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1056 邊壽民 (1684-1752) 百雁圖1730年作 立軸 設色絹本 127×69 cm【說明】1.周銓題本幅;此作為方浚頤、馬澤人舊藏。2.周銓,字緯蒼,上海人。康熙時諸生。工詩,為姜宸英入室弟子。書法王獻之,名重於時。有小周郎之目。著《映古堂詩文集》。3.方浚頤,字子箴,號夢園,安徽定遠人。清道光年間進士。歷任浙江、江西、河南、山東各道御史,兩廣鹽運使兼署廣東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職。後退出政界,到揚州開設淮南書局。廣攬四方賢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4.馬澤人(1894-1969),中醫內科專家。江蘇武進人。字肇慶。建國後,歷任江蘇省中醫院內科主任,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江蘇省中醫學會副理事長。
印鑑對比
邊壽民,江蘇淮安人,清代畫家,秀才。字頤公,號葦間局士,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一生能書善畫,以其潑墨蘆雁聞名江淮,為「揚州八怪」之一。
邊壽民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其中蘆雁最為拿手,向其傾注了一生的心血。畫家於乾隆元年(1736)建成了葦間書屋,四面環水,蘆葦叢生,有來來往往的雁群停留嬉戲。邊壽民便常常觀察鴻雁,勾畫出其千姿百態,以此得名「邊蘆雁」。他也曾自己說過「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簡直是「雁我兩忘」的作畫境界。
《百雁圖》局部 節選自《清代金石家書畫集粹 》
《清代金石家書畫集粹 》所收錄的《百雁圖》為立軸,設色絹本。作家置身遠處,與以往粗豪潑墨手法不同,細緻勾勒出一幅疏密有致,鴻雁姿態萬千的景象。本圖畫蘆雁七十餘只,葦間邊壽民一兩筆繪出鴻雁的頭頸與腹部,由濃到淡,五六筆勾勒出羽翼和尾部,由淡到濃。成群結隊或三三兩兩的雁群,飛、鳴、食、宿、遊泳的情態,柔軟又立體,形象生動有趣,栩栩如生。鄭板橋曾讚揚「畫雁分明見雁鳴,縑緗颯颯荻蘆聲。」而畫中的蘆葦疏密有致,遠淺近深,平靜中帶有氣勢。令觀者體味到邊氏蘆葦圖中融入貫穿的畫家自身修養和情操。
LOT 1059劉彥衝(1809-1847)仿古山水冊1844年作 冊頁(八開)設色紙本 31×33.5 cm.×8
【著錄】《醜簃日記》,《吳湖帆文稿》第57頁,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年。【說明】秦通理、吳湖帆、王季遷舊藏。秦通理,室名頤櫄廬,江蘇無錫人。寓上海,民國知名收藏家。
左右滑動查看局部
劉彥衝是一位活動於嘉道時期的畫家,他本是四川銅梁人,在蘇州長大,因為家貧,為贍養母親而終身未娶,最終且貧且病而去世,生前故友將其遺作整理為《歸實齋遺集》,另有《操縵堂集》收藏於蘇州博物館,代表作有《聽阮圖》(故宮博物院藏)、《松風山館圖》(上海博物館藏)等。劉彥衝雖然只活了不到四十歲,但為人狷介,「著畫有名,貧不為利市之行」,「至貧困以病死而不悔」,《劉梁壑先生事略》中曰「好讀書,工詩詞古文,自少以畫名,進益深造山水人物花卉之屬。靡不抗心師古,俯視一切,知者謂近百年來所未有也。」
