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推薦 孩子一生必讀的8部世界名著,你家孩子讀了幾本?

2020-12-19 育兒叮噹

著名教育學家、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先生在高密一中當語文老師時曾做過一個實驗:讓自己讓剛剛上初中一年級的兒子和上初中四年級的侄女,參加了高三的語文期末考試。

批卷結果出來,讓老師尷尬的是:兩個念初中孩子的平均分竟然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

兩個沒有專門在語文課堂上接受大量的講解、訓練的孩子,靠什麼得到這樣的成績呢?李老師說,靠的是在不同的年齡,大量的適合他們的名篇名著的閱讀。

孩子一生的閱讀能力,都在7至16歲,這10個年頭裡塑造成型的。孩子若能在這時候愛上閱讀,受藝術文學薰陶,他的高度就會超出他這個特定年齡段。

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陶德麟針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現狀:呼籲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

隨著這兩年語文教材大換血,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

《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45萬字,可以說不閱讀,孩子連起跑線都看不到。

讀書除了應付應試教育,還能夠升華氣質。

我們都在《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看到不一樣的董卿,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詩詞大會》中董卿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如網友發出的感慨:真是氣質美如蘭,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散發著魅力!

而董卿這種魅力與她喜愛讀書有關。她曾經說過她在讀書時代就喜歡各種課外書籍,特別是世界名著,目前所有的名著她基本都看過,而且閱讀的習慣她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在《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我們能看到不一樣的董卿。

愛讀世界名著的孩子,會有超出年齡的眼界和心胸。

黃磊曾在微博上曬過一張多多在窗邊讀書的照片,配文「窗邊的小女孩」。

照片中靜靜讀書的多多,投入、恬靜,融化了無數網友的心。

多多的成長也是有目共睹。

2015年為法國動畫電影《小王子》和史匹柏導演的電影《圓夢巨人》配音,2017年7月亮相巴黎Bonpoint大秀;彈琴、畫畫、寫劇本……

18年的時候,12歲的多多就已經能夠自己獨立翻譯了三本英文繪本了,可想而知,多多從小閱讀範圍之廣,國內國外都有涉及。

我們也經常都能看到黃磊或者孫莉曬多多讀書的照片。

從小就在「書香」裡泡大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就像黃多多一樣。

閱讀是一件永遠做不完的事,也是一件任何時間開始都不嫌晚的事。雲捲雲舒,繁花盛落,都與閱讀相關,而閱讀與人的一生牽絆。

對於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多讀課外書肯定是一件好事。在現在這個時代,電子產品填滿了人們無事時的每分每秒,孩子有空閒能選擇多讀書,而不是多刷手機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事情了。

僅限於課內的課本,肯定是滿足不了一個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正常的閱讀需求的,因此多閱讀課外書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首先是可以直接反映在孩子語文成績裡的好處:多讀書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是苦做多少試卷上的閱讀題都學不來的能力。

讀書還可以幫助塑造一個孩子正確的「三觀」

閱讀還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知道在世界的另一頭的人們有著怎樣不同的生活,知道很久以前的人們在想些什麼,知道未來世界可能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知道當想像力飛翔時,霍格沃茨裡面的同齡小夥伴們又看到了一個怎樣奇妙的世界。如果不多讀課外書,他所認知的世界將是極不完整和十分短淺的。

最重要的,讀書還可以幫助塑造一個孩子正確的「三觀」。他在書裡會看到很多歷經磨難的人,或墮落可憎,或堅強勇敢,他一定會做出感情和價值的判斷。因此當孩子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遇到岔路口時,他們閱讀過的那些主人公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引領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種對正確價值觀的主動自我消化和自我生長,要比在孩子已經叛逆之後,家長進行苦口婆心的唐僧式說教,遠遠有效得多。書裡有那麼多值得喜愛和立為偶像的人物,也許男孩會崇拜喬峰正直正義,而女孩會向堅強聰明的斯嘉麗靠攏。這樣的孩子,比只把當紅小鮮肉作為偶像的孩子,要成熟理智得多。

讀書還能培養一個人的思維邏輯形成

另外,一個人的思維邏輯形成,也要依靠大量課外書的涉獵來培養。讀書的過程中,孩子做的不僅是被灌輸似的讀,更有主動的思考。孩子可以看見很多人對於同一件事的不同做法、不同觀點,他們這時就會思考,自己持有的又是什麼觀點,以及自己為何這樣認為。現在很多人最喜被動跟風和隨波逐流,而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嚴謹的邏輯。讀書正可以培養這樣重要的能力,使孩子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受益匪淺。

6-15歲正是孩子大量閱讀的黃金期。而名著的內容和精神,正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閱讀需求和應試需求,積累閱讀量,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

