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2》導演丹尼·博伊爾: 本心不改的英倫搖滾老炮

2021-03-03 導演幫

《猜火車2》雖然和大多數續作一樣,前作經典難以超越,但《猜火車2》打得一手好懷舊牌,依然讓人感慨萬千。導演丹尼·博伊爾敢於挑戰自己,勇氣也是令人佩服。其實,回想96年的《猜火車》講了個什麼故事,已全然記不清。只記得那個全蘇格蘭最骯髒的馬桶和滿地注射器,還有就是聒噪迷幻的英倫搖滾樂營造出的殘酷、迷離、放縱和救贖。丹尼·博伊爾為全世界奉獻了一部青春邪典,但之後的《貧民窟的百萬富》《127小時》讓我們看到了他面對好萊塢製作的去個人化的妥協。但好在這次的《猜火車2》依然那麼的迷幻、搖滾和不羈,20年,歸來仍是混混。

 

英國的導演總是有點另類的氣質,像雷德利·斯科特、克里斯多福·諾蘭這樣,能很好的對接好萊塢的導演還是少數。大多還是像彼得·格林納威這樣自說自話的文藝怪咖。但像丹尼·博伊爾和蓋裡奇這樣的導演就有點意思了,一方面他們極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得到過全世界影迷的認可,另一方面,他們又想在融入好萊塢體系的過程中平衡這種個人表達的意願。也就導致了作品總是水平不穩定,這種平衡很難達到。

「處女作,往往不經意間流露出自身靈魂的告白」,在丹尼·博伊爾第一部長片《淺墳》中,我們看到了導演對於人性慾望的戲劇化展現。其實,丹尼·博伊爾大部分的作品,故事性並不強,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對人性本質變化過程的展現。所以在主題和創作追求上,丹尼·博伊爾一開始就是奔著大師去的。比如《淺墳》描述三個朋友面對金錢誘惑的分崩離析,《海灘》描繪的想像與失去的桃花源,還有《猜火車》系列面對選擇和欲望的身心煎熬等,都是想留出大量篇幅做心理刻畫。總之,丹尼·博伊爾骨子裡很文藝,不屑在故事性方面下功夫。

《海灘》《猜火車》《驚變28天》《淺墳》等雖然水平有差別,但是我們看到了丹尼·博伊爾內心一個存在主義者的情節:選擇並努力,但結果依然是無盡的空洞和絕望。所以在看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和《127小時》的時候,我們認為那不是真正的丹尼·博伊爾。甚至筆者認為,《猜火車2》結尾也不是很多人解讀的那么正能量,那沒有盡頭的房間,意味著「選擇」永遠面對著永無止境的空洞。

 

其實談作品主題,對於丹尼·博伊爾來說都扯遠了,這種存在主義的情懷也沒有什麼稀罕的。甚至在走向荒誕派的道路上,丹尼·博伊爾還總是拿著文藝青年的腔調扭扭捏捏。《猜火車2》其實可以更荒誕、更瘋狂。讓這麼二逼的伊萬·麥克格雷格在影片中念這麼一大段關於「選擇」的存在主義宣言,導演你自己覺得合適嗎?

所以,聊丹尼·博伊爾,聊敘事方式、鏡頭、蒙太奇、電影觀念等比聊故事本身有意義的多。很難形容丹尼·博伊爾的蒙太奇有多牛逼,因為這是天分的事兒,一般人也學不來。有人說,要想學吸毒可以看《夢之安魂曲》,要想知道什麼是吸毒,可以看《猜火車》,明快的節奏、怪異的鏡頭、瑰麗的剪輯、迷幻的音樂這都讓故事性退居其次,沉浸式的感同身受是丹尼·博伊爾式蒙太奇最大的魔力,也是標識丹尼·博伊爾的首要招牌。丹尼·博伊爾離大師還有距離,但和蓋裡奇一樣,絕對是技術流裡的老炮兒。

《猜火車》系列首先不得不說的是色彩和影調,一部描寫吸毒的電影,色調竟然是明麗的。大片的橘色、紅色、黃色、藍色,似乎和影片陰鬱的內涵不搭調,一切都是叛逆的理所當然,荒誕的不添加反思。墮落的本質與表面的陽光明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奠定了影片的風格,這就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徹底離經叛道吧。怪不得英國相關部門因為其描繪的吸毒場景太美好,禁止年輕人觀看。

