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說搖滾114:英倫搖滾(Britpop)2:起勢與紛爭

2020-09-03 聲音圖書館


上一期我們已經談到過,英倫搖滾更傾向於一個由於Grunge衝擊而產生反饋的文化潮流,而不僅僅是音樂流派。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也有網友在留言中提問,那麼一些風格與英倫搖滾類似甚至一脈相承,但是更早期一些的樂隊,算不算英倫搖滾呢?


要我說,也算,也不算。算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內核其實都是一致的,都是從從1960年代的英國流行樂,70年代的華麗搖滾、朋克和90年代的獨立流行中吸取靈感的搖滾樂隊,但是由於很多樂隊誕生比較早,在英倫潮流到來的時候已經不算是他們的頂級活躍期,所以從狹義上來說我們不把他們歸為英倫搖滾而是獨立搖滾(Indie Rock)。至於獨立搖滾的特點和風格,我們將會在之後的篇章中詳細介紹。


上一期我們已經介紹了Blur和Suede是如何成為這場文化潮流中的領頭奇兵的,而今天我們就從這裡開始,繼續英倫音樂之旅,看看一場歷史性的爭端是如何醞釀出來的。



1994年4月,Blur發行第三張專輯《Parklife》,打算一鼓作氣延續上一張專輯的成功。不知道算不算運氣吧,這張專輯的發行剛好撞上Kurt Cobain自殺,Grunge樂隊大受衝擊,而這張專輯也的確如Blur所願的賣出了四白金。


這張專輯仍然充滿了濃厚的英國情調,吉他演奏非常好聽,曲風輕鬆多變,既前衛又不會太怪異,好口碑與好收入,這張專輯成為他們逐漸走出低谷的重要轉折。很多人評價《Parklife》是Blur最好的專輯之一,此時的他們還不會像後來那麼故作玄虛,聽感非常好。


1994年8月,Oasis樂隊發行首張專輯《Definitely Maybe》並大獲成功。專輯一發行就直接飆上了排行榜第一名,並且成為當時最賣座的樂隊首專,破了93年Suede的記錄。並且最終收穫了7白金認證。專輯就如同他們的名字一般顯得年輕又生機勃勃,結果吊兒郎當的勁兒。作為一張偉大樂隊的偉大專輯,我們此前在文章中也曾經寫過了。這裡就不再囉嗦啦。


《parklife》和《Definitely Maybe》兩張神專奠定了英倫搖滾潮流的盛景,一時間在英國乃至於歐洲國家盛況空前,隨後,大量的英倫搖滾樂隊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樂隊也成為超級明星。不過他們在美國卻並沒有收穫很大的反響。


1994年10月,Suede發行新專輯《Dog Man Star》。在專輯錄製過程中吉他手Bernard Buutler與 主唱Brett Anderson的矛盾越來越深,於是錄製結束後他就離隊了。這張專輯展示出了Suede與其它英倫搖滾樂隊截然不同的藝術氣質,這種氣質給他們招來了質疑,因此也沒能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功。但是在隨後的歲月中,Suede逐漸證明了自己非凡的前瞻性,專輯被NME雜誌列為500張最佳專輯的第31位。


現在該來說說同為英倫「big 4」的最後一個樂隊Pulp了。這個樂隊的知名度在很多樂迷的心中好像跟前三位都不是一個等級的,而且他們的經歷也截然不同。Pulp成立於1978年,在英倫潮流之前已經在英國搖滾圈不溫不火了十多年了,風格是帶有華麗搖滾色彩的獨立搖滾和民謠,並且擅長使用電子合成器,在他們的音樂中能很明顯的感受到Roxy Music和David Bowie的影響。在1994年發行《Masters of the Universe》之前已經發行了三張專輯,不過距離他們真正受到主流關注還有一年的時間。Pulp作品很有80年代的復古味道,早年的專輯推薦1992年的《Separations》,聽聽還是很有趣的。


除了最著名的Big 4之外,也有很多獨立搖滾樂隊開始轉變風格,以及新生樂隊在1994年發行專輯。我們選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下:


1994年10月,北愛爾蘭樂隊Ash發行首張專輯 Trailer (1994)。這是在英倫潮流中一個Punk味道比較濃的樂隊。


1994年5月,The Auteurs發行第二張專輯《Now I'm a Cowboy》。相比於首張《New Wave》 新專輯顯得更加柔和,整體情緒基調偏暗,更加趨向於流行化的旋律。The Auteurs是個技術水平相當不錯但是太過低調的樂隊,完全可以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1994年The Boo Radleys發行專輯《Giant Steps》。這期間很多獨立搖滾樂隊都把自己的風格轉向更為流行的方向,作為英倫搖滾浪潮的回應。


