,該繼續走下去還是適時地拐彎,奔向下一條興趣之路,也許是該好好考慮的時候。不急著做決定,先做一個小小的回望吧,紀念一下我們最最喜歡的天文。

為什麼孩子會愛上天文?

我想和他四五歲起,我就經常帶他去北京天文館、國家科技館有關係。北京天文館也是我小時候的最愛。我家在遠郊,那時候交通不發達,去一次其實很困難,即使只有那一兩次參觀經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當我有了小不點兒,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有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帶孩子開眼界,來彌補我童時的遺憾吧。

2017年3月前後新布展的天文館,更加大氣了。

啟蒙階段:

天文館+科普書+App

讓我們好奇地走近了宇宙

天文館、科技館就像一部引我們入門的大書。我喜歡帶孩子觀賞球幕影院的星空大劇。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的那個十一長假,我們泡在天文館、科技館4天,看遍了關於星座、關於太陽系、關於宇宙探索的各種影片。3D、球幕、寬銀幕,各種效果真實生動的影片讓人百看不厭。

當然,大量有關天文、宇宙、太空的兒童科普書籍也是我們入門的好老師。(小編註:作者開具了史上最全天文科普書單,完整書單請點文末「閱讀原文」觀看哦!)

望遠鏡系列地圖繪本: 宇宙

這大概是我買的第一本有關天文宇宙知識的書,現在看來裡面有些知識點需要更新了,但還是我們最早的啟蒙。

13顆行星

這本書是孩子真正愛上的第一本天文書,一年級的時候,只要我們出門旅遊讓他挑書,必帶的就是這一本。還超喜歡用裡面的知識考我。我知道,他的天文敏感期來啦!於是我們在購買天文書的路上開了掛。

天空和地面(透視眼系列•天文地理類)

法國引進的這套科普系列的每一本書都超級適合學齡前兒童。很少有孩子能抵抗這種膠片書的誘惑。

世界上最酷最酷的科學書

這套最酷最酷的科學書是很適合放在車上,外出時隨手翻閱的手掌科普書。本來衝著裡面的《天文》分冊買的,最後孩子迷上了其中的《元素周期表》分冊。吼吼……

神秘日誌·外星人: 地球並不孤獨

我娃膽子小,一到外星人的內容就嚇得不敢看,唯有這本書,嚇破膽也要翻。神秘日誌系列真不是浪得虛名啊。

太陽跑出來了

這本AR書是必勝客買送的玩具書,最近幾年虛擬實境的玩具書很受小朋友們歡迎,一玩起來就停不下來。當然,這要藉助手機應用。

銀河鐵道之夜

最後,插一本和天文知識無關的小說,只是因為我們有一段時間,特別想去北京天文館觀看這部同名電影卻一直沒有得到上映。小說是作為晚上的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的,非常悽美感人。小娃嫌我讀得慢,自己搶去看,看完後眼睛都溼潤了。終於等到二下的暑假,電影上映了,最大亮點是音樂。但孩子居然還通過電影記住了夏季大三角、南十字、北十字、天蠍的大火、半人馬……

還有《神奇校車系列》,從親子繪本到分級讀物,再到章節書,都有帶孩子們一起探索太空的內容。因為故事性強,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神校系列也是我家娃反覆看了多次的少數書之一。

接著再說說手機應用,順便推薦兩款兒童天文APP。

其實觀星軟體非常多,比如「星際漫步」、「星空」、「星圖」、「Sky Guide」、「Star Walk」,但只有這款 Star Walk Kids 最適合小朋友。我娃曾經迷得很,想把Pad從他手裡奪走可費牛勁了。除可輕鬆定位全天星座,還有語音講解和動畫展示、天文知識闖關。它就像一位親切的鄰家哥哥給孩子們講解天文知識。

還有一款朋友安利給我的 「太陽系」,這家出品的其他應用也非常適合小朋友,是孩子探索認識世界的好遊戲。

它的突出特點就是探索性,讓孩子自己動手,了解太陽系各星球的特點、大小、輕重、遠近、公轉周期等等,避免了說教,一切盡在遊戲中。

興趣進階階段

科學實驗+天文講座,我們更加入迷

孩子進入二年級,已經不滿足於那些漂亮的書籍和遊戲了。我開始帶他參與各種觀測和實驗活動。

記憶最深刻的是《博物》雜誌組織的一次隕石課程。張超老師耐心細緻的講解、孩子第一次使用顯微鏡的開心,都還歷歷在目。

這段時間,科學爸爸的講座、果殼網Steed老師的兒童天文課都走入了我們的生活。孩子開始越來越不滿足,說課程太簡單了,想聽更難些的。於是我開始尋找專門的天文興趣培訓班。

