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學習資料:Just funky 曲譜
"抄襲"這個詞一直都是藝術領域的敏感詞彙,尤其在音樂圈,每年都有不少新歌在「抄襲"的邊緣瘋狂試探,甚至「抄」而不自知.
聽起來像的歌就是抄襲嗎?
怎樣寫歌可以減少"踩雷"又不俗套?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聊聊華語樂壇「抄襲」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判斷一首歌是否涉嫌抄襲、怎樣讓自己的創作可以更具張力。
文章開始前,我們要先明確三個「模糊」的概念:
什麼是改編?
——根據原著進行創意再加工,購買原作品使用版權並署名原作者。
什麼是翻唱?
——將他人演唱的歌曲根據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但不改變原作品,購買原作品使用版權並署名原作者。
什麼是借鑑?
——通過他人的作品給予自己創作上一定的啟發,可能存在動機、作曲、編曲與他人的作品上有某種類似,但歌曲各方面發展完全不一樣。(最好作者擇機主動告知是否借鑑了某個作品的靈感)。
什麼是抄襲?
——直接使用他人的作品,未經過原作者授權也未在作品中署名原作者。
通俗的講,翻唱就是把原作品直接拿過來在不改變任何內容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改編是對原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可能是旋律也可能是歌詞,使其改動後脫胎於原歌曲;抄襲就是在翻唱的基礎上未得到原作者授權並自詡原創,屬於一種極為缺德的行為!
弄懂以上名詞後,閱讀這篇文章就比較輕鬆了。
溫馨提示:建議各位不要對上述概念咬文嚼字,重點是領會精神。
「抄襲"的前世
話說在1979年,我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那真是改革春風吹滿地,全國人民真爭氣!不光是內陸地區,富饒的港臺地區也沒落下,其流行音樂迅速火遍我國大江南北,最初由於各種「敏感」原因,想要聽到彼岸的「靡靡之音」,不誇張地說,很多人都得躲在被窩裡偷偷陶醉。
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有一個城市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引領中國流行音樂了——「魔都」上海。當時的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湧入了大量以美國爵士樂、百老匯歌舞、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流行文化,形成了獨有的「大上海」音樂風格。香港最初也是以「大上海」風格和英文流行歌曲為主,臺灣除了「大上海」風格還更多的受到日本流行音樂的影響。
80、90年代是港臺流行音樂的鼎盛時期,可謂如日中天,在這段時間裡湧現出許多歌壇巨星和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但實際上香港和臺灣的歌曲在創作上有很大的不同。
香港流行音樂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改編自日本或歐美的流行歌曲,臺灣在經過民歌運動的洗禮後,很早就開始堅持原創音樂,改編歌曲相對較少,並且不斷借鑑學習日本流行音樂,從而擺脫了早期臺灣音樂的束縛,為華語樂壇的中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港臺流行音樂的改編,基本以「中詞日曲」為基礎,保留原曲旋律甚至編曲,重新對其進行中文填詞。由於改編的歌曲太多太多了,這裡只列舉一小部分耳熟能詳的你們了解下。
(視頻來自B站@泊濛音樂)
基於上述事實,我們的前輩總結出了兩句俗語:
1、「旋律在日本,和聲在歐洲,節奏在非洲。」
為什麼日本歌曲的旋律如此之好呢?
首先,日本從18世紀末19世紀初就開始引入各種風格類型的歐美音樂,此後日本積極的向歐美學習借鑑,許多歐美的音樂家都非常重視日本的市場,這使得他們在外部條件上就有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日本的音樂家經常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碰撞思想和音樂上的火花,促進並推動音樂創作;最後日本音樂家還非常善於使用各種音階調式創造風格迥異情感細膩的歌曲,除了運用西方音樂的大小調和中古調式音階外,他們還具有日本特點的民歌音階、都節音階、律音階以及琉球音階。
歐洲的和聲和非洲的節奏我們就不在這裡詳細討論了,畢竟港臺歌曲習慣直接進行「漢化」,他們當時對這兩方面還沒有太多考慮。
2、「中島美雪一個人養活半個港臺音樂圈。」
根據坊間統計,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每年都有中島美雪的作品被港臺歌手改編翻唱,中島美雪大概有超過70首的歌曲被改編了100多種華語版本,其中以國語和粵語居多。
華語流行音樂現狀
踏入了21世紀後,相比前面的輝煌成就,現階段的港臺流行音樂除了少數幾位歌神以外,已經逐漸陷入後繼無人、乏善可陳的尷尬境地了。
導致著這種局面產生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由於之前對原創的不夠重視,導致原創音樂能力斷層,供血不足;
