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外旅行的時候,總是特別能感受當地的氣息,在香港會留意街道上大得誇張的招牌,去紐約也會注意到地鐵 Helvetica 字形。
但走在自己的土地上,一切似乎變得理所當然。早餐店、地鐵站、公司,走在上班的路上,身旁經過的除了路人,還有各式各樣的字體,但有誰曾經為此佇足?
01
▼
日本流浪文字(のらもじ)團隊就注意到了。
他們走訪老社區,以影像紀錄這些舊時代的招牌,製成可付費下載的字體上網販售,再將所得反饋給提供招牌製作成字體的店家。一方面感謝他們的付出,也期望在處處是連鎖店的現在,能幫助小商家永續經營下去。
流浪文字團隊的下濱林太郎認為,拍攝路上看見的設計,是平面設計師和藝大學生都有的習慣。他因此好奇,是否能讓更多人對這樣的行為產生興趣?
他的夥伴若岡伸也是位平面設計師,原本就有經營博客介紹路邊所見有趣的字體。下濱林太郎、若岡伸也、西村齊輝三人便著手打造網站,為這些別具風味的字體留下紀錄。
02
▼
流浪文字團隊首先找到商家,談定合作後,再請設計師打造全套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五十音,目前共有九套流浪字體供人下載。
被收錄的字體絕大多數誕生於戰後,展露出舊時代的獨特性格。當時黑市盛行,愈來愈多小店開張,那個年代的店鋪和海報,與今日由廣告公司量產的字體大相逕庭。
「城市裡的字體反映出地方商家與在地人的獨特性格。」從設計的觀點來看,連鎖商店的logo的確美觀,但若是整座城市充斥著那樣的字體,下濱心底仍是有些排斥。
看著郊區的購物大樓也愈來愈多,個人商店一步步消失,想到曾經樣貌多元的街景將變成一致的風貌,讓他感到惋惜。
流浪文字團隊希冀,透過字體分享,能讓更多人關注參與合作的店家,進而前往消費支持獨立小店,讓他們能在連鎖店的洪流中不被侵蝕消逝。
03
▼
不只是日本,近年來,民眾關於城市招牌設計的討論也愈來愈熱烈。有前段時間騰訊TADesign的26位設計師發起了一次廣告實踐,在深圳、北京等地通過回歸到你我生活中,幫8個小店或攤位重新做了設計,從招牌到物料小件用設計語言去更好地推廣小店,讓更多的民眾關注小店。
「有趣、有特色的社區,就會存在有趣的字樣和各種變形。」流浪文字的西村這麼說。
對字體的敏感度開關,一但打開就覆水難收,觀察字體,無時無刻都是好時刻。放假出遊,甚至是逛夜市、喝咖啡的日常裡,拿起相機,紀錄那些屬於字體趣味吧!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商務合作
電話/18913574435
微信號/jianjiang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