然後,依然是走到哪裡都不忘逛逛的天文館和科技館。

大阪市立科學館,當時去晚了,沒有怎麼逛,但星空儀的電影不能不看。雖然全程聽不懂,但看其他人的手勢居然想起測量星距的簡單方式,連猜帶蒙的知道了這是在講怎麼辨識大阪夏季星空的星座。後面播放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製作的短片,講的是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本星系群->本超星系群->大尺度結構的關係。總體感覺很貼近當地人的生活,教會大家怎麼仰望天空。

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真得值得花一天時間,依然是一定要看個天文類影片才肯離開。

香港太空館,我們去時正值重新裝修,只看了兩個球幕天文影片就撤退了。本來還可以預約晚上的望遠鏡觀星活動,但因為當天是全程粵語的,最終放棄了。

為了追天文的講座,我加入了各種天文講座群,在群的好處除了講座,就是有超多大牛,你的疑問總有神人能解。還有就是,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向我們這種天文小白推薦了更多好書。還有,你一定也猜到了,我找到了適合娃的天文培訓班,可以在北京天文館上課的天文培訓班。

隨著孩子對天文興趣的不斷高漲,我加入了幾個天文群,有講座、有交流、有分享。第一本被天文大神們安利的書就是大名鼎鼎的《DK宇宙大百科》。

DK宇宙大百科

孩子一拿到這本書,就如饑似渴地翻起來,這完全突破了我對這種厚重的百科全書的認識。之前的我會給孩子選擇類似透視系列、小小牛頓、小牛頓、什麼是什麼這種分類、分冊的兒童百科書。每一本都很薄,拿在手裡輕鬆讀完,毫無壓力,適合作為「廁上書、馬上書、床上書」,也更適合親子共讀。完全沒想到,這種厚重的百科大全孩子也完全能夠接受,於是各類DK百科陸續登陸我家書架。實踐證明,不是真愛,太厚的真得讀不下去啊!

這期間還有一本湊單書,因為大幅的美圖刷亮了我們的眼,不能不推薦一下。

地球與太空

那種圖文兼備,文字優美、畫面震撼的好書,一旦開始,就無法收手。只能怪它們太精美。

深入探索階段

在天文班裡,向著星辰大海繼續進發

三年級開學後,我們如願以償地走進了天文培訓班,在高大上的北京天文館上課,讓孩子有了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小朋友們一起,在幾位既有熱情又足夠專業的老師帶領下好好得玩、認真地學,就是我們報興趣班的初衷。就這樣,我們進入了天文二階的課堂。

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竟然迎來了一次大考,一年一度的北京天文市賽。老師號召沒有一階基礎的孩子們也報名參加,攢個經驗值。於是,只上過兩堂課、參加了一天集訓的娃就匆忙走入了考場。這倆星期,為娘我也難免著急,怕上了考場啥也不會,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心。為了緩解焦慮,帶孩子一起讀了兩本書:

地遠天近認星空:和星星做朋友 + 天文生日密碼

書不算厚,內容也比較樸素,但彌補了我們對星座知識的欠缺,特別是中國古代星宿知識的內容。算是小學生的天文入門書。

考畢,孩子走出考場,興奮地對我說:「媽媽,有的題我在《DK宇宙大百科》裡見過。」沒有白看的書,沒有白走的路。

直到第二個學期,考試成績才出來。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居然拿了個三等獎。

課程每周一次,不緊不慢。經常下了課,我們娘倆就天文館一日遊,或者跑到對面的北京動物園觀賞動物,認識植物。旁邊還有個古生物博物館,我們也會去轉轉,周末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

培訓班的老師很注重閱讀,也向我們推薦了不少天文書。

漫步中國星空

老祖宗對天上的星星分得真是細緻,還編了歌謠來記憶。不知道為啥,我對星宿內容真得有些看不下去。當孩子可以一點點看完這本教師推薦讀物的時候,我知道我已經被他拍在了沙灘上。

弗拉馬裡翁講給孩子的天文學

這兩本讓我很佩服他們老師的眼光。曾經被群裡大牛安利了弗拉馬裡翁的《大眾天文學》,然後就被其厚重的體量、密密麻麻的文字、複雜的圖表噎住了。這兩本真讓弗拉馬裡翁變得可愛起來了呢!

