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彈詞名家周希明先生

2021-03-01 寧波聯誼評彈

追思彈詞名家周希明先生 

——殷德泉

(周希明先生在蘇州電視臺錄製《蘇州第一家》)        

2020年12月16日晩十點傳來噩耗,常州市曲藝團(原常州市評彈團)的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評彈藝術家周希明先生告別人生,告別他54年的書壇生涯。他是深受評彈聽眾喜歡和讚美的一位彈詞表演藝術家和評彈作家,他的離去是評彈界的一大損失,評彈聽眾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優秀演員,令人十分哀痛和惋惜。

1944年出生的周希明,蘇州人氏,年輕時隨父周伯庵學藝。其父乃蘇州彈詞周玉泉流派創始人周玉泉先生的入室大弟子,家學淵源,蘇州評彈周派藝術第三代唯一傳承者。1966年考入常州評彈團,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周希明和邢晏春、邢晏芝、潘瑛等一批常州市評彈團的年輕才俊以精湛的藝術和豐富的書目博得廣大評彈聽眾的喜愛,響徹評彈界,成為當年的評彈新響檔。1978年10月22日,周希明他們曾為陳雲專門作了匯報演出,陳雲親切接見並作出指示鼓勵,希望多演好書,多寫好書,使其成為他藝術生涯中的鞭策和動力。他長年累月奔赴江浙滬各書場碼頭為基層群眾說好書說新書,積極參與各項團體的演出比賽和主旋律宣傳活動,為推廣宣傳評彈和為團體爭取榮譽作出了貢獻。

周希明在五十餘年藝術生涯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其說表口齒清晰,語彙豐富,擅長放噱;演出講究精、氣、神,特別注重塑造人物,且出神入化,留給聽眾朋友難忘的藝術印象;他的語言、聲調幽默風趣,具有周(玉泉)派藝術的風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擅長自編自演,其中有長篇彈詞、中篇評彈、短篇彈詞、開篇等各類節目數十部,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在評彈界實屬罕見。他的五部長篇彈詞《蘇州第一家》《法華庵》《三更天》《血衫記》《文武香球》等,流傳較廣,曾應蘇州廣電總臺邀請,先後錄製廣泛傳播,特別是與沈世華雙檔彈唱的《蘇州第一家》成為廣大電視觀眾心中的最愛。周希明不僅是常州市頗有影響的藝術家,更是享譽江浙滬評彈界表演暨創作的傑出人才。

周希明的創作宗旨既尊重傳統,但不拘泥傳統題材,與時俱進,為時代謳歌。例如他和多人合作編創的中篇彈詞《焦裕祿》,作為主創之一的周希明為增強作品的現實性與感染力,不顧年老與創作團隊專程赴河南蘭考實地考察深入採風,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從細節著手,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豐滿了立體的人物形象;謀篇布局有趣味,精雕細琢見真章。曲本十易其稿,呈現在聽眾面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該作品榮獲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

周希明在退休之後真正意義上發揮了餘熱,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在他的後期生涯中誕生的。除了《焦裕祿》外,他還創作了如《蘭考情》《江南第一燕》《金鳳展翅》《楊開慧》《港城大義》《良心》《堂娘娘》《笑不出來》《大餅嫂嫂》及《飛來的老婆》《楊記米行》等等,是一位實實在在接地氣的創作大戶,曾被授予江蘇省曲藝蘆花獎終身成就獎。

他心中始終想的是評彈大業,除了自己身在的藝術團體外,為了傳承大業,薪火相傳,還兼收外團學員共有十七位評彈接班人。「出人出書走正路」,這是陳雲同志對評彈工作的指示,周希明先生正是如此勇往直前。

記得2010年末周希明應邀參加蘇州廣電總臺《金玉滿堂》評彈春晚,他走在紅地毯上髙興地對我說,想勿到評彈演員也能走上紅地毯,謝謝蘇州電視書場,謝謝你!

