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管軒 智明) 近日,同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同翔高新城)迎來五周歲生日。作為我市跨島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及火炬高新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主戰場,同翔高新城經過五年的開發建設,同安起步區和翔安起步區框架基本形成,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並吸引天馬第6代AMOLED生產線、中航鋰電、海辰鋰電池等百億級項目入駐,提檔升級進入加速發展期。
數字,記錄著這片土地的變化:截至今年8月底,同翔高新城開發面積近5平方公裡,出讓土地面積3896.7畝,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5.76億元。已落地產業項目37個,計劃總投資約754.7億元,預計達產後年總產值約873.82億元;已竣工10個項目,已完成投資約92.68億元。項目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力強,以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類型為主。
攤開地圖,橫跨同安、翔安兩個區的同翔高新城,處於廈門東北部內陸。顯然,這是廈門以產業引領,加快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生態城市轉變的生動寫照。同翔高新城的開發建設,將為我市先進位造業發展提供產業空間,是未來五年我市引進產業項目的重點園區。
新起點上再出發,新城建設再提質。火炬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同翔高新城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莊榮良表示,同翔高新城將緊抓「島外大發展」機遇,深入貫徹產城融合理念,著力推動園區品質躍升。科學規劃、統籌實施,推動基礎設施、生態文明、智慧園區建設。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適度超前的城市功能設施體系,為高端產業集聚和創新驅動發展提供載體支撐,為高端人才匯聚提供宜居環境,建設高顏值現代化產業新城,為全市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縱深推進跨島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目前同翔高新城最需補齊的短板為人才住房、教育設施、商業娛樂等城市要素配套,以及公共運輸網的建設等。我們將正視這些短板,加速各層次人才保障房建設和分配,積極引進名校落地辦學,提早進行地鐵線路、BRT等公共運輸網的規劃和建設,加快城市功能的集中集聚,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員工來新城落戶。」同翔高新城指揮部常駐副總指揮王宇表示,同翔高新城將形成1個新城核心功能區,5個15分鐘職住一體的產城單元,可滿足區域內不同人群的基本生產生活需求。
在產業發展規劃上,同翔高新城致力打造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集群,圍繞已引進的百億級項目,突出補鏈強鏈延鏈,超前布局前沿領域,強化以商引商,並支持存量企業擴大再投資、延伸產業鏈、拓展新業務,不斷做大做強。力爭十四五規劃收官之時,園區先進位造業企業超200家,達產後產值達1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