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裡的「周而復始,情慾食慾」,換到導演程耳在小說裡的文字就是:「吃完就是操,操完還要吃,日復一日」。怕被封號,還是換個隱晦的。
在今年看了《路邊野餐》、《長江圖》這樣的華語片之後,再看《羅曼蒂克消亡史》會覺得,它的那些隱藏線索會容易解開得多。那些看完後覺得意猶未盡的細節,半夜到家想想,互相串聯起時的感覺,像被點了穴。實在喜歡,是那種,一口氣喘不過來的盪氣迴腸。一部商業大片能這樣隱晦而克制地去玩也是有些任性,卻也更加難能可貴。
終究,它對得起「史」字。它是群描式的,演員全都演技在線,每個人都是一個欲言又止的故事,在那樣的大背景下,每一條線都可以延長。這可能也是有些人覺得導演程耳心大的原因,他想每個人物都值得再被拉大,包括閆妮演的陸先生府上的管家王媽、杜淳演的幾乎沒有臺詞的車夫、鍾欣潼演的被冷落的姨太太、杜江演的童子雞打手……也許做得沒有100分,但起碼有80分,因為那些群像,最終都被記住了。
我,儘量少劇透。
BY 黃佳詩
「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麼或等待什麼,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於走向自己的沉默。」
這樣一段文藝腔的話,居然被用來做了電影簡介。這段話,同樣也是原小說裡的結尾。
一切,暗殺與血腥、情慾與束縛、人情與冷酷,整個大時代的洶湧洪流,在葛優飾演的陸先生,這樣一個一代上海灘梟雄,隻身過關前往香港,脫帽、安檢時,嘎然而止。不過癮,卻已經被攪亂了。就像一開始,陸先生請北方來的周先生吃點吃,上來的是皮薄通透的小籠包。沒有吃完,就被端下去了。可是你的心,你的胃,已經被攪亂了。
於是,我連夜去翻程耳的小說原著,電影部分,是由《羅曼蒂克消亡史》、《童子雞》、《女演員》這三篇組成。電影裡,把這三個故事都融了起來,留著沒有說完的,是童子雞遇到救他的妓女,兩個人在一起後的故事。沒有講全的,還有杜先生的姨太太小五的背景。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同名小說集同步問世
時常出現在雜誌封面上的胡小姐很容易給人豐潤甜美、事事順遂的印象,事實並不是這樣。她本人皮膚乾燥,身體枯瘦,不化妝的時候顯得寡淡無味,自然也並不性感。她讀書不多,卻自以為並不少,偏愛被廉價的詩意打動。同時她也沒能碰到好老師,並不真正會讀書,翻去再多的頁碼也沒有用處,知識與視野都很局限。
.
.
眼淚無聲地掉落了下來,這裡不再是家了。很可能由此她才更為急切地想要找到新的家。回到上海後不久,她迅速結婚,隨便嫁給了後來的丈夫,幾乎沒有尋覓。再次弄得滿城風雨,這樣也好,用新聞迅速淹滅掉舊聞常常是非常有效的,而且結婚怎麼也算是喜事。
——《女演員》
而所有故事,都是一場羅曼蒂克的消亡,就如電影的英文名《The Wasted Times》。我想起了另一部被翻譯後有time的電影,也是群像式,更加素描,那是《東邪西毒》的《Ashes of Time》。再去翻《黃金時代》的英文翻譯,則是《the Golden Ora》。覺得很妙,Ora的確就是一個時代,而換成time,則是一種漸漸消耗,慢慢衰竭的時光。包括最後字幕的字體,都帶著那種情緒。
我非常好奇程耳到底是什麼星座的……這樣一部戰爭背景的電影,沒有任何英雄主義。所有人,都在這個歷史大背景裡,無能為力。你以為葛優演的陸老闆,作為上海灘的梟雄有多風光吧,卻也是沒有。和日本人見面,他們來敬酒,他偏要喝茶。一言不和,就要動上海灘大老闆的性命。日本人囂張吧,同樣沒有。在菲律賓,戰敗消息傳來,遠多過於美軍的日軍,主動給自己建起了戰俘集中營。
能夠周而復始的,仍舊是食慾與情慾。
