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歸來 —— 百辰追思禮記

2021-02-06 天地不言

先生歸來

——百辰追思禮記

 

  

我的先生

古代文論和《紅樓夢》研究教授先生

我,是他所在大學執教的最後的學生

那時,在我心裡卻沒有應該的尊仰

有一天,知道他畢業於抗戰時的湖南大學

有一天,知道他被那時最重要的人物稱做「江蘇的佛雛」

有一天,知道他的書是北大研究生必讀經典

有一天,知道他被稱做「王國維研究第一人」

我,傻了

傻在捧著金碗討飯

 

二十三年前,他離開了

選擇在遠遠的地方

說,不要驚動大家

說,不要麻煩組織

其實,他有足夠多的理由驚動大家

送他者,只有家人,還有三兩同事和學生

今天,值此百辰紀念之際

我輕聲地呼喚你

先生,回來吧!

回到我們的追思會上!

回到你恪守尊嚴師道的講堂吧!

 

緬懷,是多麼的廉價

緬懷又有幾分的酸澀

那一年,你被發配到很遠的地方教書

卻成就了你的從教事業和美滿的姻緣

那一年,你苦口勸說學生們安心學習

卻無意間讓天真懵懂的學子逃過一劫

那一天,你把愛人偷偷送來牛棚的荷包蛋又給了別人

那一天,你把百分之二人員工資晉升的機會淡然拒絕

那一天,你毅然辭去職務一心從教,竟爆出粗口「什麼狗屁主任」

那一次,你到上海查資料,一天手抄一萬字,住在地下室一天十塊錢

那一回,你對孫兒殷切說,答卷時有把握的就做,沒把握的就不要做

那些日子裡,你把雙腳伸進雨靴又浸在水桶裡以防暑避蚊卻成就了學問

那些日子裡,你「敲鑼買糖」,陪著孤傲的半塘老人完成了博士培養的事

……

或聞先生寡言

可你,十二年四十二本日記,三百萬言著述

人說先生柔弱

可你,以沉默面對威權以彬彬有禮應對強勢

其實

你選擇《人間詞話》

便是選擇了一種氣質

你親近半塘老人

便是親近了一種風骨

你淡如菊,清如風

你傲如霜,立如松

……

 

此生有幸,遇見了你,佛雛先生

此生有幸,遇見了你們,我的中文先生們

那是一道風景

一道先生扎堆的風景啊!

 

任中敏先生,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凜凜然一襲風骨

洪式良先生,竟是早年與郭沫若鬱達夫一起創造「創造社」的同仁

王善業先生,一把胡琴一支簫,一泓婉約沉鬱的涓涓清流

李光信先生,棉袍冬,長衫夏,一塊白布裹講義,慢慢訴說遠古神話

蔣逸雪先生,文心舉孝廉,一款茅屋暖學子,風雪夜歸人

還有那

李人鑑先生,樸素的像個武訓

趙繼武先生,天生的耿直,一介書生咬文嚼字

徐沁君先生,宅心仁厚,長者風範,卻蒙冤去放羊,片語泯荒唐

李廷先先生,那尖利的聲音如一杯濃烈的酒,立時讓你亢奮

孫龍父先生,詩書畫印四絕,寒竹風松君子

章石承先生,那真是一部花間集,輕聲細語,一派婉約風度

 

還有那

張九峰先生,不堪其辱,毅然絕世,好一股錚錚鐵骨浩然之氣

 

而你

我的佛雛先生

瑟瑟秋風裡的一片葉

葉子上沒有文字

恍如一座無字的碑

……

 

先生

好想編上一部《中國先生大辭典》

把你和我的中文先生們都請來

還要把至聖先師、五柳先生、竹林七賢請進來

還有琅琊的歐陽先生,師說的退之先生,黃州的東坡先生

還有明清的「三大儒」先生,漁洋先生,

還有我們揚州的「二王」先生,雲臺先生,容甫先生

沒有走遠的章太炎先生、王國維先生、陳寅恪先生、梁漱溟先生……

請先生們一起走進這座國家榮譽的學堂

好讓晚輩後學們能夠日日景仰時時聆教

 

或問

何謂先生

答曰

飽學之士

謙謙君子

天下關懷者也

 

哦!

佛雛,我的先生

我真的不願意聽聞說,你已是最後的先生

我真的相信在你的身後還有很多如你一般的先生

 

先生

回來吧!

