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2020-12-27 網易

2020-12-25 16:46:51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舉報

  

  圖為重慶自然博物館建館90周年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王龍 攝

  圖為重慶自然博物館建館90周年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王龍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 鍾旖)重慶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25日舉行建館90周年慶。

  重慶自然博物館由北碚金華路館區和北碚文星灣館區兩大片區組成,總用地面積近246畝,總建築面積36000餘平方米,是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中國西部科學院。

  1930年春,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在北碚創辦了「峽區博物館」;同年10月正式成立「中國西部科學院」,並將峽區博物館併入,成為該院的公共博物館;抗戰期間,由中國西部科學院聯絡內遷至北碚的十餘家著名學術機關,共同組建了中國西部博物館,該館也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年份較早、學科較全、規模較大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後,歷經「西南人民科學館」「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自然部」演變,成為現如今的重慶自然博物館。

  

  圖為「科學魂強國夢——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歷史陳列」展覽引眾人參觀。 王龍 攝

  當天,「科學魂強國夢——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歷史陳列」展覽開幕儀式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文星灣館區)舉行。該陳列展覽以「惠宇樓的故事」「關注民眾教育」「戰時學術中心」「新時代的輝煌」四個單元,以文圖解說、標本呈現等方式展示了中國西部早期科技發展史、科學普及發展史及抗戰內遷科技史。

  九十年櫛風沐雨。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介紹了該館數十年來取得的成果。他說,重慶自然博物的收藏工作始於上世紀20年代,已從最初的1200件到現在的十餘萬件。藏品數量增加的同時,藏品品類不斷豐富,現館內擁有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礦物、巖石、礦產、土壤等八大類別藏品,其中以中生代古脊椎動物化石、西部地區珍稀動植物標本最具特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藏品體系。館藏的大型恐龍化石的種類和數量居全國同類博物館之首,是世界上收藏侏羅紀恐龍化石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其中的「上遊永川龍」「多棘沱江龍」「江北重慶龍」等恐龍化石不僅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一批中國恐龍。

  歐陽輝說,該館積極推進文旅融合,持續培育有鮮明博物館文化特色印記的科普、研學及文創產品,綜合效益明顯提升;年度觀眾接待量、科研項目保有量、論文發表數量、展教活動開發量都不斷進步。以2015年11月建成開放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金華路館區)為例,5年來,新館累計接待觀眾900餘萬人次,開展各類科普教育活動500餘場次,免費講解3萬餘場次。