現在這樣適齡的好書越來越多了,可選擇的範圍也越來越大。這類書都有共同的特點:一是圖片美,容易吸引人;二是文字淺顯易懂,對於剛剛開始持續默讀的孩子沒有太大閱讀障礙;三是不厚重,孩子自己很容易翻完;四是觀星內容比較多,貼近生活,讓孩子們有親近感。

還有一本雜誌,雖然只訂了一年,但孩子很喜歡。後來改訂更為專業的天文雜誌了,卻發現適合孩子的還是這本—《軍事文摘科學少年》,比較傾向於太空知識的綜合性少兒科普雜誌。

話說自然、人文、社科這類非技巧性的興趣愛好,若要一步步發展下去,無不需要持續、大量、深入的閱讀。培訓機構也深明此理,每個學期都會組織21天天文閱讀挑戰賽。堅持下來的孩子除了發放天文星(積分),還會收到老師頒發的小禮物,什麼星空燈、太陽系模型……對於年齡不大的孩子,這都是堅持閱讀的動力。

我們是在國家科技館聽了一場焦維新教授的關於人造衛星的公益講座後,心情振奮地入手了這套。它讓我對國產科普書籍也充滿了信心。我們國產的天文科普書往往在內容上相當好,卻總是輸在顏值上。

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叢書

除了好書,網絡上還有超多的宇宙探索類節目,製作得相當精美,篇幅所限,不再贅述。

這一年,我們保持天文閱讀量的同時,儘量擠時間參與天文觀測活動。

近代天文學的進步總與星空觀測的發展緊密相連。天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望遠鏡的組裝和星空觀測實踐活動。遺憾的是,我一直沒有下手給孩子買個望遠鏡。一開始孩子總是央告,後來慢慢地也認同了我的觀點。

一是為完成課堂任務而買望遠鏡的話,這種考試用鏡配置不高,觀測效果並不出色。二來如果是為了觀測,北京的光害汙染嚴重,時不常的霧霾天氣、陰天下雨,讓日常觀測受到很嚴重的影響。三來望遠鏡絕對是個坑,千元以上的望遠鏡也只是能觀察月亮、能看到木星的光環和它的四個衛星。想看到更多、更清晰的星星必然是燒錢之旅,但也許只是更亮更大的一個小點點而已。沒考慮過深空攝影這條路,所以果斷放棄了。

事實證明我有些雞賊了,後來很多日偏食、月全食等天象奇觀,我們只能通過看直播解饞啦。不過也少了一件我未來不得不斷舍離的大物件兒。哈哈!

沒有望遠鏡,我們可以參加有望遠鏡的活動啊!幸好我們的培訓機構有不同季節的觀星活動可以參與。

老師在講解春季星空,家長們也忙著給孩子製作星空小禮物。還有望遠鏡組裝的演示。

按照老師的指導,大家七手八腳地組裝起望遠鏡來

每個季節的星空都各具特點,如果有時間的話,每個季節都適合安排野外觀星活動。參加過夜晚觀星以後就越發地敬佩Steed、葉梓頤這些星空攝影的大咖和那些星空攝影發燒友們,冒著生命危險,到各種人跡罕至之地,頂著嚴寒,挑戰著生理極限,見識最美最絢爛的星空。這也是一種人生極致的追求吧!

圖片來源於葉梓頤

一年匆匆走過,我們升入了天文三階。老規矩,一個月後又要開始天文市賽。按常規我們再次報名了天文集訓課程。

有時候我真的挺為孩子傷心,怎麼就攤上這麼一個不靠譜的媽,把集訓的日期都能記錯了,結果白白浪費了最好的衝刺機會。別人白天被老師提著耳朵灌了8個小時,還有晚上的望遠鏡組裝與觀測實戰,我們只能平均到每天至少半小時的加班來追趕了。

我們拿什麼來追趕呢?不參加集訓是沒有例題可參考的,即使老師後來給了一些歷年真題,基本上又都沒有答案。怎麼辦?我們只有用我們自己的土方法——閱讀。

這次我把多半年的《中國國家天文》和《天文愛好者》雜誌找來,每天至少一本,細細研究當月天象、天文大事。《中國國家天文》顏值很高,因受眾廣,科普性質更濃一些,門外漢也容易接受,如果不是特別痴迷,買過刊就好。《天文愛好者》很專業,是北京天文館主辦的雜誌,重要的是網上訂閱價格便宜啊!