 

(後記:2019年12月28日,參加揚州大學文學院舉行的紀念譚佛雛先生百年誕辰座談會,思緒萬千。在朱建良老師,李坦老師,壽祥部長,以及古風、葆華、學廣、劉誠、宏樓等同仁的鼓勵下完成此文,敬祈斧正)

 

 

相關焦點

  •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臺盟致唁電
    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臺盟致唁電 2020年08月22日 20:58:00來源:臺盟   8月21日,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先生、前副主席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 「百歲哲人——張世英先生追思會」舉行
    12月19日上午,「百歲哲人——張世英先生追思會追思會現場邱水平在致辭中從探究天人古今的宏大格局、創建「萬有相通」的哲學體系以及「不知老之將至」的治學精神三個方面對張世英先生的學術成就作出宏觀的概括。他強調,張世英先生是一位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在他的學術貢獻中,既有對西方文化的專深研究,又有對中國文化的深刻反思,更有會通中西文化的不懈努力,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先生最好的緬懷和紀念,就是學習先生的精神,研究和傳播先生的思想,並在積累和傳承中有所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 知名愛國臺胞陳明忠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2月28日電 「無悔的鬥士:陳明忠先生追思會」28日在臺北舉行。臺灣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和革命家、理論家、社會運動家陳明忠先生,因病於2019年11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歲。2月28日是陳明忠先生逝世百日,適逢「二·二八事件」紀念日。出席追思會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表示,陳明忠先生是「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的雙重受害者,即使長期遭遇磨難,也絲毫未損其對自己理念的堅持。他是大時代的勇者,是滄桑歷史的見證者。
  • 知名統派人士毛鑄倫、王曉波先生追思會在臺北舉行
    你好臺灣網臺北8月22日消息(記者 蘇伯皓)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先生、前副主席王曉波先生追思會21日在臺北舉行。追思會現場毛鑄倫先生、王曉波先生心懷民族大義,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臺獨」,是臺灣統派的旗幟性人物。毛鑄倫先生2020年7月28日病逝,享年73歲。王曉波先生2020年7月30日病逝,享年77歲。
  •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
    圓山長老、照誠大和尚與宏明大和尚主法封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思恩)鳳凰佛教通訊員羅孫可香港訊: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於2018年2月6日,安詳舍報,積閏享壽104歲。公眾致祭和追思送別儀式於2月28日在香港殯儀館內靈堂舉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等亦有致送花牌。追思會以佛教形式進行,靈堂內遍布素馨白花,清雅肅穆。靈堂中央擺放著饒宗頤先生的遺照,橫匾寫著「往生淨土」。遺照兩側飾有「宗風不磨意」、「頤德自在心」輓聯一對,是上海龍華寺方丈照誠大和尚撰書敬獻,出自饒宗頤詩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 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
    懷念我們的老朋友2020年是中國辭書學會原副會長、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楊德炎先生逝世十周年。12月12日,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懷念我們的老朋友——楊德炎先生追思會」在京舉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李宇明懷念辭書界的老朋友——在楊德炎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今天,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楊德炎先生追思會
  • 追思彈詞名家周希明先生
    追思彈詞名家周希明先生 ——殷德泉(周希明先生在蘇州電視臺錄製《蘇州第一家
  • 青島百辰:自研新材料突破日本出口管制
