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看美籍華漫畫家楊謹倫和新加坡漫畫藝術家劉敬賢的《影子俠》,總會浮現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講的是封建禮教吃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的現實。
漫畫中描寫的是華裔第一代移民在美國的生存現狀,唐人街的黑暗勢力吃人,當一次次選擇息事寧人後換來的是父親被殺,從等待世界超級英雄正義之錨來拯救,變成自己擺脫懦弱,自己做英雄拯救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影子俠》與狂人日記不同的是,把吃人的唐人街作為故事的開始,嵌套了一個英雄之旅的神話。
雖然是個傳統的中式畫風,講故事的方法很像《千面英雄》中總結的邏輯:英雄在不同民族和時代有著不同的面孔,所有神話都精心包裹著人生的講義。簡單來說就是打造英雄的三部曲(啟程、啟蒙和歸來)。
第一步啟程,在紛繁複雜的環境和信息中傾聽並追隨內心,辨認召喚,勇敢踏出第一步。漫畫中的漢克是由媽媽半脅迫半誘逼的要他做一個不懦弱的人,真正讓他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的是父親飽受黑社會脅迫的痛苦,他的啟程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不受欺負。
英雄故事的第二步啟蒙,就是不管經歷了什麼挫折磨難是人生中必須要過的坎,這是一段考驗之旅。在親眼目睹父親被殺,發現了附在父親身上的「四靈」之一玄武(四靈就是與中國一起誕生,並在過去的數個世紀中一直觀察著的中國,靈氣玄武是跟著他父親一起坐船來到美國的),這一次玄武重新找到主人籤了協議附身在漢克身上,保護並協助他不死的願望。
這是漢克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的魂,第一有了主心骨,也下定決心滅黑勢力,發自己的一分光。
英雄故事的第三步歸來,英雄之旅終點,成就自己生活的自由。書中的漢克除了自由還多了一分唐人街時代才有的痛點,就是身份認同,他雖然成為英雄了,但是他也困惑著身份。這似乎也是東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常見問題,或者是身為華人在第二故鄉的心理適應問題。
在遇到正義之錨之後,讓他明白中國的英雄也可以成為世界英雄的一部分。除了讓英雄漢克找到身份,我覺得還有作者藏在漫畫背後的時代責任感,這份責任感類似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在漫畫裡我除了看到時代背景,英雄主義,魯迅梁啓超,還看到了一些思考。
把中國的儒家思想魂化成了「四靈」,讓他們擁有非常可愛又各不同性格的影子。4位影子隨著清朝的滅亡,他們意見不合散去全世界各地,附在不同的人身上,或像長兄青龍要找到一個高貴的血統建立新的王朝,附身在黑社會十泰身上完成他的目標。
而玄武伴隨著漢克經歷英雄之旅後,留給讀者的是關於中國魂的思考和正義之錨的思考,好像也在吶喊和提醒:
今日責任在少年,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少年強則國強,無論你身處在世界的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