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殉職後,母親藏起兒子照片勸慰兒媳:你再看,眼睛要哭瞎掉了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現在,付雪潔一家人要走過這個坎兒,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太想念李文亮,他們甚至互相之間以各自的方式提醒對方,暫時不要想他了。「爹爹(公公)和爸爸頭髮都白了,但他們還一直鼓勵我,我知道他們承受多大的壓力。所以,我也不能讓他們看到我這麼不好的樣子。」李文亮的母親則把家裡兒子所有的照片都藏了起來,跟付雪潔說:「你再看,眼睛要哭瞎掉了。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王媛媛

4月28日,第二十四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名單和追授人員名單分別予以公示和公布。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名字,莫過於李文亮。

一同公布的還有追授理由:「李文亮,男,滿族,198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生前為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主治醫師。作為眼科醫生,他不懼危險,勇於近距離接觸患者。除白天值班外,堅持5天一個夜班,負責管理8張床位,始終堅守在醫療救治崗位。2020年1月上旬,他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期間始終牽掛著抗疫一線,多次表示『恢復以後還要上一線』。2月7日,因救治無效因公殉職,年僅34歲。」

可以說,這是一段給予青年李文亮的特殊頒獎詞,也是一段給予青年李文亮的最高肯定——「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旨在樹立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反映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而今年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在抗疫的時代命題下,在五四運動百年之後的歷史坐標下,有了更為沉甸甸的分量。於是我們看到,此前的入圍者名單分為「常規類」和「抗疫類」,還專門增加了追授抗疫個人的名單。

李文亮的名字,很快就再一次「刷屏」了。當網友們為之激動、為之熱淚盈眶時,他的妻子付雪潔也是激動的,但這激動裡帶著悲傷、帶著驕傲、帶著不能自已的思念。

自從2月7日李文亮殉職後,付雪潔每天早上睜開眼,就開始害怕,摸摸床的另一邊,沒有人在身邊。她要在床上躺很久才能平復,開始面對這一天。《環球人物》記者採訪的當天下午,她去處理李文亮的手機卡,因為他微信步數為零的頭像在時刻提醒她:李文亮已經去世了,她不能再騙自己「我老公去上班了」。過不了多久,她和李文亮的第二個孩子要出生了,她出行將不方便,所以要儘早處理手機卡的事。但是,銷卡最終沒有成功,卡片從手機裡拿出來,她的眼淚就開始掉。

現在,付雪潔一家人要走過這個坎兒,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太想念李文亮,他們甚至互相之間以各自的方式提醒對方,暫時不要想他了。「爹爹(公公)和爸爸頭髮都白了,但他們還一直鼓勵我,我知道他們承受多大的壓力。所以,我也不能讓他們看到我這麼不好的樣子。」李文亮的母親則把家裡兒子所有的照片都藏了起來,跟付雪潔說:「你再看,眼睛要哭瞎掉了。」

李文亮5歲的兒子也有變化,前一段時間,他一直吵著想爸爸,家人就安慰說爸爸出國給人治病了。前幾天,付雪潔要帶兒子回武漢,問兒子回到武漢要看誰,兒子只答「看爺爺奶奶」,不提爸爸。即便付雪潔說起爸爸,兒子還是不提。付雪潔想,「他可能在躲避,也可能懂了一些東西」。

愛妻子,「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李文亮是一個不會講髒話的人,即便在家也沒講過。「感覺他文質彬彬的,很有禮貌。」這是付雪潔第一眼見到李文亮的感覺,走在一起後,她發現兩人有非常契合的人生態度,就是平凡地度過一生。

去年9月,李文亮在QQ空間寫下這樣一段話:「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比如低頭看魚,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離開,浪費它們好看的陰影。我還想連落日一起浪費,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滿天。我想和你互相浪費,一起虛度短的沉默,長的無意義,一起消磨精緻而蒼老的宇宙。」配圖是一張結婚照,他微笑著望向穿著白色婚紗的付雪潔。付雪潔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我們沒想過要奮鬥到多大多強,就想著把該做的本分的事情做了,把普通人該有的態度有了,好好地過日子。」

李文亮脾氣好,發火的向來是付雪潔。若是偶爾吵架,李文亮就不說話,「第二天早上,他起來就會給我道歉,永遠都是他哄我」。倆人帶孩子出去玩兒,不知不覺間李文亮就拍了好多照片,都是付雪潔跟兒子的。如今,付雪潔發現「找一張老公的照片好難,他手機上都是孩子跟我的,我挺後悔的……」

