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經典電影《千言萬語》觀後感
片子的中文片名大概源於片中阿東給蘇鳳吹的那首曲子——《千言萬語》那是內心的一種期盼,還是訴不盡的哀怨?相戀的人啊,為何總是行色匆匆,並不會追悔不經意的擦肩,直到有一天擦肩成了永遠的天各一方,一句無法兌現的「喜歡」帶著一個上升的音調永遠僵在那裡,沒著沒落,連嘆息都沒有聲,只定格成一個落寞的表情。阿東和蘇鳳的緣分就是如此。最初戲劇性的美麗邂逅,之後緣分卻不知為何耽擱數年。就在這不以為意的數年中,阿寬闖入了蘇鳳的世界—滿腔熱血、熱心公益的有為青年,蘇鳳似乎沒有理由不喜歡他。相對於蘇鳳直白任性的依賴,阿寬始終是高姿態的。
他喜歡蘇鳳,因為她美麗、熱情、善良、勇敢,還有她對自己的好,但也僅限於此了。他把她當妹妹,當知己,但不能當老婆。他們畢竟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受過良好的教育,為民請命的同時也不能不說對仕途充滿野心;而她,生在漁船,長在漁船,父母被狂風巨浪奪去生命,她一如海上的漁船,習慣隨遇而安,再怎樣善良勇敢,也始終只能徘徊於邊緣人的行列。於是他娶了阿歡,溫順純潔、體貼一個好妻子所應有的。覺得阿寬對蘇鳳的愛實在狹隘,甚至連愛護憐惜的成分都感受不到。阿東則完全不一樣,他對蘇鳳的愛是不求回報的。
可惜他來晚了一步,以至於那麼長時間以來在蘇風的心中只能居於次位。蘇鳳的失憶是個契機,當然也是因為她對阿寬再不抱任何希望。於是她重拾記憶以後想讓阿東留下,她問他是否還愛自己,滿心渴望一個肯定的回答。可他只是把他習慣為她準備的包煙給了她,就那樣走了。是代表任務的完滿完成嗎?他已不想再束縛於那個照顧她的責任。等待和寬容總有個限度,他是倦了嗎?蘇鳳一直是豁達的,我絲毫不懷疑她會勇敢地活下去。雖然遭阿寬強暴後的那次車禍多少有些自殺的傾向,但經歷了那次以後,相信她只會更堅強。只是看著她迴轉身來那了無希冀的表情,我感到她此生的幸福已悄然遠去,再無法追回。
愛情只是本片《千言萬語》的一部分,或許還只是非重點。片子的英文名 OrdinaryHeroes,直譯就是「平凡英雄」,這大概才是影片《千言萬語》的主題。這一群青年代表著香港社會的良知,他們做義工,為原住民和弱勢群體的權利遊行示威,並不在意政府,只是無私無畏地實踐著篤信的民主和正義。黃秋生飾演的那個甘神父,以甘地為榜樣,誓以絕食抗暴力,帶著堂·吉訶德的可笑的頑固,執著得讓人辛酸。那是怎樣一種悲天憫人的胸襟啊!像哈姆雷特一樣悲壯而決絕地承擔起扭轉乾坤的貴任;我不人地獄,誰人地獄?
至於那個自稱吳仲賢的人,時不時地冒出來煞有介事地講述一段70年代「革馬盟」的革命史,是否想表明這種風起雲湧為民主平等自由而戰的抗爭行為是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呢?對香港的那段歷史並不了解,也無法更深人地去探討什麼,只是被影片的主題徵服。細膩纏綿的個人情感被放在一個時代的動蕩背景下演繹,無疑具有了更深刻的內涵。這不是一兩個個體的情感生活,而是整整一代香港青年的風貌,他們追求,他們努力,他們激情張揚……那麼真切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是歌頌,亦是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