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悅兒
電影《大贏家》上映有一陣了,當時看了10分鐘就關掉,因為這種角色扮演的方式,並不能讓我信服。然而,當我今天中午拿它下飯的時候,便逃不開「真香」定律。
《大贏家》導演於淼,主演大鵬、柳巖、張子賢、田雨、代樂樂等。它講述的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故事,銀行同事們眼裡怪咖——嚴謹(大鵬飾演),人如其名,嚴謹認真,沒少得罪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安和銀行舉辦搶劫演習,大家都想糊弄過去早點回家,嚴瑾卻認認真真當起了「劫匪」……
電影目前12.7萬人評價,評分6.8,整體熱度還是不錯的。大概看了看,網友吐槽的點大部分在於翻拍的水土不服。我沒看過原著,也沒有看過韓國原版,但我認為不應一味看低翻拍,《大贏家》向我們展現了華語電影少有的「搶劫」銀行題材,並且反派勝利,這種大膽的嘗試和創作團隊背後的訴求,是很值得鼓勵的。只因為這點,我願意打8分。
嚴謹曾經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在是銀行的一名普通員工,在接到演習任務後,面臨兩大任務:完成遊戲世界中「劫匪」的任務線,搶錢,返回銀行,控制人質,和警方對峙,贏得勝利;第二個任務是,說服現實世界中的人進入遊戲世界。
一開始,所有人包括民警、包括銀行同事所有人不願意相信嚴謹,對待遊戲的態度是,演習而已,差不多就趕緊結束。嚴謹強調自己是劫匪得負隅頑抗,提醒眾人「做事情能不能認真一點」,眾人是調侃的態度:「好害怕」。工作人員還要將顧客送出去,而顧客卻認可了嚴謹,加之私心,選擇心甘情願當「人質」。
民警企圖制服嚴謹,嚴謹向民警解釋他已經死的透透的了,這時,原本旁觀的顧客幫助嚴謹,說服了民警。後來,同樣解釋了所有人被捆綁,特警全軍覆沒,女特警被kill的問題等等。這裡要注意的是,銀行同事們並不太配合嚴謹的遊戲規則。
讓我們將視角轉到銀行門外,對待這次演習的態度分成三大陣營:
旁觀者和見證者,本該被抓的劫匪逃回銀行,並且和警方展開對峙。而後,嚴謹在交換人質的時候,選擇了攝影師,由此攝影師不在是客觀報導演習,而是作為「人質」和「報導者」雙重身份進入銀行內,向外部傳遞裡面的真實情況。而遊戲世界的「真實」又是可以編撰的,記者被控制,從而幫嚴謹剪輯,造成了特警錯誤判斷嚴謹位置,並沒有擊中嚴謹的後果。
一派,銀行行長反規則者。他演習遲到,以為已經結束了,為了面子,打電話質問嚴謹,讓嚴謹不要太當真。而後,積極當人質,讓所有人誤以為警方已經擊斃嚴謹。行長的極其諂媚的一番話徹底激怒了銀行員工,所有人站出來作證,銀行行長為了早點結束演習偽裝嚴謹被擊斃,眾人戳穿了他的謊言。
這場戲的重要性在於,所有人對嚴謹的態度發生轉變,心甘情願徹底服從遊戲規則,進入遊戲世界。
警察局長屬於和嚴謹一派,認為演習就是實戰。公安銀行聯合演習,是他挑中了嚴謹,提醒眾人:「山裡沒有兔子,獵人就不擦槍了嘛?」而下屬三番兩次輕敵,而後打臉。男民警第一時間被秒殺,特警隊10分鐘之內非但沒有解決嚴謹,反而全軍覆沒。在影片結尾,寓意頗深,局長發現了嚴謹和於海嬌,卻說自己什麼都沒看見,他認可了嚴謹的態度,願意給嚴謹遊戲世界勝利的果實。
由以上幾次劇情推進與反轉可以看出來,嚴謹獲取遊戲勝利的原因:
對於嚴謹自身來說,嚴謹,人如其名,嚴謹,所有人都不相信的時候,只有他積極做方案,提前預測,演戲前的熱身運動、踩點等等行為便可以看出。被熱心大媽舉報,看著他就不像一個好人,這個情節的設定,不僅增加了笑點,也為後面嚴謹獲取遊戲世界勝利奠定了基礎。
其次,嚴謹身體素質過硬,退伍軍人的身份讓他一直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有嚴格的要求,經常鍛鍊身體。遊戲世界第一輪和男民警的pk獲勝,存在民警情敵的因素。而在後續女特警喬裝,二人展開搏鬥,一般人絕對扛不住,嚴謹的現實身份給遊戲身份加分了。
第三,眾人從一開始的不配合到最後勇敢站出來為嚴謹澄清,心甘情願遵守遊戲規則。嚴謹用嚴肅認真的人格魅力徵服了所有人。
