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每次觀看都有不一樣的收穫,不禁讓我沉思白龍會到小千的城市嗎
白龍與千尋的關係,在千尋面對真正龐大的社會這個問題面前只是很小的。而後者的不安感雖然巨大卻不需要十歲觀眾承擔。事實上,孩童的成長是不會注意悲哀和惡的。我們長大了才醒悟到,長輩曾教自己認清社會上的醜惡並且避開,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回想童年,無言以對。這也許就是宮崎導演為什麼要費盡心力創造一整套和故事並無關聯的自然環境的原因了。借用同樣愛著孩子的冰心的一句話--六年過去了,白龍「一定」平安的了。千尋也「一定」好好的吧?因為我們大家都「一定」的!那麼這個時候我就在思考,白龍說的一定所以最後就一定能夠回到小千的世界當中嗎?這個在動畫當中其實就有相應的暗示。
看完了千與千尋,覺得白龍的堅定回答那就一定會去找小千的
動畫就像是生活劇一般的開端。音樂雖然是近似主旋律的那首《あの日の川へ》,但在這裡只作為「好聽的曲子」而存在著。風和日麗,道路暢通,樂聲輕巧溫馨,瑣碎的家常談話--一切都極為流暢,在這裡導演無意提及一個「重點」來引起觀眾的注意。因為那在同時也意味著限制住了觀者的思維和視角,而這對於期冀在潛移默化中傳達信息的劇本是不利的。很多人會得出這樣的第一印象,而接下來的影片主題就是如何救贖一個這樣還未成熟的人的。所以當她遇到了白龍一切就開始改變了。
我要告訴你,純真是一種財富。人的年紀越大,越覺得就是財富。現在覺得很深刻,特別感激宮崎駿的這部動畫,也許有一天我會累了,我不在寫了,可是我希望大家記住曾經有一個人你們追過,一起歡笑過,一起追星過,那就足夠了!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