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材局發布的聲明新聞裡,說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統編教材必讀書目、推薦書目」「統編教材延伸閱讀」以及類似名義出版、推銷有關圖書。
看完這個新聞其實挺理解家長的心情,在現在大語文的環境下,閱讀是孩子的必備技能,沒有大量閱讀就無法積累理解、寫作能力,在選書上本身家長經驗就不是很足,當看見」「新課標指定」「班主任推薦」之類的字眼,覺得這樣選擇一定不會錯,所以也就購買。、
現在教育部發布這則聲明,最先慌的一定是家長,身邊家長有的就說「那以後怎麼給孩子選書」、「之前選的書會不會有問題」、「本身孩子就不愛看,這會更有理由」,這些也是大部分家長的心聲,那具體該怎樣給孩子選書,之前選的書有沒有問題,還可以繼續閱讀嗎?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選擇的書是否是流傳的古書
比如「四大名著」、「古詩宋詞」等等,這些都是流傳下來的書,即使沒有「教育部推薦」字眼,也要給孩子讀這類圖書。因為「經典至上」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原則,這類圖書中即使孩子現在看不懂,等長到一定年齡,書中詞彙道理由生活引入到孩子自身成長都有推動作用。而且這些都是古今中外前人經驗和智慧的集大成的代表,所以這類書是一定要讀的。
第二、可以根據出版社來選擇
選擇一些大的出版社,比如我平常選擇的出版社有蒲蒲蘭,中信出版社,啟發,信誼,蒲公英,愛心樹,海豚傳媒,外研社出版的書,質量都非常過關。
第三、選擇一些經典書單或獲獎作品
市面上的童書魚龍混雜,如果選擇的書不適合孩子看或者質量不過關,畢竟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錯過了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期,就得不償失了。
比如大獎小說,比如國際安徒生文學獎、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美國凱迪克大獎等,如果一本書能冠有這些頭銜,買來也不會錯的。
當然,也有很多沒有獲獎或者不是經典的優秀繪本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只是要花時間去鑑別,在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根據大獎或是經典書單來選擇。
第四構建知識體系,準備不同種類的書
孩子閱讀的書儘量雜一些,就像吃飯一樣,各方面的營養都吸收一些,讓孩子的知識體系更加全面。我家書房大概有這幾類,中文繪本、中文橋梁書、中文章節書、文學、科普、歷史地理、藝術哲學、數學思維、英文繪本、英文分級、英文橋梁書、英語章節書等。
最後給孩子選書,先要明確孩子是主體
給孩子買書,首先孩子得有興趣讀,不是買來放到那做擺設,或者孩子就隨手翻翻。買書的人是家長,而真正讀書的主體是孩子,不是我們認為好就好,合適孩子,孩子有興趣的才是好!
曾經買了一套日本繪畫大師的書,網上評價很高,自己也認為不錯。結果買回來以後,孩子沒一點興趣,翻兩下就放回原位了。
她那時七八歲,有初步的判斷能力,我應該先給她看看詳細介紹,她是否有興趣,徵詢她的建議以後再下單。
當然太小的寶寶沒有判斷能力,大家多看各大平臺評分和銷量,豆瓣評分,噹噹和京東的銷量,以及參照買家評論。
總之,讀書的是孩子,孩子是主體,他們有興趣讀最重要了。
素材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