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在京首發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在京首發
2019-09-12 18:50: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嘉賓合影,坐輪椅者為83歲的曲藝名家馬增蕙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記者 應妮)《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12日在京首發,83歲的馬增蕙坐著輪椅出席了首發式,她的弟子們現場還獻上了一場匯報演出。

  馬增蕙是我國曲藝名家、著名單弦表演藝術家,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單弦」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她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許多作品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此次首發的《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共6張CD,收錄了馬增蕙不同時期錄製的經典作品26首,作品包括《打籮筐》《寶玉探病》等傳統題材和《一盆飯》《北京人》等現代題材。此外,還收錄了馬增慧向蘇州評彈名家蔣月泉先生學習的彈詞開篇《戰長沙》等南派曲藝作品。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廣播藝術團原團長馮鞏發來祝賀視頻。著名相聲演員、北京市曲協原主席李金鬥現場主持了匯報演出。來自全國各地的曲藝界嘉賓、馬增蕙親屬、朋友、弟子等百餘人匯聚一堂,頗為熱鬧。

  83歲的馬增蕙坐著輪椅出席了首發式。她對一眾親友的捧場表達了感謝,也感謝人民音樂出版社為她出版這套作品,並一一介紹了自己的弟子們,「今後要繼續培育曲藝接班人。」

  人民音樂出版社社長莫蘊慧表示,「用音樂記錄歷史,用出版記錄音樂」,60餘年的成長發展中建立起了人民音樂出版社在讀者和音樂與藝術界的良好聲譽。今後,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內諸多音樂家、藝術家、戲曲名家、曲藝名家合作,策劃出版了更多高質量的圖書、音像產品和專輯。

  據介紹,《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專輯的出版先後得到北京市西城區文委的資助和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北京典籍與經典老唱片數位化出版項目」資金支持。(完)