其次,導演在敘事中有意強化細節鏡頭和畸形視角,如在表現房間裡人物全景的時候,基本都是低角度的仰拍,或者是用斜角鏡頭描繪環境,人物特寫加運動鏡頭讓人看的頭暈目眩。導演有意在製造一種「變形」的空間,讓垂直空間被壓縮,襯託人物心理的變形和扭曲,給人一種不安和失控感。

當然,丹尼·博伊爾的影片不得不說的就是他招牌式的意識流蒙太奇。迷幻,匪夷所思,風格犀利,但又能與影片基調和人物精神達到高度契合,極大的拓展了影片的時間和空間,豐富了表達的意涵。如何剪出有意境的蒙太奇,丹尼·博伊爾還是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是根據人的意識豐富意象的層次,清醒狀態下欲望的折射,和極端感受時的意識是不同的。如《127小時》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死亡的逼近,男主角的意識是由近及遠,由實到虛,由集中到發散的,主題和鏡頭是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

二是節奏明快,意識流蒙太奇由於其碎片化、易逝性的特點,須採用高速運動和快速剪輯的手法,與固定鏡頭和人物環境形成反差。

三是亦真亦幻,虛實難辨,如《猜火車2》中歸來的雷登來找屎霸,正遇上他用塑膠袋套頭自殺,此時導演用了一個屎霸從樓頂墜落的蒙太奇,讓觀眾不知真假,其實是在描繪屎霸瀕死潛意識中的絕望。

四是丹尼·博伊爾最拿手的,用意識流蒙太奇製造迷幻的意境,《猜火車》有三組堪稱經典的蒙太奇,一是男主角在骯髒馬桶裡掏毒品,突然馬桶幻化成海洋,碧波蕩漾。第二組鏡頭是雷登決定最後一次吸毒,倒在暗紅色的地板上,地板和地毯漸漸下沉,像是要把他拽入地獄。第三組是雷登被關進了一個小房子,開始戒毒,在痛苦中,他看到了那些朋友,看到死去的女嬰,周圍不斷發出刺耳的聲音,令人毛骨悚然。《猜火車2》中雖然吸毒場景不多,但幾個用投影、戲謔和幻覺表現的蒙太奇,依然製造了令人驚嘆的意境和氛圍。這種超現實的表達需要導演對極端狀態的意識活動有準確的把握,猶如寫詩一樣,意象的組合要表達特定精神和意志,同時在美學品位上它又有無限的韻味。

 

想想2012丹尼·博伊爾導演的倫敦奧運會開幕式,就不難理解,丹尼·博伊爾就是一個老派的酷愛英倫搖滾的老炮。出乎意料的把開幕式辦成了一場搖滾演唱會,全世界真是沒誰了。正如英倫搖滾一向以來的另類、迷幻,直達意識,博伊爾本身的影像就和Primal scream
、MUSE、Radiohead的音樂一樣,他夠英倫、夠另類、夠獨立,但他屬於全世界。

《猜火車2》最令全世界觀眾感動的不是他的故事,也不是他的主題,而是那個滿口髒話加上迷幻電音、英倫搖滾的範兒還在,時代在改變,人可以變老,可以遺憾,可以走上「正規」,但內心依然有一顆正年輕的叛逆的心。即使文化不同、地域有別,但這是很多人看完《猜火車2》後最大的感慨。

很多人熱衷於談論丹尼·博伊爾影片的另類配樂,讚嘆《猜火車》中Brian Eno的《Deep Blue Sea》、Loud Reed的《Perfect Day》簡直是神配樂,但我覺得這並非導演刻意為之,雖說藝術有些東西是相通的,但只有懂英倫搖滾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導演那顆毫無修飾的心。

 

丹尼·博伊爾還算不上大師,他並沒有把存在主義的主題玩出自己的高度,但他有絕對屬於自我的、別人模仿不來的強烈風格。你可以認為他是一個技術流導演,當然你更可以認為他是一個本心不改的英倫搖滾老炮。

