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談2020年上海天衡都拍賣了齊白石那些畫

2020-12-23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

時隔五年,又見天衡「渾然天趣——齊白石繪畫專場」。僅僅十件佳構,卻足以體現主事者之良苦用心。從題材內容、創作年份,到設色構圖,無一不堪稱上品。

101 齊白石(1864—1957)葡萄草蟲

設色紙本立軸

署年:1950

款識:八十九歲白石。

印鑑:白石、最工者愁

103×34 cm(401/2×131/2 in)約 3.2平尺

500,000 — 600,000

收錄於:經典繪畫臨摹範本·齊白石 雜畫篇 2019版

《經典繪畫臨摹範本·齊白石 雜畫篇》記載墨葉紫葡萄是齊白石非常喜愛與經常表現的繪畫題材,畫中墨葉用大筆橫掃,筆墨肆意流淌,濃淡相間,葡萄藤蔓又以草書筆法寫出,筆力老辣,線條力度與韌勁相得益彰。紫色葡萄的描繪則是全畫的點睛之筆,用筆飽含水分,用筆輕鬆自然,用色則純淨明麗,畫中的葡萄讓人看著種垂涎欲滴。畫中還點綴著一隻草蟲,齊白石的草蟲也絕對是小中見大的。

102 齊白石(1864—1957)墨蝦圖

水墨紙本立軸

款識:作畫下筆有才情者雖寬縑大幅,一揮而就,茲題跋下筆滿紙殊無難色,吾儕無多人也。白石。

印鑑:老木

鑑藏印:漱平藏畫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2019版

《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裡詳細記載了齊白石為了畫蝦,還曾專門在水盂中置水蓄蝦,對蝦的生活習性和形狀動態瞭然於胸,進而恰當地取捨提煉如畫。得益於在金石書法方面的造詣,齊白石懂得筆墨又善於操縱筆墨,每每下筆畫蝦時,他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筆痕表現蝦的結構和質感,又能以富有金石味的筆法描繪蝦須和長臂鉗,使畫面結構韻味豐富,彰顯高妙的筆墨技巧。

145×48 cm(57 1/4×19 in)約6.3平尺

800,000 — 1,000,000

103 齊白石(1864—1957)群蝦圖

水墨紙本立軸

款識:客謂昔人畫蝦者誰人?餘曰:朱雪個能得神似。餘偶有畫者,得形似難矣。餘所言客信之。白石並記。

印鑑:木居士

按語:齊白石在六十歲後畫蝦,一改早年畫法,加大並明確了蝦身的起伏角度,蝦的頭部常以濃淡墨相生的手法,以使蝦的頭胸分量更重。蝦的眼睛用濃墨橫點突出很長,愈顯生動。蝦的短鬚上,兩條長臂鉗以書法用筆如畫,挺拔有力,軟中帶硬,節與節之間表現了筆斷而意在的意境。同時蝦的遊足也一刪早年時的繁多,蝦殼的質感和透明感也得到了明顯加強。

133.5×33 cm(52 1/2 ×13 in)約4.0平尺

800,000 — 1,000,000

104 齊白石(1864—1957)滿堂吉慶

設色紙本鏡心

署年:1952

款識:嘯天將軍老弟吉慶,王辰九十二歲小兄白石。

印鑑:白石、人長壽

出版:《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P184-185,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6月。

按語:白石翁與嘯天將軍的相識始於1946年底的齊白石滬寧之行,而在其五十年代寓京期間,他們的接觸則愈發頻繁起來,相當部分的原因是他們所涉及的友輩朋儕頗為相近,加之共同的藝術志向和相近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走在一起,行於書,遊於藝。楊虎曾多次不惜重金購藏白石翁的畫作,也使二人維持了長久的知遇之恩,當屬極精之作。

