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過生日時,姊妹們為什麼不讓女先兒彈詞上壽?
陳能雄/文
小說《紅樓夢》在前半部分描寫了一場場生日宴會,故事都講了一大半了,才在第六十二回描寫男主角賈寶玉過生日。這是芍藥花盛開的時候,也是盛產帥哥靚女的好日子,賈寶玉與薛寶琴、邢岫煙、平兒三個大美女同一天生日。大觀園的姊妹們歡聚在紅香圃,給四個壽星慶祝生日,一時花團錦簇,歡聲笑語,喜氣洋洋。薛姨媽看到姑娘丫鬟們朝氣蓬勃的樣子,覺得自己混在少女堆裡有些尷尬,又尋思議事廳上沒人照看,就自己到廳上坐坐。
有些外面的人知道寶玉的生日,如張道士等僧尼道士,還有賣藝的女先兒都來送禮慶賀。宴會擺開後,兩個女先兒說要給賈寶玉彈詞上壽,姊妹們連商量都沒商量,就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這裡沒人要聽那些野話,你廳上去說給姨太太解悶兒去罷。」以往,薛寶釵、王熙鳳等人過生日都要演戲唱曲,彈詞是邊彈邊唱的一種曲藝,在宴會上表演這個節目,可以活躍下歡樂氣氛。姑娘丫鬟們什麼不讓女先兒唱彈詞呢?她們是生來就不喜歡彈詞這個節目嗎?不是,姑娘丫鬟們以前不會有這種牴觸情緒,後來會把彈詞當做「野話」,有幾個原因,其中一點是受賈母的影響。
女先兒要給賈寶玉彈詞上壽這個情節,可以和賈母在元宵夜掰謊的言論相對應。元宵夜宴之時,兩個女先兒帶著弦子琵琶上來要給大家說書。賈母覺得坐席中有族中男女、中老年婦女、妙齡女孩,人多嘴雜,有些節目並非老少皆宜,她必須要先「審核」一下節目,就問女先兒最近有什麼新書。女先兒說有一個《鳳求鸞》的故事,賈母還是不放心,要先了解一下故事梗概。女先兒說故事講的是貴家公子王熙鳳在上京趕考途中,在一戶人家裡避雨,偶遇才貌雙全的小姐雛鸞。
賈母打斷女先兒的話,說這肯定是一個王熙鳳追求雛鸞的愛情故事,這些書都是陳詞濫調,毫無新意。更重要的是編書人脫離實際,胡編亂造,把男女主人公寫成是豪門才俊和絕代佳人,可是世上哪有這麼多十全十美的好事。而朱門繡戶的小姐大多知書達理,謹守姑娘的本分,如果她遇到一個模樣清俊的男子,就春心萌動,忘了父母家規,與男子私定終身,這也算不上佳人。況且小姐的身邊有多個丫鬟婆子跟隨著,並不是書中所寫的只有一個貼身丫鬟。丫鬟婆子的一言一行都要為主子負責,小姐有不對的地方,她們可以耐心規勸小姐糾正過失。倘若丫鬟暗中充當紅娘,逗引小姐與其他男子私會,這是破壞家規的事,是會受到嚴懲的。
賈母就以自家為例,姑娘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好閨女,丫鬟也不會唆使姑娘亂來,是不會出現《鳳求鸞》中的偷情之事來的。賈母認為這些說書人編的「謊話」,有「啟蒙」懵懂少年的作用,極容易移了姑娘丫鬟們的性情,怕她們會效仿書中的求愛方式。賈母對大家說:「我們從不許說這些書,丫頭們也不懂這些話。」賈府是世宦詩禮大家,家中的規矩不允許女先兒說這些談情說愛的書。民間藝人說書的內容,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高雅正統的故事,值得大力宣揚;另一種體裁則低級庸俗,帶一些市井俚語,這就是前面姊妹們所講的「野話」。
說書作為一門傳統的曲藝,從廣義上來講也包括彈詞這類有說有唱的曲藝。其實,有些彈詞說書內容類似於《西廂記》、《牡丹亭》中的故事,在當時閨閣中是禁書。林黛玉可以和賈寶玉私底下偷看《西廂記》,卻不宜被外人知道,她在行酒令之時無意間念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曲詞來,薛寶釵沒有當眾揭她的短,她對此心存感激。女先兒是跑江湖的藝人,認識三教九流的人,熟知街頭巷尾的奇聞異事,言語中夾雜一些「村話」。姑娘丫鬟們應該也聽說過有些說書內容「少兒不宜」,再則賈母有言在先,誰都不會明知故犯,當著眾人的面前說自己愛聽女先兒唱彈詞,這是保持自己純潔無邪的形象。
另外,當時宮裡的老太妃薨了,一年內不許官宦人家筵宴音樂,梨香院的戲班子都已解散。賈寶玉等人過生日雖然是喜事,但不宜在大白天裡熱熱鬧鬧地奏樂唱曲,彈詞這種節目能免則免吧。大家在聚會之時,薛寶釵命婆子把園子的大門鎖上,一則怕有人趁亂進來,暗中偷盜;二則是擔心喧譁熱鬧的聲音會驚動外邊的人。還有就是當時大觀園發生多起偷竊和吵鬧的事件,林之孝家的每天帶著幾個媳婦明察暗訪,丫鬟和婆子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當此特殊時期,丫鬟們怕有什麼把柄落在婆子手上,婆子們固然不敢數落姑娘,但丫鬟們要是說胡話,聽「野話」,婆子們可能會在王夫人等人面前進讒言,說某丫鬟不安分。就在賈寶玉生日這天,有一位媳婦被攆出大觀園,林之孝家的給出的理由是她「嘴很不好」,也就是說她不是犯了重大過錯,而是講了不該講的話。林之孝家的對賈探春說「他說的話也不敢回姑娘」,可能是這個媳婦說話太過粗俗難聽,這些「混帳話」被園中的姑娘丫鬟聽到也影響不好。既然在賈母等人的印象中,女先兒的某些說書內容是「野話」,自然不適宜在文靜純潔的女孩面前彈唱,這就是姊妹們不讓女先兒彈詞上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