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無聲的抵抗》是一部2020上映的傳記戰爭歷史電影,由喬納森·加庫波維茲執導,傑西·艾森伯格、馬提亞斯·施維赫夫、克蕾曼絲·波西、艾德·哈裡斯主演,改編自默劇演員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的真實故事,劇情講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擁有猶太血統的馬歇和家人離開家鄉史特拉斯堡,加入自由法國的地下反抗組織,以他的英語和默劇能力秘密幫助其他受到納粹追捕的猶太孤兒倖免於難。
以人為核心的藝術根本精神
從剛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喬喬兔》、改編自兒童文學的《一條狗的回家路》,到這次有著真實人物與故事背景的《無聲的抵抗》,以二戰時期猶太人遭受納粹壓迫為主題的電影似乎有點多,雖然可能會讓部分觀眾覺得有些厭煩,但在現今這個全世界都深受新冠疫情重創的時期,包含《無聲的抵抗》在內三部電影分別以不同題材針對類似事件提出多種看待與呈現的角度,相信都能讓觀眾從了解歷史來獲得勇敢朝著未來前進的正向能量。
《無聲的抵抗》電影評價好看嗎?
《無聲的抵抗》選擇用傳記電影的形式,把全片故事聚焦在馬歇這位默默無聞,但夢想能給觀眾帶來歡樂的默劇演員身上,透過他從最初跟經營肉鋪父親在自己未來出路上的爭執、為了接近自己喜歡的女孩艾瑪而自願加入幫助孩子的行列,到給予因為父母被殺而逃離德國的難民孤兒們安撫照料,讓他們能夠暫時忘記悲傷在法國成長的過程,不僅讓我們更加認識馬歇這位偉大默劇演員的早期人生經歷,也以這個製造歡笑的職業跟時代背景做了很好的結合。
不可否認,《無聲的抵抗》確實為了戲劇化而做出些許跟現實有所差異的更動,但還是不會影響馬歇在二戰期間為猶太孩童付出的偉大。就因為本身富有的智慧和藝術細胞,加上身為一位喜劇演員的熱誠與善良性格,馬歇才能透過他擅長且熱愛的無聲默劇,給歷經納粹入侵而失去家人、流離失所的孩童們帶來撫慰人心、能夠暫時忘記痛苦的娛樂,光就這點而言,《無聲的抵抗》能於納粹攻佔法國的真實背景之下,完整呈現這個大時代中為自身理想與正義奉獻的小人物故事就相當值得肯定。
《無聲的抵抗》的默劇與二戰
相信大多數觀眾都認識馬歇·馬叟這位深受卓別麟啟發,並以身著條紋服裝的《畢普先生》聞名的默劇演員,但知道他曾經拯救猶太孩童事跡的人又有多少?因此,《無聲的抵抗》比起描述他在默劇上的天賦與成就,更多的是他如何在戰爭時期運用這個才能,除了快速跟孩子們拉近關係之外,也以表演來教導孩子如何在面對危機時處變不驚地化解,並幫他們成功逃離納粹的魔掌,就如同默劇讓他被世界看見,但戰爭期間善良勇敢的行為才成就這個人的偉大,我想這才是馬歇·馬叟與《無聲的抵抗》真正讓人佩服的地方。
《無聲的抵抗》以「無聲默劇」作為貫穿全片的核心,除了象徵猶太人當時面對納粹壓迫無法正面對抗,只能逃離噤聲躲藏的處境之外,默劇這種以演員動作與表情為重,需要觀眾以孩童般豐富的想像力在腦海中自行建構,才得以明確得知演出者想傳達情境的喜劇表演,同時也帶出身處戰亂之中的人們,必須抱持正面希望、不應該輕易被生離死別等現實殘酷所擊倒的態度。
《無聲的抵抗》劇情的核心主題
《無聲的抵抗》原文片名《Resistance》直譯為「抵抗」或「抵抗力」,電影透過無聲默劇的代表意義來跟納粹侵略迫害等惡行惡狀來互相對比,不僅呈現出藝術終究是以人為核心的根本精神,馬歇作為一位不會開槍的反抗軍,也藉由片中他透過自身藝術家的表演天分給孩子和反抗勢力帶來的影響,讓觀眾明白只要發自內心懷抱著善念,任何形式幫助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效果的道理。
就如同馬歇對想要為姊妹報仇的艾瑪說:「我們不可能殺死所有的納粹,與其讓自己深陷那些孩童可能會因此沒人照顧的險境,倒不如去拯救更多的性命,因為對抗納粹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活下去。」翻轉了過往在戰爭中就是要盡力擊倒敵人的想法,我們在看完像《無聲的抵抗》這種以真實歷史作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後,除了得知世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件之外,更要從中思考它它所帶來的啟發,是否能夠讓我們往後看待事物的觀點更為多元?我認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無聲的抵抗》影評結論
整體而言,《無聲的抵抗》帶著我們看見印象裡多半在臺上搞笑的默劇演員背後的偉大,雖然全片劇情稍嫌平淡,但其中幾場戲所具有的劇情張力,不僅讓觀眾感受到躲避納粹追捕的猶太人隨時都提心弔膽、不敢鬆懈的緊繃情況,也突顯出馬歇·馬叟等反抗軍能為他人犧牲付出的勇敢。看著最後眾人齊心突破包圍網成功到達瑞士,臉上在經歷許多困難許久總算如釋負重的神情,《無聲的抵抗》告訴人們「活著就有希望」的核心主旨,或許也是現在這個混亂世界最需要的東西。
評分:
爽度:7/10
劇情:8/10
氣氛:9/10
演技:8/10
題材:7/10
總評: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