67.5×132.5 cm(26 1/2 ×52 1/4 in)約8.0平尺

28,000,000 — 38,000,000

105 齊白石(1864—1957)山村圖

設色紙本立軸

款識:三百石印富翁制。

印鑑:白石翁

出版:《齊白石繪畫精品集》P18,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

《齊白石繪畫精品集》裡記載了白石老人特意將中前景放大,使觀者專注於閒淡質樸的農家田園生活,頗有野逸之趣。遠景中的兩座遠山,用筆爽利,渾然天成,其青黛之色,又與前景中的藤蘿互為呼應,令人視之心曠神怡。叢樹純用濃淡墨點染而成,其左傾右倚之勢,彷佛兩山之間,正有徐徐清風拂過。碧山叢樹,黑瓦白牆,家禽聲聲,藤蘿滿架,不禁讓人懷念心中最為純淨的那一片天地,塑造出了一片可觀、可居、可遊的山村之境。

134×33.5 cm(52 3/4 ×13 1/4 in)約4.0平尺

6,000,000 — 8,000,000

106 齊白石(1864—1957)紅蓮鳴蟬

設色紙本立軸

署年:1948

款識:戊子,八十八歲白石老人。

印鑑:借山翁

出版:一、《荷之藝》P60,藝術圖書公司,1997年。

二、《名家翰墨》月刊(第14期)P17,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1年。

三、《朵雲軒複製書畫目錄》P5,朵雲軒1964年。

四、《碎金集》(二)P10,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香港)許禮平主編。

說明:此幀為朵雲軒1961年複製木版水印的原件。

按語:此幀沿襲了八大山人冷逸的畫風,並大膽地以「紅花墨葉」寫就,真正意義的傳統與創新並存。於章法而言,看似不經意的留白和空間處理,使得畫面靈動不羈,塑造出了生動、奔放的視覺效果,反映了白石老人對自然世界細緻入微的觀察。較之其他畫荷名家,白石老人筆下的荷似乎更紮根於生活,亦莊亦俗,多了一份強烈的生命意識和濃鬱的民間審美情趣,實現了文人畫傳統與民間藝術的統一。

138×61.6 cm(54 1/4 ×24 1/4 in)約7.7平尺

12,000,000 — 18,000,000

107 齊白石(1864—1957)荷花蜻蜓

設色紙本立軸

款識:栩栩枝頭飛有意。畫為作人老弟之屬,白石並題。

印鑑:齊大、容顏滅盡但餘愁

鑑藏印:涇川吳氏

出版:一、《名家翰墨》月刊(第14期)P145,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1年。

二、《碎金集》(二)P11,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香港),許禮平主編。

說明:上款「作人」,即著名中國畫家吳作人先生。

按語:是圖《荷花蜻蜓》,氣酣墨暢,賦色清雅溫潤,構圖空靈通透,乃白石翁畫贈著名中國畫家吳作人先生。畫中芙蕖,大彩數筆;蓮蓬探頭,直至湖心。兩者交相輝映,被波光粼粼的湖水環繞著,寥寥幾筆,卻飽含韻味。先生追求從絢爛歸於簡淡的繪畫風格,「簡」,並非平庸,而是內心歸於寧靜的意念。

89×40.5 cm(35 ×16 in)約3.2平尺

3,500,000 — 4,500,000

108 齊白石(1864—1957)大利圖

設色紙本立軸

署年:1948

款識:戊子春,八十八歲白石。

印鑑:老齊、吾年八十八、寄萍堂

出版:一、《齊白石—繪畫書法印章》圖版P6,香港博物美術館,1973年。

二、《齊白石書畫遺作展覽》陳富善撰,收錄於《陳富善的世界》(香港1978年出版,P68,圖版7。

來源:此幀曾經靜蔭園張碧寒舊藏。

按語:細品《大利圖》,畫面右上方繪一叢碩果纍纍的荔枝。枝葉以濃墨鉤寫而成,荔枝則用洋紅以點色法繪成,描繪了荔枝皮獨特的質感和紋理。竹籃開口向左,以淡墨繪就,兩叢荔枝首尾呼應,畫面張力四射。此圖中,白石翁充分利用了墨色的濃淡變化,畫中荔枝顏色深淺不一,富有變化,形神兼備。