相關焦點

  • 曲藝名家馬增蕙作品選首發 助力非遺傳承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史競男)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國曲藝藝術,由中國出版集團、人民音樂出版社推出的《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12日在京首發。  馬增蕙是我國曲藝名家、著名單弦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單弦」代表性傳承人。
  • 《流浪地球2》正式立項,《唐探3》闢謠總成本13億,曲藝名家馬增蕙去世,蠟筆小新新電影將上映
    南山法院認為,王先生所主張的微信好友關係在一定範圍內已公開,既未包含其不願為他人所知曉的私密關係,他人也無法通過其微信好友關係對其人格作出判斷從而導致其遭受負面或不當評價,故認定王先生所主張的微信好友關係也不屬於原告的隱私。
  • 馬增蕙何雲偉助陣崇禮雪季文化活動
    「國寶戀中華、激情迎冬奧」生態書畫展從1月24日持續到2月1日,本月30日雪季系列文化活動曲藝專場將正式上演,表演藝術家有馬增蕙、崔琦 張志寬 何雲偉等。  本次展覽共展出畫家張偉先生熊貓作品90餘幅。吸引了社會各界書畫藝術家、愛好者觀展。
  • 曲藝名家「送歡笑」進瑞城
    以曲藝為媒,展瑞城風採。12月18日晚,曲藝名家「送歡笑」活動走進瑞城。在市政會議中心大會堂,多位全國聞名曲藝家以嫻熟高超的技藝、惟妙惟肖的表演,為市民帶來一場高水準、高品質的藝術盛宴。 據悉,該演出是曲藝名家「送歡笑」走進溫州演出(瑞安專場),登臺亮相的有鞏漢林、陳寒柏、翁仁康等群眾耳熟能詳的曲藝名家,還有本土藝術家如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陳德華、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陳春蘭等。
  •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黃俊英、何克寧、梁玉嶸……廣東音樂、曲藝名家...
    名家周末大舞臺丨黃俊英、何克寧、梁玉嶸……廣東音樂、曲藝名家廣州塔下獻藝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穗文廣旅宣 伍尚文 鄧勃 袁詠珊  2020-09-05
  • 蘇州市曲藝名家齊聚「評彈之鄉」黃埭鎮
    昨天(1月16日),蘇州市曲藝家協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在黃埭鎮召開,並舉行「評彈之鄉 品味黃埭」光裕之星——2021蘇州評彈曲藝名家新星新年惠民演出,袁小良
  • 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送歡笑」到鷹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冰珂 通訊員雷小軍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輪番登場,河洛大鼓、相聲、小品等曲藝節目競相上演。12月22日,中國曲協曲藝名家新秀「送歡笑」走進平頂山專場演出激情上演,為鷹城人民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盛宴。當晚,在平頂山市藝術中心,氣勢雄渾的河洛大鼓《黃河魂》,詼諧幽默的相聲《寫作平行線》,取材於身邊小事、讓人忍俊不禁的山東快書《闖紅燈》,宛轉悠揚的山東琴書《月亮之上》……豐富多彩的節目引得現場掌聲此起彼伏。
  • 追思彈詞名家周希明先生
    追思彈詞名家周希明先生 ——殷德泉(周希明先生在蘇州電視臺錄製《蘇州第一家
  • 天籟·陳金華 | 德藝雙馨,曲藝人生
    後來跟隨蓮花落表演藝術家倪齊全先生,走上了專業系統的學習之路,演唱浙江地方曲藝蓮花落,兼演獨角戲、口技、小品、說唱等。在他之後的曲藝發展道路中,他的藝術靈感猶如噴泉,先後創作、改編了各類曲藝節目60餘個,多次參加市、省、全國級的曲藝匯演並獲獎。
  • 曲藝界又一盛事,趙炎先生從藝50年慶典落幕,姜昆馮鞏名家捧場
    日前,69歲時的相聲名家趙炎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為此,趙炎所在的中國廣播說唱團為祝賀趙炎老師從藝50周年,特舉辦相聲名家趙炎從藝50周年藝術研討會和從藝50年慶典活動,也是成為曲藝界一件盛事。,其是相聲大師馬季先生的弟子,也是馬季先生的捧哏,不過,為人比較低調,後面馬季先生離世之後,趙炎就很少登臺了。
  • 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聯袂獻藝
    大河網訊(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雷小軍)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輪番登場,河洛大鼓、相聲、小品等曲藝節目競相上演。12月22日,中國曲協曲藝名家新秀「送歡笑」走進平頂山專場演出激情上演,為鷹城人民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盛宴。
  • 京劇名家田有亮弟子收徒,王玥波驚喜現身,退出德雲社後怎樣了?
    日前,曲藝界大事可真不少,這兩天我們聊了聊剛剛開幕的第11屆天津相聲節,相聲名家馮鞏以藝術總顧問的身份出現,也聊了聊曾經和徐德亮一起退出德雲73歲相聲名家王文林先生近況。,戲劇泰鬥翁偶虹先生門下添丁進口,可喜可賀歡聚一堂,祝田有亮先生身體健康,帶領翁門弟子,光大門戶,傳承臉譜藝術,喜大普奔。
  • 姜昆、戴志誠、範軍都來了——曲藝名家新秀「送歡笑」到鷹城
    12月22日晚,曲藝名家新秀「送歡笑」走進平頂山專場演出在市藝術中心舉行。姜昆、戴志誠、範軍等曲藝名家輪番登場,河洛大鼓、相聲、小品等曲藝節目競相上演,為鷹城人民送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盛宴。
  • 名家雲集,32臺京昆大戲今起搶票!
    本屆京昆藝術群英會邀請名家、名劇、名團進行劇目展演,參演院團19家,演出劇目32臺。其中京劇16臺、崑劇15臺,雲集戲曲梅花獎演員13位,涵蓋原創經典京崑劇目展演、經典折子戲展演、京昆新秀展演等內容。無論劇目數量還是參演規格,都較上屆有大幅提升。群英會特別邀請了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等全國著名京劇院團參演,同時,邀齊了全國8個崑劇院團參加。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張君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畢生致力於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他在汲取、繼承京劇藝術各流派優長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創新發展,形成了別具一格、影響深遠的「張派」表演藝術,創作演出了許多特色鮮明、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 書畫名家孫麗沙作品賞析
    (書畫名家孫麗沙先生) 孫麗沙,男,1960年4月2日生於北京,筆名:北京雨、留白。客座教授 世界工商總會書畫藝術委員會 主席 世界工商大學書畫藝術學院 副院長 中國長城將軍書畫院 特約書畫家 北京總載讀書會 特約藝術顧問 中國書畫院 高級院士、副秘書長 中華國魂詩書畫選
  • 名家藝術聯盟著名軍旅書法家付後文,作品被多國大使選作國禮收藏
    名家藝術聯盟籤約書法家付後文走進公共外交中心,作品被多國大使選作國禮收藏。書法家付後文與多國大使及參贊表示願和名家藝術聯盟:甘當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橋梁!和名家藝術聯盟開創文化產業新模式。  名家藝術聯盟籤約書法家付後文作品被貝南共和國駐華大使西蒙·阿多韋蘭德親選國禮收藏。左到右為書法家付後文,貝南共和國駐華大使西蒙·阿多韋蘭德、名家藝術聯盟創始人戴本領。
  • 「美麗臺灣—臺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在京開幕
    「美麗臺灣—臺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在京開幕 2013年04月02日 18:2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北京曲藝團成立68周年復建5周年專場演出在京舉行
    鼓曲聯唱《京腔京韻曲藝情》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 10月18日晚,隨著悠揚的曲韻,北京曲藝團復建5周年專場演出拉開了帷幕,這也是北京曲藝團復建5周年系列演出的收官之作。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種玉傑、相聲名家何沄偉、呂嘉強、鼓曲名家楊菲、張曦文、李想、楊芊藝、何丹、陳賀、陳娜娜為大家帶來曲藝經典作品,開啟了演出的第一篇《經典傳承》,展示了曲藝藝術的文化底蘊。
  • 梅花大鼓老藝術家張雅琴《黛玉思親》 ——「京津冀曲藝晚霞工程展播」(二)
    曲藝藝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現在這門古老的藝術面臨著失傳的困境,為了保存曲藝前輩、名家的藝術精品,天津文藝廣播於2014年底啟動「曲藝晚霞工程」,搶救性的錄製一批非遺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