徐邦達《劉泳之生卒年歲考訂》考訂他是朱昂之的學生,畫筆秀潤,可謂青出於藍。解放前,鑑藏家不惜重金收購,他一軸臨王翬的畫,可與王翬真本同價。劉彥衝的山水能超越乃師,從文徵明上溯趙孟、王蒙諸家,明人之中除了文徵明,學習最多的應該就是陸治,蘇州博物館藏有劉彥衝《仿陸治人物圖》,他還有一套《擬古花鳥十幀》,其中一開也是仿包山子意,可見他對陸治的傾心。此冊用筆精微,水墨氤氳,設色亦迥異於時人,不論是山坡還是水紋,都能曲盡其妙,頗為雅致,所鈐白文印「彥衝臨古」,正是揭示其摹古的主題。
左右滑動查看局部
吳湖帆對劉彥衝也推崇有加,此冊的題跋書於1937年,直贊此冊為「竟康乾以來所未有與匹者」,其後在1942年又題劉彥衝《宋蔭高士圖》,亦贊為「此圖雖仿徵仲,實具六如、十洲諸家之精華而出,非湯、戴諸公可到也。」
LOT1060 袁耀 (18世紀) 山水冊1766年作 冊頁(八開)設色絹本 23×23.5 cm.×8 【說明】「健之審定真跡」或為劉體乾鑑藏印。劉體乾,字健之,是淮軍將領劉秉璋長子,娶李鴻章侄女為妻,官至署理四川巡按使,富收藏;劉體乾四弟劉體智,出任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收藏更為堆山積海。張充和在1985年手錄的《廬江劉氏詩詞錄》中,有一首錄自劉體乾的詩,在作者介紹中說:「劉體乾,字健之,以孝廉道員,為文莊公冢嗣。尚經術,嫻諸子,收羅海內孤本」,其最為著名的是藏海內孤本《宋拓蜀石經周官禮》。
左右滑動查看局部
袁耀所作《山水冊》八開,分繪《露臺夜月》、《關山夜月》、《雪棧行旅》、《晴川曉發》、《皇甫曾詩意》、《錢起詩意》、《負喧圖》、《黃河晚渡》,其中《晴川曉發》款書「丙戌小春,邗上袁耀擬意」可知為公元1766年居於揚州晚年所作。此年,其繪製作品還有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汾陽別墅圖通景十二屏》,故宮博物院藏《山雨欲來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套袁耀與袁模、羅聘、葉榮、方士庶等《山水合冊》八開等等。 袁江、袁耀以界畫山水聞名於世,且多見鴻篇巨製,如故宮博物院藏《邗江勝覽圖》、《海嶠春華圖》、《驪山避暑圖》、《仿王蒙山水》,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蓬萊仙境圖屏》、遼寧旅順博物館藏《八柏圖》,廣州文物商店藏《長生殿圖》,浙江美術學院藏《觀潮圖》等等,用筆細密繁浩,氣勢宏大,令人神往。繪製此類巨幅作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受畫人要求所致,相比之下,其清新雅致、可玩可賞卷冊類作品較少,上述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山水合冊》外,還有湖北省美術館藏其繪製《山水冊》八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藏其《山水樓圖》十二開,除此之外,公立博物館藏袁耀山水冊頁幾乎未見。
左右滑動查看局部
此冊囊括袁耀界畫山水代表性圖例,故爾可寶,如《露臺秋月》、《皇甫曾詩意》、《錢起詩意》是其典型的「漢宮苑」類題材作品,多以宮廷建築為主體,既有廟堂之氣,又煙雲縹緲,恍如天宮;《關山夜月》、《雪棧行旅》、《晴川曉發》、《黃河晚渡》以江山盛景為主體,以實景入畫,融合奇思妙想於其中,讓人浮想聯翩;《負喧圖》是袁耀喜愛的題材,或許曾經對皇恩浩蕩的憧憬,所以作圖以示忠心。