100×33 cm(39 1/2 ×13 in)約3.0平尺

2,800,000 — 3,800,000

109 齊白石(1864—1957)仿金農驊騮圖

設色紙本立軸

款識:一、白石夜課時居古燕。

二、禿筆掃驊騮韋侯畫馬之妙也。其紅韉覆背圖一軸。乾隆元年見之京師王侍郎宅,餘曾題詩左方:侍郎逝後此畫為廝養卒竊去,歸諸內城賣漿家矣。今拈毫追想其意,所謂頭一點,尾一抺者,乃於素縑中摹得之。每逢上巳湔帬之日,不無有斜陽芳草,香輪漸遠之感。(此幅原題)杏子塢老民齊璜鐙昏鉤摹冬心先生驊騮圖並其款識百餘字。

印鑑:白石翁、齊璜

出版:《齊白石畫集》P22,文物出版社,1992年。

按語:樊增祥在為齊白石早年詩集《借山吟館詩草》作序時這樣寫道:「瀕生(齊白石)書畫,皆追力冬心。」此軸落款「白石夜課時局古燕」,指明了在離開西安之後,白石老人仍堅持將臨摹金農畫跡作為自己的日課。全馬造型精準,用筆洗鍊,馬的體積、動態和質量都體現在簡單的墨色變化和線條的斷續之中,是這匹良駒的傳神寫照。

117.5×47.5 cm(46 1/4 ×18 3/4 in)約5.0平尺

800,000 — 1,000,000

110 齊白石(1864—1957)雙壽圖

水墨紙本立軸

款識:雙壽。白石山翁尚客京華。

印鑑:老木

說明:此幀原系文物公司舊藏。

按語:白石老人大多數以松柏為主題的繪畫都作於定居北平時期,此時正是他完成衰年變法,一生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時間。經過變法,他已經從原來的追求高度寫實轉而追求筆墨的豐富性。正如這幅作品所展現的那樣,此時的白石老人用筆凝鍊、老鈍,變化多端,簡煉概括,墨色豐富自然,松柏枝幹筆墨虛實相間,老辣靈動,反映了白石老人無比高超的筆墨技巧。

69×34 cm(27 1/4 ×13 1/2 in)約2.1平尺

380,000 — 480,000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上海浦東分會)

