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美妝品牌偏愛「小網紅」,小眾KOL營銷崛起

2021-02-12 聚美麗

更高的粉絲互動率與更精準的營銷效果,小眾KOL營銷已成為許多美妝品牌商的新選擇。

▶ 正 文 ◀

隨著KOL營銷如日中天,越來越多品牌開始認識到,KOL的高人氣不一定能完全等同於商業價值。小眾KOL開始進入品牌商們的選擇範圍。

固然,品牌選擇跟小眾KOL合作,性價比是一方面,但更高的粉絲互動率與更精準的營銷效果恐怕才是品牌商所看重的。在Tribe Dynamics一次針對 15 位新興時尚KOL的調查中,所有接受調研的KOL關注者都低於 30 萬,多數人不到 20 萬,但是 Tribe Dynamics 發現他們與關注者的互動率是資料庫中KOL平均比率的 4 倍。他們的共同點是,與關注者互動更多,更有熱情——往往高於那些訂閱數量超過 50 萬的大眾時尚KOL。

△品牌應當關注的 15 位新興小眾KOL | 圖片來源:Preen.me

因此,相對於選擇大牌明星來代言,很多美妝品牌更青睞從這類小眾KOL身上尋求流量突破口。這些小眾KOL不像明星一樣粉絲分布廣泛,而是能在某一特定領域影響受眾,從而匯聚大量具有相似需求的粉絲,而這些粉絲正是品牌商所需要的。

在國外,選擇小眾KOL實現長尾效應的最大收益,早已成為業界共識。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近些年玩得比較「溜」的國外美妝品牌。

1,巴黎歐萊雅:美妝小分隊

2016年,巴黎歐萊雅英國籤下英國五位美妝博主,組成「Beauty Squad」。2017年,這支美妝小分隊又新增三名成員,擴展到八人。

這幾位美妝博主,都不是Instagram上的流量大V,最初選擇的五位美妝博主EmilyCanham、Kaushal Modha、Patricia Bright、Ruth Crilly 和Victoria Magrath,彼時共有大約550萬粉絲。

這八位KOL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例如Crilly專注於皮膚護理,Canham是美妝專家,而Bright是護膚、美妝、美發領域的意見領袖。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八位美妝博主都與巴黎歐萊雅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但是巴黎歐萊雅並沒有對她們進行約束,她們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內容中提及或者評論其他品牌,發表自己對不同品牌的評價,以此來確保她們內容的客觀性,避免給粉絲留下「她們就是巴黎歐萊雅的一個傳聲筒」的負面印象。

對「美妝小分隊」的營銷成績,歐萊雅英國總經理Andrien Koskas表示相當滿意:「有時候我們會在社交媒體上做一些產品推廣,KOL會告訴自己的粉絲促銷信息,並給她們折扣代碼,鼓勵她們購買。通過追蹤這些代碼,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銷量在增長。這些推廣活動的效果非常直接。」

△巴黎歐萊雅的美妝小分隊,每人各自針對一個品類 | 圖片來源 搜狐

2,雅詩蘭黛:讓美妝博主運營官方號

雅詩蘭黛可謂是使用小眾KOL的先行者。2012年2月,時值雅詩蘭黛新產品的宣傳期,雅詩蘭黛大膽啟用美妝博主Emily Schuman,讓她接管官方Instagram帳號。

這在國外營銷屆中被稱為Instagram Takeover :在一段時間裡把你的社交媒體帳號交給「第三者」。可以是粉絲、行業意見領袖、網絡紅人、藝術家、或者某個公司員工。