有一套包含內容豐富,精準翻譯內容,配有精美插圖的《小王子》,專供孩子今後成長閱讀的文學經典《影響孩子一生的世界名著》共8冊。

論是童話、寓言、民間故事,還是冒險、奇幻、深度的小說,各種體裁幾乎滿足6歲以上的孩子各階段的閱讀需求:

讓人永葆童心的不朽之作《小王子》

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童話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友愛勇敢的冒險奇幻經典《綠野仙蹤》

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昆蟲記》

虛幻但不過分脫離現實的文學名著《神秘島》

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並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價值的文學小說《童年》

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中國也是非常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格列佛遊記》

這些都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不朽名著,沉澱百年以上的經典,被全球億萬讀者收藏的好書......

影響孩子一生的世界名著(8冊)現在京東有活動,立減100元,只需28元,需要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領券購買

古語有云:「授人予魚,不如授之於漁」,身為父母的我們,與其為孩子規劃好一切,還不如讓孩子通過閱讀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

孩子們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學知識,更多的是能夠從中學會成長,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讓孩子把學習當做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

而今天這套影響孩子一生的世界名著,真的非常值得推薦給每一位孩子,讓他們在故事中學會成長。

為孩子挑選一本好書,讓他們受益終身。

相關焦點

  • 寫給孩子的5本世界名人傳記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說:「中小學語文教材應當多選一些傳記。」 「現在教育部正組織編寫一套新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聘我擔任總主編,這套新教材就選了不少名人傳記,並鼓勵學生多讀傳記。」
  • 4年級女生作打油詩吐槽課外班:孩子讀不讀名著,原來差別這麼大
    讓不讓孩子讀經典的好書,僅僅幾年就有如此大的差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名著,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知識儲備,更是對孩子品格、修養、綜合素質乃至三觀的全麵塑造。語文為王的時代,不讀名著將無緣中高考!
  • 三國裡藏著一生必讀的大智慧,孩子越早讀懂越好
    詩詞君喜歡看三國,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是中國人長盛不衰的話題。三國的確熱鬧,故事也精彩。鬥智鬥勇,心機權謀,草根逆襲,王者爭霸……許多人都讀過三國,可不少人也覺得《三國》篇幅太長,文字又晦澀,大人都難解真意,更別提孩子。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又是中小學孩子必讀書單裡,無法繞過的一部經典。
  • 孩子閱讀名著總犯難?北京八中、人大附中等名師助力「親子共讀」
    作家出版社以「親子共讀」為理念推出的「中學生名師導讀文庫」,邀請北京八中、人大附中、北京中學等名校名師為家長和同學們提供名著親子共讀的具體操作方法,在解決名著閱讀難題的同時增進親子交流,促進親子感情。在教育部最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提高了對閱讀量、閱讀面以及閱讀深度的要求。
  • 給孩子買書時,我們都被「新課標指定」圖標給騙了
    教育部教材局發布的聲明新聞裡,說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統編教材必讀書目、推薦書目」「統編教材延伸閱讀」以及類似名義出版、推銷有關圖書。看完這個新聞其實挺理解家長的心情,在現在大語文的環境下,閱讀是孩子的必備技能,沒有大量閱讀就無法積累理解、寫作能力,在選書上本身家長經驗就不是很足,當看見」「新課標指定」「班主任推薦」之類的字眼,覺得這樣選擇一定不會錯,所以也就購買。
  • 《三國》裡藏著一生必讀的大智慧,孩子越早讀懂越好
    說到經典的文學作品,就不得不提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它們已經陪伴了好幾代人一路成長。甚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擴大閱讀空間。跟中考相似,小升初名著考題一般都會考四大名著的基礎知識。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認為,親子共讀首先是學業的需要,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閃光點,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比如《四世同堂》,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難。
  • 寒假偷偷讀完四大名著,這樣的孩子開學很佔便宜
    要知道,中國近代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都讀過四大名著,而且是作為啟蒙讀物。中國學術界「一代宗師」的錢穆老先生,8歲就開始讀四大名著;中國兒童文學奠基人之一的冰心奶奶,7歲就愛讀《紅樓夢》。也有很多歷史大人物都公開表示,從8歲到10歲就開始讀小說,第一部就是《西遊記》,後來讀了《水滸傳》和《紅樓夢》。
  • 為什麼一定要孩子從小讀四大名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人一生為什麼一定要讀四大名著?
  • 曹文軒:讀不夠書,就寫不出話!孩子的閱讀黃金期,要讀經典書
