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林忠玲:「大閱讀」為兒童的幸福人生奠基
2013年,林忠玲迎來了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角色轉變:升任姜堰教育局副局長。結合姜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現狀,他提出了在姜堰全面開展「大閱讀」工程的設想。他認為,真正的閱讀教育應當能夠實現區域教育品質的改變,為所有兒童的幸福童年奠基,甚至應當涵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他的「大閱讀」理念就是三個「全」:全學科覆蓋、全時段閱讀、全員參與。他帶領基層的校長們不斷地摸索、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姜堰「大閱讀」工程鮮明特色。
林忠玲,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教育局原副局長,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
裝點「天堂」環境,讓書香成為最迷人的味道
「書香是校園最迷人的味道。」林忠玲深知好的閱讀環境能薰陶、濡染孩子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行為習慣。因此,他要求區內的所有學校全面開展圖書館、閱讀吧、圖書角等閱讀設施的建設工程,並提出「讓所有孩子和圖書零距離」的口號,經常前往各學校現場指導,力求將每一個閱讀空間營造出孩子喜愛的氛圍。提出:「我們要把圖書館建成天堂的模樣。」在這一理念的倡導和影響下,姜堰許多學校別出心裁地將圖書角、讀書吧建成了經典兒童文學主題樂園,用簡單的設備和材料,還原出一部作品最經典的場景。如姜堰實小城南校區就以曹文軒的經典作品《草房子》為藍本,建起了一座「土氣」但趣味盎然的草房子。除此之外,走廊拐角處還編織著一張蛛網(《夏洛的網》),農場裡豎著一個稻草人(《綠野仙蹤》)……這些精巧的設計既節約了開支,又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把經典名篇中那些生動的畫面呈現在校園裡。
「大閱讀」所倡導的全面閱讀並不止步於校園。在姜堰,每年都會有班級、學校、教育局三個層面的「五有書香家庭」評選活動,每兩年組織一次「書香伴成長」風採展示。在社會層面,教育局和新華書店、電視臺展開合作,創辦「鳳凰讀書吧」特色品牌節目,幾年來,「鳳凰讀書吧」已製作播放200多期。該閱讀品牌被評為2018年「江蘇省共享閱讀空間」。2017年,他牽頭組建姜堰新父母學校,組織100多個志願者無償向全區家庭提供「共讀共寫共賞」課程,吸引全區近萬個家庭參與其中。姜堰新父母學校被評為全國新教育「十佳螢火蟲工作站」。
創生「人本」課程,讓「大閱讀」從無序走向有序
林忠玲認為,要在校園做實「大閱讀」,必須從課程出發。姜堰的「大閱讀」工程在課程層面堅持「兩條腿」齊步走:改造國家課程;建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在對國家課程的改造上,他提出要跳出教材的限制,為課本裡的每一篇課文關聯海量的閱讀材料,實行「一篇帶動多篇,一本帶動多本。」全區創造性地開設了如「小古文實驗班」「經典誦讀實驗班」「快樂詩教實驗班」等全新語文課堂模式。到目前為止,國家課程創新班達到400多個,語文課堂教學生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在地方特色課程和校本課程層面,聚焦「大閱讀」,研發了形式多樣的「卓越課程」。如白米小學的潘兆良老師創造性地研發出「先畫再寫」「邊讀邊畫」的「童畫融合課程」,榮獲新教育十佳卓越課程和南懷瑾鄉村教師獎。姜堰實小城南校區則鼓勵孩子用廢舊材料製作文學作品中的畫面、人物模型,實現「手指上的閱讀」。全區上上下下還搭建了「讀書分享會」「小書蟲PK賽」「書香伴成長」「古詩詞大賽」「成語大賽」等十多個平臺,讓孩子們看到豐富多彩的書中世界的同時,歷練膽量與口才。同時,他整體設計「靈動周三」「多彩周五」實踐課程板塊,讓孩子們在充分行走中讀好社會這本無字之書,真正體現了「大閱讀」的豐富意蘊。這些課程的改革和創生,讓姜堰「大閱讀」從無序走向有序,從淺水區邁向了深水區。
