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又要來搶我們的「傳統帽子」了嗎?-虎嗅網

2020-12-26 虎嗅APP


這幾天,中韓兩國網友,為著一項關於帽子的傳統文化的歸屬,又大吵了一架。


起因是一位中國的漫畫作者在某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組自己手繪的題為「古風混搭」的漫畫,結果引來一些韓國網友吐槽,說畫中人物的服飾——主要是指帽子,其實是「韓服」而非「漢服」,希望作者能夠註明這一點。還有人頗具挑釁意味地貼出不少清代人物圖或清宮劇劇照,說那種服裝和帽子才是「漢服」該有的模樣。


這些言論,很自然地被解讀成了「韓國人又來搶中國的傳統文化」。論戰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韓國網民嘲笑中國漫畫作者抄襲韓國的傳統帽子;中國網民則稱韓國的傳統帽子其實是從中國抄襲過去的。


圖一


圖二


圖三


此番論戰的結局,是中國網友大獲全勝。因為確實有比較充足的史料可以證明,那種廣泛流行於當代韓國古裝劇中的「韓國傳統帽子」,也曾廣泛流行於古代中國,且時間上比韓國要早一些。比如,在明代的《三才圖會》裡,可以找到這樣一張叫做「大帽」的圖片:


圖四


這種「大帽」並非明朝獨創,而是對元代流行冠帽的一種繼承。明代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裡說,元代時「王公貴人俱戴大帽,視其頂之花樣為等威」,大家都喜歡戴一種在帽子頂部玩出各種花樣的「大帽」。圖五是漳縣汪世顯家族墓出土的一種鈸笠帽,直徑35釐米,以棕為胎,外裹黑紗,帽子頂部鑲有金玉。很可能就是沈德符所謂的元代「大帽」。


圖五


這種元代直簷大帽,進入明代後仍頗為流行,且樣式有了一些變化。主要是皇帝與官員等上層人士使用。明成祖去世後,他的遺物裡就有一頂黑氈直簷帽。圖六是一張佚名畫師繪製的明代人畫像,現藏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圖中的直簷大帽,與當代韓劇中的「韓國傳統帽子」,已無多少區別。


圖六


直簷大帽在明代的流行,有許多文字與圖片為證。明代小說《禪真逸史》裡說,「我們道教去嫖,任從裝飾,頭上戴一頂儒巾,就是相公;換了一個大帽,即稱員外」。《金瓶梅》裡,西門慶為了彰顯身份,戴的也是「纏棕大帽」。


馮夢龍《古今譚概》記載了一個明朝官場笑話,說的是王化去浙江做按察使,有一舉人頭戴大帽前來拜見。王化很不高興,覺得這舉人太過僭越,身份與帽子不配。於是問他:「舉人戴大帽,始自何年?」舉人回答道:「始於老大人乘轎之年」。圖七出自明末文人創作出版的《剿闖小說》,紅圈中的官員頭戴的,正是直簷大帽。


圖七


也就是說,直簷大帽這種樣式,大約發端於元代,流行於明代的上層社會。後因明代頻繁對李氏朝鮮「賜服」,又傳播到了朝鮮半島,並在那裡發展出了一些新的特徵,演變成了今天韓劇裡常見的「朝鮮笠」。


圖八


這場論戰本身的是非,並不複雜。引人深思的,是論戰背後潛藏的那種「韓國人又要來搶中國傳統文化了」的危機感。這也是「帽子論戰」能從海外吵到國內,變成新聞熱點的核心原因——事實上,海外的爭吵規模並不大,不過數百條社交平臺訊息而已,也沒有什麼專家學者介入。事情傳回國內之後,卻迅速發酵,成了社交平臺的熱點事件。


這種危機感,部分來自一些沒有得到正確解讀的新聞事件。比如韓國的「江陵端午節申遺」與中文網際網路熱傳的「韓國人聲稱自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在許多中國人看來,「江陵端午節申遺」是韓國人不顧廉恥,在搶奪中國文化;但在韓國人看來,雖然端午祭最初是從中國引入的,但那已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這一千多年來,端午祭融入了許多韓國特有的民族元素,早已完成了韓國化,風俗已大不同於中國端午節的吃粽子與划龍舟。所以韓國人並不認為「江陵端午節申遺」是在與中國搶奪端午節。


