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粽意」話端午——傳統節日,韓國人當年為何比我們更早申遺

2021-01-08 老高古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討論韓國為何比我們更早把「端午」節申遺前,簡單介紹端午節的來由和風俗習慣。

1、紀念屈原說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愛國詩人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

春秋時期,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伍子胥畫像

3、紀念勾踐伐吳說

在浙江,還有端午節來源於勾踐操練水軍之說。而龍舟競渡活動,被認為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投降,在吳國過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臥薪嘗膽,重用範蠡、文種,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盡,終於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為昭彰勾踐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初五日這一天划船競渡,以示紀念。

勾踐畫像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相傳曹娥為救溺水父親的捨身跳入江中的故事。

端午習俗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端午節的眾多習俗中,蘊藏著各地勞動人民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生活智慧。

包粽子

粽子

粽子作為端午節的代表食物,一說是為了託人江中,以免魚蝦噬咬屈原遺體,二說是因為粽子的稜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將疾病、災害剷除。

賽龍舟

賽龍舟

屈原含恨投江,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由此賽龍舟也成為,端午最傳統的習俗之一。

掛艾草、菖蒲、榕枝

艾草、菖蒲、榕枝

傳說遠古時候神仙與水怪約定,只要門前懸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於是人們端午節喜歡採摘和懸掛艾草,意欲驅散妖魔,保衛家族。

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其實在眾多特色民俗中,蘊含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總的來說,端午節的來由和風俗都包含了人民希望國泰民安的情懷,承載了人民驅瘟、除惡、消災、祛病的美好願望。

為何韓國卻搶先在2005年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韓國人愛申遺是世人皆知的

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韓國「端午」「申遺」事件,很多網友表示:韓國人很樂意把別人的傳統事物發揚光大,並拿來成為自己的文化產物。網友說得並非無道理,從韓國人這些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眾多申請可以看出:

1、宗廟祭禮(Jongmyo Jerye),2001年列入

但是宗廟祭祀起源於我國周朝,後來傳入朝鮮。

2、江陵端午祭(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2005年列入

我國的端午傳統節日比韓國的所謂端午祭早了1500多年。

3、大木匠(Daemokjang),2010年列入

我國古代的魯班是木匠祖師爺。

韓國這些年向教科文組織「申遺」成癮,還包括:

盤索裡(Pansori)2003年列入

處容舞(Cheoyongmu)2009年列入

圓圈舞-江江水月來(Ganggangsullae)2009年列入

濟州七頭堂靈登巫法(Jeju Chilmeoridang Yeongdeunggut),2009年列入

男寺黨表演(Namsadang Nori)2009年列入

靈山齋(Yeongsanjae)2009年列入

傳統歌曲(Gagok)2010年列入

鷹獵(Falconry)2010年列入

走繩(Jultagi)2011年列入

跆根(Taekkyeon)2011年列入

韓山薴麻紡織工藝(Weaving of Mosi in the Hansan region)2011年列入、

阿里郎(Arirang)2012年列入

韓國泡菜(Kimjang)2013年列入

四物農樂(Nongak)2014年列入、

濟州島海女文化(Culture of Jeju Hanyeo)2015年列入

拔河(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2015年列入、

傳統摔跤(Ssireum)2018年列入

......

為何我們的鄰居小國那麼熱衷於「申遺」呢?

是因為小國小民追求文化認同感和存在感,還是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歸根結底是因為文化自卑惹的禍。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遺留很多建築都是仿照明代風格的。韓國是一個自身文化底蘊非常缺乏的國家,在整個明清時期,李成桂建立的朝鮮國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是中華朝貢體系中最穩定的成員,長期以來,朝鮮半島的文人形成了一種尊明的思想,奉明朝為正朔。

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韓國經濟實力的增強,韓國人急於擺脫「明朝附屬國」的稱呼,「韓國起源論」開始萌芽了,著急證明韓民族優越以及想擺脫中國對其歷史文化的影響。最後竟然把中國的」四大發明「、古代名人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急著變成自己的遺產。俗話說得好"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愛顯擺什麼」。韓國為了擺脫文化自卑就大力宣傳自己的文化多好多強大,韓國的這種強盜心態可以看成是一個身處貧苦的乞丐,為了填飽肚子就開始強取豪奪。