推行「靈動」評價,讓閱讀生態獲得創新動力
他認為評價是撬動教育改革的槓桿。如果沒有評價機制的跟進,「大閱讀」就無法走向縱深。為此,他主持推進「大閱讀」背景下的全新評價體系建構。從2014年開始,全區的小學學段語文考試基本告別了傳統的默寫、背誦等信息提取式的考查,改為 「快樂遊考」「變臉紙考」和「自主免考」等以考察學生分析綜合、創意產生等閱讀素養的全新考試模式。變革考試方式,讓教師、家長和社會看到了閱讀既能帶來成績,又能帶來成長,從而消弭疑慮和擔憂,支持「大閱讀」工程的全面推進。
與此同時,他還積極指導各學校創新校本化的閱讀評價體系,形成了「閱讀爭章」「閱讀會員卡」「閱讀幣」「閱讀闖關」等多種形態的評價方式,「哄」著學生樂讀會讀。啟動了「智慧閱讀」信息化平臺建設,根據各學段學生必讀、選讀的書目,編制了一批整本書導讀手冊,為幫助學生實現更有營養的閱讀提供支架。
正是因為變革了評價體系,學校、孩子有了更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有多所學校師生聯動、家校互動編纂屬於自己的書籍,其中第二實驗小學以集團的力量推動「土書」的生產、製作,不僅教師、學生有作品,家長也參與其中,100本成長書,足以見證一所學校在「師生共寫隨筆」行動中所積累的厚度。此外,他藉機推動成立了「姜堰小作家協會」,與姜堰日報社聯手創辦了《教育周刊》,打造了一個發表本土學生作品的舞臺,讓更多的孩子實現讀寫共生。
注重「思行」結合,讓「大閱讀」行穩致遠
林忠玲一直崇尚「筆尖上的管理」,開通了個人博客空間,堅持「反思」式寫作,力求用筆尖引領「大閱讀」方向。幾年來聚焦「大閱讀」主題,他寫下了大量的與閱讀相關的文字。其中《因閱讀而改變》《用閱讀改變教師的精神長相》《我們拿什麼墊高孩子》《為童年開啟打量世界的窗》《請你開啟「書式」模式》《以閱讀為主線編織理想教育新天地》《哲學視角下的兒童繪本閱讀》《帶著書香去朝聖》《書房即是好風水》等十多篇文章在省級以上報刊公開發表。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姜堰「大閱讀」工程獨樹一幟,聲名遠揚。每年都有超過60批外地教育工作者來姜堰觀摩學習「大閱讀」工程的經驗。作為「大閱讀」工程設計者之一,他也成了當然的「推介員」。自2015年起,他先後數百次接受安徽、四川、河南、河北、內蒙古、浙江、山東等地的邀請,前往這些地區做區域「大閱讀」經驗介紹,為推廣「大閱讀」代言。很多同行這樣評價:姜堰的「大閱讀」接地氣,可操作性強,拿來就能用。
記得2004年姜堰誕生全省高考「狀元」後,有知名教育專家毫不留情地發問:「你們除了高考,還有什麼?」專家的質問深深刺痛了姜堰教育人,他和他的教育同仁在反思:「為什麼我們能贏得高考卻不能贏得尊重?」這些年,他帶領姜堰新教育團隊沉心靜氣做「大閱讀」工程,努力在理想和現實之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不僅實現區域教育品質的快速提升,而且還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攀升。如今的姜堰教育在省內名列前茅,在全國頗有名氣,無論是展示學生綜合素養的各類比賽,還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的中考、高考,姜堰均能脫穎而出,這顯然是與「大閱讀」工程的影響分不開的。
去年,他卸任教育局管理崗位後,加入新教育實驗研究團隊,又不辭辛勞地奔走在閱讀推廣公益活動的路上,先後走進30多個新教育實驗區,分享教師專業閱讀、營造書香校園的實踐與思考,多次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教育學校管理研究所、新教育培訓中心等機構邀約,在線分享讀書心得。2019年,他被「親近母語」機構評為「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
「用書籍墊高孩子的腳,讓孩子看見世界,理解世界,最終創造世界。」這是林忠玲對「大閱讀」的初心。(鍾嶺)(鍾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