1994年The Charlatans發行第三張專輯《Up to Our Hips》。

Cornershop 於1994年2月發行首張專輯《Hold On It Hurts》。印度風情。


1994年3月The Divine Comedy發行第三張專輯《Promenade》,他們的管弦樂編曲還是有特點的。很好聽。

1994年10月,Dodgy發行第二張專輯《Homegrown》。帶點流行朋克風格。


1994年8月Echobelly發行首磚《Everyone’s Got One》。女主唱的聲音很有特色,在一群男聲為主的英倫樂隊中很顯眼。樂隊風格受到The Smith樂隊的Morrissey影響。


1994年9月The Lightning Seeds發行《Jollification》。電子音色帶來的迷幻感調和了旋律過於甜美流暢的部分,很好聽。


1994年6月Ride樂隊發行第三張專輯《Carnival of Light》。迷幻味道漸濃。風格雖然轉變其實質量相當過硬,只是當時的樂迷們並不接受。樂隊陷入低谷期,隨後Andrew Piran Bell離隊去了Oasis。


1994年9月,Shed Seven發行首張專輯《Change Giver》。當時最流行的標準英倫風格,最高時獲得了排行榜第16名的成績,對於一個新樂隊來說還不錯。



如果說1994年是英倫搖滾逐漸起勢的一年,那麼到了1995年,就是他們的巔峰爆發期。這一年,最著名的就是Blur和Oasis的排行榜之爭了,史稱「英倫搖滾之戰(The Battle of Britpop)」。而也正是這場爭端,讓英倫搖滾正式站上了主流舞臺,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起先兩個樂隊彼此還是挺客氣的,互相恭維對方的音樂作品。不過隨著名氣的上升,開始出現了彼此不服氣的局面。而這場爭端的爆發源於他們都選擇了同一天發行單曲。


1995年8月14日,Blur發行單曲《Country House》,Oasis則發布了《Roll with It》。分別作為英格蘭北方和南方的音樂代表,樂隊成員以及粉絲們互相攻訐,都覺得自己才是英國搖滾之王。衝突逐漸升級,並且迅速吸引了無數新聞媒體的關注。Oasis表示Blur是「Chas&Daves式掃煙囪音樂」,而Blur則公開說Oasis是「Oasis Quo」(Chas&Daves是一個1972年成立的流行民謠雙人組合,而Status Quo是一個1967年的搖滾樂隊,風格以簡潔聞名。這兩個個形容大概意思就是互相嘲諷Blur土,而Oasis太老了」)。


8月20號,當周榜單發布,Blur的《Country house》以274000的銷售額領先於Oasis《Roll with It》216000的銷售額,獲得了第一名,並且成為10年內最好的單曲銷售額。隨後他們在BBC的《Top of the Pops》上演奏了該作品,貝斯手Alex James穿著Oasis的T恤招搖過市。不過話說回來,綜合長期的商業成就來看的話,還是Oasis更勝一籌。



2019年,Oasis的領隊Noel Gallagher在採訪中回憶往事,表示,當年鬧著打榜的兩首歌根本全都是」shit」,而且還說早在2010年,他和Damon Albarn就已經和解了,現在大家都是好朋友。