在沒認識付雪潔之前,李文亮或許就已經想好了以何種方式表達愛,以何種方式走進婚姻。2007年,他寫過一則日記 ,題目是《朋友給我講的「小王子的故事」》,裡面這樣寫道:「每個女孩都是一朵玫瑰。在遇到她之前,她們對於小王子來說都一樣,但是小王子的星球上就只有一朵淘氣的玫瑰,常常刺到他,不管他對她多麼好,她總不放下自己的高傲。終於有一天小王子來到了地球。地球上有好多玫瑰,可是他心裡就只有她……地球的玫瑰沒有一朵能夠留住他,他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他還是照樣照顧她,她還是常常刺傷他。可是他不再抱怨。因為他明白了:愛一個人不是要她對你多麼好,而是自己甘願為她付出。有時候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學生時期的李文亮。

付雪潔說,李文亮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身形有點胖,穿衣也就不講究,唯獨喜歡電子產品,所以他遇到很難受的事情時,會買一些電子產品,比如手機就換得很快。剛結婚的時候,付雪潔會說他兩句:「你這手機還好好的,怎麼又換了一個?」後來她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排遣方式,李文亮不開心的時候就會對著電腦、手機,瀏覽新聞或者發發微博,這是他排遣壓力的一個方式。

再不然,他用美食排解壓力。現在,付雪潔常說後悔:「要知道會這樣,我每年都陪他去好幾個地方玩,去吃各種好吃的。」而去年11月,李文亮在微博上看到網友分享秋日長城壯美景色,也感嘆道:「好美啊,有時間帶小李(兒子)去體驗一下。」李文亮和付雪潔是兩個相似的靈魂,連遺憾都如此相似。

愛生活,「總想感謝一些人」

李文亮的父親告訴《環球人物》記者:「我們家在社會上是最基層的家庭」「文亮小時候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非常聽話。」 每個孩子都有調皮搗蛋的時候,但他沒有,「不管是在大學還是走上社會,有什麼困難事,他都不跟我們說」。母親對一件小事記憶極深:李文亮上小學時,有一次她被老師叫到學校,發現李文亮碰得滿鼻子都是血,即便這樣,他也沒有跟父母解釋原因。

「世界觀基本成形,很有自己的主見」,這是父親對他的評價。「辦事仔細穩重,報喜不報憂」,更是李文亮的常態。就連終身大事,也是直到確定了要結婚,他才把跟付雪潔的戀情告訴父母。

3315條「說說」,5070張照片,113篇日誌,2014條微博……當看到李文亮QQ空間和微博帳號,我們才明白,他的成長過程有些孤獨,他是一個自己陪伴自己成長的人。「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斷地回首、駐足,然而時光扔下我轟轟烈烈地向前奔去。」他這樣寫道。他喜歡記錄日常,也喜歡認真審視自己的生活。

李文亮熱愛生活,每次吃到美食,都會拍照記錄。

「窗外還在下雨,估計下完這場雨武漢的冬天就更冷了。」2006年的最後一天,李文亮在電腦前敲下這些字。他剛接了母親的電話,母親跟他說新年快樂,叮囑他武漢天冷多穿衣,多打點兒開水。母親每次都說類似的話,他有點不耐煩,又不想表現出來。這天他還有點咳嗽,也不想讓母親聽出來。「要不又要說很多了,爸爸估計也在電話旁邊聽著呢!」

掛掉電話,他突然想起即將到來的2007年是母親的本命年,「我媽已經48歲了」,快要年過半百了。他趕緊給母親回了電話,母親聽後只讓他注意身體:「掛了吧,你那電話費貴……」「懺悔之心油然而生」,他發自心底地「想感謝一些人」,除了感謝親人老師,他認真地「感謝寢室樓管理員,收拾了每次我扔出去的噁心垃圾;感謝小時候院子裡的棗樹,給了我童年回憶;感謝那個孩子,讓我知道做錯事了逃避,會讓自己更後悔;感謝那個在講臺上說我不耐煩的同學,讓我懂得了解別人的感受;感謝可愛的兔子們,讓我學到了專業知識」。