上周成績終於出來了,孩子又進一步,拿到了小學組市級二等獎。本該慶幸和開心的事,我卻焦慮起來了。這半年來我們停下了天文閱讀的腳步。我意識到,孩子對天文的興趣走入了一個瓶頸期。按理說一直發展得不錯,為什麼會冷淡下來呢?

首先,天文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甚至英語都可能成為天文路上的攔路虎。我看到孩子的課堂筆記本上出現了複雜的公式,這個公式是物理學範疇的。一問之下,竟然完全不懂其所以然,更別說用它來計算了。娃兒四年級的數學基礎尚薄弱,遇到分數、小數的題就開始不靈光,要想用數學解決天文的問題也是奢望。我們嘗試過使用可汗學院的天文課程,奈何大部分都是沒有漢化的,純英文又聽不懂。尷尬重重啊……

其次,隨著天文知識的深入,作為家長的我們沒有和孩子一起進步,無法繼續和孩子同頻。孩子從和家人一起探索變為獨立作戰,難免勢單力薄,平時遇到問題也不能很好解決。要是天文培訓班能允許父母旁聽就好了,這樣我們也有個共同提高的機會。

此外,從興趣到應試,越來越感到天文培訓的局限性。周末和老師聊了聊,下學期如果升入四階,內容不會有太大變化,只是難度增加。四階後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天文論文、一個是星空攝影。說到底,都是對接天文市賽。

小學階段,孩子們的知識積累有限,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那麼強。本該把時間浪費在探索自然、增加體驗、豐富生活中。如果為了應付考試,難免被滿堂灌,孩子的快樂感和成就感慢慢減少,邊際效益遞減。如果有機會,應該花更多時間帶孩子去看看全國各地的天文觀測站、天文臺、射電天文望遠鏡……也許多參與星空觀測比坐在教室裡得到的更多。

考慮要放棄天文培訓班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從去年底開始,天文培訓基地從高大上的、交通十分便利的北京天文館改到了海澱區的一所比較偏的小學裡。路上的時間增加了,而且增加了爸爸接送的交通成本。

我問孩子要不要考慮放棄?問了幾次,他都默默不語,但仍然堅持不參與天文閱讀挑戰賽。這樣又僵持了一個多星期。

我想,不管下學期孩子決定繼續參與天文培訓班還是退出培訓班,都希望他能夠把對天文的熱愛保持下去。即使就此擱置,我也可以慶幸至少曾經用那麼多美好的書籍為他種下了一顆熱愛的種子。

因為,我們人類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如果我們能像《來自星星的你》的都教授,活上幾百年,也許一切興趣愛好都算不上什麼興趣愛好,因為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一切未知。正因為時間的有限性,我們才盼望著孩子能把一項興趣愛好堅持下去,這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該是我放下焦慮的時候了!

興趣就像潮水,本該自由地來去。作為父母的我們,唯有助推潮水漲得更高一些,退去得更慢一些,其他的就讓他察覺自己的內心,隨心而動吧。

點擊"閱讀原文"可與作者直接交流 ... 


