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程耳與隨性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2021-02-23 桃桃淘電影

前幾天,友鄰發朋友圈,提出了一個針對片方或宣傳方的終極問題

對片方來說

片子挺好的,但是票房不會好

片子真爛啊,但是肯定會大賣

哪一個是好消息呢?

(來自柏小蓮)

實際上,這兩句評語,恰好對應了最近的兩部熱門影片。今天,就先講講第一句對應的那部,那就是:


《羅曼蒂克消亡史》這部電影,屬于越看越有味道的片子,因為做觀影團的原因,我連刷了三遍,而且,每一遍都更有收穫。你會發現導演藏在其中很多有趣的小細節,那些對白,那些暗示,都是有意設置的。慢慢品,才會更有味道。

實際上,《羅曼蒂克消亡史》並不算非常主流的商業片。從類型上,你很難對本片做很簡單的分類,算黑幫?算愛情?算犯罪?算間諜?總之,一切都很模糊。加上敘事上有意的多線以及碎片化處理,包括一些鏡頭長度上的任性與堅持,都是有意跟觀眾慣常觀影行為對著幹呢。

我毫不懷疑,有人看完之後會大罵裝逼、無聊,不知所云。沒錯,這確實是一部沒法討好所有人的片子。

然而,為什麼要討好所有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開心就好嘛。

何況,裝逼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腔調


《羅曼蒂克消亡史》最突出的就是腔調,尤其影片前半部分。無論是燈光、場景、面無表情的葛優、杜淳,所有角色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做足腔調。雖然心狠手辣,卻是優雅的貴族流氓。尤其還要說說上海話,吃吃小菜就要人性命,這個不得了。

當初看完就一直在想,為什麼這片一定要上海,一定要上海話,腔調的考量一定也是原因之一。你想,如果一張嘴是一口東北話,嘎哈啊,你瞅啥,那馬上就變味了,成了鬍子土匪。而這個片必須有刻意的腔調,或者說裝逼範兒。流氓演出貴族樣,這個是導演個人趣味。


如果是第一遍看羅曼蒂克,一定會有些費解的地方,因為線索太多,出場人物也多,彼此之間的聯繫又沒那麼緊,而且幾條故事線還是混在一起的,時間線也是亂的,這樣的電影就更需要觀眾費腦筋,去跟著參與,這對習慣了主動接受型電影的人來說,其實還挺累的,要更集中精神。

所以,有必要了解整個創作思路。就像導演之前說的,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個對應的小說,裡面的情節會更完整。比如杜江童子雞的故事,袁泉女明星的故事,淺野忠信的故事等等。甚至杜淳的那個冷面殺手,都是有故事的人,讓人覺得他的背後,同樣可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傳說


而電影則是從小說中的數個故事裡取了幾小段,有人的部分長,有人的部分短點。而這幾個故事之間,有些會有聯繫,有些的聯繫就沒那麼緊。這是個多線的群戲,講的也是一個The Wasted Times的系列故事。所以,有人會說,這片子怎麼這麼亂,情節之間也接不上啊。那是因為,它本就不是時間線性的講法,你要橫向來看,這個故事與另個故事之間,甚至都沒有關聯或因果聯繫,他們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或幾個特殊的模型,所以才被選出來,共同組成那個時代。

就好像「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名,只是對應袁泉那部分,正像袁泉的角色與老公的經歷,恰好就是羅曼蒂克如何消亡的過程。


至於其他幾部分,其實都有各自的故事對應,跟羅曼蒂克消亡未必有直接聯繫了。

總之,影片以很多方式來重構自己,或是突破自己。就好像導演說,他就是故意不用那些傳統上海灘的配樂,那些熟悉的歌。就是要用點新鮮東西,包括英文歌。甚至,這部關於上海的電影,竟然沒一個鏡頭來自上海,其實都是在北京搭棚拍的。

