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

2020-12-28 瀟湘晨報數字報

    據新華社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2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

    習近平強調,2013年,我提出願同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7年來,中國-東協關係已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雙方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願同東協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第一,提升戰略互信,深入對接發展規劃。依託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明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中方願同東協一道,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夥伴關係。

    第二,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甦。進一步實施好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中方希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儘早生效。暢通貿易、促進投資,相互開放市場,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在確保疫情防控前提下,採取措施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推動瀾湄合作、中國-東協東部增長區合作。

    第三,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大數據、區塊鏈、遠程醫療等領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點,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和政策溝通協調。建設中國-東協信息港,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第四,提升抗疫合作,強化公共衛生能力建設。加強政策對話、信息分享和疫苗合作。中國將在疫苗投入使用後積極考慮東協國家需求,為東協抗疫基金提供資金支持,為東協培養1000名衛生行政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共同建設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和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

    習近平強調,明年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中國同東協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

    習近平最後說,希望雙方通過本屆盛會,創造更多商機,收穫更多成果,攜手共創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

    

    背景

    中國與東協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

    中國和東協各國山水相連、血脈相親,正是這種親近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使雙方建設命運共同體具有更好的基礎。

    10多年前,說起印尼貓屎咖啡、馬來西亞榴槤、泰國山竹等東協國家特色產品,許多人知之甚少。如今,越來越多東協產品走進中國。

    2010年1月,中國—東協自貿區正式建成。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東協自貿區框架內已取消7000種產品關稅,90%以上商品實現零關稅。這不僅惠及廣大民眾,還吸引許多東南亞企業來中國開拓市場,給區域經濟注入強大活力。

    在與越南芒街隔河相望的廣西東興市,口岸附近的萬眾國際批發市場吸引著眾多商人,來自東協國家的貨物經這裡源源不斷地發往中國各地。「現在線上線下同時銷售,一天成交額最高超過400美元。」越南商人範文秀說。

    近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推進自貿區建設,構建聯通世界各地的經貿格局。南寧國際鐵路港一派繁忙,東協國家的特色水果、電子產品、日用品通過中越班列到此集結後,再發往全國各地或經重慶發往歐洲,而國內和歐洲的玻璃、棉紗、電子元件、柴油機等貨物在這裡集結後,經憑祥發往越南等東協國家。

    如今,欽州鐵路貨櫃中心站港口作業區同樣忙碌,這個海運、鐵路、公路運輸無縫銜接的樞紐站,可實現運輸貨物「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持續釋放北部灣港活力,重慶、雲南、貴州等西部省份經北部灣港發往全球的貨物總量迅速增長。今年前10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合計3655列,同比增長113%。

    作為中國面向東協的門戶港,北部灣港已開闢28條外貿航線,覆蓋東南亞、東北亞以及南美和非洲部分港口。今年前10個月,北部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22億噸,同比增長19.6%;完成貨櫃吞吐量402.4萬標箱,同比增長35.1%。

