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喜劇片都有大量歡快的歌曲,甚至不乏舞蹈場面,這些歌曲負責的是淺層情緒刺激,幫助你快速融入故事,把你的情緒一直往上託。影片進行到一個小時左右,或者三分之二時,通常就該插入一個煽情時段,把你的情緒從高處狠狠的拽下來,摔到地上,讓你感覺疼、感覺悲傷甚至感到痛不欲生,只要達到這個目的,你的淚腺就像壞了的水龍頭一樣,關都關不住。能夠讓你的情緒快速變質的誘因,就是插曲。《捉妖記》的第一首插曲給出了一段歌舞場面,是吳君如和曾志偉扮演的妖為了迷惑降妖天師姜武而唱的,雖然有點突兀,也不搞笑,但歌曲水準還算可以。這首歌的目的是逗樂,因此場面只要熱鬧就夠了。這首歌無功無過,禍害出現在下面兩首歌身上。第二首歌是兩位主演:井柏然和白百合的合唱,這首歌的目的是為了表現一家三口的和睦關係,但旋律和歌詞一出來,瞬間我就出戲了,兩者完全不搭。後來發現影片還有一首推廣曲,是田亮、葉一茜和森蝶一家三口唱的,如果把這首推廣曲替換到影片中,效果會好很多。
第三首是扮演反派的鐘漢良演唱的《奇書》,這首歌表現的是萌妖胡巴和老爹之間的「人妖父子情」,以及一個新生命要學會開始獨自面對未知人生的那種期待、緊張、困惑和傷感。但《奇書》這首歌毫無起伏的旋律線以及始終寫不到重點的歌詞,簡直讓人慾哭無淚。對於淚點低的人,井柏然強行讓胡巴離開的那場戲足夠飆淚了。好吧,我承認我的眼眶也溼了,但是沒哭出來,原因是《奇書》這首歌出現了。它神奇的讓我的情緒從感動瞬間切換到莫名其妙:納尼?這首歌的歌詞,其實最適合說一些父子倆的生活點滴,再插入幾句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寄語之類,歌詞一定要樸實。但《奇書》的歌詞上來就給你講人生的哲理、生命的奧秘之類,把溝通的維度拉到最頂層,而父子情是最常見、最接地氣的一種情感,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銜接的東西。
這首歌第二個弱點是旋律線起伏的幅度太小。一直在不到兩個八度的範圍內來回晃動,沒有高音的副歌毫無說服力。細數那些經典的電影歌曲,在煽情場景出現的通常都是旋律起伏非常大的歌,通過剪輯把前面出現過的很多場景和回憶與這樣的歌配在一起,高音一出現,觀眾一定「眼淚呀止不住的流,止不住的往下流」。另外還有一點搞不懂,一部電影的主題曲通常都是男主角來唱,但《捉妖記》的主題曲卻是飾演大反派的鐘漢良演唱,因為他是全片最大牌的明星?如果是這樣,那麼問題又來了:通常最大牌的明星都會飾演男一號,或者至少也是個正面角色,為何鍾漢良卻演了個配角,還是個反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