這種潤物細無聲、毫無矯飾意味的方式俘獲了大批對美妝相當關注的消費人群,而雅詩蘭黛的新產品則在Emily的美妝視頻和狀態更新中不露痕跡地進入消費者視線。

△美妝博主Emily Schuman | 圖片來源 雅詩蘭黛官網

3,封面女孩(covergirl):籤約男性美妝博主

2016年10月,寶潔旗下美妝品牌Covergirl公布了首個男性美妝代言人——美國17歲美少年James Charles。

Covergirl的全新突破是想讓更多男生接受化妝這件事情,而James一直希望能夠打破美妝在男女生中間的界限。

James Charles以製作個人美妝視頻聞名,在Instagram擁有64.3萬粉絲。主打年輕路線的covergirl正是看中了他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不僅僅女孩被James圈粉,也有越來越多的男孩子因為James入了美妝的「坑」。

△美妝屆首位男性代言人James Charles | 圖片來源 Instagram

可以看出,很多成熟的美妝品牌與KOL合作的形式,並不是簡單粗放式的合作,而是有針對性地利用不同層級、不同風格的KOL在不同圈層的影響力來制定自己的KOL營銷策略。

比如美妝小分隊的出現,成功地觸達了她們背後所代表的細分消費群體;而這些風格各異的美妝博主,也很好地展現了巴黎歐萊雅所倡導的多元化。雅詩蘭黛大膽啟動美妝博主運營其ins官方號,代表了一種品牌與消費者雙向溝通的努力。

與大V網紅相比,品牌與小眾KOL之間的合作深度和渠道會更廣,也更顯「親切」。通過這種合作,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者營銷也顯得更加透明,有利於品牌與消費者間迅速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時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火了。眾所周知,這些短視頻分享平臺是最容易產生網紅的——其流量得益於內容,所以優質內容的主要提供者成了網紅,而其中大部分處在長尾位置的就是小眾網紅(KOL)。抖音營銷、快手營銷儼然已成為營銷屆的一大熱門話題,但是很多美妝品牌並沒有利用好,或者說,利用得並不成功(見聚美麗2018年5月6日報導《抖音火了,化妝品品牌卻沒把它利用好》)。

不可否認,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存在著巨大的藍海市場空間,等待著國內美妝品牌商們去挖掘,而其中的小眾KOL無疑是品牌商營銷過程中應該集中關注的。

