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又怎麼少得了冰品的陪伴?
臺灣的冰品五花八門,小妖來一一給你普及一哈!!
ONE·挫冰
挫冰的另一個名字叫刨冰,就是將冰塊用刨冰機刨成碎冰狀,在挫冰上面淋上特製糖水,再加上顧客喜歡的各種配料(紅豆、芋圓、粉圓等)或水果等,比較有名的就是黑糖刨冰、蜜豆冰、芋圓冰、紅豆牛奶冰...等,在夏天都非常受歡迎。
TWO·冰沙
冰沙與刨冰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口感,與其說是冰品,不如說它是冰飲更為恰當,冰沙顆粒非常細,入口即化;冰沙口味和種類非常多,只要能想得到的口味,都可以製作成各色各味的冰沙,炎炎夏日,怎可少了它。不知,酒味你可吃過?
THREE·雪泥冰
雪泥的製作有點類似冰淇淋,不同的是,雪泥是純手工打造,使用百分百鮮果來製作,質感最為綿密,味道酸甜可口;可能是因為製作較為複雜,而很少有售。
FOUR·雪花冰
雪花冰與刨冰最大的不同就是雪花冰如雪花般輕盈綿軟,不像刨冰那樣是冰渣狀的碎冰粒,雪花冰是用牛奶與特製醬料製成的冰塊用刨冰機磨成非常細的雪花,再搭配上各種水果或醬汁,不管是大人還是BABY都非常喜愛。(在大陸都稱雪花冰為綿綿冰)
FIVE·泡泡冰
泡泡冰可以說是雪泥冰的變種,在雪泥冰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水果醬汁,用勺子不斷的攪拌使杯子裡面的雪泥冰與醬料完全融合,由於攪拌的時候空氣的混入會出現一些氣泡,所以泡泡冰就因此而得名咯!
SIX·枝仔冰
也就是冰棒也有人稱冰棍,臺灣則叫枝仔冰。使用專用的鹽水制冷機組的冰棒機來製作,一般家庭也可以使用模具加入各種飲料自己DIY,不過由於現在的雪糕、冰淇淋等產品非常豐富,冰棒早已漸漸沒落,不橡古早時候那麼暢銷。
Seven·叭噗冰
粉豆趣【古法叭噗冰】靚照一張
叭噗冰就是臺灣最古早味的臺式冰淇淋!古早時都是騎著車的人邊按著喇叭邊叫賣,所以名字因此而來。因為古早時沒那麼多添加劑,所以傳統叭噗冰都是真材實料,口感黏密香Q,長期深受臺灣人的喜愛與歡迎。因為遵循古法製作也不添加任何化合物,也讓人吃的最安心。(因為不添加化合物,所以缺點是融化的比較快)
叭噗(拼音:bā pū)是什麼:
叭噗是手壓的喇叭,以前古老的自行車上會有這樣的裝置。
那叭噗冰跟叭噗是什麼關係?其實就是在70年代的時候,賣冰的小販總會在腳踏車上裝上叫賣的喇叭,穿梭於大街小巷,喇叭發出[叭噗、叭噗、叭噗]聲,吸引饞嘴的孩子一窩蜂跟前跟後。早期農業社會消費能力並不高,精明的生意人在車上裝可供下注的[飛機臺],抓住人們投機的心裡增加買賣的機會,叭噗與飛機臺成為孩童每天的期待。騎著車的人邊按著喇叭邊叫賣,所以叭噗冰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粉豆趣【古法叭噗冰】遵循古法製作,堅持六大不用:
「乳化劑不用、安定劑不用、鮮奶油不用、香料不用、色素不用、蛋黃不用」目前最受歡迎的口味有:花生口味、蜜餞口味、百香果口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