相關閱讀: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進的教育資源

周一:英文原版書開團

周二:真實教育實踐

周三:怎麼閱讀,怎麼學英語

周四:看世界,開視野

周末:新知、觀點 & 新書預告

相關焦點

  • 星空導師劉普順: 嫦娥去「奔月」了 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星空導師劉普順: 嫦娥去「奔月」了 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2020-11-24 22:05:29李澤陽 攝   中新網銀川11月24日電 (李佩珊 李澤陽)「嫦娥五號去奔月了,我帶你們去『仰望星空』。」24日下午,星空導師劉普順為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的中學生們開展了一場以「探奇科學知識,探索星空奇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而在小時候,劉普順和孩子們一樣,對星空充滿了幻想。
  • 仰望星空不肯入睡,永遠是男孩
    男孩子小的時候大多喜歡仰望星空,少年馬化騰在迷上計算機之前,最大的興趣也是抬頭仰望,他當時唯一的課外班是深圳中學天文興趣小組。財經作家吳曉波在《騰訊傳》裡寫到,1986年,初三年級的馬化騰用一架準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哈雷彗星的回歸,從中學時代到今天執掌萬億騰訊帝國,他一直訂閱《天文愛好者》這本雜誌。
  • 新360行|職業星空導師:嫦娥「奔月」,我帶孩子們仰望星空
    在星空導師劉普順的帶領下,學生們在沉浸式教室學習天文科普知識。 李澤陽 攝「嫦娥五號去奔月了,我帶你們去『仰望星空』。」24日下午,星空導師劉普順為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的中學生們開展了一場以「探奇科學知識,探索星空奇妙」為主題的科普活動。
  • 天文奇觀帶動星空旅遊,偏遠鄉村如何迎來高光時刻?
    事實上,現代人久違了土地、星空、鄉村,終日沉浸於城市的聲色燈光、五彩霓虹,卻與自然失去了聯繫。隨著人們返璞歸真意願的萌發,到鄉村或遠離城市的地方看看璀璨星空,體驗安靜祥和的鄉村生活,成了一種新時尚。
  • 跟隨《星空朗讀》的腳步去寧夏,到「星星的故鄉」仰望星空
    《星空朗讀》走進寧夏第二季星空之旅帶著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帶著對星空和夢想的追尋,《星空朗讀》走進寧夏第二季,在賀蘭山下開啟一場夢幻的「仰望星空」之旅。用最美的聲音為寧夏奉獻一場極致的聲音盛宴。寧夏全年全境晴天率高、透明度高、水汽低,無論從經緯度、海拔條件、空氣品質與氣候環境,都為觀星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寧夏的星空,一年365天不分春夏秋冬,是全時段觀星最佳區位,在六盤山上、賀蘭山下、長城內外、黃河兩岸,都能仰望星空,休養度假,啟迪心靈,所以大家都形象的將寧夏稱之為「星星的故鄉」。
  • 寫給星空的「情書」 《望向星空深處》揭秘天文愛好與生命意義之間...
    在「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前,來看看譯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這本天文科普圖書《望向星空深處》吧。「鼓勵讀者將夜空的絢爛變成人生的一部分」自古以來,無數觀星者用畢生的熱情和好奇去測量宇宙、了解自然,奠定了當代天文學的基礎。在《望向星空深處》這本書裡,作者蒂莫西·費裡斯傾情講述了觀星探索星空的故事。他以專業、雋永的筆觸,帶領我們望向星空深處。
  • 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深海異獸》
    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深海異獸》與《歐羅巴報告》《異星覺醒》等同類型科幻異獸影片視角不同,本片並沒有仰望星空,而是將視角下沉,沉到深深的海底。在地球最深的海溝裡,獻上一場有關異獸的饕餮盛宴。有趣的是,這些位於海溝底部的鑽井站,名字都和天文有關,「克卜勒」「謝潑德」「羅巴克」等。在「克卜勒」鑽井站內,突如其來的劇烈海震讓鑽井站遭受結構性打擊,站內工作人員死傷慘重,倖存者開展緊急撤離自救,故事就此展開。
  • 徵文 | 「仰望星空」全球徵文大賽85號作品《星空》
    2000年,詩歌作品獲第九屆新星杯全國詩歌大獎賽優秀獎。 2003年,電影劇本《桃源傳奇》獲首屆中國通俗文學英才大賽影視文學類優秀獎。 《外國美術鑑賞》第二作者,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國家藝術基金2015高校漆器教師人才培養項目教學日誌》資料整理與日誌寫入,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
  • 「仰望星空」120年,中國境內最早的TA,就在松江這裡
    佘山天文臺,中國境內最早的天文臺,從1900年至今,120年見證中國近現代天文發展史,它不僅是一座天文臺,一座博物館,更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中國天文事業的發源地之一。