相關焦點

  • 國產新銳美妝品牌為什麼這樣紅?
    曾經中國人哪怕被騙,也要花錢找人在國外代購化妝品。現在國外大牌通過跨境電商購買方便了,反倒是一些國產美妝品牌的產品需要線下排隊購買。近幾年,中國的美妝市場,一些小眾新銳美妝品牌頻頻爆紅,力壓一些知名大牌。美妝行業作為一個高度競爭和成熟的市場,新銳美妝品牌為何能夠一夜爆紅呢?美妝行業有哪些因素在推動新銳品牌的崛起?作為消費者,你對這些新銳美妝品牌又有哪些了解?
  • 2020年中國本土及國際美妝護膚品牌及營銷研究報告
    文|艾瑞諮詢核心摘要:背景:1)「顏值經濟」崛起,我國美妝護膚市場前景廣闊,現階段護膚品市場規模最大,美妝品增速最快;2)線上銷售渠道佔比逐年遞增,疫情加速品牌營銷數位化轉型,未來線下渠道聚焦產品體驗以及品牌形象宣傳;3)高端市場迅速崛起並被國際大牌佔據,部分新銳國貨已開始掘金中高端市場;
  • 年輕人為何偏愛國貨彩妝?國產美妝真的崛起了嗎?
    年輕人為何偏愛國貨彩妝?國產美妝真的崛起了嗎?中國人需要什麼樣的彩妝產品?和國外大牌相比,國貨品牌在洞悉消費者需求並快速體現在產品上具有絕對的優勢。百雀羚草本精粹護膚護膚品套裝【國潮定製】 補水保溼溫和輕薄草本護膚4件套 溫和護膚,質地溫和不刺激,易吸收,老牌子了,買給婆婆的,比實體便宜一半都不止資泊麗正品啞光鑽閃口紅故宮唇膏持久女學生款代大牌平價小眾品牌限定金鑽版上市
  • 如何打造美妝爆品——國貨美妝品牌崛起背後的數字哲學
    美妝國貨的逐漸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恰恰體現了當今的年輕消費者對國貨美妝產品質量的認可及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增強。同時,在良好口碑的影響下,國貨美妝的品牌效應將更加凸顯,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使用,讓國貨美妝成為更具潛力的藍海市場。國貨美妝品牌崛起,這些品牌做對了什麼?
  • 從「網紅」到「長紅」,美妝數位化煥發品牌新活力-容易網
    近兩年來,以完美日記、花西子等為代表的網紅品牌風頭正勁,不僅在營收和用戶量上實現超線性增長,在資本市場更是備受追捧,但在這些網紅美妝品牌光鮮亮麗的背後,流量和話題度無法支撐美妝品牌的長期發展,網紅美妝品牌如何通過數位化轉型擺脫生命力短暫的魔咒?
  • 美妝品類如何玩轉跨境網紅營銷:Glossier從流量到銷量的轉變思考I...
    美妝品牌「網紅營銷」思路探討            一、Glossier發展歷程概述 「Glossier的傳奇故事,開始於一個簡單的博客。」 Glossier創立於2014年,通過迅速取得成功成為近些年最有影響力美妝品牌之一,在美妝行業成為一位新的「顛覆者」。
  • 海外「網紫」美妝品牌在中國能火嗎?
    原文來自 刀姐Doris |從2019年初,海外網紅美妝品牌進軍中國市場的消息就絡繹不絕:包括英國專業彩妝師品牌CT、蕾哈娜的美妝品牌Fenty Beauty、米蘭達可兒的Kora、中東裔美妝博主Huda的同名品牌Huda Beauty在內的網紅品牌都紛紛入場,進駐天貓國際,開始打拼中國戰場。
  • 破產、掙扎、營銷……平價美妝的冰火兩重天
    今年雙十一,在天貓美妝TOP榜單中跑馬圈地的仍舊是國際大牌,平價品牌的佔比僅有15%;  一向深耕「五環之外」的拼多多,今年的補貼營銷高調囊括SK-II、海藍之謎等一線品牌。  少了消費者的青睞,業績可想而知。
  • 破產、掙扎、營銷… 平價美妝的冰火兩重天
    今年雙十一,在天貓美妝TOP榜單中跑馬圈地的仍舊是國際大牌,平價品牌的佔比僅有15%;一向深耕「五環之外」的拼多多,今年的補貼營銷高調囊括SK-II、海藍之謎等一線品牌。少了消費者的青睞,業績可想而知。
  • 美妝品牌代言人營銷策略
    尤其在亞洲化妝品行業內,大品牌通常選擇與一名明星長期合作,在消費者的意識中形成「某個明星/藝人=某個品牌」的認知,比如SK-II和湯唯、悅詩風吟和少女時代允兒、後和李英愛。隨著李佳琦、薇婭等網紅勢力的崛起,網紅在社交營銷市場上的影響力逐漸強大,品牌代言人的作用相對減弱,有些品牌甚至不再起用明星。
  • 艾瑞諮詢--化妝品行業:2020年中國本土及國際美妝護膚品牌及營銷...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行業發展「顏值經濟」崛起,我國美妝護膚市場前景廣闊,現階段護膚品市場規模最大,美妝品增速最快;  線上銷售渠道佔比逐年遞增,疫情加速品牌營銷數位化轉型,未來線下渠道聚焦產品體驗以及品牌形象宣傳;  高端市場迅速崛起並被國際大牌佔據,部分新銳國貨已開始掘金中高端市場;
