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央政法委談李子柒遭韓國網友圍攻事件時說,歸根結底,事事要爭的不安全感是對自身的不自信,從而產生各種被迫害的妄想。
有文化自信的國家當對這種雞腸小肚的無稽之談一笑而過。」
來源:雜誌之旅
微信ID:zazhizj
這次視頻所展現的主要內容與「醃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美食極為發達的中華大地,鹽漬菜早已發展成為一個種類繁多、風格迥異的飲食文化系統。客觀地講,李子柒這期視頻的質量一如既往的高,從一粒種子開始,她向觀眾呈現了一段極具地域特色的美食之旅。她用樸實而唯美的鏡頭,記錄下最原汁原味的中華田園生活。無數外國友人對這樣的生活、文化、意境、美食如痴如醉。有上千萬人被她充滿治癒力的視頻所折服,更有無數人從她這裡了解到一個真實的鄉間中國。每一期視頻放出,都會有超過五百萬的播放量,即使放眼整個Youtube、臉書,都是一個BUG一般的存在。然而這次,李子柒卻因為視頻中的一個情節遭到了韓國網友的圍攻:她以白菜為原料製作了泡菜,還用酸白菜和肉末為餡料包餃子。在李子柒的眾多視頻中,這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情節了。但就是因為「泡菜」二字,韓國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他們立刻對李子柒群起而攻之,斥責她的作品「抄襲韓國文化」:「連個專門的泡菜冰箱都沒有還好意思說泡菜是中國的?」.
在我看來,這種「無能狂怒」的行為除了暴露他們惡劣的素質之外,也秀出了智商的下限。不可否認的是,泡菜文化在韓國屬於獨樹一幟的存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韓國泡菜已經成為韓國飲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不少粉絲。但是,如果僅憑這個就認為「泡菜是韓國的文化」,那實在讓人貽笑大方。從人類發現鹽漬有利於食物保存開始,泡菜的雛形就已經形成了。時至今日,泡菜文化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個民族和地區,中國有佐餐、調味的酸菜榨菜,歐美也有時常出現在漢堡裡的酸黃瓜。不過,公認的世界上最早記錄泡菜的文獻,是中國的《詩經》:大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巴蜀地區的流民才將泡菜的醃製方法傳到遼東與朝鮮半島。如果說單純文獻記載還不足以說明韓國泡菜起源於中國,那麼泡菜的原料將會堵死「韓國起源說」的最後一絲可能。熟悉kimchi(韓國泡菜)的人都知道,辣白菜是韓國泡菜中最具代表性、影響力最大的菜式。然而作為辣白菜主原料的大白菜,卻是貨真價實的「中國造」。白菜這個品種其實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中國南方與北方兩種代表性蔬菜:菘菜與蕪菁雜交演化的結果。白菜的誕生,是中國南北方人口流動、民族融合的重要見證。早在白菜傳入朝鮮半島之前,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廣泛地用白菜來製作酸菜(泡菜)與梅乾菜了。最有趣的是韓國時至今日,大白菜的主要進口國依舊是中國。我很好奇:到底是誰給了那些韓國網民囂張的資本?又是一種怎樣的心理驅使著他們對真相視而不見?近些年來,大韓民族「碰瓷」中國文化的例子不在少數。小到民間小吃,大到文字、傳統節日,都有被韓國人攻擊的歷史。在泡菜之前,中國的漢服文化也成為了韓國網民的嘲諷對象。《尚食》是2020年由許凱,吳謹言主演的古裝美食劇,目前正在拍攝階段。這部劇的歷史背景定在明朝永樂年間,以展現中華美食文化為主要看點。然而,演員許凱在微博上更新的一張《尚食》片場自拍圖卻引發韓國網民「集體高潮」。他們稱許凱身著的明代漢服為「韓服」,認為這是對韓國文化的抄襲,並窮盡惡毒汙穢的詞語對中國文化進行攻擊。而在《尚食》場照事件發生的幾天前,漫畫圈子也出現了韓國網友「作妖」的身影。2020年11月1日,一位名叫「Old先」的中國畫手創作了幾幅作品,附文「古風混搭」並同時分享在了微博與ins的社交帳號上。結果這一下,ins上的韓國人炸鍋了,他們辱罵中國畫手,嘲諷中國文化,並用各種離奇的言論來彰顯自己的無知與淺薄。放眼整個論壇,儘是一片「討伐中國文化」、「漢服源於韓服」的狂熱。而真正的韓國傳統服飾赤古裡裙,反而被他們選擇性忽略了。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怎樣的一個民族,才能夠如此曲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史?對於韓國極端民族主義者來說,承認「韓國文化對中華文明的依附性」難比登天。韓國無法正視自身歷史的根本原因,是其在民族文化上的極度自卑。自古以來,朝鮮半島上的政權都處於「藩屬國」的地位,受到中原王朝的統治。其文化也基本上是對中國傳統儒家、道家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到了近代好不容易「擺脫中華文化圈子」,又遭受日本的侵略。無論是政治、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韓國都處於弱小、落後的狀態。正是這種無法反抗的窘境,才迫使他們將自己的祖先意淫得無比強大,把自己的文化描述得無比繁榮。在韓國KBS大河連續劇《帝國的早晨》裡,竟然出現了唐太宗左眼被高句麗安市城主楊萬春(實為「梁萬春」,中國明代小說《唐書志傳通俗演義》中的虛構人物)射瞎,後又向淵蓋蘇文投降的奇葩劇情。一個在歷史上不存在的人物,一個道聽途說連名字都搞錯的「城主」,卻成為了韓國民眾心裡貨真價實的「民族英雄」,這是一件何其悲哀的事情!此刻,在李子柒的視頻下方,我看到仍有不少中國網友據理力爭,甚至逐條反駁對方的污衊。他們的愛國之心與一腔熱血令人感動,但我深知這樣的論戰沒有任何意義:對於這些無理取鬧的舉動,我們最正確的應對方式是淡然處之,堅持自己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時間終究會告訴跳梁小丑們:不能直面歷史的民族,將永遠原地踏步。看完點個「在看」吧,讓更多人為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自豪!
*作者:予青,用文字洞悉生活的歷史人。本文首發雜誌之旅(ID:zazhizj)轉載請通過後臺聯繫小編開白。
-END-
註:由於微信公眾號出現新的排序機制,您可能閱讀不到我們的推送。如擔心無法收到最新的新聞或深度報導,可回到本號首頁點擊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來源|雜誌之旅
責編|林伯宴
平臺|她鄉LaChic
I D |chicvancouver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