至於「韓國人聲稱自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則純屬誤解。事實上,韓國的歷史教科書承認活字印刷術是由中國發明的;他們所強調的是韓國人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術。韓國金星出版社高中《世界史》裡是這樣寫的:


「在宋代取得巨大發展的印刷術不僅大大改變了宋代文化的性質,而且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早在隋代就開始使用的雕版印刷術在宋代也非常盛行……對知識的普及做出巨大貢獻。而且在宋代較之西方早400年發明了利用活字的活版印刷術。但是在此後的中國,雕版印刷術繼續得到發展,而活版印刷術卻未能進一步得到發展,其命脈在中途被斷絕。活版印刷術傳入韓國之後得到普及,並在世界上首次造出金屬活字。」 


至於金屬活字是不是最早由韓國人發明,這是另一個學術問題——中國學者亦分為兩派,一派認同該說法;另一派則認為早在宋元時期,中國人就利用泥、木、銅、錫等進行了活字印刷的探索和實驗。


此外,該教科書還承認,韓國的歷史文化深受中國影響,且肯定中國文化對韓國的歷史發展有很大的正面作用。比如書中寫道:


「儒家成為在中國佔據統治地位的學問,對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火藥、指南針、活版印刷術、與漢代的造紙術一同被稱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中國鐵器文化的傳播使得韓半島取得了飛躍性發展,以此為基礎,韓半島進入了三國時代。」


在這一基礎之上,該教科書也強調,韓國人學習中國文化時,融入了許多本國元素,將之改造成了韓國人自己的東西:


「高麗從中國引進了官僚制和科舉制,留下金屬活字印刷術、大藏經、青瓷等優秀的遺產,韓民族參與了世界文化的發展進程,以旺盛的創造力維持並發展了文化的主體性……」


這是一種很容易理解的論述。一者,文化是在交融中不斷翻新的東西,中國文化如此,歐美文化如此,韓國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二者,交融的過程中,必然會增入許多本民族的東西,教科書在講述本國歷史時,重點突出本國文化元素的「主體性」,在各國都是極常見的事情。


此外,該教科書對「中韓朝貢史」,也有相似的表述。一方面,書中肯定了中國作為「宗主國」,曾給予朝鮮半島一定的安全庇護,承認「通過朝貢關係,中國可以對周邊國家行使其影響力,周邊國家也可以謀取王權的確立和國家的穩定」,教科書還講述了中朝兩國共同抵禦日本侵略的歷史。另一方面,書中在講述歷史糾紛時,也會批評中國「以大欺小」。比如對於袁世凱,書中幾乎沒有任何好感,如此寫道:


「袁世凱來到朝鮮之後,逐漸將手伸向朝鮮王室和政府,最後事事均要幹涉,甚至對朝鮮發行的硬幣上刻有的國號也要橫加幹涉。他認為清朝是大國而朝鮮是小國,作為小國的朝鮮不能使用『大朝鮮』這種稱號,不允許朝鮮發行的硬幣使用『大朝鮮』的國號。


於是,在開國501年鑄造的五兩銀幣和五分銅錢上刻有『大朝鮮』字樣,而經袁世凱幹涉之後鑄造的開國502年以後的硬幣上都去掉了『大』字,只刻有『朝鮮』字樣。」


圖九


中文世界的「韓國人又要來搶中國傳統文化了」的危機感,還有一部分來源,可能是本國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嚴重缺乏存在感。


比如,在韓國「江陵端午節申遺」事件曝出之前,端午節在許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個例行公事式的日子。此次的「帽子風波」似乎也是如此。在絕對不能算多的一些韓國網友跑出來說中國漫畫作者抄襲了韓國傳統帽子之前,「寬簷大帽」這種流行於元、明兩朝的傳統服飾,只是靜靜地躺在史料之中,並不為多數中國人所知,影視劇裡也見不到它的蹤影,只有小部分歷史愛好者了解它的存在和樣式。


所以,「韓國人要來搶奪我們的傳統帽子」,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需要擔憂的事情。因為歷史是無法被改變的;能被改變的,是歷史與當下的連接。