  • 網紅奶茶的美妝「體驗」之旅
    在美妝界,珍珠奶茶也充分地發揮了它的「包容性」,與各個美妝護膚品牌擦出火熱的火花。奶茶味近日,環亞集團下的口香牙膏品牌冰泉以網紅飲品為創作基礎,將奶茶的口味融入牙膏之中,推出了網紅潮飲香牙膏系列,該系列共有七個SKU:滿紛桃氣苺莓、冰鎮波波奶茶、星情櫻花拿鐵、柚見冰檸星空、輕調茉吉託、香草雪頂冰淇淋、紅石榴百香多多。
  • 多元化種草時代,如何藉助MCN和美妝KOL助力品牌成長
    作為國內代表的美妝垂類機構,五月美妝在旗下紅人和內容創作上都將多元化、矩陣化作為目標,並在過去一年時間成功將營收做到了同比翻了兩倍的成績。而到了2021年,品牌的種草途徑愈發豐富,而如何將社媒紅人的能力最大化,幫助品牌深度種草消費者?五月美妝聯合創始人南山在接受聚美麗採訪時,給到了答案。
  • 增速3000%+,小奧汀是如何從「網紅」進階為「品牌」的?
    如果說,2019年,因抖音種草出圈的美妝個護品牌有:半畝花田、珀萊雅和花西子,那麼,截至2020年9月,因抖音而「紅」的品牌裡,小奧汀或許是最耀眼的一個。這個從水性指彩轉型到彩妝賽道的品牌,從「小眾」走向「大眾」,完成品牌升級迭代,似乎只用了一個「疫情」的時間衝刺。
  • 小眾品牌、國貨之光……美妝集合店來了!
    這一業態的優勢在於:無論是品牌、產品品類,還是價格區間,都有豐富的選擇,消費者得以一次性買齊自己所需要的產品,而無需輾轉於各個品牌的專櫃;能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美妝試用體驗,這是線上渠道無法獲得的。   據路透社《2019,中國美妝新面孔》調研數據顯示,86%的化妝品消費者依然選擇實體零售作為他們的購物首選,美妝成為實體零售中抗「跌」能力最強的業態之一。
  • 周揚青個人品牌被投資,網紅自創美妝利於行業發展嗎?
    據記者了解,科絲美詩作為CODE MINT的天使投資人,還為其專門配備了一支20多人的團隊,助力該品牌的產品研發、包材設計、營銷洞察等等重要版塊。然而,即便有科絲美詩的背書,CODE MINT作為網紅自創品牌還是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質疑。
  • 一邊虧損,一邊漲價, 國際美妝品牌是如何救自己的?
    客觀來講,雖然疫情對國際美妝大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也不能忽視的是國內的美妝消費趨勢正在發生變化。在疫情期間,時有趣發現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小眾品牌、國貨品牌正在崛起,受到國內年輕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歡,比如完美日記、花西子為首的國貨品牌,Glosser、Milk Makeup等海外DTC品牌,而這背後正是Z世代消費力的迅速成長。
  • 快手磁力聚星賦能美妝品牌營銷新增長
    近日,快手磁力聚星發布《顏值與內核並重:磁力聚星-美妝行業品牌營銷通案》,從美妝行業短視頻趨勢洞察、磁力聚星品牌營銷能力、達人優質內容營銷策略、美妝行業品牌合作案例四大維度,解析美妝品牌如何在新消費場下充分抓住達人經濟紅利,以優質內容高效搶佔短視頻營銷高地,全面解鎖美妝品牌營銷新玩法。
  • 網紅品牌的2020:破圈、爆紅、挑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螳螂財經,作者 | 圖霖2020年,從美妝界的完美日記,到軟飲界的元氣森林,再到潮玩界的泡泡瑪特,我們見證了諸多網紅品牌的「破圈」。在同樣的「爆款邏輯」下走紅的它們,無疑成了新消費時代最大的贏家。
  • 中國美妝沒有品牌
    02 令我們感到驕傲的是,而今無論品牌怎麼「流」,國產美妝品牌終於在榜單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星圖數據對22家主流平臺統計顯示,2020年618全網美妝行業銷售額前五大品牌中,完美日記依舊位列第一,而同期湧現出來的國貨品牌花西子也榮登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