    青島百辰研發的新產品苯胺甲醛縮合物馬來醯亞胺(CAS號:67784-74-1),是一種耐高溫樹脂,和大多數樹脂相容性好,易溶於丙酮、MIBK、乙腈和DMF等極性溶劑,加工性能好,因結構中醯亞胺集團含量高,性能優於N-苯基馬來醯亞胺和N,N'-4,4'-二苯基甲烷雙馬來醯亞胺。
  • 應明皓先生追思會北京舉行 林建超:貢獻永載史冊
    4月25日下午,「應明皓先生追思會」在北京市豐臺區豐葆路世界公園158號舉行。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陳毅元帥子女等出席。林建超表示,中國圍棋協會將與應氏圍棋教育基金會一起,遵從應明皓先生遺志,把圍棋事業繼續推廣發揚下去,作出新貢獻,告慰應昌期、應明皓先生在天之靈!
  • 無悔的鬥士——臺灣各界追思陳明忠先生
    2月28日,臺北,200多人參加陳明忠先生追思紀念會,自始至終都有人拭淚。主講臺兩側懸掛的「愛國家愛鄉土,社會主義的忠實信徒;反殖民反壓迫,中國人民的英勇戰士」,概括陳明忠的信仰與人生。追求進步追思會主持人說,我們在課本裡讀到「二二八」是外省人屠殺本省人,我們從社會上獲得的各種訊息是「二二八」是「臺獨」運動,但這是民進黨處心積慮塑造的史觀。他們偷換概念,將反對國民黨統治置換成反對外省人,把人民痛恨貪官汙吏扭曲成要求「臺獨」。
  • 百辰置業無償為徐圩新區企業職工提供400間公寓
    昨天,江蘇百辰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家國在接受採訪時告訴筆者。去年以來,灌雲縣臨港產業區緊緊抓住納入徐圩石化拓展區的發展機遇,圍繞打造千億級板塊的目標,按照「一體化、大型化、園區化、高端化、清潔化」的思路,積極與徐圩新區進行無縫對接,從規劃、功能、產業、體制到基礎設施,全面融入徐圩新區「五個統一」規劃布局,規劃30餘平方公裡工業用地用於承接徐圩石化產業。
  • 暫憑杯酒長精神:李煒教授追思
    為了以更好的方式追思、緬懷李煒教授,在學校的關心支持下,在諸位師長的主持下,我們懷著共同的信念,開始了為恩師整理編撰一本學術論集、一本追思文集的工作。  經過近十個月的準備工作,現在《李煒漢語語言學論集》《李煒教授追思集》終於克服困難,按計劃在李煒教授逝世周年之際付梓。回首這十個月的經歷,有許多人、許多事,我們永遠難以忘懷。
  • 成德:《禮記》禮樂教化的意義生成
    ,其目的在於使民眾在不知不覺中「徙善遠罪」(《禮記·經解》,以下凡引《禮記》,只注篇名)、「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樂記》)。向世陵先生在其《仁愛與博愛》一文中,對儒家「親親為大」與「愛人為大」做了深刻論述:「《中庸》仁愛的差等蘊含,只是反映愛由近及遠實施的先後次序,或者喪服、喪期由親及疏的依次遞減,並不關涉親親是否最重要或愛本身的尊卑貴賤問題。事實上,孔子弟子子夏所聽聞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正是在以恭敬有禮的博愛之心對待所有人的基礎之上才有可能。……在《禮記》中,普遍性的『愛人』是非常重要的思想。
  • 喜讀啟功先生詩句:東籬顏色好,陶令可歸來!
    深冬時節,寒氣迫人,我濡墨揮毫,寫下了啟功先生一首詠吟冬菊的詩句:「造化鍾神秀,深冬菊尚開。東籬顏色好,陶令可歸來」。啟功先生這首詩以首句感嘆大自然神奇造化之功,接著筆鋒一轉描寫在寒霜中傲然而立的菊花,此時冬菊尚開,那個以「採菊東籬下」為樂,而獨愛菊的陶淵明可以歸來了。詩的意境是這樣令人神往!
  • 典籍裡的古琴 | 《禮記》中的古琴
    散論《禮記》中的古琴文/潘曉東《禮記》中對古琴記錄較多,共有十二章二十處記錄到古琴,大概是儒家十三經中涉及到古琴最多的典籍。但比這兩本著作還早的典籍《禮記》,對於古琴起源的記錄,出現了兩次。以是在在其《禮記·樂記》章中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宋本禮記》(全四冊)
    《宋本禮記》(全四冊)編著者:(漢)鄭玄注 (唐)陸德明釋文
  • 百歲哲人張世英追思會:父親的萬有相通與美在自由
    【導讀】12月18日是百歲哲人張世英先生去世100天。今天(19日),北大哲學系、北大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舉辦了「百歲哲人張世英先生追思會」,50餘位來自全國的學術人、媒體人、企業人共聚,緬懷這位哲學家、哲學史家、美學家、哲學教育家,紀念北大哲學系最後一位西南聯大的畢業生。北大黨委書記邱水平深情回憶了與張老的交往經歷,他認為張世英先生留下的精神財富包含多方面,側重在三點:探究天人古今的宏大格局,創建「萬有相通」的哲學體系,「不知老之將至」的治學精神。
  • 過百藝人參加黃鴻升追思音樂會《地球上最浪漫的演唱會》
    「小鬼」黃鴻升的追思音樂會《地球上最浪漫的演唱會》昨日在臺舉行,小鬼生前的好搭檔吳宗憲及KID主持,現場會有超過百名藝人透過演出或致詞的方式緬懷小鬼,並在滾石的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
  • 《禮記》,著:戴德,戴聖
    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三經十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5《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