好啦,今天的正文就到這裡啦。下一期我們即將進入Britpop的黃金年代,領略90年代中期的英倫風情吧。

相關焦點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4:英倫搖滾(Britpop)2:起勢與紛爭
    上一期我們已經談到過,英倫搖滾更傾向於一個由於Grunge衝擊而產生反饋的文化潮流,而不僅僅是音樂流派。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也有網友在留言中提問,那麼一些風格與英倫搖滾類似甚至一脈相承,但是更早期一些的樂隊,算不算英倫搖滾呢?要我說,也算,也不算。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7:英倫搖滾(Britpop)5:暗流湧動(1997)
    這一年的唱片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動,而樂隊們也開始在音樂中尋求自我突破。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吧。從某種意義上,這張專輯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儘管此時此刻的britpop表面上仍然持續了紅火的局面,但是,尋求突破與轉變的暗流已經出現了,不求進取的樂隊在也沒辦法輕易討好聽眾們挑剔的耳朵。關於《Blur》這張專輯,溢美之詞已經太多,我們就不在這裡說太多了,它基本也是一張搖滾入門必備專輯了。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的耳朵去聽聽看吧。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3:英倫搖滾(Britpop)1:潮流初探
    不過在正式開始前,我們還是要像往常一樣先梳理一下英倫搖滾的起源和流派風格,以及它與其它流派之間的關係。同時,曼徹斯特的文化風潮(被稱作Madchester)也是英倫搖滾的另一個直接源頭,相對於美式Grunge比較陰暗的風格,它們更注重於美好時光和引人入勝的音樂基調。The La’s發行於1990年的單曲《There She Goes》也被稱作英倫搖滾的一塊基石。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7:英倫搖滾(Britpop)5:暗流湧動(1997)
    時間過得很快,今天我們的英倫樂隊們進入了他們的1997年啦。這一年的唱片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動,而樂隊們也開始在音樂中尋求自我突破。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吧。1997年60 Ft. Dolls發行首張專輯《The Big 3》。這個樂隊不算太有名,不過能從他們的作品中能很明顯的聽出美式硬核和Grunge對英國樂隊的影響,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6 | 英倫搖滾(Britpop)3:潮流時代1996
    總而言之,英倫搖滾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一陣浪潮,樂隊紛紛效仿,也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新樂隊,而且一發行就把Oasis從排行榜的第一位擠下去了,可以說旗開得勝。旋律有點像Stone Roses,同時兼具自己的特色。他們的吉他Riff在英倫樂隊中可以說是頂尖的,變化多端同時又很流暢,與主唱旋律線相輔相成,非常好聽。算是1996年中非常出色的一張專輯了。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3:英倫搖滾(Britpop)1:潮流初探
    從今天開始我們正式進入英倫搖滾篇章啦!不過在正式開始前,我們還是要像往常一樣先梳理一下英倫搖滾的起源和流派風格,以及它與其它流派之間的關係。我們現在一般都認為英倫搖滾是源自於90年代初期的英國獨立圈,並且深受英國六七十年代吉他流行樂的影響。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5:英倫搖滾(Britpop)3:爆發年代
    上一期我們已經講完了英倫搖滾的逐漸興起,順便介紹了下發生在1995年夏末的一場排行榜之爭。隨後樂隊開始轉變成一種更為獨立,更為自我化的風格。成為這個樂隊歷史上成績最好的單曲(排行榜第九名)。1995年10月Cast發行首張專輯《All Change》。有點美式風格的英國樂隊。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8 | 英倫搖滾:初代末期(1998-2000)上
    到了1997年,英倫搖滾的樂隊中已經逐漸出現了暗流湧動,分歧,衰微,最初由民族自尊和復古潮流帶來的熱度逐漸褪去,審美疲勞的後果就是大量的樂隊開始轉型或者解散。這一期我們就看看進入20世紀最後幾個年頭的英倫樂隊們各自都走向了什麼樣的方向。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9|英倫搖滾:初代末期(1998-2000)下
    這是一張實驗色彩頗濃的前衛搖滾專輯,同時仍舊具有濃鬱的英倫風情。前文已經說過了他們算是英倫潮流末期誕生的一個頗具有顛覆性的新樂隊,這張專輯也貢獻出了比前一張更加精美的編排和絢麗的節奏。也許換個時代的話,他們本可以受到更多的讚譽和肯定。這張專輯稱得上Mansun的巔峰之作,滄海遺珠,值得細品。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9 | 英倫搖滾:初代末期98-20下