因此,對於韓國把中國的專統節「端午節"搶著「申遺」這一舉動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件事隨之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全國網友紛紛強烈抗議韓國這個「無恥之徒」。雖然事後韓國在一篇「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就澄清道「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但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保護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責任,讓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優良傳統習俗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韓國已成功申遺端午15年,我們的端午節,韓國人是怎麼過的?
    在2005年的時候,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一時間引發中韓兩國民眾的激烈討論。那麼如今15年過去了,當地的韓國人是怎麼度過端午節的呢?端午節的意義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在端午節的當天我們要吃粽子,不管是北方的甜粽子,還是南方的鹹粽子,都是為了紀念屈原。另一方面當天也會有很多的人,前往當年屈原跳江的地方,舉辦划龍舟比賽,以此來紀念屈原。而韓國申遺的其實是端午祭,和我們的端午節並不相同。
  • 身邊的韓國人都不過端午節,那韓國端午節申遺到底怎麼回事?
    結合幾年前在國內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韓國端午申遺一事,你是不是很納悶呢?覺得他們搶了我們中國的文化去申遺,申遺成功後又啥都不管?事實上韓國申遺的項目名稱確切的叫:江陵端午祭。是在農曆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為期四周的,在韓國的江陵地區舉辦的一個大型祭祀慶典活動。非江陵地區的韓國人是不過這個節日的。他們跟我們一樣,只有去江陵地區旅遊時才能感受和體驗到自己國家的端午祭。江陵地區人口才20萬左右,但是他們通過舉辦端午祭的慶典活動,每年都能吸引上百萬的國內外遊客。
  • 端午曾被兩次申遺,另一據說源於韓國的節日,周邊國家都在過!
    端午賽龍舟端午節如果沒有因為韓國的那次申遺,可能不會走進我們的視線,也不會多年前,從網絡到線下,激起國人的義憤填膺。後來的事實證明,那個被韓國申遺的,和端午真的有關嗎?說它有關係,是因為它帶有「端午」二字,當你看到「端午」被別人申遺的時候,作為這個土地上的一分子,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內心是不是都存有一份遺憾和失落?端午節,明明是中國的,賽龍舟,吃粽子就不必說了,更重要的是,它後來成了用來紀念愛國的詩人屈原的,千年流傳下來的節日。突然之間怎麼就成了外人的東西?
  • 韓國端午申遺成功,竟將中國有關端午的視頻舉報下線!
    端午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節日,以紀念屈原為主,我們國人在這一天都會吃粽子,並舉行賽龍舟活動,熱鬧非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一直以來都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卻被以韓國的名義申遺成功了,這便引起了國人的不滿。但這也只是網傳而已,並沒有事實依據。
  • 中國人過端午節可以理解,為何韓國人也過「端午」,還申遺成功?
    世界各地都有屬於當地的風俗節日。在一些重大節日裡,人們還都會舉行一些民間風俗活動等,以此紀念某事件或某人。但有一個節日令很多網友不解,那就是中國的端午節與韓國的「端午」。中國人過端午可以理解,但韓國人為何也過端午,竟還申遺成功了?關於兩國「端午」,我們先從其中始末開始了解吧。
  • 誤會了十幾年的韓國「端午節」,與中國傳統端午節,是兩碼事
    每年一到端午節,韓國申遺了中國人的「端午節」聲音就不見少過。這則充滿爭議性的錯誤新聞,自2005年以來雖被闢謠了很多次,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韓國拿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實際上除了時間節點上接近端午節以外,韓國人的所謂「端午節」連名字都與中國不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被韓國申請非遺質文化遺產還是我們的節日嗎
    韓國人「搶」走的端午節我們又「收」回來了,2005年韓國在聯合國申請「江陵端午祭」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國內一片沸騰,人們痛心疾首。國家由此加強對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視,端午節和清明節的假期由此而來。很多人擔心我們的傳統節日被韓國搶註了,很多網友大罵他們無恥。
  • 李子柒端午視頻遭韓國人舉報下架?網友怒了:世界早晚都是韓國人的!
    至於韓國人的舉報理由?很簡單,2005年,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韓國人認為「端午節」就是他們專屬的了,這個視頻內容是侵權。然而,事實上,韓國人申遺的江陵端午祭跟我們的端午節根本就是兩碼事。江陵端午祭其實是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時間段的一種特殊的祭祀活動,而並不是特指一個節日。
  • 韓國端午已申遺成功,我們的文化到底是誰在繼承?
    西奇妹認為:這只是某些媒體偷換概念的宣傳手法,我們的端午與韓國端午有著本質區別,而且我們也趕在2009年申請了,放平心態來看,已經不存在「搶註」問題。我們來回顧一下事件細節,然後小妹來說理由以及我們為何會認為韓國「搶註」。
  • 申遺成功的韓國和其他國家怎麼過端午節