結尾亮點,整個搶劫銀行任務的勝利,離不開嚴謹同事於海嬌(柳巖飾演)的配合,在結尾特別是特警隊到來時,提出去個洗手間,實際上是去準備,為特警全軍覆沒埋下伏筆。
一看導演於淼,就想起他以前拍的《來電狂響》,同樣的單一空間敘事,同樣的多人物調度,於淼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整體鏡頭中規中矩,比較流暢。關於鏡頭調度,暫且略過,重點聊聊導演是如何通過閃回和細節敘事來處理遊戲和現實兩個世界的吧。
在《大贏家》中,除了現實世界,還有一個遊戲世界,銀行外的警察在遊戲中的身份和現實是一致的,而嚴謹在現實世界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遊戲世界扮演心思縝密的「劫匪」,其他人在現實世界是銀行的員工、來銀行辦業務的顧客,而在遊戲世界扮演了「人質」的身份,如何讓所有人進入到遊戲世界,是個難題。
那麼《大贏家》又是如何將遊戲與現實空間關聯起來的呢?有兩種方式,一是主人公嚴謹的事後解說,加上物件細節的象徵。
眾人得知正在演習,嚴謹向眾人解說,第一時間民警已經被kill,隨後是保安將所有人捆綁起來,又將自己綁住,隨後的女職員打電話被強、女警察偽裝醫生二人展開搏鬥,女警察被kill,特警團滅等等,也同樣是通過閃回的方式講解。表面看起來有點囉嗦,但是這種閃回講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嚴謹給參與演習的同事和顧客講解,通俗點來說,嚴謹在遊戲世界扮演的是「編劇」角色,眾人在嚴謹編織的劇情裡一步步往前走,「演員」們在「編劇」的講解之下一點點進入角色,從而增加了演習的仿真性。
而在影片結尾,於嬌嬌視角又來了一次閃回,自己看到嚴謹接受任務,到願意幫他,到控制閘門按鈕,到銀行後臺裝「香蕉炸彈」和改裝「淋水器」等。於嬌嬌的閃回,進一步增強了演戲的仿真性,使得遊戲世界變得完整。
電影細節,顧名思義,是電影對於事物的細部描寫。如果說,主題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劇情與結構是電影的骨架,那麼無數個細節便是電影的血肉。在《大贏家》中,細節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塑造人物,作用於電影結構,串聯起遊戲世界與現實世界。
影片開場,影片開頭有特別有意思的細節,謹湊近銀行大堂看到保安帽子歪了,幫他扶了扶;隨後在行長辦公室挨罵,因為一個貸款訂單卡在嚴謹這一關,行長建議嚴謹先放款,再補齊法人信息。行長要得是業績,而嚴謹卻公事公辦,二人形象鮮明的對比。
隨後嚴謹畫外音解說:「認真的人不太受歡迎,做事認真一點,總沒有錯,凡事最怕認真。」 這個細節交代了嚴謹做人做事嚴謹認真的人物性格,從而為後面遊戲世界的較真做鋪墊。1小時5分處,眾人正在吃火鍋,於海嬌看到嚴謹正在吃餃子,便上前詢問,嚴謹回答:「劫匪不能吃警察做的東西,萬一下了藥呢?」吃媽媽做的餃子,這一個細節,更加強化了嚴謹的認真的人物形象。
後面,《大贏家》則是用物件細節將遊戲世界和現實世界關聯,增強遊戲可信度將在場的觀眾帶入到遊戲世界,同時也給觀眾做了講解,觀眾站在全知視角看「嚴謹」是如何完成任務的。
比如,呲水槍指向民警額頭呲水象徵遊戲世界裡,嚴謹第一時間將民警擊斃,所以民警「犧牲」;現實世界裡的掛牌有「捆綁」、「被強」「昏迷」「犧牲」等,象徵著遊戲世界已經產生的結果;現實世界的香蕉炸彈和紙槍,同樣象徵著遊戲世界的炸彈和槍。
但是,觀影的過程中,有一個橋段,明顯能夠感受到遊戲與現實的割裂感。影片開頭,嚴謹的父母得知嚴謹要搶銀行,是十分意外的,而後父親交代「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困難就給警察製造困難」,而在影片1小時4分鐘處,警方與嚴謹對峙許久之後找來嚴謹的父母,想讓父母勸勸嚴謹,局長這時候還是遊戲中的角色,也是想讓嚴謹父母勸勸作為「劫匪」的嚴謹,就在觀眾以為催淚橋段即將上演的時候,畫風突變:
父親:兒子!一定要完成任務,負隅頑抗,堅持到底!
