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蕩世代消亡史 ,「孤獨星球」旅行指南的故事

2021-01-21 不止戀物

這是【不止戀物】的第 40 篇文章

本文由連公子原創,首發於【遇言不止】




1995年,臺灣的表姐大學畢業做背包客去雲南自助遊。那是一個外國人從買臥鋪到住旅館都受到管(優)制(待)的年代,在指定對外旅館——大理第二招待所,表姐遇到了一個傻兮兮蓄長發的加拿大土鱉。


據說當時的情況是:兩個各自端著一臉盆髒衣服,懷揣「Lonely Planet」的嬉皮男女在院子裡對視一眼後天雷地火,白茫茫閃電劈開了天際。

 

「Lonely Planet」中國卷。第一版印出時大量積壓在庫房,因為彼時沒有人想來中國 ▼


 

如今表姐還是穿得花紅柳綠滿世界逛遊,表姐夫則剪短了頭髮安心發胖,成為一個帶孩子,煮飯,嗜好也從旅行,探險變為刻石碑的好脾氣大叔。


去年,表姐全家四口再次回到大理尋找當年接頭的小旅館,不想早已人是物非,連當地人都說不出這個「第二招待所」的所在。鬱悶的姐夫給Lonely Planet寫了一封求助信。第二天,出版社就回信了:


多麼動人的故事,一本指南竟然成就了二位的姻緣。對此,我們深表榮幸 。Lonely Planet中國版已經重編了五次,我特地找出了1995年版本中的大理地圖,希望可以幫到你們。


表姐的微信截圖 ▼



雖然後來查明這家招待所早就拆除了。圍觀的我還是禁不住感慨:Lonely Planet的文獻比城規局靠譜多了!

 

創刊於1972年的Lonely Planet系列指南被天朝驢友們戲稱LP(老婆),是全世界最大,最成功和最受愛戴的旅遊諮詢出版商。它在三個大陸設有辦事處,有四百多名員工,兩百五十名作者,六百多種圖書,年銷量六百萬冊。這家出版社的現今擁有者是美國NC2傳媒的老闆,億萬富翁Brad Kelley,2008年的估值為2億5千萬美元。


LP系列旅行指南 ▼



LP系列雜誌  ▼



在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LP系列圖書被譽為「黃色聖經」(因為早期書的封皮是黃色的,不要想歪),是背包客出行前的必備品。在遍及全球的機場,火車站,各種樞紐和信息臺無不擺滿了小磚頭一樣厚實的LP系列書籍。


我購買過LP的不少系列,諮詢之詳盡無有其他圖書得以望其項背,每一頁紙都是乾貨,連最新的公交車時刻表都收錄在案 。▼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驢友,可能會對LP的創始人略有耳聞。這對夫婦合寫過一本自傳——「當我們旅行時」,講述二人從相識,結婚,結伴窮遊到開始寫書,創建出版社,最終賣掉生意帶著孩子重新踏上旅途的故事。


年輕時的Wheeler夫婦 ▼



Tony Wheeler,1946年生於英國,他的父親是大不列顛海外航空公司的機場調度員。從幼時起,Tony就跟隨父母週遊了巴基斯坦,巴哈馬,加拿大等一眾大英國協國家,很少在同一個地點生活兩年以上。

 

1971年,倫敦商學院MBA在讀的Tony在攝政公園的長椅上遇到了令自己一見鍾情的姑娘Maureen,交往一年後兩人順利結婚。那時Tony已拿到福特汽車的offer,他打算將工作推延一年,邀請太太同自己一起環遊亞洲。


1974年的Wheeler夫婦 ▼



那時的世界還很年輕,充滿了未知與神秘,那時有很多奇特有趣之人,懵懵懂懂,橫衝直撞。那時「嚎叫」和「麥田捕手」尚被列為禁書,列儂還沒有死,一臉怒容的滾石正在咆哮「我無路可去」,一代年輕人在傑克 · 凱魯亞克「在路上」的召喚下背上行囊,四海狂歡,仿佛新時代的唐璜。




那是一個浪蕩的嬉皮年代,年輕人有著流浪的天性。就如Tony和Maureen,他們在年少的時候就相遇了,在漫長的人生中,他們一直在一起,從一無所有,席地而睡的背包客到創建龐大的LP帝國,他們在成就夢想的途中相互照耀,並未迷失自己,這或許也是很多人熱愛LP的原因。


