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大山裡的夜空嗎?當夜幕拉了下來,像是潑了濃墨似的,與周圍的山峰融為一體。每當深夜,村子裡沒有城市那般明亮的燈光。
「城口的夜很黑,但是晚上的星星很美。」研支團的到來如夜空中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孩子們的心。
紫藤花開,是最美的色彩
今年9月,重慶師範大學研支團分別來到重慶市城口縣巴山學校、明通中學、青少年宮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活動,為山區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動身去支教之前,研支團的成員們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貯備,閱讀與教育相關的書籍,互相聽課,分享心得。
7月,他們一起來到城口縣城接受講課訓練、心理諮詢、職業生涯規劃等各類培訓,學會轉換自己的身份,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未知的挑戰。
當時正值夏天最熱的時候,研支團的成員們來到龍田鄉開展了七彩假期活動。在這十幾天裡,面對簡陋的教學環境與住宿條件,面對來迴路途的崎嶇與遙遠,研支團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他們一起教書、一起開會、一起談天說地,滿懷著教學熱情與孩子們一起感受知識的魅力,在龍田鄉留下了獨屬於他們的回憶。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研支團成員們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他們了解到有些孩子學習能力弱,加之家長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心理狀況,使得這些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面對所在班級留守兒童人數較多的情況,除了傳授課本上的知識,研支團成員楊力開始在生活中充當他們的「第二家長」,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還與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經歷,拓寬他們的眼界,激發起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研支團成員羅中藝說:「我希望多講一講外面的世界,喚起他們對未來的期望與學習的動力,以後靠知識走出大山,反哺家鄉。」哪怕自己的力量很微小,她也會全力以赴照亮學生們學習的道路。
同樣,研支團成員曹文棟用愛去幫助每一個學生,認真記錄每個細節,「走進學生寢室、走進學生家中」便是他支教生活的常態。
溫暖與愛是相互的。回憶起和學生們相處的時光,研支團的成員們也被最純真的溫暖感動著。羅中藝回憶:「記得有一天下雨,有的學生看見我沒帶傘,會想著把自己的傘給我。在平時,有的學生還會主動到辦公室來和我談心……看著他們在課堂上認真學習的模樣,我感受到了自己作為老師的責任感與幸福感。」
況丹與楊力還收到了來自學生們的賀卡,簡單的話語裡藏著的是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孩子們一張張純真的笑臉便是他們此行收穫到的最寶貴的禮物。
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位學生
在支教過程中,研支團的成員們積極參與每一次的集體備課,在備課會上踴躍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並且主動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力爭將自己的每一堂課都講授得精彩。
「教師最大的尊嚴在課堂,把自己的每一堂課上好,讓學生們學有所得就是我的教學目標。」在鼓勵學生學習方面,羅中藝採用加分的方式,通過積分來兌換小禮物。
面對喪失學習信心的學生,她會為學生布置簡單的題目,通過鼓勵的方式來增加學生信心。面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她則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針對各自的薄弱點提出有效的學習方法。
楊力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走進城口縣明通中學的教室,看著講臺下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他感慨著,「從小時候第一次上支教老師的課到如今自己作為老師站在講臺上向孩子們做自我介紹,我從一個貧困山區的孩子成長為一名支教老師,我成了自己心中希望的樣子。」
在楊力看來,「扶貧應當先扶智」。因此,他積極引導學生激發學習動力,掌握有效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曹文棟作為巴山中學團委的宣傳委員,在「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中,他欣喜地發現,無論年齡大小,學生們都十分愛護手中的國旗,眼眸裡透著對國旗的敬意,這份純真的愛國之情深深地打動了他。
作為新老師,曹文棟反覆聽課、磨課,學習實用的授課技巧,並在課後對學生們進行針對性的輔導,他還打趣說自己已經成了學生口中「瘋狂佔課」的老師。
在青少年宮支教的楊政梅在面對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情緒不穩定時,她從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運用代幣獎勵法,糾正小朋友的錯誤行為,營造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始終傳遞著愛與知識。
除了日常的教學任務,況丹還負責處理學校教務處的工作。面對繁忙的日程安排,她提前做好計劃,給每件事標明優先等級,更有效地利用工作時間。她認為,教學與工作都是自己學習的機會,只要投入其中,每天都有新的收穫。
她虛心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及時地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和目標激勵的方法,讓學生們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去。課堂上一雙雙舉起的小手,一道道求知的目光,更加堅定了她教書育人的信念。
心中有光,向陽生長
談到之後支教的規劃,況丹打算寫一本關於支教的教學日誌,記錄孩子們的成長與自己教學過程中的總結、反思。楊力也想結合自身的體育強項,通過開展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提升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水平。
羅中藝在感受到了鄉村教育發展的薄弱與支教的不易後,想通過攝影來記錄孩子們的點滴,展現美麗的城口,吸引更多的青年志願者參與到支教中。
曾經追逐光的他們,現在已成為孩子們心中閃亮的光芒。初心莫忘,一路向前,研支團的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