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日牛奶咖啡組合公布了一段視頻,指責何洛洛的新歌《舒克貝塔2020》抄襲了自己的2011年創作的《明天,你好》。
視頻一經播出便火爆整個網絡,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坦白說,這條新聞唯一能看懂的就是抄襲二字。
因為孤陋寡聞的我,實在是不知道牛奶咖啡組合、何洛洛是誰,也不知道《舒克貝塔2020》、《明天,你好》究竟是啥。
不過作為一個雖然有些懶散、懈怠,但自覺三觀很正的娛樂博主,碰到抄襲這種事,自然要硬著頭皮深入探究一番。
既然要研究有沒有抄襲,肯定先要了解一下原著,於是我先搜了一下《明天,你好》這首歌,沒想到瞬間驚掉了下巴:「長大以後,我只能奔跑,我多害怕黑暗中跌倒,明天你好,含著淚微笑……」
天哪,原來是這首歌!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詞,可觀的傳唱度,再一次深刻的詮釋了「歌紅人不紅」這種另類的娛樂圈怪相。
不知道喜歡這首歌的人到底有多少,但是我敢保證沒聽過這首歌的人一定很少。
接下來,我又搜出了何洛洛的《舒克貝塔2020》大概聽了一下。
因為兩首歌的節奏截然不同,一個快、一個慢,一時間也聽不出個所以然,無法做出客觀的判斷。
可就在這個時候,因為《舒克貝塔2020》作曲者聲稱「就作曲角度上不屬於抄襲,兩首歌節奏和風格是完全不同的」,牛奶咖啡組合被徹底激怒,於是放出了一段《明天你好》與《舒克貝塔2020》的音軌同步對比視頻。
天哪,原來除去混淆視聽的編曲,二者的旋律真的高度相似!
之所以說是高度相似,是因為作為吃瓜群眾的我,沒有權利來界定兩首歌是否有抄襲,只能單憑自己的認知做出高度相似這個判斷。
而且我感覺即便牛奶咖啡即便想要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也很難,因為音樂界存在著『七小節』這個梗。
什麼是『7小節』的梗?
目前,中國音樂界業內有約定俗成的評判標準:8小節以上雷同視為抄襲。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然8小節雷同算抄襲,那抄7小節不就完了?於是乎出現了許多聽起來高度相似,但卻算不得抄襲的歌。
最典型的,應該算是肖戰的《光點》!
許多網友在《光點》中聽到了來自其他歌曲裡熟悉旋律,包括《火烈鳥》、《my blood》、《see you again》等國外名曲。
有網友將幾首歌剪切到一起,幾乎是無縫連接。
可即便這樣, 仍舊算不得抄襲。
從一首歌上借鑑了『七小節』不算抄襲,那人家從三首歌上借鑑『21小節』同樣算不得抄襲。
因為無論哪一個被侵權人想訴諸法律,鑑定結果肯定都不超『8小節』,只能算借鑑,所以趁早打消這個念頭。
這就尷尬了。
都這麼幹,誰還會踏踏實實地寫歌?
華語樂壇的作曲家以後都要改裁縫嗎?
其實近年來不斷的有歌手被曝抄襲,也印證了這一點:
ice paper的《心如止水》與《bad guy》、《唐人》高度相似;
《渡我不渡她》與《江南月色》、《入戲太深》《bakatpar》高度相似;
《離人愁》與《清明雨上》、《煙花易冷》、《山外小樓夜聽雨》高度相似;
花兒樂隊的《嘻唰唰》與日本組合PUFFY的《K2G 奔向你》高度相似;
李宇春的《無價之姐》與譚晶的《跟我出發》高度相似。
如此等等,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其實「高度相似」的事之所以時有發生,與粉絲的遷就、甚至是縱容有著必然的聯繫。
比如一首歌火了,所有粉絲開始盲目的追捧,把歌手誇得天上有地下無,好似所有的功勞全部都是歌手的,跟作曲沒有半點關係;可一旦這首歌被扒抄襲,所有粉絲就開始拿作曲說事,感覺所有的錯誤都是作曲犯的,與歌手沒有半點關係。
正是這種不負責任的無賴態度,才會導致抄襲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
可是在大眾心中,這純粹就是強詞奪理:因為雖然作曲是『高度相似』的罪魁禍首,但歌手同樣是這首歌的既得利益者,根本不可能脫得開關係!
「七小節」這個梗中,真正受到傷害的,是那些踏踏實實做原創音樂的人。
長此以往,華語樂壇該何去何從?
結語:
全文之所以都用『高度相似』,只是因為我沒有權利界定抄襲。
如果我用「抄襲」一詞來定義這些『高度相似』的曲子,那『侵權』的就是我。
雖然這些創造出『高度相似』的作曲家肯定沒工夫搭理找我一個小小博主,但我還是要嚴於律己。
吃『負責任』的瓜,說『負責任』的話,不留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