彼時,26歲的Tony和22歲的Maureen最初的計劃是:穿越歐洲到達伊斯坦堡,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向東進入伊朗,從德黑蘭前往阿富汗,再到巴基斯坦和印度,經過新德裡上行到加德滿都,穿過金三角去往澳大利亞。


1972年,Tony和Maureen行至伊朗伊斯法罕  ▼



那是1972年,沒有網絡,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沒有現成的攻略指南,他們開著一輛自己組裝的汽車從倫敦出發,一路行至歐亞邊境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孟加拉,泰國,越南,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這是他們第一次旅行走過的地區。


以前的世界很大,日子很慢,人生似有無限可能。


「浪蕩世代」電影劇照  ▼


一年之後,這對年輕人行至印尼時已經彈盡糧絕,兩人不得不修改路線,改去英國人可以領取福利的澳大利亞打工攢錢,之後再補上缺失的東南亞旅程。


從東渧汶搭乘一隻帆船南下,漂泊28天後登陸澳洲,上岸時他們數了一下口袋裡的錢:一共兩毛8分。


搭乘帆船飄洋過海的二人 ▼



之後幾十年中,Wheeler夫婦定居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的澳大利亞卷是所有指南中最厚的一本,比美國,加拿大,日本多出了200頁。▼



在澳大利亞期間,人們聽聞Wheeler夫婦的經歷後大感好奇。彼時的世界還不是一個透明的地球村,不斷有朋友,朋友的朋友追問他們旅途奇聞,在一次次的回答中,兩人心想:既然有這麼多人感興趣,何不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於是就有了面向low cost遊客的攻略:「便宜走亞洲」(Asia On The Cheap)。


Wheeler夫婦和他們的第一本書「便宜走亞洲」▼



令Wheeler夫婦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賣出了幾千本,不僅為他們日後的旅行攢下了遊資,更成為二人畢生事業的起點。


這之後Wheeler夫婦出版了第二本書:「鞋帶上的東南亞」,被「紐約日報」稱為 「指導奇怪的人去奇怪的地方」。


「鞋帶上的東南亞」重編後至今在售 ▼



我們每個人都有旅行的經驗,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出遊只是短暫地逃避,就好像近期有公眾號號召的「逃離北上廣」。最終我們還會回到我們所寄生的都市,繼續雞肋的工作,躁動退卻,旅行不過是一場青春期的高燒,而Tony和Maureen自從1972年一路向東後,再也沒有回到他們旅途開始的地方。


如果旅行變為日常,你還會期待嗎?所以,成為旅行家的不是我們。


Lonely Planet來自於Tony誤唱的一句歌詞:Lovely Planet。幾乎所有讀過這本指南的人都會說:孤獨星球,多好的名字,聽上去就讓人哀傷又無限神往。 ▼



70年代,背包客日益崛起,成為旅遊市場上最為關鍵的群體。這些散布全球的流浪者通常是旅行者的先鋒,是發掘新去處,打開新市場之人。他們喜愛去大眾旅行者不能到達的地方,探訪人煙稀少的小鎮,腹地以及被遺忘的角落。他們的忍耐力很強,不需要舒適的基礎設施,不使用中介,努力將開銷控制在最低限度。


曾經高呼「上帝已死」的嬉皮終會成為中規中矩,為了房子和養老金奔波,苟延殘喘的暮年大叔。▼



美國分銷商曾經預測說沒人會買這些小眾國家的旅遊指南。事實上,在LP的發展壯大中,從未設定過什麼高瞻遠矚的目標,Wheeler夫婦只是堅信世界上一定有一群跟他們持有相同興趣的人們.