2018年春末,周希明先生誠邀邢晏春、邢晏芝和我相聚姑蘇新聚豐。同年秋季,我等相邀周希明先生歡聚東園涵碧樓,這是我與周先生最後的一次見面。周希明生在姑蘇,功在常州,情在評彈,他的藝術形象將會長留在我們的心中。

 作者供圖

(原文刊登於2021年1月17日《常州日報》)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紀念彈詞藝術家陳希安先生
    兩年前的今天越劇藝術家傅全香去世,越劇「十姐妹」時代落幕;兩月前滑稽名家小劉春山逝世,滑稽新三大家時代謝幕。2019年10月24日蘇州彈詞藝術家陳希安先生逝世,評彈「七煞檔」、上海評彈團開天闢地創始人「十八藝人」時代降下了帷幕。幕雖落下,但書桌上三弦琵琶依舊, 必有後者繼往開來。陳希安(1927-2019)江蘇常熟人。
  • 新民晚報數字報-彈詞書目及流派
    曹正文  評彈,分為彈詞與評話。前者稱為「小書」,後者稱為「大書」。  彈詞講究說、噱、彈、唱。
  • 《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在京首發
    《曲藝名家馬增蕙先生作品選》在京首發 2019-09-12 18:50: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民國彈詞開篇的調侃尺度
    春節期間翻看一本民國時代的老書,1949年1月份由上海市評話彈詞研究會出版、顧玉笙主編的《聯合彈詞開篇全集》(影印版),其中收錄各種彈詞開篇兩百多隻,幾乎將人們耳熟能詳的傳統開篇一網打盡。還有64位彈詞名家的照片和小傳,堪稱研究民國評彈的一部寶典。研讀此書之際,亦不免為當年蘇州彈詞開篇唱詞的尺度所嘆服,當年的作者真敢寫、真敢唱。對社會、對人生……還有對同行和對自己。
  •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臺盟致唁電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臺盟致唁電 2020年08月22日 20:58:00來源:臺盟   8月21日,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先生、前副主席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 風月戀牽出母子情:彈詞《玉蜻蜓》賞析
    蘇州彈詞經典《玉蜻蜓》分金家書與沈家書。金家書最早稱《芙蓉洞》,清代藝人陳遇乾編,道光十六年重刊本,今藏於蘇州圖書館。但筆者在上世紀80年代訪譚正璧教授時,他說《玉蜻蜓》在乾嘉時已有刊本,詳見《彈詞敘錄》。《玉蜻蜓》悽婉曲折。
  • 獨樹一幟的蘇州彈詞大師劉天韻
    年輕一代的盛澤人可能對他不太熟悉,他就是當年享譽曲藝界的蘇州彈詞大師劉天韻先生。1907年,劉天韻出生於吳江盛澤鎮,故居在毛家弄。其父劉松山,原籍山東,當兵出身,後來轉業來到盛澤當了一名水警,娶本地一位小家女子為妻。水警的收入不高,家境貧寒,經常要靠妻子替人縫製衣服以補貼家用。生有二子,天韻為幼子。盛澤是著名的絲綢之都,也是名聞遐邇的「書碼頭」。
  • 「百歲哲人——張世英先生追思會」舉行
    12月19日上午,「百歲哲人——張世英先生追思會追思會現場邱水平在致辭中從探究天人古今的宏大格局、創建「萬有相通」的哲學體系以及「不知老之將至」的治學精神三個方面對張世英先生的學術成就作出宏觀的概括。他強調,張世英先生是一位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在他的學術貢獻中,既有對西方文化的專深研究,又有對中國文化的深刻反思,更有會通中西文化的不懈努力,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先生最好的緬懷和紀念,就是學習先生的精神,研究和傳播先生的思想,並在積累和傳承中有所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 知名愛國臺胞陳明忠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2月28日電 「無悔的鬥士:陳明忠先生追思會」28日在臺北舉行。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革命家、理論家、社會運動家陳明忠先生,因病於2019年11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歲。2月28日是陳明忠先生逝世百日,適逢「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出席追思會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表示,陳明忠先生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的雙重受害者,即使長期遭遇磨難,也絲毫未損其對自己理念的堅持。他是大時代的勇者,是滄桑歷史的見證者。
  • 先生歸來 —— 百辰追思禮記
    先生歸來——百辰追思禮記   我的先生古代文論和《紅樓夢》研究教授先生我,是他所在大學執教的最後的學生那時,在我心裡卻沒有應該的尊仰回到我們的追思會上!回到你恪守尊嚴師道的講堂吧! 先生好想編上一部《中國先生大辭典》把你和我的中文先生們都請來還要把至聖先師、五柳先生、竹林七賢請進來還有琅琊的歐陽先生,師說的退之先生,黃州的東坡先生
  • 知名統派人士毛鑄倫、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你好臺灣網臺北8月22日消息(記者 蘇伯皓)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先生、前副主席王曉波先生追思會21日在臺北舉行。追思會現場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心懷民族大義,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臺獨」,是臺灣統派的旗幟性人物。毛鑄倫先生2020年7月28日病逝,享年73歲。王曉波先生2020年7月30日病逝,享年77歲。
