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這個詞有一種奇怪的魔力,比如在淘寶上你看到的「英倫韓版」那種樓下美髮店Kevin老師的工作裝,裝修建材城「英倫宮廷」那種華而不實的三合板家具。在音樂裡,「英倫搖滾」這個詞就更加奇怪,似乎那些比流行樂吵一點,又沒有特別鬧心的音樂被統稱為英倫搖滾,似乎這樣就把拉近了搖滾樂和中國老百姓之間的距離,從功能上來說,這個詞和「慢搖」的確有的一拼。
最早這個詞是誰叫起來的現在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可能是天氣的原因,還有歐洲島國長久以來的悶騷氣質,讓一眾英國搖滾樂隊在美式粗獷的隔壁顯得那麼輕柔又「正常」。再加上我們中國人對「英國紳士」根深蒂固的執念也讓不列顛的音樂顯得如此高大上。
然而作為全世界搖滾樂的第二故鄉,英國人最早被美國黑人的布魯斯音樂洗腦,然後從甲殼蟲樂隊和滾石樂隊開始演化出自己的風格,這一過程裡從來都伴隨著青春的荷爾蒙和混亂的後臺,當然還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以及骨子裡的傲嬌。從現代音樂的表象上來看,和善於霸氣外露的美國人比,英國人的確更內斂,但內核中的硬派卻從來沒有丟失過。
\\
20世紀90年代,一場被命名為Brit-Pop的風潮被看做60年代滾石與甲殼蟲掀起的「英倫入侵「的後繼者。Oasis、Radiohead、Blur、Suede、Pulp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那個時候功成名就,而他們的音樂幾乎覆蓋了從藍領到中產階級再到知識分子的所有階層。和今天的「英倫搖滾」流行歌曲不同,無論是吉他的演奏還是歌詞中對社會生活的關注,他們的音樂都高出了一個層次。
比如Pulp,這支來自謝菲爾德的樂隊以主唱Jarvis Cocker為核心,經典的《Different Class》就勾勒出了英國不同階層之間的衝突,裡面以Cocker真實經歷為靈感創作的《Common People》講述了一個富家女和窮知識分子交往的種種,看似嘲諷,卻也從反面的角度歌頌了普羅大眾。
還有Blur,作為典型中產階級家孩子玩樂隊的代表,出其不意的和聲走向和豐富充滿想像力的編曲打破了傳統搖滾樂三大件的桎梏,以至於90年代的作品放到現在聽也絕不顯著過時。更何況他們還有《Song2》這種短小精悍的衝動製作被無數主流歌手翻唱,以及《Tender》這樣的靈魂聖歌撫慰人心。主唱Damon Albarn後來還創建了大名鼎鼎的虛擬樂隊Gorillaz,充分說明了搞搖滾樂的大多是聰明人。
當然還要提到Oasis,這支已經解散了的曼徹斯特的名片。他們的名曲《Wonderwall》甚至被古典樂手和爵士歌手翻唱過。作為英倫搖滾樂的代表,Oasis繼承了甲殼蟲樂隊的吉他演奏方式,加上主唱Liam Gallagher以及吉他手Noel Gallagher兩兄弟桀驁不馴的個性而充滿舞臺魅力。
沒有金屬樂的衝擊力也沒有說唱樂的爽快粗口,Oasis代表了英國藍領階層的表達方式:藐視一切卻又能適時地傳遞柔情。兄弟倆多年以來合作中不斷的衝突也是樂迷們熱衷與討論的話題,直到2008年那場夭折的中國首演之後,二人終於徹底鬧掰導致樂隊解散,傳奇終於停滯在了新世紀。
不過很快,8月,隨著主唱Liam的個人新專輯的發行,他也將站上北京和深圳的舞臺,對於很多老歌迷來說這是僅次於樂隊重組的好消息。而且根據提前看到的曲目單,他也將演唱多首Oasis時期的金曲。儘管不是完整的原班人馬,但對於饑渴了多年的中國樂迷來說這一次也是彌足珍貴。還不了解的觀眾也可以從這場演出中看到真正「英倫搖滾」的真諦,高傲與敏感,優雅與粗糙,正是這些背道而馳的詞彙放在一起,才讓英國搖滾樂充滿了魅力。
所以「英倫搖滾」這個詞不能亂用,畢竟這個年頭,拿起吉他對抗全世界的少年已經不多,僅存的孩子們身上還有著不妥協的血液,這些都不是那些歌頌夜空中最亮的星的團體們所能比擬的。
撰文/瑪麗蓮·夢兔
微信號:mensuno-life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 同步轉發媒體平臺 -