母親:兒子!你演習上直播了,都知道你沒結婚,給你介紹對象呢!……我現場給你徵婚啊。
我們可以看出來,父親依舊是在遊戲世界中,讓兒子負隅頑抗,而母親則是在現實世界裡。這場戲除了喜劇效果,更深層的意義是完成了遊戲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切割。這一個情節如果僅僅只是巧合還好,如果是導演於淼刻意安排的,確實高明。
毫無疑問,《大贏家》的題材定位是:喜劇。喜劇是電影或者戲劇的一個類型,一般解作笑劇或笑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起人們對醜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而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話的完整版是:
作為一個喜劇的喜劇不單是差勢而是要有一個悲情的內核,悲情內核是一個笑行為的始因。所謂差勢,簡單來說即人與人之間的高低、優劣、貴賤 。可聞可見比如人的身體優勢,因貧富貴賤導致的意識差異,因情節引發的智商的優劣等等。
縱觀《大贏家》整部影片,97分鐘的時長,笑點還算密集,大概數了數,30多個吧。結尾,卻狠狠催了一把淚。
遊戲世界,嚴謹對著攝影機說自己是怎樣成為一個窮兇極惡的劫匪:
我所經歷的事情很多人都經歷著,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生活都不會有起色,於是我開始不滿、抱怨、想要不勞而獲,也許很多人,不會像我一樣搶銀行,但是選擇去做其他錯誤的事情。希望現在的我,可以成為你們的前車之鑑,當你發現自己的欲望,超過能力和努力的時候,我想提醒你,千萬不要踏上歧途。因為一旦邁出那一步,就永遠都不能回頭了。
最後的彩蛋中,嚴謹獨白,畫面和獨白對立,冷落、誤會、排擠的旁白搭配的是溫情畫面。嚴謹說「我依然選擇做一個好人,努力沒有成果,那我們就更努力一點。」
這是嚴謹的自白,也是創作團隊想要向所有觀眾表達的。其教育意義在於,讓我們關注身邊弱勢群體的同時,自己即使對生活不滿,也不應誤入歧途,而是要充滿信心,咬咬牙堅持下去,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
另外,悅兒想說,細節決定成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四川涼山3.28森林大火大火,僅僅是因為11歲小孩貪玩,卻讓我們數十名消防戰士離開。如果多一點對細節的注意,慘劇就不會發生。
電影可以有演習,生活沒有演習,我們必須痛定思痛,引以為戒。
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中國電影業註定艱難,票房趨近於0,6大頭部影視公司虧損超過10億,5238家影視公司註銷,也有電影院不得不關門。觸目驚心的數字,這恰恰給了我們電影人、電影產業反思的時間,電影是否應多元化播放,電影院如何自救,電影內容與商業的權衡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在我看來,中國電影業的低迷只是一時的,電影未來依舊光明。
雖然《大贏家》單純從電影藝術的要求看,算不上完美之作,但是我看到了《大贏家》創作團隊的誠意,以喜劇的方式向觀眾傳遞「真善美」。另外,《大贏家》在疫情期間,選擇網絡平臺出品(西瓜視頻免費看)的嘗試,這是無奈之舉,也是值得鼓勵。電影就是雕刻時光,拉近了創作者與普通觀眾的心靈距離。
作為一名電影從業者,深切期望,我們中國電影就算不改編,本土也能拍出具有深刻意義的現實題材影片。
未來可期,中國電影也定會成為「大贏家」。
【,我是悅兒,影視編劇,分享好電影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