相關焦點

  • 什麼都搶的韓國人,這次又來搶我們的帽子!氣不?
    喜歡看韓劇的人多,喜歡韓國人的卻少。尤其是近些年韓國人總想搶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硬說是他們的——這不前幾天,中韓兩國網友又為帽子的事吵得不可開交。 這擱誰能不生氣? 氣歸氣,該瓣扯清楚的不能含糊,總不能幹生氣卻拿他們一點法也沒有吧?所以得從根上把事說清楚。
  • 韓國人又來搶我們的帽子!還真以為「萬物皆韓國」啊?
    喜歡看韓劇的人多,喜歡韓國人的卻少。尤其是近些年韓國人總想搶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硬說是他們的——這不前幾天,中韓兩國網友又為帽子的事吵得不可開交。 這擱誰能不生氣? 氣歸氣,該瓣扯清楚的不能含糊,總不能幹生氣卻拿他們一點法也沒有吧?所以得從根上把事說清楚。
  • 搶完孔子,搶端午,現在韓國人又來搶中國的鹹菜了!
    要想弄清這個疑團,還要從李子柒此次拍攝的視頻內容說起。某天,李子柒發布了一個製作老家特產四川泡菜的視頻,僅僅是講述了一下泡菜的製作過程,也沒說泡菜源自何處,卻不曾想,這個視頻竟然引來了一群韓國網友。畢竟春秋時期大聖人孔子曾有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中國明朝傳統服飾,又變成韓國人的了?於正在ins上瘋狂diss!
    此事在韓網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很多韓國人認為就是抄襲韓國服飾。我們也不是吃素的,中國網友紛紛在推特上拿出歷史證據,這是我們自己文化明朝的傳統服飾,你們韓國的服飾參考的還是我國明朝的服飾呢!韓國人為何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根據歷史考察表明,韓國古代並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所以根據明朝的服飾來進行改良。
  • 韓國人死都要面子,遲早翻車-虎嗅網
    這不,韓國人非常清醒,給自己來了個總結年度四字成語「共命之鳥」,寓意著韓國當下社會景象——因為保守與進步兩大矛盾爭奪,社會嚴重撕裂,為了一己私慾爭得你死我活,卻沒有意識到彼此都綁在同一條船上。要知道不只是買房,韓國人租房都看房面,看你租什麼樣的房子,韓國人就會有不同的眼色。
  • 韓國人為什麼喜歡「搶」中國文化?
    有小夥伴發出靈魂之問,韓國人為什麼喜歡和中國人「搶」文化? 如果說韓國人喜歡「搶」中國文化,那麼多數韓國人不會贊同這種說法,也許還會覺得委屈,韓國人重視傳統文化,認為那些文化就是韓國文化的一部分,並且認為他們才是更好地繼承了儒家文化的那位。
  • 韓國人要跟中國搶火炕的發明權?
    韓國人搶到中國的炕頭上了,他們問過趙四、劉能和謝廣坤麼?  不光如此,剛結束不久的索契冬奧會閉幕式上,韓國人還展示了活字印刷,並宣稱他們才是活字印刷的老祖宗。  今天壹讀君就來聊一聊,韓國人要申遺的「火炕」是怎麼回事,以及韓國人到底要幹什麼?  韓國的火炕是啥樣  韓國人的火炕,他們稱之為「溫突」,英文拼音「ondol」。
  • 韓國人眼中的中國竟然是這樣的?!我們委屈,我們要說!
    至於為什麼會在韓國傳成「中國的學校旅遊」,相信大家也都懂得~不過這裡,小編也要吐槽一下:中國的學校不是弱智,不會組織這種學校旅遊,這萬一學生有個什麼損傷,學校不就完了?我們的學生很珍貴~第二張是關於中國電視劇的,名字叫「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生產場面」,是一個孕婦產下一個8歲兒童,孩子剛出生就問「媽媽我可以玩電腦遊戲嗎」的場面。
  • 「粽情粽意」話端午——傳統節日,韓國人當年為何比我們更早申遺
    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端午習俗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華民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端午節的眾多習俗中,蘊藏著各地勞動人民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生活智慧。包粽子
  • 於正懟韓國人搶漢服後,韓國綜藝邀明星參加2020品酒會說紅麯酒是...