只要書籍出版,不管寫的是多麼偏僻和奇怪的地方,都會有人買。


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口口相傳走到今天。


和大多創業一樣,LP的早期經歷艱難而辛酸,多次面臨倒閉,Wheeler夫婦曾經逐個城市逐家書店的去推銷自己的書,一個1000本的訂單足以令二人興奮不已。


創業時期的Wheeler夫婦 ▼


創業和旅行怎能並存?Wheeler夫婦做到了。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旅行,足跡踏遍世界各個角落。LP以在指南中撰寫真實的私人經驗而聞名,它會告訴你不要在伊拉克談及伊朗和以色列,從哪裡搞到偽造的身份證明,進入伊朗前吸光身上的大麻,甚至標記出了急需用錢時可以去賣血的場所。


Tony在東帝汶Tatamailau山脈  ▼


Wheeler夫婦的旅行指南詳實又富有趣味,即便是不打算出遊的人也喜歡買來閱讀,以往的市場上從沒有過類似的圖書。


「挪威的森林」中,綠子兼職為出版社寫旅行指南,她說:


我會在文章裡加一點料,比如這片地區原本是個湖泊,如今雖然被填平了,但小鳥還記得,每年南去的候鳥會來此盤旋。


這樣的語言風格讓我總覺得她就是LP的撰稿人。


日本,在我的印象中是鬱鬱蔥蔥的綠 ▼



哥倫比亞,層層疊疊的藍 ▼



英格蘭德文郡, 「星塵」中的古代石牆 ▼



旅行是為了出離,而當出離成為常態就又變為了束縛。中年時的Maureen修讀社工專業,組織公益活動,擔任旅遊局顧問,並且如願成為澳大利亞病童療養院的贊助人。


我嘗試用各種方式走出過去三十年深陷其中的那個世界,並去學習從事其他行業,我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


2014年,Wheeler夫婦因其卓越成就被授予女王獎章  ▼



我們看到照片中稚嫩的小夥和姑娘,有一日也為人父母,孟浪的嬉皮穿上了西裝,轉眼滿頭白髮。時間飛逝,Tony寫道: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清晰記得在1972年後6個月期間我們每天都做了什麼,生命中這樣經驗能有幾次?


所過的每一天都在我眼前閃亮,那些日子是如此生動,而在大多數的時候,能夠分辨出這一年和那一年的不同,就已經夠幸運了。


1983年,wheeler夫婦帶著還不會走路的孩子在尼泊爾Kathmandu山谷 ▼


 

旅行家生活並非如大家想像的灑脫,同樣會面對生活瑣事的消磨,對於時代變革的焦慮,婚姻的七年之癢。甚至,在人生的彷徨期,夫妻倆決定分居一年。


許多變化令我應接不暇。員工越來越多,我不再能叫出每個人的名字,合伙人來來去去,層出不窮的問題。


這是一份他們親手創建,之後超出了他們掌控能力的事業。這個時候他們也開始尋找新的生活方向。

2007年,Wheeler夫婦將經營30年之久的Lonely Planet 75%的股份出售給BBC Worldwide。之後,沒有了商業的牽絆,二人返璞歸真,一如既往的四處旅行,真正是來去瀟灑,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006年,Wheeler夫婦在英格蘭 ▼


2013年,Tony在巴布紐幾內亞,被廢棄的布幹維爾島 ▼



2014年,Tony近距離觀測了剛果Nyiragongo火山的爆發並撰寫一本新的遊記「黑暗國度」▼


 

1992年,46歲的Tony寫下了十五件「必須做的事」,包括乘坐西伯利亞鐵路快車到莫斯科,從喜馬拉雅山麓行至喀什,登上勃朗峰,在Truk礁湖潛水尋找二戰遺骸……這些願望在他「退休」後全部達成了。


當年輕人第一次踏上旅途時,他們往往都是背包客,他們也許不會永遠當背包客,但很可能成為一生的旅行者。Tony這樣說。


昔日嬉皮今何在?▼



 如今的Lonely Planet已經不只是為背包客撰寫的讀物,從家庭出遊到商務旅行,從城市休閒到非洲探險,從民宿到有室內遊泳池的高端酒店,出版社幾乎涵括了每一個細分市場。但我還是有點想念早期Wheeler夫婦發動破車上路的年代,那時世界還沒有扁平透明,沒有信用卡,沒有網際網路,那時世界帶來的神秘感令人心嚮往之,書中提供的第一手諮詢彌足珍貴。


上個月,雲遊的表姐發來了吳哥窟的照片。在一家土著的客棧,她遇到一個邊旅遊邊打工的大學生,兩人聊得投機,老姐還資助了他一筆路費。




我說:「你知道如今窮遊和文青都是不受人待見的貶義詞麼?」老姐說:「我只是想要鼓勵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想起400年前,有個叫徐霞客的怪人,他不考功名,不侍奉父母,不成家立業,沒有政府資助,沒有金錢利益,全心全意用一生的時間來遊歷並留下了幾十萬字的遊記。


