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為了錢作畫,應以其為榮還是為恥?只求筆墨不求形似的畫,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文人的繪畫憑什麼就「雅」?究竟是藝術水準真的高還是故弄玄虛?
這篇文章,觀畫者讀之能解惑;作畫者讀之可自省。來自卜壽珊《心畫》——關於文人畫宗師蘇軾與他的觀點。
蘇軾的觀點
/ 卜壽珊
1.「士人畫」
蘇軾第一個提出「士人畫」術語,並以此來對抗專業畫家。他在朋友宋迪的侄子宋子房的一幅畫上題道:
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chu)秣(mo),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倦,漢傑真士人畫也。
「士人畫」這個提法,看起來正是董其昌「文人畫」觀點的先聲。顯然,蘇軾的定義不適用於特定的藝術風格,而只是表達了畫作的一般特徵。因此他的觀察基本上與郭若虛(北宋繪畫理論家)相同,但郭若虛重視畫家的人格;而蘇軾更在意畫家的社會身份——職業畫家即是「畫工」,只有以畫自娛才能稱為「真士人畫」。
郭若虛曾撰寫宋代畫史著作《圖畫見聞志》
「士人畫」的提法,在蘇軾其他著作裡再沒有出現。他更常使用的話語模式是:藝術家是詩人,而不是畫匠。他在對比唐代詩人王維與專業畫家吳道子的畫作時暗示了這一觀點:
吳生雖絕妙,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翮(he)謝籠樊。
此外,在士大夫燕肅的一幅山水畫上,蘇軾寫道:
燕公之筆,渾然天成,粲然日新;
已離畫工之度數,而得詩人之清麗也。
燕肅《春山圖》
他更這樣讚揚李公麟:
古來畫師非俗士,妙想實與詩同出。
龍眠居士本詩人,能使龍池飛霹靂。
「龍池霹靂」的典故來自杜甫的一首詩,據說,曹霸畫出唐明皇最喜愛的駿馬,於是龍池裡響起霹靂,這是精湛畫工的體現。事實上,蘇軾是在稱讚李公麟是個好畫家——因為他是個好詩人。
李公麟《五馬圖》 收錄於:國畫大師 李公麟
《國畫大師 李公麟》記載了在唐代,閻立本被稱為「畫師」,這是一種輕蔑的稱呼。到了宋代,士大夫們依然認為這是一種恥辱。
在蘇軾與李公麟合作的《憩寂圖》的題跋上,他們明顯透露出這種帶有社會地位的傾向。在詩中,蘇軾開玩笑地稱李公麟是「前世畫師」,而把王維的意味給了自己:
東坡隨時湖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
前世畫師今姓李,不妨題作輞川詩。
在蘇軾看來,一個君子不能僅僅是個畫家,他應該是個學者或者詩人,至少也是個書法家。這成為文人們的基本態度,他們通過社會地位來劃分畫家,而不是藝術風格。
他們的繪畫宗旨自然也不同於職業畫家。例如蘇軾曾記錄下好友文同的事跡——當有人拿著縑素來求畫時,文同反應激烈:「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此為襪。』」
文同《墨竹圖卷》
這種不以畫換取錢財的行為,也被蘇軾用來讚揚山水畫家朱象先:
松陵人朱君象先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曰: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
在蘇軾看來,君子不能為了盈利而作畫,朱象先的行為雖然有些極端,但依然受到人們的敬慕。郭若虛為這些隱士進行了特別的歸類,稱其為「『高尚其事』以畫自娛者二人」。
郭若虛不在蘇軾的朋友圈子裡,卻與蘇軾的陳述類似。因此可以說,他的主要觀點代表了那個時代文人的共同看法。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宋徽宗的《瑞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