《羅曼蒂克消亡史》對於食物的運用也是一絕。除了剛剛講的沒有吃完的小籠包,連接起一個血肉淋漓的故事。像袁泉演的吳小姐,這樣的女明星勢必是要有自己喜歡吃的上海的點心牌子的。王媽張羅著整個杜家的家務,廚房哪怕換一口鍋這樣的事,也是要上心的。杜淳演車夫,一部戲吃了好多餅,邊吃邊冷著臉四周張望。葛優演陸老闆,他對章子怡演的交際花小六有好感,沒有半點表露,你卻知道他有隱惻之心,還是把殺或放,交給大哥來做決定。大哥說,這只是面子問題,不要殺了。陸老闆放了心,連喝了幾碗粥。而最終,還是歸結到袁泉演的那吳小姐那句話,人喜歡一個地方,就會喜歡那個地方的食物。反過來講,也成立。
最完整的人物表現,反倒是淺野中信演的日本人渡部,滿口上海話,打著上海麻將,是上海女婿,開著日本餐廳。他給自己做精緻的日本料理,切生魚片,煮海鮮湯,每天一到飯點就會有隻小黑貓來覓食。他對小貓溫柔,卻對女人殘忍。電影裡有對他身體的特寫,非常結實的肉體,你看得出來這樣的肉體,並沒有在優越的生活裡放鬆沉迷,這樣的肉體,是時刻警醒,充滿欲望與攻擊力的。他對小貓碎碎念地講著日語,在人前卻寡言少語,他的孤獨與偏執埋得很深。
另一樁「吃完就是操,操完還要吃,日復一日」,是童子雞杜江與青樓妓女霍思燕那段。裡面最好笑又最黃的臺詞,也是在兩個小嘍嘍之間。杜江演的童子雞從鄉下來上海,下個月要滿20歲,家裡有個只拉過手的相好,是打算以後要回去結婚的。他被同伴嘲笑是童子雞,是處男。同伴還煞有介事地講,20歲前,男人的那個東西要拿出來用一用,用過整個人就通了,以後都好用了,但這個事情會上癮,弄過一次後,就會一直想要弄。而他在意的面子,也是被講「傢伙小」。童子雞死裡逃生,遇見青樓裡的霍思燕。她救了他。傷徹底好後,兩個人坐一張飯桌上吃飯,他說,「我上癮了,一直想弄,我離不開你了。」
食慾是本能,情慾也是本能,情慾更是一種癮。
直到《羅曼蒂克消亡史》,我才對章子怡刮目相看,正式黑轉粉。之前哪怕在《一代宗師》裡,都沒喜歡上她演的宮二,覺得她演什麼都是那種過於用力的好強的臉。然而,這次,她演一個花痴,一個十三點。這一次,她變身為交際花小六,她在意的倒也不是人情世故,或是權位高低,她只在乎一個女人得到的情慾歡愉。她是花痴,是十三點。花痴這種詞在現在講來,都已經是中性了,甚至帶些嬌嗲。但在舊時候,花痴是貶意的,用在一個女人身上就是不守婦道,是輕浮浪蕩。她的花痴,很天真很本能。她聰明地知道陸先生對自己有好感,卻又非常不聰明地放肆著做了各種事,不計後果。
包括,她後來淪回性奴,也是她的拎不清楚,從來就不懂冷靜決絕。哪怕一個個女上位的姿勢變幻而過,她臉上都已不再有表情,全然不是與韓庚演的男演員趙先生,或是鍾漢良演的舞蹈教練調情時的那般風情萬種。只是……油頭粉面的男明星,和一身肌肉的渡部比起來,顯然是渡部更能讓她高潮吧。不過,聽說程耳在被問到她有沒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時,否認了這一點。
還查了一下小六這個角色的原型,當年讓三大流氓頭子之一黃金榮離了再娶,卻又蹬開黃金榮的,是京劇名伶露蘭春。《羅曼蒂克消亡史》找演員也是一絕,演黃金榮的倪大紅,那眼袋,和黃金榮也是有得一拼。「聰明的腦袋不長毛」的葛優,貼上假髮,也真的有幾分杜月笙的容貌,只是,我家葛優年紀越往上,真的是開始變帥了!
有人看不懂,覺得做作。有人則極愛。這裡面注入了導演太多的個人審美,包括從畫面上的人物表情長時間的大特寫,以及用鏡頭俯拍顯現出的舊上海的建築之美。節奏、光線、構圖、殺戮與消亡,電影語言都是詩意的。那個動蕩的時代已過去,只有本能的情慾與食慾,在生而復死,死而復死的輪迴裡,綻放,再消亡。就像章子怡演的小六,在那個地下室裡,經歷的一切。
✄值班編輯:孫琛
在別處(in-elsewhere)
▥ 文藝生活志 ▥
黃佳詩(巫婆)、蔡慶中、項斯微共同打造
分享文藝心頭好,交流日常生活事
合作電話:李先生,1895165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