有些人,他們行走,不是為了抵達。只是因為路在那裡,山在那裡。


祝大家新年快樂。

 


相關焦點

  • 旅行好書 | 《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系列,看世界最大的私人...
    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內容簡介《孤獨星球》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由託尼·惠勒和莫琳·惠勒1972年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西郊的富茲克雷區創立。在倫敦、奧克蘭、新德裡和北京設有辦公室,其旅行指南就稱為《孤獨星球》系列,歷史相當悠久,是第一個針對背包客撰寫的旅行系列叢書,受到背包客及其他低開銷旅遊者廣大的推崇。《孤獨星球》共擁有五百多名員工和三百五十多位籤約旅行作者,一共出版了650個主題,在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年銷售量達700萬冊,約佔全球英文旅行指南銷售量四分之一。
  • Soul:「孤獨星球」式的新世代社交樣本
    人生是一場有來無回的單程旅行,而孤獨是這場旅行中永恆的無解命題。當網際網路進入存量爭奪時,社交領域顯然還有足夠誘人的增長空間。於是BAT和數不清的中小公司,都瞄準社交領域,邁出瘋狂試探的步伐。但從社交巨頭騰訊到老牌選手百度,再到中小公司,總是一批產品激起一陣漣漪,又很快悄無聲息地沉到水下。
  • 收錄好書 《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日本》
    愛書人都已關注↑↑↑《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日本》
  • 伊勢物語:平安京第一浪蕩子的孤獨精神史
    「物語」是平安時代很重要的文學樣式,其中一類因以和歌為重心,故稱為「歌物語」。 物語,即講述。全篇以平城天皇之孫「在原業平」為原型貫穿,並以《在原業平集》中的和歌為核心創作而成,共有一百二十五話、二百餘首和歌。「從前有一位男子,他愛過……從前有一位女子,她怨過……」一個個獨立成篇的故事,便如此敘述性、散文式地娓娓道來。
  • 孤獨星球停刊,細數那些曾在紙媒界叱吒風雲的雜誌
    就在一周前,《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宣布停止出版同名雜誌,這個消息無疑是失望的。對於同在旅遊業的我來說,內心感觸良多。 Lonely Planet的創始人Tony Wheeler對此表示「無論是紙質還是電子旅遊指南都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徹底消亡。」
  • 《孤獨星球》:「成都,天選之地」
    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簡稱LP)是國際知名的旅行內容提供者,LP出品的「藍脊」指南已成為世界各國的自助旅行者心目中的旅行「聖經」。這次以大篇幅刊載成都內容的,即是《孤獨星球》雜誌2021年2月新刊。
  • 誰是Z世代心目裡的紀錄片「白月光」?
    另一方面是「圈層擴展」。  紀錄片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其受眾已經擴展到各個圈層。尤其在以95後為代表的Z世代的審美興趣裡,紀錄片正成長為極具吸引力的視頻消費門類。  正是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騰訊視頻通過持久的深耕,為國內紀錄片行業的內容升級添磚加瓦。
  • 剝離社交壓力,用Soul連接孤獨星球
    事實上,從這款軟體上線伊始,關於「孤獨星球」的概念就很動人,社交的意義有很多,所指向的也並不僅是荷爾蒙。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社交開始自帶原罪。在Soul中,聊天對話框上方有一行可以被點亮的字母「Soulmate」,在新認識陌生好友後,只有互動達到一定頻率,才能建立Soulmate關係,點亮標記上的Soulmate字母。一個是將「快遞」送出去建立連接,一個是通過不斷的溝通點亮「孤獨星球」。這兩款產品觸動年輕一代的地方都在於對「社會關係」的深刻思考。
  • 《羅曼蒂克消亡史》:周而復始,情慾食慾
    在今年看了《路邊野餐》、《長江圖》這樣的華語片之後,再看《羅曼蒂克消亡史》會覺得,它的那些隱藏線索會容易解開得多。那些看完後覺得意猶未盡的細節,半夜到家想想,互相串聯起時的感覺,像被點了穴。實在喜歡,是那種,一口氣喘不過來的盪氣迴腸。一部商業大片能這樣隱晦而克制地去玩也是有些任性,卻也更加難能可貴。終究,它對得起「史」字。
  • 300本lonely planet中英文版孤獨星球走遍全球PDF電子版下載