另一方面是整個唱片業受到數位音樂前所未有的衝擊,導致商業模式發生巨變,版權問題層出不窮。
版權問題中最頭疼的當屬「抄襲」,這種行為不僅對原作者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也對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抄襲」之所以層出不窮,主要源於對它的界定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機構給它明確的定義。所以這裡我也是只拋磚引玉,給各位一點點啟發和思路。
判斷是否「抄襲」,我認為至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1.動機中的主要音符和律動是否一致;
2.整首歌的旋律發展是否一致;
3.整曲結構及和聲走向是否一致;
Tips:關於民間流傳的8小節抄襲理論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也沒有得到任何專業機構組織的認可,所以不要用這個條件去判定哦。
我舉幾個比較有「爭議」的例子,至於是否算是「抄襲」各位可以根據以上三個方面自行判定研究。
Round1
蔡健雅《紅色高跟鞋》又名《紅色足力健》VS The Weepies《take it from me》
何洛洛《舒克貝塔2020》VS牛奶咖啡《明天,你好》楊坤《兄弟》VS Westlife《You Raise Me Up》相信大家聽完應該可以有個基本判斷了,當然不排除確實存在巧合,但你要「巧」的幾乎一毛一樣,那我也只能再去默默的修煉「聽音辨位夾蒼蠅」的功夫了…..(聽懂這個梗的應該也不小了吧,哈哈哈哈哈哈………..)話說回來,如果有同學彈過一些歌曲伴奏或扒過幾首歌,應該不難發現很多歌曲中都有一個非常相似,甚至是一模一樣的「東西」——和聲走向。學過吉他或者鍵盤的同學應該對於「1-6-2-5」、「1-5-6-3-4-1-2-5」、「4-5-3-6-2-5-1」這些和聲套路非常了解吧,可以說會了這幾種和聲套路,你就幾乎可以為80%的歌曲伴奏了,當初是不是很興奮?!Tips:和弦套路中的數字指的是調式中和弦的級數,一般以羅馬數字表示,比如C大調的1-6-4-5對應的和弦就是C-Am-F-G,其他的和聲套路以此類推。但是玩的時間長了,或者你想做自己的原創時,就會發現它們太老套太普通了,用那些套路做出來的原創聽起來既沒啥亮點,也毫無新意,能讓人聽了上句就知道下句……看看被濫用的「卡農和弦進行」,把視頻裡這哥們逼成什麼樣了...藝術領域幾乎都要經歷學習、模仿、改編、創作的過程,其中模仿和改編(如果不作為商業用途或經原作者授權)這些都是被允許的,而且這也是迅速提升的必經之路!那如何讓你的改編或者的創作聽起來不落俗套,更具張力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先從和聲下手,下面介紹幾個很好用的和聲編配小技巧,仔細體會其中的奧秘。原歌為B大調的4-3-2-1進行,為方便理解,下面譜例採用C調編配。這首歌的主歌聽起來很有感覺,上面面是他的原版和聲,用到了Fmaj7和Dm7和弦,如果你把它們換成F大三和弦和D小三和弦再彈一遍,你會發現大三和弦的色彩較為生硬,平淡,完全失去了原曲的感覺。好好體會兩個版本的不同感覺,體會不出來就多彈幾次!掛留和弦(suspended),是指用和弦的2度和4度音替換掉原和弦的3度音,和弦表示為sus2、sus4,一般只寫sus默認是sus4。這首就不用多介紹了吧,標誌性的吉他Riff,但你有沒有發現的它的前奏其實就一個和弦E,只不過它通過sus2和sus4和弦將它們串聯起來,就是這樣簡單的變化,使它聽起來不但不乏味還很靈動,音符也具有很好線條感。掛留和弦使用小技巧——即當一個和弦停留時間很長時,就可以適當使用掛留和弦,來增加其旋律性和線條感。剛才我們說要告別那些老套的和聲進行,肯定有人會說一個調就只有7個順階和弦,再怎麼換也還是那些呀!這裡就要提到調式混用的概念了,也可以叫同名大小調。啥意思呢?比如你有一首歌是C大調的,感覺和弦配起來好普通,那你不妨試試從C小調的順階和弦裡挑一兩個看著順眼的用一用,立刻就能讓你的歌曲瞬間有味兒了。這首歌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曲目了,首先這首歌是F調的,我把主歌部分的和聲列了出來:沒錯,F大調的順階和弦應該是F-Gm-Am-Bb-C7-Edim,而這首歌的4級和弦用的是Bbm。所以這首歌是借用了F小調的4級和弦,有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樣你的和聲素材是不是又多了7個,開心不!使用調式混用需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一定要以歌曲原本的調性為主,偶爾借用同名大小調裡的和弦,切記也不要過度使用。懂得的技巧再多,也不如在自己的樂器上多彈幾遍印象來的深刻!以上這三個和聲小技巧都是我在學習Neo老師《玩轉和聲》課程中學到的!在《玩轉和聲》中,Neo老師用50多首中外經典歌曲作為案例,從簡至繁細緻講解歌曲中的和聲知識,對大家不論是寫歌、扒歌、分析歌曲都有很大的幫助!說了這麼多,守得住空房、耐得住寂寞、靜心學習和大膽嘗試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斷學習、模仿、改編、創作是音樂人進步的必經之路!掃海報二維碼即可購買/查看課程詳情加時備註「Just fun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