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打造了一個創作者想像中的舊上海。這種對觀眾習慣的有意挑戰與遠離,都是任性的導演有意為之。


在標題裡就說了,程耳是個非常任性的導演,是一個有著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的創作者。無論如何,他的作品就是要做出些不同,哪怕會讓一些觀眾覺得有點彆扭,那也一定要讓你接受他的風格和不同。

就好像為什麼一定要多線或非時間線性敘事,還故意搞出很多劇情碎片,或者毫無徵兆就跳出一個新角色和新橋段,都是要歸入他的創作體系之下。就像之前說過,他會在《羅曼蒂克消亡史》當中,剪入一個《邊境風雲》的鏡頭,這顯然,都是導演個人的趣味了。


於是,在《羅曼蒂克消亡史》這部電影中,你就是要一直去接受他很強烈的個人表達。包括構圖、運鏡、在敘事結構上、人物表演上,每個方面,其實都有他的設計與個人風格。我會100%認同麼?當然不會,否則我也不會只給7分了。我也會覺得其中有些部分的長度以及節奏和視點等,存在著不舒服的地方。

但是,這不妨礙我給這部電影7分,並連續三刷。因為,其實你還是能從這種個人風格當中,獲得快感。尤其是後面所謂的真相大白,還有很多細節的趣味,都讓你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起碼,人家是用了心的,並努力想做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只不過,有些人理解得多,有些人理解得少。

程耳也是個迷影型的導演,片中滿是熟悉的迷影片段。有些人說能看到《教父》


有人則能看到昆汀


當然,絕不僅是戀足的段落,結構和很多個人趣味的節奏感也是。

以及,還有好幾個朋友提到了科恩兄弟的《米勒的十字路口》,並不是想把羅曼蒂克與這些名作或導演作對比,只是覺得,本片確實在風格上非常強烈。

另外,由於章子怡和袁泉兩個人演的都是演員,所以,則更多以電影這一設定,去消解自己的作品,明顯的間離效果,也都是非常有趣的。


比如,章子怡一開始在飯桌上跟大家講起自己拍電影的經歷,其實這更像是導演自己在闡釋劇情。諸如開場就死掉了,是自殺還是他殺,隨之鏡頭一轉,也都是對故事走向有所暗示。

又或者袁泉與閆妮的對話,看不懂的藝術片,也很明顯是導演對自己作品的調侃。包括拍給下世紀的觀眾看,其實,不就是拍給本世紀的我們呢。總之,在臺詞或是細節,會有很多有意無意的劇情暗示


或者淺野忠信與章子怡在車裡,淺野忠信一句「停一停」,不光是讓車子停一停,也讓他那部分故事暫時停了下來,去講其他人了。此類細節很多,要細琢磨,常看常新,有意思。

表演方面,淺野忠信顯然是碾壓級的,當然,也是他的角色比較討巧,很容易出彩。性格特別豐滿,又有各種變化,加上淺野忠信確實是個特別出色的演員,就像劇照裡的這個笑臉,真是讓人難忘


章子怡的表現其實也很不錯,起碼,她的表演是有變化的,一開始是個浮誇的、愛慕虛榮的女人,或者是被人稱為花痴或十三點,所以表演是略誇張和嗲的。而最後一部分,在經歷了那麼多事之後,你會發現,她的眼神都變了。


相比來講,葛優的角色有點吃虧,畢竟他演了太多的喜劇,要想演黑幫大佬,首先要壓住自己,整個的表演都是不動聲色的,要比較內斂,才會更符合他的角色氣質,但是,這樣也使得他這個角色失去了一些存在感


只能說,這是一個以往非常難見到的葛優。

至於影片的背景,其實之前也有很多文章在介紹了。其實片中角色大多有真實人物對應,就好像陸先生-杜月笙 老闆-黃金榮 二哥-張嘯林 吳小姐-胡碟 她丈夫-胡碟丈夫 戴先生-戴笠等等,這個你們自己去找對應吧。