LOT1063 張宗蒼 (1686-1756)仿王蒙筆意山水1734年作 立軸 水墨絹本 132.5×62.5 cm【說明】1.程頌萬題籤;潘飛聲題裱邊;孫仲瑛舊藏。程頌萬(1865-1932),字子大,號十發居士,湖南寧鄉人。少有文才,善應對 ,喜研詞章。雖勤奮好學,但屢試未第。對新學甚為熱心,為張之洞、張百熙所倚重。曾充湖廣撫署文案。2.潘飛聲(1858-1934),字蘭史,齋名剪淞閣,廣東番禺人。香港《華字日報》、《實報》主筆,南社成員。善行書,蒼秀遒勁,善畫折枝花卉。詩筆雄麗,時有奇氣,與羅癭公、曾剛甫、黃晦聞、黃公度、胡展堂並稱為「近代嶺南六大家」。3.孫仲瑛(1883-1953),名璞,字仲瑛,號顧齋,,廣東香山人。早年加入同盟會,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行營秘書,掌《民國日報》。1928年,奉命籌劃總理奉安大事,任迎櫬專員辦事處秘書。後一直追隨吳鐵城,任省府參議等職。抗戰勝利後,任廣東省稅務局局長。
題籤、裱邊
張宗蒼本是名人之後,他是宋代理學大師張載第17世孫,拜四王傳派的黃鼎為師,年紀輕輕時即已有畫名。康熙年間湖南布政使請黃鼎繪製《長江萬曆圖》,張宗蒼即共襄盛舉。之後,他的足跡又達於揚州,為小玲玲館主人臨仿過黃公望《夏山圖》。據載,張宗蒼在雍正年間進入河道總督外河廳屬任職,一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轉任裡河主簿。
轉機發生在乾隆十六年(1751),「值聖駕南巡,河督高公斌以其畫進,即召見賜詩題之。」他便在南巡結束之後,獲準在如意館行走,正式成為一名宮廷畫家。根據檔案記載,張宗蒼入宮之後每月可得銀十一兩,與餘省、丁觀鵬同屬於最高等級。高宗還不斷地賜與他鳩杖、屋宇,冬季賜貂褂,過年賜福字,還多次為他的畫作題詩。
印鑑對比
此畫作於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作者時年四十五歲,為其壯年時期的一幅力作。張宗蒼題識中自稱仿元代王蒙筆意,他先以淡墨落筆,精心布局丘壑,然後再振筆作畫,全力赴之,長皴短刷,乾濕濃淡,綿延交錯,峰巒之向背,徑路之曲折,林木之疏密,村落之聚散,皆無草率之處,都非常講究。不僅能得其秀,更兼得其厚,可謂氣韻蒼秀,洵為佳構。
LOT1064 黃鼎 (1660-1730)萬木奇峰圖1723年作 立軸 水墨紙本 186.5×75 cm《萬木奇峰圖》思北苑遺法,氣勢雄厚,山遠幽深。墨參以淡赭,使墨色柔和飽滿,靜秀潤柔。遠山又加以花青分染,清幽古雅。又間以草屋幽徑打破叢林茂密之感,使整體構圖更有節奏,畫品超逸,可謂筆筆精妙。黃鼎早年師從丘園,後習王麓臺筆,深得乾隆賞識的張宗蒼亦出自黃鼎門下。朵雲軒舊藏張宗蒼於壬子(1732)年亦作有《萬木奇峰圖》,可見師法有自。
《萬木奇峰圖》局部 節選自《清代宮藏書畫集全四冊》
《清代宮藏書畫集全四冊》題言:「萬木奇峰為北苑第一等之星鳳矣。廿年前曾於商邱宋氏借臨一過,蹊徑神韻恍然胸次。」黃鼎曾客居著名收藏家宋犖府邸,宋犖常與黃鼎同觀歷代名跡,傳移摹寫,少時又遊歷名山大川,注重寫生和師法自然,把自然的真實感受融入繪畫,形成自家面貌。沈德潛《歸愚文鈔》載曰:「王翬看盡古今名畫,下筆自有成處,尊古看盡天下山水,下筆具有生氣,並稱大家。」
張宗蒼《萬木奇峰圖》朵雲軒舊藏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