本科畢業前,李文亮每天有意無意地多逛逛校園,他珍惜那個每天見到的地方:「再看一看吧,那赫然相對的女生樓,就在去年的這個時候還曾經繁花似錦,窗外的晾衣繩飄蕩著不知哪個宿舍落下來的白T恤,插著『愛護花草』牌子的草坪記不清什麼時候已經被抄近路的兄弟們踩出了一條小路,2號樓的自習室還在開著,期末時鏖戰過幾個星期的那個屋子如今應該沒什麼人了吧。一直對那段埋頭苦讀的日子心存感激,它真的讓我收穫了很多。」

2011年,李文亮碩士畢業了。

23歲時,他越來越明白自己不過是一介凡人。他說自己有時候喜歡鑽牛角尖,「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思想、觀點也另闢蹊徑」。「可問題就出在這兒,我到底有這麼與眾不同嗎?顯然沒有,很多時候,不懂裝懂罷了。」他自我調侃說:「經歷的事多了,發現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最多胖了一點,不過現在胖的人實在太多了。沒發現自己有做偉人的潛質,也不見得能做什麼聖人、超人。偶爾披個紅鬥篷,把紅色小內褲拿來外穿,扮個超人裝裝可愛也不算過分。」但是他又知道必須要「讓自己的路有明確的方向,有能為之奮鬥的目標。然後以一顆正常的心,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越長大,李文亮越試著放下自己,理解他人。醫學學業繁重,與朋友交流出現問題,他嘴上說不需要被理解,但心裡「卻也渴望……」漸漸地,他試著轉變,「大家都很忙,他們有許多比理解你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別人不理解你,但你要理解別人,大家都不容易」。

再後來,李文亮願意改變自己多年的秉性。他一直特別害怕吵架,「很害怕生活中咄咄逼人的人,大學的時候連和辯論隊的女生一起走都覺得害怕」。2018年,他卻看起了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說》,「接連看了傅首爾、詹青雲、馬薇薇(的辯論)之後」, 發覺「外表強勢的女性其實內心可能反而更細膩,可能真的是更容易受傷才讓她們的表象更加保護自己」。而辯手黃執中一把抱住落淚的馬薇薇的畫面,他看了許久,深感「讓人動容」。

李文亮參加獻血。

愛醫學,「請保持端莊和良心」

2012年12月25日深夜,李文亮記錄了自己參與第一次搶救。

那天他值夜班,清晨5點50分,護士突然跑過來敲值班室的門,一名患者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電監護顯示為一條直線,血氧飽和度下降到85%。李文亮踩著拖鞋跑去參與搶救。麻醉科醫生會診後進行機械通氣,接著是心肺復甦、胸外按壓、氣管插管、拉心電圖、備除顫器……半小時過去了,患者仍沒有呼吸、心跳,但是患者家屬一直不放棄,要求搶救,說「心電監護上有反應」。其實,那只是胸外按壓形成的無效電活動。李文亮的領導反覆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說已經沒有搶救價值了,但家屬一直不願放棄,直到早上7點20分,患者家屬才說「放棄搶救吧」。

第一次參與搶救,李文亮有些緊張,後來,他開始思考到底應該搶救到什麼程度才合適。他回想起美劇《實習醫生格蕾》中的一幕,有次格蕾溺水,搶救了8個小時,最後活了下來。到底是她的臨床反應顯示有搶救價值,還是因為愛她的人一直沒放棄搶救,才使她堅持了下來?又或許這是影視效果?也許這本身不僅僅是醫學問題了,李文亮希望能在今後的職業生涯裡找到答案。

在生老病死面前,患者、家屬與醫生的關係有時候很難做到非常融洽。李文亮避免這些僵硬的關係,用的是看上去很普通的方法。2014年,李文亮成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的一名眼科主治醫師,他總是上班很早,5點多就起床,6點多鐘出門,7點左右就到醫院,先給一部分住院病人查房,免得大家8點多鐘擠在一起查房。周日上班,他也堅持早到,因為很多患者要在周日辦出院手續,「結帳還要排隊,讓病人等著辦手續,這是不好的」。去門診出診,他會提前給病人做好篩選分流,這樣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付雪潔說:「這些也沒人要求他去做,都是他自願的。他著急的時候很少,做事情有點慢,但他做事情永遠都比別人先做。」