相關焦點

  • SFA·薦影 | 《猜火車2》:後青春時代的殘酷物語
    這部非常有個性的小說讓製片人安德魯·麥克唐納精神一振,這不就是九十年代毒品泛濫成災時期年輕人陷入虛無主義的寫照嗎?丹尼·博伊爾和安德魯一拍即合,用籌得的250萬美元開始拍攝,由於預算低,他們找來當時還不出名的幾個演員拍攝。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猜火車》一炮而紅,導演和主演們均名聲大噪,這部電影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代表作之一。
  • 《猜火車2》不是少兒不宜,是成年人看了會哭
    還能依舊保持較高水準。在《猜火車2》中,這幫叛逆青年已經人到中年。不過他們依然是最瘋狂、最不讓人省心的那群人。本片導演丹尼·博伊爾已經憑《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而且還是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
  • 性、毒品、搖滾,我們的嗑藥青春片《猜火車2》回來了
    儘管導演丹尼·博伊爾後來拍出了在奧斯卡拿獎片子——《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讓他備受矚目,但不得不說,他的靈氣大多都獻給了《猜火車》。2》 然而老混蛋們開始臉上爬滿褶子,跑步機上跑幾步會摔倒,當年霸氣的 Begbie 如今卻不舉,患上了勃起障礙,要靠偉哥重振雄風。
  • 6月電影「小鎮青年」|青春狂飆20年《猜火車1&2》
    我選擇不選擇人生,我選別的,理由呢?沒有理由……是的,本周我們選擇猜火車,而且是兩部連放!既然是青春,就要盡興,就要熱鬧!導演: 丹尼·博伊爾編劇: 約翰·霍奇 / 埃文·威爾什主演: 伊萬·麥克格雷格 / 艾文·布萊納 / 約翰尼·李·米勒 / 凱文·麥克基德 / 羅伯特·卡萊爾 類型: 劇情 / 犯罪製片國家
  • 搖滾老炮臧鴻飛談搖滾圈:無比失望
    網易娛樂2月3日報導 由何炅主持,馬東、蔡康永、高曉松擔任導師,愛奇藝出品、米未傳媒製作的大型先鋒青年觀點集會《奇葩大會》每周五晚20:00正在愛奇藝獨家熱播。本周五即將播出的節目中,不僅有搖滾圈「老炮」犀利點評當下的「滾圈」現狀;更有中國第一位同時獲得「紅點」、「IF」、「IDEA」三項國際大獎的設計師賈偉驚現現場講述艱難創業路。搖滾老炮臧鴻飛談搖滾圈:無比失望「我冬天的時候在《我是歌手》彈鍵盤,夏天的時候在《超級女聲》當評委」,本周五的節目中,一位搖滾圈老炮上場便引起了馬東、何炅、蔡康永、高曉松四人的興趣,現場一片歡樂。
  • 電影|20年後,《猜火車2》來了!
    老友重聚並不總是讓人愉快,尤其是當倫頓遇見了他最不願見到的貝格比(羅伯特·卡萊爾飾)……  何為「猜火車」?  本是一種遊戲,指無所事事的人在火車經過的地方,即興打賭猜測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藉此打發時間。
  • 英倫搖滾不需要一頂漁夫帽來拯救
    到了上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現了年輕一代的精神塌陷,這一點我們從導演 Danny Boyle 經典電影《猜火車》得以窺見。 因此,我們在討論「英倫搖滾」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英倫搖滾絕對不是某種獨立存在的音樂風格,它與社會環境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打破沉悶是英國青年最擅長的事 受青年一代叛逆意識的影響,九零年代初期的英國獨立音樂圈開始出現英倫搖滾。
  • 迷幻的英倫氣質 伊萬·麥克格雷格
    1 9 9 6再度與導演丹尼·博伊爾合作出演影片猜火車Trainspotting本片根據 Irvine Welsh 的同名小說改編該片堪稱電影奇葩,從內容到形式從表演到導演都散發出新新人類叛逆氣質英國導演丹尼·鮑爾採用極其狂放的手法將低下階層的憤怒青年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且不失幽默趣味
  • 2020首場大型搖滾主題演唱會,這些搖滾老炮都來了
    魔改在殿堂,原唱被流放,崔健和他的作品影響力正在被有意無意地淡化。  我不希望,多年以後,當我們聊到《一塊紅布》《一無所有》的時候,人群中突然有人問:誰是崔健?  游離於民謠搖滾之間,不曖昧於任何風格、任何群體,同時保持自己的神秘感,為自己保留一方精神淨土......我想這是對樸樹和他的作品最好的界定。
  • 《猜火車2》觀後
