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中國漫畫作者「old先」在海外社交網站上分享了幾張自己的手繪古風圖,沒想到竟引來一群韓國網友的爭論。
他們生氣地指出「這是我們韓國的帽子,不是你們中國的帽子。」
一些韓國人還在某境外社交平臺發起「漢服挑戰漢服」活動,眾多畫師紛紛加入。他們還指責「漢服起源於韓服」。
還有「特別有文化」的韓國網友說「明朝的孝宗是如此尷尬,以至於甚至禁止了漢服,漢服仿照了上帝和韓服的設計……」
很多博主坐不住,出來科普了。
首先,韓國原來叫作朝鮮,根本就沒有韓國這個國家,也沒有韓服之說。「韓國」這個名字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給他們起的,當年朱元璋還下令朝鮮為「永不徵戰國」當年朝鮮無論衣冠還是制度,全承明制!以「小中國自居」。
歷代國王繼位前,也必須得到明朝皇帝的冊封。等冊封后才能登基,這一傳統一直持續到明代末年。
而且明代是絲綢織繡工藝水平都登峰造極的時代,它的傳世出土的實物,數量就非常豐富,相關文獻也非常完整。
漫畫作者「old 先」在回覆中向韓國網友展示了中國明朝藍氏畫像軸「明洪武初,魯王墓出土大帽實物,藏於山東博物館。」寫得清清楚楚,如果韓國網友們不想去博物館參觀,那也可以找資源看下中國電影《繡春刀》和《龍門飛甲》,檢查一下是不是也抄襲了。
11月4日,演員許凱曬出自己在新劇《尚食》中的造型自拍,也引發了網友關注。其中,有個別網友提到許凱的造型「好像我之前看的韓國古裝電視劇」。
隨即,導演於正轉發了凱凱的帥照。並且發言「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還有韓國網友發圖,認為「清朝的瓜皮帽才是中國的傳統帽子,請不要用韓國的傳統帽子。」對此於正特地在海外網發了帖子,並且擺出了九宮格,放出各種帽子造型,歡迎網友點讚和轉發。
事實上,這些年漢服運動的發展增進了大家對漢服的了解。在此之前,很多人對漢服都存在著一定的認知盲區,關於漢服和韓服的抄襲之爭從來沒有斷過,也有中國小姐姐穿漢服上街被無腦群眾認為是和服,逼小姑娘當眾脫衣。
呂思勉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中寫道:「中國的衣服,大體上可謂是自行進化的。其仿自外國的,只有靴。」中國的靴子最早出自胡人。
而韓國本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縱觀韓國歷史的發展,其文化受到中國文化深刻的影響。高麗國王及世子冕服、王妃翟衣的沿用及改革,就是以明朝所賜章服為基礎。
早期李氏王朝與文武官員的公服、常服皆與明朝相近,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同。李氏的服飾文化,遵循的就是「衣冠文物,悉同中國」。
女子服裝效法明代襖裙和唐代齊胸襦裙,男子著裝則基本上在照搬明朝服飾。直到李氏王朝的中後期,朝鮮的服裝開始融入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漢服的區別逐漸增大。
所謂「韓國的笠帽」,也是根據明朝的「大帽」改良而來。
所以,到底是誰抄襲了誰?
近年來,韓國的文化輸出一直做得很好,無論是傳統文化方面還是電影娛樂方面,都捲起了一股韓流。但是,歷史不會撒謊。
我們的幾千年文化如果再不去傳承,就只能眼看著被別人拿走了。
雖然近些年來有《見字如面》《朗讀者》《中國好詩詞》等電視節目的出現,但是關於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弘揚,一定需要年輕人更多在實際生活中身體力行。
只有從根本上對自己的文化熱愛,才有底氣和實力告訴全世界,有些文化到底是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