    /file/19579994 孤獨星球 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東南亞(第二版).pdf: http://www.t00y.com/file/19579995 孤獨星球 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中亞.pdf: http://www.t00y.com/file/19579996 孤獨星球 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雲南.pdf: http
  • 搶佔Z世代:信用卡如何「攻入」B站?
    (註: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為Z世代,由於90後與95後成長的環境極為相似,所以本文將90後統稱為泛Z時代)1B站「破圈」:泛Z世代的集體裂變在B站剛剛發布的2020年度彈幕榜單中,「爺青回」以超過540萬的發送次數成為了年度彈幕
  • 《羅曼蒂克消亡史》:主要看氣質
    以上一二百字並非《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故事簡介,很多支線故事還顧不上說。導演程耳的野心絕非在於講一個上海灘大佬的故事,他想講的是那一代人的命運。很多人都看得出,電影裡的人物都有現實對照,陸先生是杜月笙,二哥是張嘯林,吳小姐是影星蝴蝶,戴先生就是戴笠。而那些虛構的日本人、小六、車夫、王媽也各有前史,但在劇中也都是極為克制的蜻蜓點水式的呈現。
  • 預告| 孤獨星球的趣味旅行貼紙遊戲書,孩子寒假打發時間的神器
    今天我要推薦給大家的是我們最近正在玩的「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出版的《一起去旅行貼紙遊戲書》中文版,一套有6冊,姐妹倆用它既能玩貼紙互動遊戲,還能學習科普知識,同時還能練習中文,一舉多得。
  • 《最後的絕地武士》傳奇的消亡與世代新生
    推薦電影微米是認真的《星際大戰》(1977)剛過四十一周年的紀念,自從2012年迪士尼買下盧卡斯影業後,這套新好萊塢世代開創暑期特效大片類型代表的電影系列,從單一創作者主導的長篇故事轉變成更加製作導向的連鎖電影品牌。
  • 羅曼蒂克消亡史 (2016)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懸疑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中國香港語言: 漢語普通話 / 上海話 / 日語 / 英語上映日期: 2016-12-16(中國大陸)片長: 125分鐘又名: 舊社會 / 浮生如夢 / The Wasted Times豆瓣評分7.7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劇情簡介 · · · · · ·
  • 《羅曼蒂克消亡史》幾乎就是年度最佳國產片了,至少是最動腦子的
    我要感謝程耳,感謝他讓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還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如此「風格化」的影像。「風格化」這三個字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彌足珍貴,因為中國電影真的是不太講究個人風格的,有幾個導演建立了自己的風格?我數不出十個。
  • 羅曼蒂克消亡史
    印象最深的是「美國往事」,很長,感覺很棒,然後去豆瓣一看影評才知道,我壓根沒看懂這部電影。後來看了「羅曼蒂克消亡史」,葛優難得不演喜劇,舉手頭足都有味道。整部電影也很棒。不管在影視作品中還是真實的黑幫故事中,我們都能得出這麼一個結論:與其說是黑社會,不如說是一個特定類型的企業,要經營、要給小弟發工資,甚至還要照章納稅。
  • 【盧店慶】會員免費看《羅曼蒂克消亡史》 【店慶六周年特別回饋】
    很喜歡《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的海報,尤其是那些角色海報:女演員眉眼間柔情潺潺,肌理上烙印著時代風骨;男演員殺戮、絕望、無助即將衝出眉宇,舉手投足間自帶悲壯之感。陳凱歌導演評價他:「中國最絕的男演員」。中國名副其實的賀歲天王,內地當之無愧的「票房救世主」。
  • 《羅曼蒂克消亡史》登頂年度神片後,他竟然被觀眾誤解
    《羅曼蒂克消亡史》不是這個檔期最受關注、票房最高的電影,不過很多看完的人,給出的評價是「有個性」「有風格」「有腔調」「太講究」,老實說,對影迷而言
  • 孤獨星球2021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出爐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英國知名國際旅行指南《孤獨星球》發布的2021年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也變得非同尋常。自2003年以來,《孤獨星球》每年11月發布的年度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都成為了許多人開啟下一段旅程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