    這是後話了,今天其實只想聊一聊《猜火車2》,這是1996年上映的《猜火車》時隔21年後的續集,還是同一個導演,還是同一幫角色,片子講述的又恰是主角們中年危機「重回青春」的主題。所以這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情懷電影,文字不夠具象,先看一組圖。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4:英倫搖滾(Britpop)2:起勢與紛爭
    上一期我們已經談到過,英倫搖滾更傾向於一個由於Grunge衝擊而產生反饋的文化潮流,而不僅僅是音樂流派。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也有網友在留言中提問,那麼一些風格與英倫搖滾類似甚至一脈相承,但是更早期一些的樂隊,算不算英倫搖滾呢?要我說,也算,也不算。
  • 【節目】《猜火車2》:當然要脫歐!錢都被東歐移民給卷跑了!
    2》「亮點」,波米分析該片「問題」(涉及劇透):1、雷普利認為本片從續作角度,水準並未大幅度下滑,「不負粉絲期待」;2、新嘉賓「K先生」認為《猜火車2》在滿足情懷和粉絲感情上做得非常出色;3、波米結合《猜火車1》的特點,認為當時很「時髦」的電影手法沿用到本作已經過時
  • 行李︱老賀:猜火車
    老賀:大學那會兒,受崔健《一無所有》影響,開始寫一點搖滾歌詞,貼得滿屋子都是。那期間認識了搖滾歌手高旗,他的樂隊叫「超載」,我有一陣子常和他一起,去看他們排練或者演出。2014年11月,我在猜火車放了徐童導演的《挖眼睛》,算是一個復映儀式,那天聞訊趕來的人有將近300多,幾乎連站都站不下,算是一次迴光返照吧。這種民間自發的放映、影展,在當下的語境裡是不被允許的。
  • 你真的看懂猜火車2了嗎
    一般電影上映後三個月就會出高清,按照現在網際網路的速度,2個月就有高清資源的片子也不在少數,而《猜火車2》讓影迷足足等了將近4個月。之前就有人評論「猜火車2是打著情懷騙錢的電影」,實際上90%的觀眾觀看這部電影不需要花一分錢,當然如果你覺得百度網盤VIP和某某下載軟體的會員可以等值電影票的話。出人意料,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截圖刷屏。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4:英倫搖滾(Britpop)2:起勢與紛爭
    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也有網友在留言中提問,那麼一些風格與英倫搖滾類似甚至一脈相承,但是更早期一些的樂隊,算不算英倫搖滾呢?要我說,也算,也不算。算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內核其實都是一致的,都是從從1960年代的英國流行樂,70年代的華麗搖滾、朋克和90年代的獨立流行中吸取靈感的搖滾樂隊,但是由於很多樂隊誕生比較早,在英倫潮流到來的時候已經不算是他們的頂級活躍期,所以從狹義上來說我們不把他們歸為英倫搖滾而是獨立搖滾(Indie Rock)。
  • 算上埃德加·賴特,今年進擊好萊塢的英倫導演可以湊桌麻將了
    和所有黑色幽默電影一樣,譬如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世界盡頭》影片裡用著激情狂放的英倫搖滾,故事發生的地點亦是英國文化的代表之一——Pub。 故事用一個曾經痞裡痞氣的五人幫和年已四十還是「一股朝氣」的頭目蓋瑞金再度回到故鄉體會曾經的激情後來發現鎮子上的人都被改造了的荒誕劇情,用著智能人控制人類的經典主題來揭示現下社會人們過度依賴電子科技的社會現實。
  • 你他媽真是死性不改,但我喜歡!
    20年後《猜火車2》原班人馬歸來,少年轉眼到青年,青年轉眼已成中年。這20年裡丹尼·博伊爾拍了勵志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拍了《127小時》歌頌人與自然生命的傳奇;搞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成了總導演;拍了名人傳記《史蒂夫·賈伯斯》;幾乎在世界的主旋律裡玩了一圈後回來,終於又拍了《猜火車2》。有種感覺好像看完了別人的勵志人生,又回到了自己真實的喪逼生活。
  • 除了腿細,英倫搖滾還有什麼特點?
    ,至少也運用了英倫搖滾的某些創作元素。在頹喪和佛系日濃的氛圍下,就連英倫搖滾都出現了復甦的跡象,一些樂隊類的綜藝節目裡,常能看到中國樂隊彈著吉他深情演唱英倫搖滾範兒的歌,臺下觀眾一片沸騰之聲。這再正常不過了,因為英倫搖滾就是一種很頹很喪的音樂風格。英倫搖滾≠英國搖滾很有必要先說一下英倫搖滾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