    這幾天發生了一件事,李子柒在油管上的端午節視頻疑似被韓國人舉報而下架。韓國人素來喜歡文化申遺,2019年申遺成功了韓國新儒學書院,而早在2005年11月,他們申遺成功了「江陵端午祭」。據百度百科所說,該節日自農曆的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五月初七結束,與我國端午節的五月初五有重合的地方。
  • 韓國人說「端午節是韓國的」?
    ——《端午》文秀 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江。為避免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人們用糯米做成角狀食品投入江中。自此形成了端午節包粽子祭奠屈原的千年習俗。此外,還有夏至說,龍節說,驅邪避惡防病治病說,伍子胥說,介子推說,曹娥說,陳臨說。
  • 韓國老人:申遺是被逼無奈
    其中以「江陵端午祭」保存最為完整,2005年11月25日,「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或稱豐收節)。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全國性節日之一,節日期間要擺設筵席,各家要在家族墓地舉行悼念儀式,晚上要一起賞月。
  • 漲姿勢 端午節真的被韓國申遺了嗎?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 「世界文化遺產」,新聞一出,國內一片譁然,大家紛紛指責韓國把我們的傳統節日拿去申遺了。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中國人對此忿忿不平,真是這樣嗎?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韓國申請的是江陵端午祭,而不是端午節哦。韓國,全稱「大韓民國」。
  • 韓國嘗到申遺甜頭,又想拿笙去申遺,被我國民樂大師姐弟成功阻止
    」道出了蘇軾在中秋之夜對弟弟的無限思念,同樣也說明了中秋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豐富的歷史。然而前一段時間韓國竟然要去拿著中秋節去申遺!儘管結果失敗了,卻依舊沒有反思自己,再一次拿著「笙」去申遺了,不過這一次同樣的還是碰了一鼻子灰。
  • 韓國人將中醫改名「東醫」,還拿去申遺,讓中醫情何以堪?
    網絡的發達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短暫的閒暇時刻觀看短視頻來放鬆一下自己,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子柒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她的視頻一度火到了外網,可就在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李子柒扎粽子的視頻卻遭到韓國人的抵制。韓國人大言不慚地說端午節是韓國文化,其他國家的人不應該宣傳。
  • 為何中國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淡?
    然被取代的節日不僅僅只有如此,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愚人節等等都相繼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被淡忘。現在我國的年輕人都開始過洋節,其實大部分人都全然不知聖誕節,萬聖節等,復活節……等等洋節的含義,偏偏要跟隨他人去過這些節日。
  • 韓國搶註端午節申遺是謠言?原來他們的端午節是這樣子的!
    雖然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在古代受中國影響的,以及現代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端午文化也越來越受其他國家人民的關注。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過端午的吧!日本 男孩子的節日日本古代就是中國文化上的小弟。在安平時代就已經引進了端午節了。
  • 以春節為首的韓國四大節日,究竟和我們的有哪些不同?
    = 不過希望通過下面的內容,大家可以感受到源自中華民族的傳統,卻又異於我們的節日文化。農曆一月一日:春節新年伊始的春節,是韓國四大節日之一。這天早上,韓國人早早起床,穿上美麗的韓服(설빔)。在春節必須吃的食物是年糕湯(떡국)。
  • 你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的,有關端午節的一些歷史知識!
    再過幾天就又要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我們都知道端午節要舉行很多的活動,也都知道這個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但是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它又都有哪些習俗?除了紀念屈原還紀念了哪些人?被韓國人搶先申遺的「端午節」和中國的端午節有什麼區別?
  • 韓國人又要來搶我們的「傳統帽子」了嗎?-虎嗅網
    這些言論,很自然地被解讀成了「韓國人又來搶中國的傳統文化」。論戰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韓國網民嘲笑中國漫畫作者抄襲韓國的傳統帽子;中國網民則稱韓國的傳統帽子其實是從中國抄襲過去的。比如韓國的「江陵端午節申遺」與中文網際網路熱傳的「韓國人聲稱自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江陵端午節申遺」是韓國人不顧廉恥,在搶奪中國文化;但在韓國人看來,雖然端午祭最初是從中國引入的,但那已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這一千多年來,端午祭融入了許多韓國特有的民族元素,早已完成了韓國化,風俗已大不同於中國端午節的吃粽子與划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