相關焦點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分享:古畫中栩栩如生的貓
    ——陸遊今日與齊白石老人的再傳弟子、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來看看古代可愛的咪咪吧~《貓猴圖》 北宋 · 易元吉 《貓圖》 明 · 沈周 收錄於:明四家畫集 《明四家畫集 》記載了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
  • 齊派畫家-少白湯發周談:上海松江齊白石真跡蝦畫的價格是多少?
    上海松江感興趣的朋友,都過來聽聽吧!少白湯發周-齊白石再傳弟子說:在上海松江,無論大人還是小孩,一提到畫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齊白石老先生,因為齊白石書畫真跡蝦在當下依舊是非常搶手的畫作之一,這與當時齊老先生畫蝦的那些宣傳是不可分割的,記得還有一部紀錄片裡面所講的就是齊白石先生畫蝦的場景,在那個年代能夠拍成紀錄片,以影像的方式向大家進行展播,還是少之又少的,可謂影響力之廣不言而喻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什麼才是文人畫?
    只求筆墨不求形似的畫,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文人的繪畫憑什麼就「雅」?究竟是藝術水準真的高還是故弄玄虛?這篇文章,觀畫者讀之能解惑;作畫者讀之可自省。來自卜壽珊《心畫》——關於文人畫宗師蘇軾與他的觀點。「士人畫」蘇軾第一個提出「士人畫」術語,並以此來對抗專業畫家。他在朋友宋迪的侄子宋子房的一幅畫上題道: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chu)秣(mo),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倦,漢傑真士人畫也。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最初是如何成名的
    眾所周知,齊白石先生的繪畫作品價格昂貴。用當今的視角來看,書畫家成名需要市場的運作,需要理論家的支撐。當年齊白石的畫是怎麼聲名鵲起的,應該說離不開一個人的推薦。這個人就是陳師曾。白石先生受到了鼓勵,鐵定了心:我就這麼畫下去了。他寫下一句話:「下決心畫風大變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正是因為下了這麼大的決心,他才把自己的風格堅持了下去。陳師曾的社會關係比較廣。齊白石衰年變法後的作品《櫻桃》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齊白石全集》記載了有一次去日本做畫展,他就跟齊白石商量:你能不能拿出一些畫來參展?這件事看似簡單,但是對齊白石日後的藝術道路影響極大。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齊白石罕見絹本《菊蟹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講菊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中,菊花標示的情懷亦自不同。左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菊花圖》右圖:本作左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菊花圖》右圖:本作 收錄於:《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人生若寄——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手稿》裡講素來視為「橫行將軍」的螃蟹,與菊花意象一旦組合,便也有了形而上的哲學意味,有了人格化的個性特徵。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他為了生計,常給墨盒鋪在銅墨盒或銅鎮尺上畫些花卉山水,刻成花樣。所得潤金,起初每件只有幾角錢,增了幾次價,才增到每件兩元左右。他還為琉璃廠一帶的南紙鋪畫詩箋,刻版印刷出售。」[5]在這種困境之下,一位在北京畫壇已享有盛譽的畫僧拜入門下,成為第一位向齊白石學習繪畫的入室弟子(此時,雖有姚石倩、張伯任、賀孔才拜齊白石為師,但都是隨其習篆刻),齊白石內心在欣喜的感動之餘,更多是其內心深處所得到的慰藉。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仇英超清版的《桃源仙境圖》
    《桃源仙境圖》是仇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畫家用青綠山水的表現形式描繪了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畫面格調高雅、設色清麗,遠處飄渺的雲霧與隱現的樓臺引人入勝,思緒翱翔於桃源仙境之中。本周「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暨上海齊白石書畫院」複製品推薦,即藉此為諸君獻上「桃源仙境圖」——「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暨上海齊白石書畫院」仇英《桃源仙境圖》複製品(成品實物圖)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溪岸圖·中國的蒙娜麗莎!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97年,《溪岸圖》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當日,紐約時報罕見地於頭版刊印《溪岸圖》,視其作為海外現藏中國書畫中最卓越的畫作,譽為「中國的蒙娜麗莎」。當然,這些都未能影響整幅畫作完備的氣韻。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追思翁萬戈先生的詩和畫
    翁萬戈先生親屬代表翁先生向上海博物館捐贈藏品2018年在波士頓籤訂捐贈協議遠隔千山萬水,翁先生經常用傳真與我們聯繫,直到嘉德搬進了新大樓,傳真機都被棄之不用才改由他的女兒以郵件的方式,與我們保持通信。2018年初,翁先生通過女兒表示有意捐獻兩件明清繪畫精品給上海博物館。