  •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
    圓山長老、照誠大和尚與宏明大和尚主法封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思恩)鳳凰佛教通訊員羅孫可香港訊: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於2018年2月6日,安詳舍報,積閏享壽104歲。公眾致祭和追思送別儀式於2月28日在香港殯儀館內靈堂舉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等亦有致送花牌。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靈堂內遍布素馨白花,清雅肅穆。靈堂中央擺放著饒宗頤先生的遺照,橫匾寫著「往生淨土」。遺照兩側飾有「宗風不磨意」、「頤德自在心」輓聯一對,是上海龍華寺方丈照誠大和尚撰書敬獻,出自饒宗頤詩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 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
    懷念我們的老朋友2020年是中國辭書學會原副會長、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楊德炎先生逝世十周年。12月12日,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懷念我們的老朋友——楊德炎先生追思會」在京舉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李宇明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今天,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楊德炎先生追思會
  • 應明皓先生追思會北京舉行 林建超:貢獻永載史冊
    4月25日下午,「應明皓先生追思會」在北京市豐臺區豐葆路世界公園158號舉行。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陳毅元帥子女等出席。林建超表示,中國圍棋協會將與應氏圍棋教育基金會一起,遵從應明皓先生遺志,把圍棋事業繼續推廣發揚下去,作出新貢獻,告慰應昌期、應明皓先生在天之靈!
  • 無悔的鬥士——臺灣各界追思陳明忠先生
    2月28日,臺北,200多人參加陳明忠先生追思紀念會,自始至終都有人拭淚。主講臺兩側懸掛的「愛國家愛鄉土,社會主義的忠實信徒;反殖民反壓迫,中國人民的英勇戰士」,概括陳明忠的信仰與人生。追求進步追思會主持人說,我們在課本裡讀到「二二八」是外省人屠殺本省人,我們從社會上獲得的各種訊息是「二二八」是「臺獨」運動,但這是民進黨處心積慮塑造的史觀。他們偷換概念,將反對國民黨統治置換成反對外省人,把人民痛恨貪官汙吏扭曲成要求「臺獨」。
  • 老派人,端午怎能不聽彈詞《白蛇》
    長篇彈詞《白蛇》,一直是彈詞迷的所愛。特別是到了端午節,白娘娘吃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死許仙的傳奇場景,總是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情節。歷代傳唱《白蛇》的藝人很多,而當代聽眾比較熟悉的,以有「蛇王」著稱的楊仁麟,評彈大家蔣月泉、朱慧珍以及金月庵、金鳳娟、曹嘯君、高雪芳等,較為著名。
  • 名家陳希安上海「說書先生」的日常生活及演藝生涯選段
    上世紀20-40年代,評彈名家薈萃於上海灘,響檔輩出,流派紛呈,蔚成海派。著長衫旗袍的「說書先生」,籍舌底波瀾,以一塊醒木、一把摺扇或琵琶三弦,話說古今,彈唱雅韻,徵服了海上之人,上海由此成為評彈的第二故鄉,上海的文化經脈,離不開評彈藝術的浸潤。本文訪談對象陳希安先生即為著名彈詞演員,人稱書壇常青松。他師承評彈名家沈儉安,與師兄周雲瑞曾為上世紀40年代後期赫赫有名「七煞檔」之一。
  • 「長沙彈詞」非遺研究中心在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成立了
    「長沙彈詞」非遺研究中心在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正式成立。紅網時刻長沙9月19日訊(通訊員 董飛 李曉峰 記者 賀衛玲)長沙彈詞曾是老長沙酒肆茶樓、橋邊柳下最常見的一道風景,也是傳播湖湘民俗文化最地道的一種藝術形式。
  • 【名家名段】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經典唱段專輯
    豫劇名家王希玲唱段精選《白蛇傳》恨上來一折(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選段,抬頭望雷峰塔心如江河掀巨瀾(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風悽悽霧漫漫腥雨伴血淚 聽醉了!(音頻)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
  • 書壇回放——中篇彈詞《大生堂》
    百聽不厭《大生堂》蘇州評彈《大生堂》是傳統長篇《白蛇》裡的一個名段,講的是許仙到蘇州阿叔王永昌藥材店謀職的一段故事,以彈詞名家蔣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