我並不認為《羅曼蒂克消亡史》有多完美,甚至我自己也能找到很多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我只給了本片7分。但是,我仍認為這是一部值得認真看、細細品,並可以拿出來討論的電影。因為,它起碼有討論的價值,它也承載了很多創作者的野心。這都是值得尊重的。


說些題外話,對於《羅曼蒂克消亡史》這片,很多人在看完都會說,覺得片子還行,但是感覺這片一定不會太賣座。我記得,當時程耳導演說了一段很有趣的話,他說,作為一個導演,他只關心作品,對於票房,其實他沒那麼多想法。甚至他還隨口吐槽了華語爛片,認為當下票房增長停滯不是壞事,說明爛片不再那麼賣了,觀眾變聰明了。

我對那一幕印象很深,因為有些人聽到這種話一定不舒服。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衡量一部電影成功與否,已經完全以票房為標準了。大賣賺錢就是好片,不賣就被人踩。於是,明星、特效、噱頭才是成就影片的根本,並沒人關注電影本身。甚至導演自己,都以電影產品經理自居,簡直是毫無廉恥。自己都不把自己的作品不當作品,而是當成商品,你能指望別人怎麼尊重你的電影。

票房成為一切之後,就只剩各種投機取巧和幕後的把戲了,最終呢?反而冷了吧。急功近利顯然不會長久,這不是一個良性的趨勢。

票房高了又能怎樣,你們有賺錢的權利,我也有看不順眼開罵的權利

等明天吧。


相關焦點

  • 程耳:他想送別的美好不僅僅是《羅曼蒂克消亡史》 影評
    不難發現,我們所能看到的三部(《第三個人》《邊境風雲》《羅曼蒂克消亡史》)由程耳指導的長片,無一例外地都呈現出非線性敘事的特點,程耳自己也說,「我在上學的時候拍過一部畢業作品,叫《犯罪分子》。從那時起,我電影的結構就不是按時間敘事的結構。之後我拍《第三個人》,拍《邊境風雲》,包括這次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始終在延續這種結構。」
  • 程耳:在羅曼蒂克已經消亡的年代
    「在一個羅曼蒂克已經消亡的年代,就不要再去過多地糾結羅曼蒂克的事情。」程耳說如果通得過,這句話可以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他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是去年末的一個驚喜。那是程耳的口碑之作,藝術樣式新,演員表現好。但是「票房賣得很差,3000多萬,基本打平」。然後就是《羅曼蒂克消亡史》。17年,僅三部電影;「還是不賣錢嘛」,然而愈挫愈強。簡直不像這個搶錢年代裡發生的事情。北青:「知乎」上看到電影人關雅荻在問:「1999年剛進學校,看1995級導演系畢業作品展,其中就有程耳的《犯罪分子》。
  • 《羅曼蒂克消亡史》:主要看氣質
    以上一二百字並非《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故事簡介,很多支線故事還顧不上說。導演程耳的野心絕非在於講一個上海灘大佬的故事,他想講的是那一代人的命運。很多人都看得出,電影裡的人物都有現實對照,陸先生是杜月笙,二哥是張嘯林,吳小姐是影星蝴蝶,戴先生就是戴笠。而那些虛構的日本人、小六、車夫、王媽也各有前史,但在劇中也都是極為克制的蜻蜓點水式的呈現。
  • 《羅曼蒂克消亡史》燃爆寧波 電影
    面對觀眾不斷高漲的觀影熱情,導演程耳攜片中主演杜淳出席了影片映後交流活動,為現場觀眾詳細解析了這部製作精良處處用心的年度賀歲大戲。有觀眾看完本片後這樣評價《羅曼蒂克消亡史》,「表面雲淡風輕,背後風起雲湧」——而這正是一部年度佳作見功力見氣勢的最好證明。
  • 《羅曼蒂克消亡史》——民國真的羅曼蒂克嗎?