  • 少白湯發周揭秘:曾讓馬雲都夢寐以求的齊白石價值千萬以上的作品
    大富貴亦壽考尺寸:95.5×36cm 約3.1平尺北京都市聯盟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1552.5萬此畫作於抗戰後的1946年,齊白石時居京城鐵柵屋,恢復鬻畫。同年8月,被徐悲鴻聘為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的名譽教授。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張大千的《仙山樓閣圖》!
    立秋之後,因疫情推遲的嘉德「大觀」之夜姍姍來遲,其中不乏有唐寅、董其昌等人的傳世名跡,但論最受矚目之作,應當歸屬一幅絕世孤品——張大千「仙山樓閣圖」 收錄於:張大千畫集《張大千畫集》裡記載了「仙山樓閣圖」這幅畫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張大千寓居巴西時所作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趣談後疫情時代,學學古人怎麼分餐
    由於遠古時代物資匱乏, 生產力較低,食物來源少,所以此時期實行了嚴格的平均分配製度。新時期時代仰韶文化 用於盛放食物的彩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生產力逐漸提高,食物也日漸充足。商代之後,人們普遍實行分餐制,這不僅是根據當時的生產狀況而定的,同時也是當時禮制思想的體現,即定等級,明貴賤。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嘉德拍賣中婁師白書畫精品
    ,14歲就在齊白石先生家中學習詩、書、畫、篆刻,直至白石先生逝世,長達25年之久。(第二冊) /婁師白 山東美術出版社《齊白石繪畫藝術(第二冊)·婁師白 》裡記載了婁師白長期致力於齊白石藝術的研究及技法傳授。
  • 齊派傳人-少白湯發周趣談:齊白石畫的蟈蟈和蝗蟲,不佩服不行!
    齊白石的草蟲,有工、寫之分。通常工細者,先畫草蟲後補景;寫意者,先畫景後補草蟲。而不管是工是寫,齊白石都非常注重草蟲的體態結構,反映了他極為細緻的觀察和表現能力。刻畫精細是齊白石草蟲畫的一大特色,但常人畫得細,容易膩和板,甚至細得如標本而無生氣;齊白石所畫則於精細中求生意,嚴謹處富變化。根據文獻記載及不同時期的畫作對比研究,目前齊白石研究領域公認的齊白石親筆創作的草蟲作品高峰期,應該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這一階段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齊白石衰年變法階段。
  • 少白湯發周整理:恩師齊白石小女-齊良芷題鑑齊白石書畫作品!
    齊良芷,自幼隨父親齊白石習畫,從臨摹、寫生入手,經過長期的傳、移、模、寫奠定了良好的嫻熟的基本功。作品為現實主題題材,她對傳統的筆墨技巧、方法等很有自己的心得體會,繼承和發展齊派繪畫藝術,形成了自己的筆意,為當代中國傑出的著名書畫家。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乾隆與三希堂的書畫情緣
    我在集乾隆的題跋、收藏資料的時候,時常碰到丙寅年,這個丙寅年是乾隆十一年(1746)。我常常說,其實乾隆皇帝才是故宮博物院的院長,才是創辦人。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故宮博物院,很多畫,很多器物都是他收集來的。在所有歷代皇家的教育裡面,我認為清代的皇家教育是很齊備的,來訓練這些未來的繼承人—文武雙全。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中國宋代書畫中的淡淡秋意
    這幅畫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軸線上,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後銜接中景扭動的山石,隔著雲霧,兩座LJJ峰在遠景突起,居中矗立,下臨深淵,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左側平坡逶迤,令人覺得既深且遠。作品用筆靈動嚴謹,石法圓潤,多亂雲皴,畫樹用草書筆法,施墨淋漓滋潤、溼勾淡雜。郭熙成功地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細微變化,使春意蘊藏在巖壑林泉之中。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湯發周解析北京榮寶拍賣的齊白石書畫作品!
    北京榮寶19秋拍「榮名為寶 · 齊白石書畫作品專題 」 共9件精品,題材涉及人物、花鳥、瓜果、草蟲。齊白石的繪畫生涯是從畫人物開始的。自言:餘數歲學畫人物,三十歲後學畫山水,四十歲後專畫花卉蟲鳥。齊白石年輕時就以畫人物為生,尤其是寫實的美人圖,在當地頗有名氣,當地人都叫他「齊美人。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揭秘:年年「霸屏」拍賣季的大師都有誰
    所畫作品,都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其篆刻樸茂有力,書法剛勁沉著,詩文、畫論也有獨到之處,李可染既是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也是黃賓虹的弟子,十大畫家中,李可染、李苦禪都是齊白石的徒弟。林風眠培養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朱德群等一大批藝術名家。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詳解重華秋拍裡的齊門風華書畫專場
    齊白石以其鮮活潑辣的筆法、天趣真樸的審美和對題材顛覆性的表現而成近代畫壇上一代宗師。齊白石之門人眾多,以不同形式繼承和開創了齊派風格。齊良遲與齊良已為齊白石之子,作品隨其父。李苦禪是齊白石第一位入室弟子,但卻不模仿齊,而是得其藝術精神自出機杼。婁師白從師齊白石最久,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畫花鳥瓜果在創新的基礎上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