2018年,李文亮在武漢中心醫院。

有一次付雪潔過生日,李文亮早上下夜班後回家打算好好慶祝,但是不久接到一位女同事的電話,「說來了一位講話挺不客氣的病人」,李文亮又折回去了,幫著處理。「當醫生難免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病人有可能脾氣不好,但其實情緒是相互的。他不急,比較柔,比較軟,他對病人態度很好,病人自然而然也會軟下來了。」付雪潔說,李文亮在家常接聽病人的電話。「李醫生,我另一邊眼睛也不舒服,你什麼時候上班?」「李醫生,我能不能不住院了?」他每次都很認真地回答。

在醫院,李文亮總是樂於給人幫忙,解決一些小問題看上去很容易,但是要花很多功夫。比如做輪流排班表,付雪潔說:「別的同事說自己排班要搞好幾天,文亮排班很快,其實他都是晚上回家弄,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值夜班的時候,只要同事有事,他就替人值。」李文亮的父親也說,別的醫生有急事或者女醫生處在孕期,文亮就替人值班。

李文亮愛美食,閒下來的時候常聊吃的,有同事回憶他是「靦腆、憨厚、可愛、善良的小胖子」,以前時不時會拿他開玩笑:「白大褂都快被你撐破了,你還整天聊吃的……」這時他會害羞,會紅臉。

李文亮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又「柔」又「軟」又有點胖的普通醫生,但他也曾認真寫下底線:「如果你是一名醫生,請保持端莊和良心,竭盡所能為患者服務,保持醫生職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他說:「我們是什麼樣,這個社會就是什麼樣。」

2019年12月下旬,李文亮在工作中得知了一種新的肺炎疾病在流傳,就在微信群裡告訴了大學同學們。相關信息被截圖並大量轉發,引起網民注意。儘管因此受到了不當訓誡,但他堅持工作,表現一如既往,除了白天值班外,堅持5天一個夜班,負責管理8張床位。很快,他自己也接觸到了新冠肺炎感染者。那是2020年1月6日,他收治了一名82歲的眼病患者。眼科看診,需要醫生與患者口鼻上方近距離接觸。老人第二天就出現發熱,後來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僅半個月後就病逝了。李文亮因為這一密切接觸而感染,1月10日出現發熱症狀。他在自己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並且住到了外面的賓館裡,主動隔離,不再回家。

2020年2月1日,李文亮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圖為他本人的微博截圖

隨後,病情變得嚴重起來。李文亮像隨手記錄生活點滴一樣,記錄了自己病情的變化:「12號下午住進我們科室的病房,14號轉到呼吸科隔離室。」「16號呼吸困難加重、完全不能下床。」2月1日,他寫下了一條微博:「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這段日子裡,他一直在說:「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但不幸的是,僅僅確診6天後,他因搶救無效去世,以身殉職。

李文亮去世後,很多群眾自發為他獻花送行。

愛國家,上大學後爭取第一批入了黨,「平凡是愛祖國最好的方式」

李文亮的父親說,兒子上大學後爭取第一批入了黨。在付雪潔的記憶裡,對國家和黨的感情,丈夫從不在嘴上表達,「他在心裡有」。黨章、紀念胸針發下來,他要仔細放在裝手錶或者裝首飾的盒子裡。電影院線常年有不少動畫片,但李文亮帶兒子看的第一部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教兒子唱的第一首歌也是《我和我的祖國》。2017年10月22日是個周末,李文亮在電腦前看十九大直播視頻,還在微博上寫下「周末也要學習」。10月31日傍晚,他又讀《長江日報》,學習十九大精神,這都是他自己的日常記錄,並不是寫給別人看的。

2009年國慶60周年之際,作為武漢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學總支學生第三黨支部的一名大學生黨員,李文亮寫了一首詩,名為《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關於戰爭、石油、股市、會談

那是遙遠的東西,那是另一些人的生活

每天從電視裡,我看到

傷亡的士兵,瘋漲的油價,狂跌的股市,嚴肅的政客

我想,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只想每天走在人民中間,過人民的生活,平凡的工作,日常的家務,愛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讀喜歡的書,看喜歡的電影,到喜歡的地方去發呆,凝望藏在漆黑的夜空,悄悄地嘆息和哭泣

我的祖國,原諒一個少年人,他不夠寬廣的內心

他除了愛他能觸摸得到的人和事物

他做不了別的什麼

他想,如果每個人能做好他(她)自己

那,也是愛祖國的最好方式吧

我的祖國,儘管我的生活一無是處

像一根草,像一隻螞蟻,但我還是忍不住讚美:

您遼闊的土地,給了我無限的遐想

您古老的文明,讓我深深地敬畏

您用鮮血和汗水鑄造的和平,帶給我安寧與幸福

您的美好的將來,等著盛放我最終的塵土

那永久的平靜

在那裡,在大地的底下

我將感受到一個母親對孩子最深沉的擁抱

我將聽到一個母親對孩子發自肺腑的傾訴

2020年2月7日,李文亮殉職的噩耗傳來。從那晚起,網友的留言源源不斷湧入李文亮生前發布的最後一條微博的評論區,截至4月25日,留言已經超過91萬條。有人來報告他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事,「這枚勳章你當之無愧」;有人來打卡說「早安」;有人來告訴他,「國內疫情穩定了,武漢解封了」;有人來跟他訴說日常,「剛清潔完家裡衛生,今天有太陽,溫度有回暖」;有人來和他分享開心的事,「今天女兒過生日,祝福她生日快樂!也祝你的孩子健康!」還有人在傾訴中鼓勵自己,「昨天夢到你,迷迷糊糊的,想了有好多事情要對你說,可我太累了,怎麼也動不了。被領導的電話喚醒了,去辦公室加班。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我也要加油」。

如他詩中所願,他以短暫的一生做到了「愛自己能觸摸得到的人和事物」「過人民的生活,平凡的工作,日常的家務」,他最終得到了人民的愛與紀念。

記者手記

進行這次採訪,《環球人物》記者感到非常愧疚。採訪中斷數次,有時候是因為採訪對象的抽泣,有時候是記者和他們同時沉默。李文亮的父母和妻子明白,跟外人再談起文亮,就是把心裡巨大的傷疤摳開,痛楚難當。但他們接受了採訪。或許,他們堅持完成採訪也是同意我們的想法:李文亮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青年?他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而他短暫的一生給現在的青年哪些借鑑?「希望大家不要很快就把他忘了」,這是他母親的心意,也是我們的心意。

平凡但發光,這是我們理解的李文亮。而過好這平凡的生活,到底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李文亮深深懂得,所以他珍惜。他以他「不夠寬廣的內心」愛這平凡的生活——過早(吃早飯)結帳時支付寶減免了兩毛六,是幸福;值夜班下班後咬一口雞蛋灌餅,是幸福;提前到崗把病人分流使得看病秩序井然,是幸福;晚上回家給兒子洗澡、刷牙、擦潤膚露、穿衣服,是幸福……但是現在,他「在那裡」了,「在大地的底下,感受一個母親對孩子最深沉的擁抱」。

我想,李文亮是凡人英雄。而我們每個人,每個青年,誰又不是凡人呢?我們身處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分子;我們站立在這個國家,就是這個國家的一分子。我們每個想要「做好自己」的年輕人,想要「愛身邊親人和朋友」的年輕人,也都可以成為凡人英雄。