    算不上英倫搖滾,成績也不並不好,隨即樂隊解散。2019重組。時代面臨巨變,而此時的英倫巨頭也面臨著一次重新開始,他們推倒了之前的自己,發行了這張更加波瀾壯闊也更有野心的專輯《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不過這張專輯被很多粉絲評價為Oasis最差的一張,很多人說他們心氣消失,巔峰不再。經歷過大換血之後Oasis不再英倫了,曲調偏向流行化,甚至充滿了濃鬱的電音和美國味兒。
  • 從零開始說搖滾118|英倫搖滾:初代末期(1998-2000)上
    到了1997年,英倫搖滾的樂隊中已經逐漸出現了暗流湧動,分歧,衰微,最初由民族自尊和復古潮流帶來的熱度逐漸褪去,審美疲勞的後果就是大量的樂隊開始轉型或者解散。這一期我們就看看進入20世紀最後幾個年頭的英倫樂隊們各自都走向了什麼樣的方向。另外,對於那些21世紀仍然堅持活動並發專輯的樂隊,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中詳細介紹專輯,這一期我們主要是捋一下他們的後期活動情況。
  • 從零開始說搖滾(三)英國搖滾輝煌開端與British Invasion(英倫入侵)
    就如同說到美國搖滾就不得不提「垮掉的一代」一樣,說到英國搖滾,我們總是繞不開「Teddy Boy」。簡單說來,Teddy Boy就是活躍在當年英國的一群反叛少年代表,經常喜歡穿著愛德華七世時代花花公子風格的衣服,故意擾亂秩序,引起騷亂。然而,也正是這群人,成為了英國搖滾早期最重要的傳播者和支持者,誠然,骨子裡的反叛,是所有搖滾少年共通的特點。
  • (偽)英倫搖滾入門指南
    他是前綠洲樂隊(Oasis)主唱,世界第一鈴鼓手(霧),John Lennon頭號迷弟(以至於給自己兒子取名叫Lennon),曼城死忠,以及—— a true Rock 'N' Roll star.看到這你也許會想了,切,不就一玩搖滾的嘛。沒錯,他就是一個玩搖滾的,但能夠把搖滾玩到他和他哥這份上的還真沒有幾個。
  • 英倫搖滾不需要一頂漁夫帽來拯救
    英倫搖滾以同時代英國青年生活為切入點,充斥著很大一部分頹敗但又孤傲的主題。這一時期Suede與Blur作為反對派音樂中堅力量開始發聲,並將「英倫搖滾」的風格標籤化出來。之後Oasis等一眾樂隊的加入開始引領其成為主流,讓這種音樂類型在當時成為了對抗八零年代末及九零年初期音樂文化的潮流,因為這種對抗性的特質讓英倫搖滾短期內迅速風靡英國。
  • 抵達英國之前,我的搖滾之心已經超高心率啦!心頭好之英倫搖滾Britpop!
    早在抵達英國之前,為英倫搖滾而高心率蹦躂了很久,都是不約而同,借這個周末,想和大家一起,在無法在演唱會或者是livehouse一起感受的當下,再次體會音樂的美好~英倫搖滾(英語:Britpop)源自於英國九零年代初期的獨立音樂圈,其中以幾個受到英國六七零年代吉他流行樂影響的樂團最具代表性。
  • 從零開始說搖滾(九)——全盛時期的前衛搖滾
    1973年1973年2月,Camel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同名專輯。1973年3月, Pink Floyd發行著名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這張專輯有多著名?想想在搖滾少年的衣服、海報上隨處可見的三稜鏡吧。這張專輯是Pink Floyd樂隊的第九張專輯,也是一張概念專輯,整張專輯可以說是一部擁有統一主題的完整的曲目。
  • 英倫搖滾入門,從經典搖滾樂隊開始
    英式搖滾,所有的pop的字眼其實是rock的一種,其實是英國樂壇對美國公認潮流的一種回應。由於90年代英倫優秀樂隊層出不窮,風潮延續至今。1.2.《Radiohead》電臺司令在英式搖滾的樂壇裡,有太多不能繞過的名字,例如Radiohead,我想你們從來沒有聽過電臺司令,就可以認定你不是一個真正的英式搖滾樂迷。有人說Radiohead是英國搖滾樂無冕之王,自然他們當之無愧。主唱Thomas Edward Yorke6歲患眼疾,從小跟著父親顛沛流離。
  • 從零開始說搖滾(八)——前衛搖滾,走向巔峰的第一步
    題記我們在上一期中介紹了前衛搖滾的萌芽年代(1967- 1970),後世一些著名樂隊在那個年代紛紛登場,樂評家將這個萌芽年代的前衛搖滾分成幾類:Symphonic Prog(融合古典交響為主,代表是Yes和Genesis);Canterbury Scene(坎特柏裡之聲,融合Jazz為主,代表樂隊為The Wilde
  • 英倫搖滾--英格蘭最後的餘暉
    萌芽       在80年代有那麼幾支樂隊,他們沒有與電子合成器為伍(不表示不用),吉他在他們演奏才是絕對的推動,而他們因此也被視為另類搖滾,不符合主流趨向。       其中著名的是80年代前期的the Smiths樂隊,他們用自己的作品贏得了當時一小部分樂迷和主流媒體的喜愛,這讓後面想要繼續沿這條路走下去的樂隊充滿信心,也直接影響了一批英倫樂隊。
  • 英倫搖滾,這個詞說出來要慎重
    在音樂裡,「英倫搖滾」這個詞就更加奇怪,似乎那些比流行樂吵一點,又沒有特別鬧心的音樂被統稱為英倫搖滾,似乎這樣就把拉近了搖滾樂和中國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從功能上來說,這個詞和「慢搖」的確有的一拼。 最早這個詞是誰叫起來的現在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可能是天氣的原因,還有歐洲島國長久以來的悶騷氣質,讓一眾英國搖滾樂隊在美式粗獷的隔壁顯得那麼輕柔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