    學好語文,已經成為眾多家長的共識,但閱讀和寫作,就像攔路虎一樣,阻擋孩子前進。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抱怨,他們說閱讀讀不下去,作文沒什麼可寫,對寫作萬分抗拒。他強調,讀書要讀好書、善書、良書。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閱讀經典是提高他們語文能力的明智選擇。為了讓中小學生讀到真正有用的好書,曹文軒聯合資深編輯和一線老師精心編寫了這套經典語文讀本《曹文軒大語文系列叢書》(全10冊)。
  • 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一生必讀的經典小說 世界十大名著推薦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   原標題:人醜就要多讀書!
  • 小昆蟲也有大世界,孩子必讀的《昆蟲記》就選這本!
    2020剩餘不到一個月, 孩子今年的「閱讀KPI」完成了嗎? 雙十一沒給娃囤夠書的你,是不是又在摩拳擦掌,準備趁著雙十二繼續填滿自家娃的書架了? 不過我們都知道,給孩子買書,量不在多在於精。
  • 童年時期愛看漫畫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會成為閱讀能力較強的讀者
    59%的芬蘭兒童幾乎每天都讀一本漫畫書。想不到全世界教育第一的芬蘭,孩子每天不是在讀名著,而是在讀漫畫吧?除了統計數據,還有名人為漫畫背書。教育部新課標推薦的必讀名著中,就有《格列佛遊記》。英國著名作家、《一九八四》作者 喬治奧威爾評價這本書說:「如果要我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他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我一定會把這本書列入其中。」而亞森·羅賓更是和福爾摩斯齊名的世界神探。
  • 想給孩子讀經典,這6個世界兒童文學名著系列,你喜歡哪一個?
    我真的好佩服大家,在淺閱讀、快餐化閱讀的今天,無論大人小孩,能把世界名著認認真真讀下來,終歸是不容易的。不過,小花生讀者們的心思,花生君還是懂的。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花生讀者們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思想坐標,懂得經典閱讀的價值。被奉為「文學經典」的書,蘊藏著巨大的思想和文化價值,雖然雖然每代人都在讀,卻是常讀常新。那麼,給孩子讀的「經典」主要是指哪些書呢?
  • 每本不足6元,一次為孩子集齊世界頂級大獎繪本
    但其實並非如此,從小攝入世界頂級繪本圖書、大量接觸優秀的閱讀素材,還有科學的閱讀方法,才是孩子們倍兒棒的秘籍!男神吳尊給孩子們推薦閱讀世界級的獲獎繪本。對於小朋友來說,爸爸媽媽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有些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讀書是鍛鍊了他獨自閱讀的能力,同時也解放了自己,但是親子共讀卻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疼愛,從而和家長建立起親密依附的安全感。和書本相處久了,會對書本有一種熟悉度和好感度,自然會聯想起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另外親子共讀也是家長傳達家庭價值觀最好的方式之一。
  • 聊聊假期必讀書:那些藏在語文書裡的秘密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孩子們的假期將至,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問我:假期給孩子讀什麼書好?其實「讀什麼書好」這個命題實在是太大了,能力有限,我不太好回答。不過一般我會按照朋友家孩子的所在年級,推薦這個假期裡必讀的書目。今天我們就聊聊「假期必讀書」吧。
  • 被這些書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
    這樣的一部文學瑰寶,無論喜愛文學還是歷史的孩子,都是不可錯過的。更重要的是,《史記》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課標小學生必讀書目!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程裡,《史記》幾乎無處不在。比如小學接觸的《將相和》《西門豹》,初中要求背誦的《陳涉世家》,高中爛熟於心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鴻門宴》等皆出於此。
  • 圖書封面上的「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別信!都是假的
    「教育部新課標推薦書目」「教育部新課標指定書目」……你是否買過這樣的教輔圖書?當心,這些推薦信息是假的!7月28日,教育部發布嚴正聲明: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等名義出版、推銷有關圖書。教育部表示,近日有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圖書,封面使用「教育部新課標推薦書目」「教育部新課標指定書目」「中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系」「新課標課外指定閱讀叢書」「教育部重點推薦」「教育部推薦」或「新課標重點推薦」「新課標推薦」等名稱,傳遞有關圖書是教育部推薦的虛假信息,嚴重誤導學生和家長。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打著「新課標推薦」「教育部推薦」旗號的教輔數量龐大。
  • 【親子聯盟】好書推薦|6歲了還沒讀過世界名著?臺灣金鼎獎獲獎作品!
    分別是《堂吉訶德》、《十五少年漂流記》、《悲慘世界》、《湯姆·索亞歷險記》、《動物農場》、《金銀島》、《傻子伊凡》、《基督山伯爵》讓名著的精髓伴隨孩子終身,從現在開始拿起名著閱讀吧!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是:「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為我的骨頭和肉。」閱讀名著的意義也在於此,你家孩子未來的氣質、性格中藏著他讀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