  當天,為銘記重慶自然博物館創始人盧作孚、翁文灝「科學救國」的拳拳熱忱,重慶自然博物館揭幕了盧作孚、翁文灝塑像;重慶自然博物館成立第一屆理事會,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成善擔任第一任理事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首屆理事會成立,重慶自然博物館迎來90歲華誕
    12月25日,在迎來90歲華誕之際,重慶自然博物館特別舉辦了一場莊重而樸素的90周年慶啟動儀式以及一系列精彩活動,與行業專家以及到館觀眾共同回顧了重慶自然博物館一路走過的九十載輝煌歲月。
  • 重慶自然博物館90歲了!我國首具恐龍化石在這裡首次站立
    △重慶自然博物館 說起位於重慶北碚區的重慶自然博物館,許多市民都非常熟悉。在這裡,不僅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生物化石,而且專門的恐龍展廳,還能讓大家一睹各種重慶出產恐龍化石的風貌。 從1930年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西部科學院對外開放以來,重慶自然博物館已經陪伴重慶市民走過了90年的時光。12月25日,重慶自然博物館迎來了90歲的生日。 90年的歲月並不短暫,但說起這個陳列館的故事,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 重慶自然博物館開設「夜場」 閉館時間延長至21點
    10月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北碚區獲悉,國慶期間,重慶自然博物館將開展「文藝場館奇妙夜」活動,六大常設展廳全部對公眾開放,閉館時間將延長至21點,方便市民參觀遊覽。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坐落於重慶北碚縉雲山麓,佔地216畝,建築面積30,842平方米,展示面積16,252平方米。
  • 海軍166艦將在重慶被改造為海軍歷史主題博物館
    中新社重慶10月28日電 (韓璐 李綠桐)記者28日從重慶建川博物館獲悉,目前重慶九龍坡區有關單位正在對重慶建設碼頭進行清理,準備迎接即將到港停靠的海軍166艦。  海軍166艦是中國自行研發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也是051型驅逐艦中最後建成、最先進的一艘。
  • 重慶三峽博物館藏金器
    1982年,市民劉定全在嘉陵江邊上散步無意拾得,自願無償捐贈給重慶市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前身)收藏。印篆刻陰文「偏將軍印章」五字三行,字跡清晰工整,篆刻挺拔遒勁。據東漢應劭所編的《漢官儀》中明確規定:「諸侯王,黃金璽,橐駝鈕。列侯乃至丞相、太尉與三公、前後左右將軍,黃金印龜鈕。」
  • 軍艦變身博物館 重慶建川博物館海軍館明年開放
    重慶建川博物館供圖人民網重慶8月28日電(劉政寧、姚於)重慶的長江之濱將會出現一艘真正的驅逐艦,就問你想不想來看!8月28日,重慶建川博物館發布消息,日前,海軍「166艦」退役暨移交儀式在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某支隊舉行。儀式上,海軍相關負責人宣讀了「166艦」退役命令,並與重慶建川博物館籤訂了該艦交接意向書。
  • 「重慶造」海扶刀入藏國家博物館
    「重慶造」海扶刀入藏國家博物館 2020-12-23 1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國家級博物館增加到23家,區縣佔比超過主城,民營的也很多
    以重慶的兩家一級博物館為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大足石刻博物館,兩者在體量和定位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 三峽博物館是更加綜合性的博物館,位於重慶主城區的核心位置——人民廣場,匯集了重慶全市範圍內的文化和歷史藝術精品。同時,三峽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上榜!2019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
    入圍終評的29個陳列展覽從114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獲獎單位不再集中於傳統的文物部門所屬歷史文化類博物館、區域綜合博物館,而是擴展到了自然類、行業類、高校類等專題特色博物館;獲獎展覽的題材更為廣泛,歷史文化、藝術工藝、考古遺址、革命紀念、工業遺產、自然、民族等多彩多姿,令人耳目一新。
  • 《百位共和國將軍論鋼琴藝術名言作品集》策劃編輯團隊在重慶鋼琴博物館開編輯會
    近日,《百位共和國將軍論鋼琴藝術名言作品集》(以下簡稱《百位將軍作品集》)策劃編輯團隊在重慶鋼琴博物館召開了編輯會議,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黨委原常委
  • 國家文物局推送首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虛擬遊覽  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  6.禮讚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  中國科學技術館  7.家和萬事興——家教家風主題展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8.首都博物館網上體驗館  首都博物館  9.家園·生命  天津自然博物館
  • 重慶工業博物館:「博商」發展理念的探索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6日訊(記者 成琪)12月12日,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工業博物館。這是重慶市規模最大、藏品最多、內容最全的第一家工業類綜合性龍頭博物館。
  • 海軍「166艦」落戶重慶建川博物館
    建川博物館館主樊建川、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周青,九龍坡區委書記周勇出席儀式。儀式上,海軍某支隊領導宣讀了「166艦」退役命令,並與建川博物館館主樊建川籤訂了該艦交接意向書。樊建川及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府向海軍部隊和兄弟城市對重慶國防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表示「166艦」落戶九龍坡區後,將以其為載體,高標準建設重慶建川博物館海軍歷史主題博物館,充分發揮其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 世界博物館日丨重慶八大小眾博物館,總有一個你沒去過!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日是為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事業的關注而設立的節日。這一天全球各地的博物館都將舉辦各種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了解歷史。今日推薦——重慶八大小眾博物館,總有一個你沒去過!走進小眾博物館,探索博物館的奧秘。每一個博物館都是重慶人民的巨大財富。
  • 驅逐艦將改建成博物館 重慶文旅有了新亮點
    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採訪團走入重慶九龍坡區。通訊員供圖據了解,「九龍灘風景區」核心區由九龍灘公園、重慶建川博物館、新中國海軍歷史陳列館及166驅逐艦主題公園、龍鳳寺禪林構成,面積約1200畝。驅逐艦將改建成博物館 重慶文旅有了新亮點8月28日,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舷號166的驅逐艦在南海艦隊某軍港降下軍旗,宣布正式退出海軍現役。退役後,該艦隻將移至重慶九龍坡區建設碼頭,改建成重慶建川博物館海軍歷史主題博物館,作為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市民開放。預計將於明年正式與重慶市民見面。
  • 阿爾法·羅密歐110周年對話博物館館長
    愛卡汽車APP今年是阿爾法·羅密歐品牌誕生110周年,阿爾法·羅密歐將舉辦各種紀念活動,而日前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館長Lorenzo Ardizio先生也和中國媒體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介紹了阿爾法·羅密歐品牌的歷史,以及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的情況,雖然由於疫情原因,我們不能親身體驗阿爾法·羅密歐博物館的魅力,但通過館長的介紹和交流也能對博物館有一個感性的了解。
  • 文物保護看基層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數位化源於「愛」
    12月11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下簡稱三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實驗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數位化源於「心疼」文物三峽博物館智慧化工作起步比較早,是從紙質資料數位化開始的。
  • 新世界百貨重慶店14周年慶 不燃怎「young」
    聯商網消息:11月26日,新世界百貨重慶店迎來了第十四個生日,在這次十四周年慶之際,給重慶人民帶來一場購物狂歡趴——向young而生14周年慶,全場流行冬品3折起,人氣品牌全年僅一次活動,狂歡4天、嗨爆零點。
  • 北京國際電影節十周年特展中國電影博物館啟動
    8月23日,中國電影博物館,啟動儀式現場,電影頻道主持人藍羽主持。當日,「十年奮進·夢圓初心」——北京國際電影節十周年特展啟動式暨《北京國際電影節藍皮書》首發式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央圓廳舉辦。8月23日,中國電影博物館,活動現場展出了十個「天壇獎」獎盃。當日,「十年奮進·夢圓初心」——北京國際電影節十周年特展啟動式暨《北京國際電影節藍皮書》首發式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央圓廳舉辦。
  •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 走進真正的博物館奇妙夜!
    儘管攝製組已獲得進入自然歷史博物館拍攝的許可,但考慮到館內藏品的價值,最後劇組還是在攝影棚內儘可能還原了博物館的內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每年接待約400-500萬人次的遊客,它建造於1869年,已經有整整15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