來源:環球人物

相關焦點

  • 看完李文亮父母和妻子接受專訪,真希望年僅34歲的李文亮還活著
    我想,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想對李文亮說:「你一定要好起來啊,不要丟下我和未出世的孩子。如果可以,我寧可你不要當醫生,不要站在一線」。可是人生哪裡有結果,即使有,以李文亮的性格,也會毫不猶豫地奔走在一線的。有的人註定是平凡又偉大的。
  • 婆婆把兒媳當親閨女,兒媳卻抱著母親照片哭,婆婆:我就是你親媽
    婆婆把阿雯當親閨女一樣看待,吃飯時第一個先叫兒媳,其次才是兒子,有時候丈夫開玩笑的說他才像個外人。阿雯懷孕的時候,婆婆更是忙前忙後的貼身伺候!  聽同事們說女人只有懷孕時婆婆才把兒媳當皇后,可阿雯卻覺得自己一直都是皇后,自從嫁進門一點委屈都沒有!
  • 《盲山》:眼睛死掉了,不是瞎掉
    ——李楊「盲」就是「亡目」,是眼睛死掉了,而不是瞎掉。瞎掉的眼睛,看不到罪惡的發生,而死掉的眼睛,可以看見罪惡,卻對罪惡視而不見,甚至認為罪惡是理所當然。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他們的盲眼,窺到的自然是一顆顆盲心。
  • 孫兒不是兒子親生,兒子要離婚,身為母親她為什麼站在兒媳一邊?
    拿到鑑定後,劉松憤怒的提出離婚,寫離婚協議的時候,母親卻對他又打又罵,不讓他離婚。母親甚至提出,如果非要離,就把房子送給兒媳,由兒子償還債務。劉松不能理解母親的態度和做法,便找到《尋情記》節目組,希望得到幫助。
  • 解讀《孔雀東南飛》:焦母為何如此討厭兒媳劉蘭芝?
    焦母為何如此討厭兒媳劉蘭芝?讓我們一起分析。好母親為什麼變成惡婆婆?在焦母眼裡,劉蘭芝只是一個外人。婆婆花了彩禮和金錢娶來兒媳婦當傭人使喚,把兒媳的孝心當成她活該受罪,時刻把當年自己的婆婆怎麼刻薄自己,自己怎麼熬過來的事兒掛在嘴邊,見不得兒子和兒媳恩愛,各種閒言碎語加鬧事挑撥陷害,非要拆散了孩子美滿幸福的家庭。
  • 李文亮為什麼去世了 李文亮是誰簡歷照片資料 李文亮事件來龍去脈
    之後工作過程中,在接診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後,李文亮被傳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其父母和多名同事也被感染。「1月10日我開始出現咳嗽症狀,11號發熱,12號住院。」「我沒有被吊銷執照,請大家放心,我一定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1月31日時,李文亮在微博上記錄下自己從發布消息、被訓誡到被感染、住院的全過程。但病魔是如此地頑強。
  • 李文亮醫生的兒子降生了,妻子稱「這是你送給我最後的禮物!」
    李文亮醫生的兒子降生了,妻子稱「這是你送給我最後的禮物!」李文亮的妻子付雪潔通過朋友圈宣布了這一好消息:「老公你在天堂看到了嗎?你送給我最後的禮物今天出生了,我一定會好好愛護他們的。」▼這名男嬰重6斤9兩,母子平安。李文亮去世後,悲痛欲絕的她已懷有身孕,出現了低血壓和出血等症狀,不得不住院保胎,情況穩定後回到了棗陽娘家養胎。
  • 母親逼迫兒子跟女友分手,導致兒子殉情及兒媳入獄
    母親選中的兒媳臨近結婚時,母親卻後悔,這個姜妍怎麼就處處跟她對著幹,母親逼迫兒子跟女友分手,竟收到兒子發來的訣別簡訊,我要守護與姜妍的愛情,共赴黃泉,兒子殉情,而死者兒媳被判入獄,到底是什麼原因釀成這場悲劇,絕望的愛情即將播出。
  • 婆婆教唆兒子和兒媳AA制,得知兒媳漲工資後又跑來討好,兒媳笑了
    ,或者娶了一個人,他只把你當作外人,有什麼好東西都往自己家裡搬,再大度的人也會覺得心裡不舒服。婆婆教唆兒子和兒媳AA制,得知兒媳漲工資後又跑來討好,兒媳笑了蘇青和張旭是在網上認識的,他們通過一個交友軟體互相認識了對方,在聊天中得知她們都在同一個城市,沒過多久就見面了。
  • 李文亮妻子平安產子,深情發文:老公你在天堂看到了嗎?
    6月12日,此前因感染新冠肺炎犧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的孩子在武漢出生。李文亮的妻子付雪潔朋友圈發文:「老公你在天堂看到了嗎?你送給我最後的禮物今天出生了,我一定會好好愛護他們的。」
  • 李文亮妻子今日生下男嬰:寶貝,你是他給我最後的禮物