    與影迷眾口一詞吐槽張藝謀的《長城》不同,《羅曼蒂克消亡史》到底是不向市場低頭的史詩級藝術巨製,還是拿腔作勢過頭的大型「裝X」MV,觀眾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影片上映後,這句臺詞被拿出來反問程耳,是不是根本沒想讓觀眾看懂?程導的回答十分驕傲:「我們拍攝期其實三四個月,速度還可以,後面剪輯上花了很多時間,不是那麼好剪。其實是逼死強迫症的節奏……我是想,如果電影可以拍到這樣一個高度,觀眾就不必習慣性去屈就那個低的。」據導演程耳介紹,《羅曼蒂克消亡史》本不叫這個名兒,原來的名字是《舊社會》。
  •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正式進入宣傳倒計時長風破浪劍指12月23日賀歲檔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槍火無眼,黑幫有道」陸先生小傳之後,片方於今日發布「浮世」版海報,人物群像成雙登場,浮生若夢終會醒,世事如棋黑白爭。
  • 《羅曼蒂克消亡史》:民國為什麼會是羅曼蒂克的
    程耳導演也偏愛刨坑這招,《邊境風雲》裡孫紅雷差點被埋(坑還是他自己刨的),到了《羅曼蒂克消亡史》,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成功地刨了坑,埋了人。不過,那日本人不應該在汽車裡開槍殺人,槍一響,玻璃四濺,一車血了呼啦的腦漿頭骨,根本擦不乾淨,影響車震的心情。《教父》裡穿西裝的黑手黨喜歡在車裡殺人,開槍,或者勒死,喀嚓殺完,汽車(都是死者的車)就扔一邊不要了,多大氣。
  • 程耳這個導演有點壞,他就沒打算讓我們看懂《羅曼蒂克消亡史》
    《羅曼蒂克消亡史》被譽為「黑幫版《花樣年華》」、「中國版《教父》」,「中國版《美國往事》」。王媽為黑幫的舊式大家族創立的規矩.這些羅曼蒂克,都隨著亂世消亡了。而片中沒有交代後續的童子雞與妓女,即使剝離程耳本人的小說《羅曼蒂克消亡史》的結局(童子雞位高權重後嫌棄並拋棄了妓女),童子雞曾經「賺錢回鄉下與相好結婚」的羅曼蒂克已逝去,就也不能算完整意義上的沒有消亡。
  • 以《羅曼蒂克消亡史》分析學院派,是否和商業電影能走上共鳴?
    程耳對於自己的電影風格有非常強的導演意識,每一部作品背後都掩藏他悲觀主義的哲思和進步。當程耳不再是斬獲六國電影節的青年,《羅曼蒂克消亡史》帶著他最宏偉的探討走來,時代之下,掩藏著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將「浪漫主義」和「悲觀哲思」融匯的野心。
  • 《羅曼蒂克消亡史》最全解讀,看這一篇就夠了
    您個人是怎麼理解「羅曼蒂克」的?程耳:羅曼蒂克是字面意思,就是代表美好、浪漫。我覺得我們叫《羅曼蒂克消亡史》,一方面是說美好的東西的消散,另一方面,在物理上、器官上也會消散,但羅曼蒂克的精神永遠是存在的。
  • 《羅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葛優閆妮鬥戲真是太精彩
    《羅曼蒂克消亡史》,將於12月16日上映  《羅曼蒂克消亡史》作為導演程耳《邊境風雲》之後的作品,可以說是聚焦了太多的關注,作為一部年代戲,如何能將這種龐大的格局與小人物的命運結合起來,對於導演能力來講,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讓人欣喜的是,導演程耳沒有讓人失望。
  • 《羅曼蒂克消亡史》:周而復始,情慾食慾
    在今年看了《路邊野餐》、《長江圖》這樣的華語片之後,再看《羅曼蒂克消亡史》會覺得,它的那些隱藏線索會容易解開得多。那些看完後覺得意猶未盡的細節,半夜到家想想,互相串聯起時的感覺,像被點了穴。實在喜歡,是那種,一口氣喘不過來的盪氣迴腸。一部商業大片能這樣隱晦而克制地去玩也是有些任性,卻也更加難能可貴。終究,它對得起「史」字。
  • 有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到底消亡了什麼?
