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李彥龍)寒冬已至,在冬日裡最耀眼的依舊是一抹志願紅。近日,揚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代表鎮寧縣參加了貴州省安順市西部計劃志願者12·5主題活動,與全市青年志願者們歡聚一堂,以快板、詩歌朗誦和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分享了成長與收穫。
2014年,揚州大學研支團志願者們剛走進木廠小學看到的情景。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從2014年到2020年,揚州大學一屆又一屆的研支團成員們用雙眼去記錄,用雙手去感受,用雙腳去丈量。他們的堅守,讓馬背變馬路,天塹變通途。上山的路越來越方便了,輸送的物資越來越多了,教學設備越來越齊全了,孩子們的眼也看得越來越遠了。
圖為揚州大學研支團志願者去木廠小學物資需要馬來馱。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七年來,在這裡,研支團成員擁有多重身份,既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是溫暖心靈的陪伴者,還是照亮前行之路的引路人。他們肩負重任,堅持不懈,上下求索,致力於做好接力棒的角色。
2014年7月,揚州大學開辦的移動科普實驗室為孩子們打開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之門。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站上三尺講臺,面對一張張求知的面孔,研支團成員們傳道授業解惑;每周的「心語小築」,志願者化身溫暖心靈的陪伴者,以朋友的方式聆聽孩子們的困惑,紓解他們的煩惱,將愛的陽光溫暖著他們的心房。
2017年7月,揚州大學研支團在課上教孩子們認識中國地圖。圖為孩子們為中國地圖添彩。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2018年8月,揚州大學研支團志願者和木廠小學的孩子們在新教學樓前玩耍。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周末,研支團成員們前往鄉村小學,給當地的留守兒童帶去陪伴和歡樂。他們聯繫公益扶貧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捐贈物資,給山裡的孩子帶去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深入異地扶貧搬遷小區,走訪幫扶家庭;陪伴陪伴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水果和糕點;配合團縣委開展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向公眾發放憲法宣傳資料......
2019年7月,揚州大學研支團成員在木廠小學新建的校園裡進行民族特色牆繪。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2020年11月,揚州大學研支團在木廠小學的課堂上使用電教設備。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自2014年起,揚州大學研支團針對袖珍村小素質類課程缺位的問題,開設公益課程模式——小小麻雀課,採用混合教學的方式,強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實現鄉土教育的鄉土回歸。
圖為揚州大學研支團成員在關愛活動中為孤寡老人帶去水果和糕點。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在鎮寧縣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的「七彩假期」活動中,揚州大學研支團成員帶領孩子們做手工。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七年來,一代代青春更迭,不變的是一年年的堅守。揚州大學研支團希望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在黔南大地綻放出更多的青春之花。
圖為揚州大學研支團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項目——「小小麻雀課——面向『袖珍村小』鄉土課程開發行動的海報。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圖為揚州大學第二十二屆研支團成員穿上紅志願馬甲的卡通形象。揚州大學研支團 供圖
如今,他們的「小小麻雀課——面向『袖珍村小』的鄉土課程開發行動」榮獲了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