  • 不可錯過!2018年中國最美星空合集
    2018年轉眼間已進入尾聲。回顧這一年,眾多天文現象精彩上演,1月超級月亮、藍月亮和月全食同時出現,8月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的雙子座流星雨都讓人們大飽眼福。在這裡我們精選50幅星空攝影作品,與大家一起遊覽神州各地,仰望那震撼人心的2018年中國最美星空。
  • 願城市周邊保留一片可仰望的星空
    一位正支起三腳架拍攝星空的男士接腔:「燈紅酒綠城裡都有,為啥來這裡還要找熱鬧?」難得的星空大學時,從小迷戀星空的譚巍通過論壇尋找天文「同好」。一群湖南天文愛好者聚了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03年,愛好者們成立了湖南天文協會,譚巍擔任會長。觀測星空,需要摒除光汙染。觀測點最好距離大城市150公裡以外,中型城市80公裡以外,小型城市40公裡以外。
  • 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 民間「追星人」欲建觀測基地
    吳冠標 攝中新網晉江12月11日電 (吳冠標)每到晴朗無雲、星辰閃爍的夜晚,顏明哲總會走上屋頂,操控著一臺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6年來,他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
  • 讓我們和五月天一起仰望星空
    「那一年我們望著星空,有那麼多的燦爛的夢,以為快樂會永久,像不變星空陪著我」。歌聲響起,仰望星空,那還會是那片星空嗎?那片屬於年少時的快樂星空。剛剛過去的五月的最後一天,是屬於五月天的,他們面對著成千上萬的放著螢光棒的空座位,完成了一場特別的演唱會,這是五月最好的一天,也是對六月最好的交接和祝福阿信曾今說過「只要我還能唱,就會一直唱下去,哪怕很多年以後坐著輪椅了,也會來開演唱會」,這是對夢想的執著,就像他們的那首《倔強》一樣,也正是這份激情與熱愛
  • 用軟體領略天文魅力
    Star Walk還能向用戶發送重要的天文活動如流星雨等。此外star walk 2還提供了星座圖、星雲圖、月相等的信息。Star Walk 2分為免費版和收費版,免費版的每次點擊都會觸發5秒後可關閉的廣告。star walk可是最知名的天文APP哦。
  • 這份書單,是通往博物世界的十扇「任意門」
    說到科普書,這是最大的誤解之一,國內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印象。不過這種印象也其來有自,目前國內科普圖書市場最大的一塊就是少兒科普,成人科普還沒有形成很大的規模。作家曹天元講過,國內科普之所以偏向於少兒,是因為「大人不看書,只有小孩看書。家長自己不看書,但是願意讓小孩看書」。
  • 仰望星空 漫遊宇宙 餘杭科技館天文科普主題展進行中
    由余杭科技館主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主題展覽日前正在科技館一樓開展。來自餘杭實驗中學高一(2)班的同學們,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探索天文奧秘。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遙望深空」「漫遊太陽系」「巧量天宇」三大主題展區,共計展品20件,並通過圖文結合、多媒體展示、趣味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向大家展示前沿天文科普知識和信息、數學方法在天文領域的運用、日月同輝、金星凌日、月相變化、天文學家的故事等內容。走近展區,觀眾可以通過展品「中國天眼」,了解「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科技教育家]仰望星空的清朝女科學家——王貞儀
    王貞儀(1768—1797)畫像  青春少女豆蔻年華  仰望星空研習天文算術  閨中豪傑學界翹楚  腳踏實地奮筆著書立說  最近,一張國外的老明信片引起了國人的關注,明信片上那位舉著望遠鏡仰望星空的古代女子,是中國200多年前1個不到20歲的少女,她的名字叫王貞儀。
  • 都說它是近年最好的天文紀錄片,帶娃看完4集,真心好!附5部經典天文...
    我們鼓勵孩子仰望星空,除了學習天文物理知識之外,這也是培養孩子世界觀、價值觀的珍貴機會。當孩子用更寬闊的視角觀察我們的世界、觀察宇宙,再反過來審視自己,慢慢會意識到:「這個世界很大,有太多驚喜和神奇值得我去探索,它不是因『我』而存在的」。
  • 你上一次抬頭仰望星空是什麼時候?
    「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 天文奇觀或使鄉村迎來高光時刻
    位於貴州黔南的中國「天眼」——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在正式投入使用後,也同時向外界開放參觀。攜程數據顯示,中國「天眼」相關產品一年內銷量增長50%以上,這裡成了很多天文愛好者、普通遊客必須「打卡」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