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1天,《我和我的家鄉》持續領跑大銀幕,票房已經突破25億大關,離2019年國慶檔冠軍《我和我的祖國》僅相差6億。
在此之前,《家鄉》也是2020年國慶檔的扛把子,在院線遇到環境重創的情況下,仍舊帶領小長假總票房成績超越2018年的記錄。
同時,《家鄉》的成功,也給大銀幕帶來兩個變化。
國慶檔不僅誕生了新的百億票房先生劉昊然,也對票房冠軍進行洗牌,有了《家鄉》助陣後,黃渤的個人總票房突破165億,暫時超越吳京奪冠。
這個成績或許很快就會被有新作《金剛川》在手的吳京刷新,人個票房成績榜短期的變動,亦不能完全代表演員本人的號召力。
但,黃渤的再次登頂,還是有著獨特意義,他重新讓喜劇演員成為大銀幕領跑者,側面證明國產喜劇片地位仍舊穩固。
2010年之前,國內票房大多被引進片收割,國產電影票房優勢有限,直到《泰囧》等喜劇片大獲成功,才讓國產電影迎來第一波爆發期。
隨後,本土喜劇片逐漸成為大銀幕寵兒,國內持續產出多部優質作品,觀眾對國產電影信心越來越強,以黃渤、王寶強為首的喜劇演員收穫非凡號召力。
目前各大平臺展示的票房數據大多是從2010年開始的,在這個階段裡,第一個50億影帝是黃渤,第一個百億票房先生也是他。
後續,有話劇舞臺打底的開心麻花系列喜劇、側寫現實的黑色幽默喜劇片持續給觀眾帶來驚喜,喜劇演員和喜劇電影地位夯實。
不過,隨著觀眾審美要求的提高,對國產喜劇片風格也有了多樣化要求,喜劇片想要創造現象級成績越來越不容易。
在國產喜劇片爆發之後,吳京打開了國產類型片市場,他用一腔熱血與堅持,填充了國產戰爭片的缺口,創造至今都難打破的票房奇蹟。
他本人也因為《戰狼》、《戰狼2》、《流浪地球》三部類型片成為第二位百億票房先生,領跑演員個人票房榜一年零八個月。
直到今年10月這個領跑趨勢才被黃渤反超,可見,帶動國產電影崛起的喜劇片仍是中流砥柱,而類型片,目前仍舊存在缺口。
吳京一人帶動了戰爭、科幻、冒險三種類型片的成長,但國產電影還有太多「小眾」題材需要挖掘,類型片想重新領跑票房,不能全靠吳京去冒險。
其實,2019年之前的國慶檔並不算是兵家必爭之地,每一個黃金檔概念的深入人心,往往需要長期的意識培養與爆發契機。
國慶檔在2014-2019是觀影意識培養期,在這期間,出現了《夏洛特煩惱》、《湄公河行動》、《羞羞的鐵拳》、《無雙》等作品,平均每年一部爆款。
從這些國慶檔票房冠軍電影的題材可以看出,喜劇電影與類型片更易引爆觀影熱情,一類符合觀眾的合家歡需要,一類滿足了多元題材訴求。
兩類影片交錯領跑國慶檔,這與黃渤、吳京輪番領跑個人票房情況略為相似,在他們的預熱下,國慶小長期漸漸與黃金檔概念掛鈎。
到了2019年,觀眾心中的國慶小長假觀影意識基本成形,此時,國慶檔又遇到一個最強助攻:建國70周年。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致敬的主旋律大片面世,把黃金檔氛圍推向頂峰,創造43.8億票房,將近是2018年國慶檔的3倍。
自此,國慶檔成為僅次於春節的大票倉,2020年國慶檔,影院能在大環境幹擾下仍舊拿到遠超2018年的成績,還要多虧19年打下的觀影基礎。
連續兩年國慶檔票房成績喜人的同時,領跑票房的電影也出現了規律。
2019年,全明星拼盤形式的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領跑,《中國機長》輔助;2020年新任領跑者,又是一部拼盤主旋律《我和我的家鄉》。
顯然,在特別的國慶檔,受情懷驅動觀影的群體佔比頗高,故事滿足合家歡訴求的主旋律大片,更能與觀眾情懷的交織,有領跑票房實力。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主旋律都能受寵,2019年的《攀登者》、2020年的《一點就到家》便是典型案件,節日氛圍讓他高開,作品質量卻導致低走。
同時,2020年國慶檔開始之前的預售票房冠軍《姜子牙》,也證明類型片同樣有機會在國慶檔走出一條花路,但這部電影的口碑影響了後續票房成長。
如果《姜子牙》口碑堅挺的話,它極可能會成為本年度國慶檔裡的「流浪地球」,只可惜稀缺題材電影雖受寵,出優率卻不盡如意。
相對而言,全明星拼盤的主旋律電影更加穩妥一些,整部電影有五個不同視角的故事,五個名導風格,五個明星演員陣容。
拼盤的優勢在於可強強聯合,也可正負相消,只要五個故事裡有一個驚豔觀眾、兩個達到優秀標準,口碑便會維持在7分以上,滿足票房領跑者標準。
正如《祖國》和《家鄉》,從兩部電影熱評前四可以發現,個別導演的失敗並不會讓觀眾否認整部作品,很多五星好評都是衝著某一個單元去的。
在類型片與純喜劇片沒能出現爆款的2020國慶檔,拼盤主旋律電影《家鄉》撐住了黃金檔氛圍,同時也給電影行業一個穩妥解題思路。
或許,連續兩個拼盤主旋律的成功,會讓這一類電影成為未來幾年國慶檔的特色,承擔著有爆款時輔助,無爆款時穩定領跑的責任。
有了這個解題思路託底,相信未來國慶檔票房會越來越好,也期待在每年有一部拼盤主旋律託底的同時,同樣能出現題材百花齊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