    6月12日,據荔枝新聞報導,此前因感染新冠肺炎犧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其孩子在武漢出生。李文亮的妻子付雪潔朋友圈發文:"老公你在天堂看到了嗎?你送給我最後的禮物今天出生了,我一定會好好愛護他們的。"
  • 兒媳小產後,婆婆對鄰居說「調教兒媳」被聽到,摧毀兒子幸福婚姻
    對婆婆來說,兒媳婦要生孩子,傳宗接代。對兒媳來說,婆婆沒有丈夫的母親、孩子的奶奶、自己和直接的血統,但親朋好友總是和她近親。老四歲也總是吵鬧、和睦、婆婆善良、仁慈、兒媳婦賢惠、孝順。為什麼現在人口少,這種模範家庭卻鮮為人知。恐怕每個人的自私、欲望、想攜帶的東西都變多了,家庭之間的矛盾將暴露出來。
  • 母親插手兒子的婚姻,兒子媽,我離三次婚了,你還想怎樣?
    婆媳關係是永恆的社會熱點話題,因為婆媳問題而解體的婚姻不在少數,怕就怕,婆婆從來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把一切過錯都推到兒媳身上。男人遇上這樣的母親,也算是婚姻上的一種劫數吧。從為人子女的角度看,不能對母親說太過分的話,也不能說不尊重、不孝順,內心的苦與痛,男人只能自己承受。
  • 婆婆聽兒子兒媳牆角,發現兒媳秘密後她偷天換日,到頭來害人害己
    兩人前腳剛提出了分手,李月蓉後腳就張羅起了給兒子相親,半年後,實在不堪母親念叨的劉龍娶了大專畢業的趙春紅,李月蓉對於這個媳婦很是滿意,雖然她學歷比兒子低很多,但勝在胯骨大,用李月蓉的話來說,就是好生養。
  • 丈夫說他不再是一個完整男人,要和我離婚,我笑著藏起了結婚證
    你還年輕,我不想拖累你,你再考慮考慮吧!」我叫吳娟霞,丈夫昨天再一次和我說起了這個話題。每次聽到丈夫這樣說,我的心裡都在滴血,我知道丈夫是為我好,可是我如果走了兩個孩子怎麼辦?丈夫怎麼辦?這個家不就散了嗎?圖為我在勸慰丈夫。我知道丈夫心裡的苦,所以我不但藏起了結婚證,在丈夫面前我還儘量笑臉相伴,每天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照顧著丈夫的生活起居。
  • 母親生病不能吃肉,兒媳悄悄端來肉食,詢問後得知:是兒子的意思
    傳統道德觀念在指導人們行為的影響力上,並不比本能要差。因此,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會盡孝到父母最後一刻。而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個故事,便和後者有關。故事的主人公叫傅斯年,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當年我國第一座商代古墓殷墟的挖掘工作就是他主導的。他和胡適是至交,兩人一起推動了北大的「盛世」。可以說,北伐戰爭過後,北大之所以能夠再次復興,靠的正是他倆的名氣。
  • 重耳的兒媳靠一哭二鬧,為兒子爭到王位,真是奇葩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女人,也就是重耳的兒媳她卻靠自己的一哭二鬧為兒子爭到王位,真是奇葩。 但是太子實在太小了,小到還不能走路,還在襁褓中吃奶,晉國各公卿大臣一看,這怎麼行,還是個奶娃兒,如何執掌朝政。因為驪姬陷害申生,導致晉國內亂不已,晉國人想想都後怕不已,為了晉國的穩定,他們便商議要立長立賢。
  • 《婆媳戰疫》李依曉演薩日娜兒媳,昔日「惡毒女配」哭戲滿眼血絲
    同行的另一輛車上是未被感染的兒子和孫子。接下來的這個橋段被很多觀眾稱讚是最動人的高光時刻。兒媳在收費站看到一輛接著一輛援鄂的車隊在封城前逆行而來,又看了看周圍排隊等著離開武漢的車隊,思忖片刻選擇了掉頭。
  • 《婆媳戰疫》李依曉演薩日娜兒媳,昔日「惡毒女配」哭戲滿眼血絲
    眼看武漢醫療資源緊張,且很有可能面臨封城,害怕的婆婆便攛掇兒媳,連夜駕車離開武漢前往重慶。同行的另一輛車上是未被感染的兒子和孫子。接下來的這個橋段被很多觀眾稱讚是最動人的高光時刻。兒媳在收費站看到一輛接著一輛援鄂的車隊在封城前逆行而來,又看了看周圍排隊等著離開武漢的車隊,思忖片刻選擇了掉頭。之後車裡,是一段時間的靜默無言。
  • 普通人李文亮
    他們也是武漢的醫生,是受全班同學委託,來這裡看他。因為已經過了會客時間,住院樓入口處已經被攔起來,進不去了。 夜深了,這棟樓還很明亮,二層是正在搶救李文亮的ICU,再往上幾層,住著他同樣被感染的父母。同學擔心他們,打電話給李文亮父親,希望能上去陪著。但醫院的工作人員正陪在他父親身邊,在電話裡拒絕了這一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