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著急公布答案。
王珍鳳:農婦畫家,青島平度市萬家鎮馬二丘村農民,僅小學文化程度,務農之餘,在一家製鞋廠工作。2015年1月,從未拿過畫筆的王珍鳳進入某公益藝術教育團隊,用30個晚上學畫,就畫出比較完整和相對成熟的作品。
▲王珍鳳正在作畫。
周春芽:當代藝術家,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後進修於德國卡塞爾綜合大學,經歷了「傷痕」時期、「鄉土繪畫」、「85新潮」活躍於當代藝術圈。周春芽有「最貴在世藝術家」稱號,其繪畫風格也頗富爭議性。
▲周春芽和他的作品。
一位是小學文化程度、學畫僅30個晚上的農婦,一位是科班出身、德國進修的知名畫家,兩人的作品在外界看來「看不出多大區別」。到底是王珍鳳天賦太高,還是周春芽「徒有其名」?
小編注意到,某公眾號將王珍鳳的繪畫作品與藝術家周春芽的作品進行了一番對比,不僅刻意強調兩者價格的天壤之別,還配了一些頗有引導性的文字,如「王珍鳳的繪畫語言樸實熱忱,如一陣春風暖人心田;周春芽的繪畫語言『炫耀』高雅,像一陣秋雨高冷孤獨……」
「這是在偷換概念!」某李姓藝術家對此不以為然。「曹雪芹《紅樓夢》裡的一段話,小學生可以抄錄下來,但顯然我們看重的不是表面的文字,而是這段文字背後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態度。」
他認為,正如會寫字未必就會寫文章,會寫文章也不等於能寫好文章,將農婦的畫和周春芽的畫相提並論,本身就很無聊且無知。
不過,也有人認為每個人對美的理解不同,認為王珍鳳的畫作更好,有種「不經修飾的美」的人也不在少數。
關鍵看從哪個角度來判斷!
▲王珍鳳的白狗。
▲周春芽的綠狗。
小編再講另外一個故事。
有個叫王公莊的小村,最大的特色就是「老虎」多。
村裡1600多人,700多人會畫虎,全村年收入過億。
王公莊做的是「虎文化」生意。村裡雖不養老虎,每年卻能賣出幾萬張「老虎」畫,收入過億。不少村民吃「老虎飯」,坐擁多套房產、幾部私家車,年收入近百萬。
在這裡,「虎王」的畫,能賣近百萬的價錢,幾十萬一幅的更是常見,不僅銷往全國各地,也早就賣到了韓國、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有人戲稱:畫虎村「一人畫虎,雞犬升天」。
有人說:這些畫嚴格來說算工藝品,算不上真正的藝術品,能打開銷路,說明國人鑑賞水平的提高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也有人說,畫虎村給人的道理就是畫虎掙錢,無須種田。
這話顯然引起部分網友的不悅。直接回問:「市場說了算,你的大作還未必賣得出去,平常心不好嗎?非得酸溜溜的。」
也有人說:「致富靠自己,沒毛病。」「很逼真,神採奕奕。你這是在搶畫家的飯。」
也有冷靜的旁觀者:「『下裡巴人』和者眾,就有生命力;『陽春白雪』和者寡,高高在上就只好自我欣賞、自銷自滅。」
當然也有務實的人,出來說大實話:「一手畫,吃天下,挺好!」
說回到王珍鳳。和大畫家的畫作「差不多」,卻只能賣到200元,其中的懸殊是否合理?
有美術評論家說:「一個農婦基於自己的繪畫訓練而有藝術的表達,這是好事,和周春芽作品有所相似也無可厚非,但周春芽的桃花中蘊含著一定的社會意義,王珍風的桃花呈現的是原始的美麗,其價值取向、討論問題的深度不一樣。周春芽整個畫面的處理、氣息是通達、完整的,王珍風的畫有很多生澀的部分,明顯訓練不夠。」
藝術價值判斷標準的事不做過多討論,小編更關心的是一位農婦是怎樣走上「藝術人生」之路的。
在最早關注王珍鳳的自媒體號上,有一位叫王亞飛的網友留言:「王珍鳳是我的學生,有想學畫畫可以加我微信。」在她的朋友圈裡,大量發布各地學員畫家的作品,並標上尺寸和價格,這些人大都是農民,王珍鳳只是其中一個。
▲王珍鳳在寫生。
小編注意到培訓農民學畫畫、搞藝術,已經成為一個產業了。一些散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語句,看似是評論,實際上起著「廣告語」的作用。比如有人是這樣寫的:「王珍鳳的成功,證明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實現藝術作為。」
而用30個晚上教會王珍鳳畫畫的「神老師」,是一個叫「林正碌的公益藝術教育團隊」的機構。
小編發現,早在2014年,林正碌的名字就出現在了公眾的視線內。當時有報導稱,一種「零起點」油畫教學免費培訓,一經推出就吸引了數以百計的退休職工、家庭主婦、公益人士、企業高管、學者甚至外國人參與體驗。這種培訓,不做示範,不教調色,不教技法,鼓勵學員大膽獨立實踐。
王亞飛所在的機構也是類似模式的。2015年1月,王亞飛轉了這樣一條信息:「人人都是藝術家,走進青島平度市萬家鎮馬二丘村……」她在教學活動中,舉例的第一張寫生作品就是王珍鳳的,並評價「作品大氣簡潔,成熟老到,色彩、構成極具現代視覺」。
▲王珍鳳的第一幅畫。
後來,「人人都是藝術家」成了這個產業裡的經典招生口號。
儘管不少報導都把林正碌稱作「臺商」,但小編發現,林正碌實際上來自福建鄉村。
高考落榜時,恰逢中國行畫生意正火,他跑去做行畫生意,很快成為這行的巨頭之一。經歷四次破產後,他拿起了畫筆,並將自己獨創的繪畫學習方法進行推廣,「人人都是藝術家」,正是林正碌的藝術理念。
林正碌曾經表示:「有些人說周春芽是正版,王珍鳳是盜版。而我說,王珍鳳是正版,周春芽才是盜版。」這樣的觀點也能反映出他的藝術理念——隨便你是誰,3歲的毛孩子、70歲的白髮阿姨,大山裡的農民、企業職員、地攤商販兒……人人都是藝術家!
當然也就包括了王珍鳳。
小編發現,王珍鳳的畫並不只是標價200元,有的標到1000元。而且還很受歡迎,經常「發帖的時候就沒有作品了。」「如果真的只賣200元,公眾買一點掛在家裡也蠻好。但如果被炒作,可能會從200元炒到兩三萬出手,畢竟很多人有獵奇心理,她現在也算是名人了。」油畫家杜海軍說。
王珍鳳還會繼續畫嗎?會不會做展覽?王亞飛表示,她正在繼續創作,下面還要再提高水平,準備做展覽。
對王珍鳳而言,會不會成為藝術家,甚至藝術大家,還不得而知。但是王珍鳳的故事足以說明:隨著農民的「業餘時間」增多,鄉村也會迸發出很多的「素人畫家」。
而這是個好事情!
哦,對了!差點忘了揭曉答案,投票中的第二個選項是王珍鳳的畫,也就是下左這幅。大家感受一下……
本文系依據河南商報、上觀、藝術起源、虎撲、網易、簡書、上海觀察報及自媒體號信息綜合整理。
整理者:劉梓憲
監製:杜蘭萍;編輯:劉梓憲 暴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