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王侯,即便風光無限,也不能永垂不朽,強如秦也不過存在了二世而已,而漢這個屹立了幾百年的巨無霸,最終也只是被三分天下,走向滅亡。
中國最後的封建王朝是清朝,滿清十二帝的末代皇帝是顛沛流離的宣統帝溥儀。儘管身為皇帝,溥儀因年幼,由父親載灃掌管朝政,但好日子並不長,在幾年前,辛亥革命爆發,溥儀作為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就此退位,中國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當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時,並沒有忘記利用這一傀儡皇帝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政府,命溥儀登基稱帝,以實現對中國的統治。溥儀在日本戰敗後,被蘇聯抓去,在戰俘營裡做了很長時間的勞動改造,直到1950年才返回中國。
在風風雨雨之後,溥儀一生的後半輩子都是在植物園做研究員,還娶了自己的老婆,當護士,兩人相伴一生,度過了這平淡的歲月。或許是受早年經歷的影響,溥儀並沒有給自己留下骨血,一生無子,無後人,孤獨地來到人間,最後也是孑然一身,身邊只有那一個妻子,永遠不離不棄。
儘管自己並沒有給家族留下任何後代,但自己的弟弟們非常好鬥,生了幾個兒子就非常有成就,個個都成為國家棟梁。
光緒二年,光緒三年,光緒四年,光緒五年,光緒五年,光緒五年,光緒五年,光緒十年,光緒十年,光緒十年。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溥任經歷了一系列艱難困苦,積極購買國債,並在此後陸續將醇親王府中的歷史文物捐獻給國家,包括珍貴的《二十四史》、《清實錄》、《大清會典》等古書原件。
新中國成立後,溥任利用醇王府的宅院在北京開辦了一所小學,並擔任了校長一職,但是由於缺乏師資力量,溥任仍然兼任教師,後來又把學校捐獻給政府,自己也成為學校的一員,為學生服務。退休後,溥任開始專心致志研究清史,成就甚微。與此同時,他教給了三個孩子,他們都對國家和社會作出了貢獻。
在那個流言說中國資源匱乏的年代,作為地質學專家的溥任的第一個兒子金毓嶂全然不顧流言,致力於尋找煤炭和石油。秀山說,父親非常支持孩子入黨,認為這是「積極的表現」。
次子金毓祥沉溺於學術研究,又是教授級人物,長期以環境中空氣汙染為研究對象,在大氣汙染治理方面,他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致力於編寫教材、出版學術期刊以及指導學生;同時,他還致力於研究環境治理方法,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有效地減少大氣微粒汙染物的成果。
有三子金毓嵐和兩個哥哥不同,對教書很痴迷,他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文革結束後,他憑藉自己的國學基礎,在中學裡當教師,在教學崗位上堅守崗位幾十年,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能力,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儘管他們都是皇族後裔,作為皇室後裔,在身份早已成為過眼雲煙的時候,依靠自己的努力也拼出了一片天地,雖然各自的職業不同,但都在自己的領域有了一片天空,不驕不躁,唯有用優秀二字來衡量。
事實上,很多皇族後裔,在今天也是取得了很大成就,書畫畫家啟功先生也是出身皇族,卻從不炫耀自己的身份。又是一代天后那英,人人都稱讚她在歌唱方面的才華,她在歌唱方面的成就是驚人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葉赫那拉氏,可見這些人內心的自豪。
晚年時的溥儀,也許是半夜還夢見了人生,又想起了人生的滄桑起伏,不知是後悔自己所作的選擇,還是懷念了自己最放縱的歲月。儘管沒有子嗣,但中國文化也傳給了後世,更或許他是覺悟了自己的過錯,而對自己進行了懲罰,生活的艱辛也許不像加在自己子女身上那樣,所以溥儀也就沒有要求子嗣繼承。但溥儀肯定也沒有後悔,因為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和妻子一起度過,其實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