    高度的「國民自信」給了韓國網友一種「宇宙起源」的錯覺,導致他們什麼東西都要搶過去打上自己的標籤,轉手再做一波「文化輸出」。似乎在韓國網友看來,只要我搶得夠快,就沒有什麼是我得不到的。 韓國網友的「小偷」行為,恐怕用一本書都說不完。
  • 又來了!中國漫畫家曬古風漫畫遭韓國網友圍攻:這是我們的帽子
    他們生氣地指出「這是我們韓國的帽子,不是你們中國的帽子。」 一些韓國人還在某境外社交平臺發起「漢服挑戰漢服」活動,眾多畫師紛紛加入。
  • 韓國人推特狂罵漢服:這些明明是韓服!中國一直抄襲韓國
    我們畫了自己明代的帽子,你說這個帽子是韓國傳統帽子,所以我們給出了證據,證明我們明代的帽子就是這樣的。 畢竟當時兩國保持著往來聘使的關係,互相友好往來很多,服飾彼此影響很正常。 就像中國有茶道,日本有茶道,英國也有茶道。
  • 韓國人真的認為孔子是韓國人嗎?
    韓國人真的認為孔子是韓國人嗎?「韓國人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 這恐怕是韓國人最冤枉的謠言了。2005年,韓國成功將「江陵端午祭」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起了端午節發源地中國國民的憤怒,誤會由此產生。從此,國內時不時地就會流行起一個關於「韓國說哪個屬於中國的東西是韓國的」的謠言。
  • 韓國人推特狂罵漢服:這些明明是韓服!中國一直抄襲韓國!
    第一張圖,對比了兩個韓國傳統的帽子。我們畫了自己明代的帽子,你說這個帽子是韓國傳統帽子,所以我們給出了證據,證明我們明代的帽子就是這樣的。畢竟當時兩國保持著往來聘使的關係,互相友好往來很多,服飾彼此影響很正常。
  • 韓國人又要變「漢服」為「韓服」?中韓網友大戰
    看來不止韓國人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不了解,國人對我國傳統服飾的了解也有待增強。之後old先老師又專門發了一條推特來闡明服飾出處。其中"炸賤"和"賀頂紅"穿的都是明朝的傳統服飾,借鑑了2020年"華裳九州"中國華服文化的活動圖及中國影視作品《繡春刀》和《龍門飛甲》。
  • 韓國人推特狂罵漢服:這些明明是韓服!中國一直抄襲韓國!
    在這條推特的評論下,有一位韓國網友直接出警:——這不是韓服嗎?為什麼說是中國的?在這個回覆中,他跟了三張圖。第一張圖,對比了兩個韓國傳統的帽子。我們畫了自己明代的帽子,你說這個帽子是韓國傳統帽子,所以我們給出了證據,證明我們明代的帽子就是這樣的。畢竟當時兩國保持著往來聘使的關係,互相友好往來很多,服飾彼此影響很正常。就像中國有茶道,日本有茶道,英國也有茶道。
  • 於正懟韓國人搶漢服後,韓國大學教授聲稱漢字是韓國人創造的
    早前從搶奪泡菜起源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韓國網友的臉皮之厚,不過大家當時似乎都小看了韓國人的無賴稟性。之後又是搶漢服又是搶熊貓,其惡劣行為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前不久中韓網友為了漢服所屬權爭執不下,韓國網友堅持認為「漢服」的起源地是他們國家,中國網友則態度堅定,明確表示這就是中國的漢服,是後來被韓國人沿用了才有了後來的韓服。
  • 李子柒最新視頻曝光,遭數萬韓國人圍攻:泡菜是我們的!
    雖然李子柒經常火遍外網,但這一次,被罵出數萬條評論、被質疑是剽竊還是第一回:「泡菜根本不是中國的食物,是我們韓國的傳統食物!」 「中國這麼喜歡韓國文化嗎?」 看到了吧,這可是韓國人自己說的哈。不僅是泡菜,韓國人還熱衷於「科普」漢服起源於韓服這樣的謬論。
  • 李子柒端午視頻遭韓國人舉報下架?網友怒了:世界早晚都是韓國人的!
    後來可能是被韓國弄煩了,2003年我們也申請,然後2004年直接通過。結果就是韓國表示抗議:高句麗是韓國的!你們要撤回申請並向韓國人道歉!還記得當年索契冬奧會的韓國宣傳片嗎?「這都是我們的國家深厚的文化。」這種話他們都能說出來。你確定不是在中國拍的嗎?
  • 關於韓國人所特有的9個愛情傳統
    韓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它就像一個平行的世界,仿佛一個玻璃牆圍繞著我們。在他們的傳統和習俗中,有著許多讓人羨慕和讓人難以理解的事實。沫沫這次將和你介紹韓國人所特有的愛情傳統。1、約會由特殊人員組織韓國人努力學習並相信教育是最為主要的,所以浪漫的關係可以慢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