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聽不厭《大生堂》
蘇州評彈《大生堂》是傳統長篇《白蛇》裡的一個名段,講的是許仙到蘇州阿叔王永昌藥材店謀職的一段故事,以彈詞名家蔣月泉、朱慧珍、楊仁麟、張振華的表演最為精彩。我把它存放在電腦裡,過一段時間過過癮,真乃百聽不厭。
蘇州評彈有其天然魅力,蘇州話軟糯優雅,聽起來非常悅耳,語速不緊不慢,說表絲絲入扣。蔣老的嗓音老辣富有滄桑感,說表細膩,開口就有磁石般吸引力,朱慧珍的嗓音甜美,高亢清脆,吐詞幹淨,開唱時可以把調子拉得很高很高,蔣朱雙檔堪稱當代評彈界絕配。
評彈情節交代脈絡清楚,邏輯性強,刻劃人物性格鮮明,細節生動,心理活動真實,合情合理。
「九九歸元八十一,只進不出為第一。一錢如命從古說,二個銅鈿換我一。」藥材店老闆王永昌是個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只重衣衫不重人。許仙初次上門拿根青竹竿,討飯籃,王永昌聽說「門口來個小叫花子」,非常冷淡,後來見進來的許仙衣冠端正,行頭畢挺,不像是小叫花子,立馬來個180度大轉變,一面板起面孔呵斥阿顯,一面滿臉堆笑與許仙打招呼,前後判若二人。一歇扮哭臉,一歇扮笑臉,「面孔上格肉一歇松,一歇緊,一歇緊,一歇松,松——緊——松——緊,肉變得蕩下來」。
王永昌刻薄成性,剝削學徒阿顯,幫三年、學三年,還要看三年,所以阿顯心裡有氣,與王永昌有矛盾,言語中時有衝撞,他們的對話饒有趣味。王永昌要請許仙吃點心,把阿顯拉到邊上「有樁事體要搭儂商量」,阿顯曉得王永昌不懷好意,「生病人搭鬼商量,唔啥好事體」,存心觸觸伊。阿顯說「要麼蝦仁面」,王永昌「蝦仁面白湯有啥吃頭」,「要麼蝦肉餛飩」,王永昌「阿顯我又要講儂哉,蝦肉餛飩蝦肉在裡面又看不出,有啥吃頭」,要麼「魚肉雙澆」,王永昌面孔一板,訓斥阿顯「儂阿是要俏脫我一家人家」,阿顯不賣帳,回敬他「儂家人家難道只值兩碗魚肉雙澆?」
後來還是阿顯提出兩碗肉餛飩,王永昌唯恐餛飩店老闆「打花手心」,要一隻只數過明白。怎麼數呢?許仙吃三隻,王永昌吃兩隻,並在一起五隻,許仙吃四隻,王永昌吃一隻,,並在一起十隻,許仙餓極,一口氣吃五隻,王永昌只好喝一勺湯。。。。。。,餛飩吃完,一共五十隻,一隻不少,王永昌方始鬆了一口氣。
噱頭是評彈的一大特色,沒有噱頭就不成其為評彈,一回書放幾隻噱頭可以大大提增聽客精神,活躍氣氛。蔣老放噱可謂恰到好處,爐火純青。書開頭許仙一派叫花子打扮,王永昌推說不在,不想見他,阿顯說他硬要進來怎麼辦?蠻討厭。阿顯出個主意,好讓他永世不來,說,我對伊講「你來得晚仔一點,昨天來還可以見到他,今朝來就見不到了——老闆擺進棺材裡去了。」觸觸王永昌格黴頭,氣得王永昌直罵「奈個小鬼阿有好閒話」。杭州阿哥給王永昌來信,別人拆信都是直拆,王永昌拆信卻與眾不同——橫拆,取口彩——「橫財」。請許仙吃餛飩時,王永昌只管專心數餛飩,許仙問:「嬸母大人今年幾歲?」王永昌脫口而出:「十五歲」,許仙驚異:「嬸母大人今年只有十五歲!」
老聽客對名段情有獨鍾,上海評彈團赴香港、臺灣演出,節目單中常有《大生堂》,只是不知其味道可有當年蔣老表演時濃?
(此文轉載於新浪網「閔行阿囡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