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建設五年來,完成固投超475億元,落地產業項目37個
產城人融合,廈門同翔高新城崛起
東南網9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郭偉 陳智明)目光投向廈門島外東北部,一個產城融合的高新產業新城正加速崛起。同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同翔高新城」)經過五年的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截至8月底,片區開發面積近5平方公裡,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5.76億元,已落地產業項目37個,已竣工10個項目……
「同翔高新城的開發建設,將為先進位造業發展提供產業空間,是未來五年火炬高新區重點引進產業項目的園區。」廈門火炬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同翔高新城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莊榮良表示,緊緊圍繞落實「跨島發展」戰略,貫徹全市「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的大會精神,同翔高新城堅持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理念,致力按高標準打造一座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現代城市要素齊全的宜居、宜業、宜遊的高新產業新城,為全市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縱深推進跨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崛起
項目建設跑出「廈門速度」
位於同翔高新城的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工地,忙碌而有序。今年5月,該項目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主廠房封頂。
「一年多前規劃選址時,這裡還是一片村莊,如今,項目建設一天一個樣。」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鍾健升感慨地說。
總投資480億元的天馬第6代AMOLED項目,是廈門史上投資最大的單體高科技製造業項目。為保障這個「大塊頭」項目的落地和建設,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同翔高新城指揮部、翔安區政府等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推動項目涉及的翔安區內厝鎮店頭莊自然村僅用45天就實現整村搬遷,以提前計劃11天的速度完成目標任務,創造了廈門整村搬遷新速度。
一次次創新探索,一次次刷新紀錄。聚焦新能源產業領域,百億量級的中航鋰電「新型動力鋰電池生產線項目」從洽談到籤約落地僅用時2個月,從籤約到交地開工用時2個月,總包進場後4個月完成一期項目封頂,是同翔高新城項目建設中又一個令人矚目的「廈門速度」。
項目建設「加速跑」,一座產業新城在45.7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快速崛起。近五年來,同翔高新城累計完成固投逾475.76億元,片區開發面積近5平方公裡,主要道路路網框架成型,電力、給水排汙等基礎設施配套陸續建成投用。今年1—8月,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3.06億元,出讓土地面積1401畝。在建產業項目24個,預計今年產業項目竣工6個,達產後預計產值約183.2億元。
「目前,同翔高新城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地兩片』『一片多期』的產業發展格局。」同翔高新城指揮部常駐副總指揮王宇介紹說,新城建設為全市招商引資提供了大量的產業用地,特別是200畝以上的大地塊,為大項目落地留足了更多空間。
聚力
招商引資瞄準「產業高度」
隨著建設的加快推進,同翔高新城的磁吸效應也逐步凸顯,一批高端優質的大項目紛紛落戶。
海辰磷酸鐵鋰電池生態項目日前通過「雲籤約」落地。該項目把海辰磷酸鐵鋰總部遷移至廈門,並在廈設立鋰電池新材料項目。海辰新材料項目解決了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矛盾,填補了行業空白。
「同翔高新城在招商引資上著力引進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努力實現招大引強新突破。」王宇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已落地產業項目37個,力爭「十四五」規劃收官之時,先進位造業企業超過200家,達產後產值達1500億元。
在引進「高、精、尖」項目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產業鏈條。同翔高新城緊扣產業發展導向,重點引進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高、新項目,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突出強鏈補鏈延鏈,梳理產業鏈上下遊的關鍵技術和缺失環節,推進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材料與新能源等高端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打造千億級產業組團。
新材料與新能源領域,除了海辰鋰電池生態項目外,總投資100億元的中航鋰電項目將建成行業領先的高度智能化產業基地,助力做大做強廈門新能源產業鏈;平板顯示產業是廈門火炬高新區首條千億產業鏈,天馬6代AMOLED項目的落地將帶動引進上遊晶片設計、發光材料、光刻膠、高端裝備等國際高端技術配套企業,促進現有當地配套企業的增資擴產;同翔高新城還在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實現新突破,匯聚了瀚天天成碳化矽外延晶片等項目。
「園區上下遊相關企業集聚,為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瀚天天成董事長秘書鄭振寬說,碳化矽是第三代半導體的重要材料,去年底,企業位於同翔高新城的一期項目試投產,主要生產目前全球主流的6英寸碳化矽外延晶片,一期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能30萬片。
蓄勢
產城融合發力「未來深度」
堅持「一區多園」、跨島發展,當前,廈門火炬高新區正以產城融合為抓手,推進「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其中,同翔高新城就是一個重要的載體。
今年4月,《同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同翔高新城)提升規劃》通過廈門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同翔高新城「產城人融合」的藍圖日漸清晰。
「按照規劃,將形成1個新城核心功能區,5個15分鐘職住一體的產城單元,滿足區域內不同人群的基本生產生活需求。」莊榮良介紹說,圍繞補短板和打造工業園區升級版,同翔高新城將重點完善交通系統、產業相關配套以及發展布局新基建,進一步完善園區公共運輸、配齊配優員工子女教育、住宿等要素,打造產城融合的園區。
具體來說,包括抓好同安蘇厝溪沿岸和城東中路兩側約2.5平方公裡新城核心區域,加快先行啟動學校、保障房、商業綜合體等園區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建設;構建「望得見山、看得到水」的優美城市生態,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高新產業新城;力爭到2022年底,同安片區「五橫五縱」和翔安片區「五橫三縱」的骨幹路網基本形成,以此打通園區與園區之間的人流、物流、商流。
此外,同翔高新城在規劃階段就積極布局5G,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園區。通過深度應用5G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形成融合基礎設施,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能源管理等。同時,圍繞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基礎較好的新基建產業,謀劃建設新基建產業園,發力未來經濟。
藍圖已繪,未來可期。同翔高新城將實施「十百千萬」行動計劃,即到2025年,新城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裡,引進超過200家先進位造業企業,達產後產值超過1500億元,新城集聚人口10萬人以上,打造高端產業集聚新高地和高質量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