    2002年自貿區建設啟動時,雙方貿易總額只有548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已達4818.1億美元,中國與東協實現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突破,中國—東協自貿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為區域...
    各界人士紛紛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致辭為新發展階段中國-東協關係發展指明方向,有助於雙方加速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共創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為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提出了4點倡議。「4點倡議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行動。」
  • 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中英雙語)
    大量閱讀是提升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新東方在線英語頻道整理了《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總臺央廣記者:我們注意到,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2020年8月以來已同8個東南亞國家外長舉行了線下外交活動,此次出訪又涉及4個東南亞國家,能否介紹此訪考慮?中方對此訪有何評價和期待?
  • ...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新形勢下,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協在構建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中發揮更大作用。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指導下,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為此,我願提出4點倡議。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四個提升」是中國—東協關係的助推器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7日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指導下,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 每日一詞∣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a closer China-ASEAN...
    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舉行,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並致辭。習近平指出,中方願同東協一道,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 廖家生參加中國-東協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峰會並會見廣西自治區副...
    廖家生參加中國-東協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峰會並會見廣西自治區副主席鄒展業 2020-12-01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駐泰國大使談李克強總理泰國之行:同舟共濟促合作 周邊外交譜...
    同舟共濟促合作 周邊外交譜新篇11月2日至5日,李克強總理應邀赴曼谷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對泰國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總理此行活動密集、成果豐碩、舉世矚目,引領地區各方共同唱響聚焦東亞、聚焦發展、聚焦合作的主旋律,在中國與周邊國家交往史、地區合作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高鐵鋼軌出口,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此次出口的鋼軌自今年3月份起,按100米長軌陸續運抵防城港,按照印尼對供貨的要求,鋸切為50米。這是國內首次長定尺鋼軌批量出口,面臨著高精度加工、港口運輸和船舶運輸三大難題。各方通過跨行業、跨地域的深度合作,創造性攻克出口技術難關,多項技術創國內第一。
  • 中方「脅迫論」,蓬佩奧為何搶了澳大利亞的臺詞?
    他忙著將價值觀置於相關國家發展經濟的國家利益之前,通過所謂安全領域的承諾、政治領域的施壓,意圖讓其他國家不會因為與中國切實的經濟聯繫,放棄美國在其外交政策中的優先地位。美國政府很忙。忙著彰顯強權地位,忙著讓諸國選邊,忙著通過謊言外交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讓相關國家對中國產生誤判從而放棄他們的「戰略自主」,淪為美國反華的「馬前卒」。收效甚微的「忙」,難免自亂陣腳。
  • 疫情下「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向高質量發展方向前進?
    如何推進「一帶一路」這幅圖景從「大寫意」走向精湛細膩的「工筆畫」,向著高質量的發展方向前進?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七周年之際,第四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國際論壇於11月28日至29日在復旦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以「疫情下的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國內外政界、商界、學界專家線上、線下同聚復旦,為新冠疫情形勢下「一帶一路」的穩定發展建言獻策。
  •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中國外交走過特殊之年
    2020年,中國外交身處變局與疫情的疊加之中,既不斷地主動應變,也深刻地被疫情影響。最為直觀的影響莫過於外交方式,「面對面」的線下交往被「屏對屏」的雲端溝通取代,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代表的「雲外交」成為中國上半年對外交往的主要手段。而隨著中國國內疫情趨穩,線下外交在下半年逐步「復工復產」,「線下+線上」的模式儼然已成為中國外交在當前特殊時期的常態之舉。
  • 中國抗疫大外交成己達人,與世界共命運
    面對疫情造成的世界「大隔斷」,中國外交逆勢前行。王毅形象地將此稱為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主渠道的「雲外交」模式,並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中國外交聚焦五大任務:一是全力服務國內發展,二是堅決維護國家利益,三是不斷深化夥伴關係,四是堅定捍衛多邊主義,五是積極擴大國際合作。
  • 聲音 美國候任國務卿妄稱中國南海島建非法 中方如此回應
    美國候任國務卿蒂勒森在為11日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準備的開場詞中稱,中國在南海造島「違反」國際法。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對此回應稱,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和一些南海爭議國家重回共識,南海爭端應由直接當事方通過磋商談判和平解決,這一大好局面值得珍惜,中方希望域外國家切實尊重本地區國家的共同意願和共同利益。
  • 美國學者研究當代中國周邊外交與安全的新視角
    本文以美國學者重要研究著述和智庫專家的研究報告為論證材料,以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的中國周邊問題研究為參照系,重點梳理歐巴馬政府期間美國學者有關中國周邊軟實力外交、朝核問題與東北亞安全、中印美三角關係,以及美日聯盟體系對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影響等問題的研究著述,分析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背景和動因,為進一步探討川普政府構建「印太戰略」的目的及其對華政策調整提供參考。
  • 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擘畫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提供了強大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錨定了前進方向。2020年也是中國外交徵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年。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密集開展元首外交。
  • 在世界大變局中引領前行的方向——2020年中國元首外交綜述
    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密集開展元首外交,在全球範圍凝聚抗疫共識,推動國際合作,貢獻中國力量。這一年,國際格局加速演進,人類又一次站在前途命運的十字路口。回應時代之變、世界之變,習近平主席登高望遠,圍繞人類將何去何從提出中國方案、中國主張,順應歷史進步潮流,引領正確前進方向。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為這個重大國際展會發表視頻致辭,傳遞哪些鮮明...
    他提出: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2013年10月,就在首訪東南亞之後,習近平主持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他在會上說,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