    《羅曼蒂克消亡史》《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一樣,它的編劇、導演、剪輯全都由程耳承擔,所以這部片子極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個人的趣味和水準。苦瓜君有個習慣,就是不管看什麼從來不會去看簡介,當初知道《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時候,只是因為裡面有葛優和章子怡和這部片子的票房不是很高,若不是看了電影,根本就不知道這是程耳的片子。
  • 《羅曼蒂克消亡史》為什麼成不了經典?
    試圖在兩小時的片長裡,以充滿著暴力、荒誕、浮華與殘酷的羅曼蒂克幻夢,用百態眾生相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荼蘼效應。風格成為《羅曼蒂克消亡史》最大的特色,各個方面都在促成這種風格。華麗考究的畫面、演員克制含蓄的表演,拼圖式非線性敘事,暴力美學加上迷影情節等,「最電影化」的諸種元素在《羅曼蒂克消亡史》裡都幾乎做到了極致,一系列加持使得它成為辨識度極高的一部作品。
  • 同樣是看不懂的影片,《羅曼蒂克消亡史》和《一步之遙》的評價為何相差這麼多?
    今天我是來打臉的,可能熟悉我們公眾號的朋友都知道,我在《羅曼蒂克消亡史》還未上映時,曾經寫過一篇極像軟文的文章 — 羅曼蒂克消亡史 | 這應該是中國最像科恩兄弟的導演了!《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群像群戲,而且還是一部人性的斷代史,性與愛的消亡史。
  • 《羅曼蒂克消亡史》最全解讀,看這一篇就夠了(第1008期)
    問這個作品以前叫《舊社會》,現在叫《羅曼蒂克消亡史》,有什麼考量嗎?程耳:我個人喜歡現在這個名字,原名相對於這個名字更窄,現在更寬泛。程耳:羅曼蒂克是字面意思,就是代表美好、浪漫。我覺得我們叫《羅曼蒂克消亡史》,一方面是說美好的東西的消散,另一方面,在物理上、器官上也會消散,但羅曼蒂克的精神永遠是存在的。影片中,袁泉與她丈夫的故事表達了「羅曼蒂克消亡史」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愛情從有到無的一個過程。那麼,袁泉和她丈夫之外的其它的故事是「羅曼蒂克消亡史」字面外延的部分。
  • 大片直擊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劇組做客廈門,大膽情慾戲引觀眾激賞 完美配樂徵服鋼琴之島!!!
    由程耳導演執導,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主演的年度超豪華陣容大片《羅曼蒂克消亡史》,日前來到廈門,開啟了這部被觀眾稱為
  • 羅曼蒂克消亡史 一個女人的成長史
    《羅曼蒂克消亡史》講述了一段「上海灘黑幫傳奇」故事。《羅曼蒂克消亡史》有兩個女演員的戲特別值得關注,一個就是章子怡。章子怡上一部作品《一代宗師》拿獎無數,《羅曼蒂克消亡史》可是說是章子怡結婚生子復出後第一部大戲,質量如何自然大家都想一探究竟。
  • 豆瓣高分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高清版可以看啦!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由華誼兄弟、英皇電影聯合出品的懸疑諜戰片,由程耳執導並擔任編劇,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等主演。
  • 要看懂《羅曼蒂克消亡史》,你必須先知道8件事
    在電影上映之前,《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導演程耳就曾「告誡」觀眾「這電影至少要看三遍」。也難怪電影上映之後,評價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